1、大班教案ppt【篇一:大班教案】 活动目的: 、认真观测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 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 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测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爱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
2、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同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结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测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出示ppt3,提问: 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发言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
3、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出示ppt4,提问: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如何的? 教师小结:本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出示ppt5、 、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提问: 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出示ppt7、8,提问: 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ppt8:小狐狸吃了
4、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尚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发言,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ppt10: 这个时候,谁来
5、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师:本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由于小姑娘会说话) 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快乐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断。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如何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
6、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篇二:幼儿园老师怎么做课件】 幼儿园老师怎么做课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中提到的多媒体应用重要是指教学、报告、教学光盘的制作。可以这样说,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学习、听报告的传统模式,而由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报告、学习的模式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特别是精心编排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的实例,良好的动画设计,生动的图片展示,其达成的效果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但据有
7、关资料显示,70%的多媒体课并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或不能完全达成预期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课件自身的制作质量,另一方面是所讲授人员的现场发挥。本文重要讨论的是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一、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一)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 (二)多媒体课件的定义多媒体课件:简朴地说,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
8、辅助教学的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它重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组织起来;二是通过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容易地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报告,更能让听众提高“听”的积极参与性;运用多媒体课件光盘进行自学,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重要使用的软件 本文讨论的是我个人在制作多媒体课件重要使用到的软件。 (一)素材解决软件 1、文字编辑软件:word软件,重要完毕内容的编写及脚本的编写 2、图像解决软件:photoshop软件,重要完毕模板、文字的解决,保存的格式一般是.psd或.j
9、pg。 3、音频解决软件:goldwave软件,一个相称棒的数码录音及编辑软件,重要完毕声音的录制及编辑,保存格式一般是.wav或.mp3。 4、动画解决软件:flash软件,重要完毕一些动画的解决,保存格式一般是.swf。 5、视频编辑软件:vegas软件,重要完毕一些特定视频解决,保存格式一般是.mov或.avi。以上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的格式有些软件是有限制的,大家根据情况最后来拟定。 (二)课件制作软件 1、director软件,一款基于时间线的软件(当然尚有flash),以帧来控制流程,我个人常用的软件。 2、基于卡片或页面的软件-powerpoint; 3、基于图标与事件的软件-
10、authorware;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几个阶段 对于一个文稿、报告稿、光盘制作流程表,一方面要考虑的是进行分析: 多媒体课件需要完毕的功能,如:课件的主体内容表达的是什么?谁是观看课件的对象?现有的素材有哪些?对于以上的问题必须搞清楚,才干拟定模板的主色调(通常我个人采用蓝、红、及以由此复合出的其他渐变色调),课件制作中采用的方式(一般对于授课、报告通常有人在台上讲,不需要配音,而光盘制作则需要配音),各种素材的出场效果等。 分析完毕后,就正式进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阶段,通常分为:脚本编写、素材准备、多媒体软件合成、调试修改四个阶段。 (一)脚本编写:相称于拍摄电影中的剧本,要根据内容具体
11、列出各种场景及所需要的音频、视频、动画素材,并编好号,存入相应的文献夹内。(二)素材准备:相称于准备场景、道具。 1、模板准备:这一步非常重要,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在欣赏一个多媒体课件时,我一方面就要看模板设计的怎么样,由于它直接决定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成败,有点类似于我们在看户外广告或一个人长像时有一眼定好坏的感觉,假如给人感觉好,才有看下去的必要,否则则是一个败笔。总体来说,模板设计应色彩运用合理、版面清新、各要素安排合理。 2、动画准备:动画效果活泼、可以给人留下印象,直接体现文稿内容。由于动画的使用重要在文稿内容不好直接用文字来体现时使用,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表达成人为更于理解的动漫形式,因此这
12、也是很关键的。 3、其它素材准备:重要涉及音频、视频,相信大家只要会简朴的剪切,应当问题不大。 (三)课件的制作:相称于正式开始拍戏。以director软件制作为例,在制作前设立好播放大小,通常是800x600或1024x768,然后重要把握好三关: 一是导入各种素材关,严格按照脚本把所需素材导入软件中。 二是编排出场顺序,由于director软件是基于时间帧的流程,因此要根据脚本安排哪此先入场,哪些后入场。 三是添加出场效果,各种文字、图片需要什么效果,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但应注旨在一个课件中,最佳场景切换、文字出场、图片出场应采用相同的效果,也可适时变换,但切忌同样一种效果,给人感觉各种素材
13、满天飞,出现所谓太“花哨”,这也是制作课件的大忌。 (四)课件测试修改 当认为设计的课件已经达成了预期的目的时,就进入了课件的测试修改阶段,此时的重要工作是测试及精加工解决。测试时需要考虑课件的运营环境,假如只在制作课件的环境内进行测试是没故意义的。测试的重点是课件的交互性,尽量保持课件的简洁、流畅,取消那些容易引起异义的流程,检查一下是否有漏掉的内容。 四、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适当增长多媒体课件每页涵盖的内容 现在的投影技术已相称先进,投影效果很清楚,字幕上的字不必很大,后面的学生也能看得清楚。这样,文字、题图可以相应减小,课件每页涵盖的内容自然也就增长了。 (二)注意
14、页面之间内容的衔接 在设计课件时,根据文稿的内容,在页面上要合理标明所显示的内容位于哪个内容哪个要点,否则就会导致听众不知讲到什么地方了。一般来讲教学、报告类课件不需要交互性,方便讲课人员根据内容逐次往下走就行了,而多媒体教学光盘要设立交互性,便于个人自学。 (三)灵活使用内容出现的动画效果【篇三:大班音乐教学设计(含课件)(模板)1】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鼓上的小米粒这个歌曲非常的活泼,是孩子非常爱慕的,特别是里面的歌词“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个形象的语言使孩子对敲鼓的轻重有了具体的结识。于是,在活动中,我运用孩子对这个歌曲的爱慕,和歌曲中形象的歌
15、词对孩子进行了轻重的练习。 1、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轻重的变化,如老师来敲鼓,孩子们根据老师敲的轻重不同,用身体各种动作来表现高低、轻重、大小等等。 2、看实验来感受轻重:由于操作材料局限性,原本想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句歌词。在活动中还是我操作让孩子观测,但这并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在鼓上放了几颗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这样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爱好,又能让孩子用更多的感官来感觉轻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听:声音的轻响,手臂的力度和和轻重的关系等,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尽情的感受,孩子们不久就掌握了敲鼓轻重的技巧。 3、在唱歌中感
16、受轻重,在孩子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用声音的轻重来表现鼓的轻重。如:在“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时规定孩子用比较响的声音来表现,在“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时规定孩子用比较轻的声音来表现。在唱的过程中让孩子对轻重有一个感性的结识。 4、让孩子自己进行敲打来感受轻重。我还让孩子们一边唱歌曲一边来敲鼓(在桌子上敲打),唱得响就敲得响,唱得轻就瞧得轻,这样孩子们“敲鼓”时用嘴来指挥手的动作,孩子们能较快的掌握。由于嘴巴是发令者,也是驱动四肢的指挥官,用嘴巴来指挥可以随时得到双方面的分辨力与集中力。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使孩子们对鼓产生了很大的爱好,并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敲击轻重的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讲解,用品体直观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每一次活动都会有许多的局限性之处,如:1.在第一环节中,我把米粒放在鼓上敲鼓, 原本我是为了让孩子看得更清楚,我在鼓上放了十几粒米,所以鼓一敲,好些米粒都跳到了地板上,前排的孩子就趴在地上捡,假如我放一粒米粒,也许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在让孩子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时,我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去创编,就自编自跳,以至于孩子们的动作千篇一律,都拘泥于我的动作,使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足发挥。所以在以后的课中,还应当做好更多的准备和更细的思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