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同心县阎家圈项目区实施方案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公司二八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1 项目概述11.2 设计范围、依据及水平年21.3 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31.4 水资源资源平衡3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41.6 工程管理41.7 施工组织设计51.8 投资概算51.9 经济评价5第二章灌区基本情况62.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62.2 社会经济情况62.3 水文气象62.4 工程地质72.5 水源现状72.6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72.7 水利设施现状82.8 存在的问题8第三章 工程任务及规模10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03.2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123
2、.3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13第四章 水资源平衡分析144.1 灌溉水利用系数144.2 农业生产结构及作物组成144.3 灌溉制度设计144.4 灌溉需水量确定164.5 可利用水量分析174.6 水量平衡分析17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85.1 设计标准及依据185.2 工程总体规划布置185.3工程设计19第六章 县内生态移民工程296.1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96.2县内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实施情况296.3生态移民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关系306.4移民用地标准306.5移民规模与迁出区选择306.6移民安置计划30第七章 工程管理317.1 建设管理317.2运行管理3
3、17.3管理机制327.4管理设施327.5水费收支管理32第八章 施工组织设计348.1施工条件348.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348.3主体工程施工348.4施工交通运输378.5施工总布置378.6施工进度38第九章 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399.1水土保持方案399.2 环境影响评价39第十章 工程招标4110.1招标方式4110.2 招标内容41第十一章 投资概算4211.1 编制原则及依据4211.2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2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4512.1 效益分析4512.2 国民经济评价4712.3 水价测算49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概述宁夏中部干旱带国土面积占全区的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
4、区的四分之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国目前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特征就是 “干旱”,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发展的关键在水、希望在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黄灌溉工程与多处中小型库井灌区,已发展灌溉面积175万亩,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左右。但灌区以外更大范围的雨养旱作区,由于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400元,不到扬水灌区的50,是中部干旱带的贫困区,是宁夏最需要扶持的地区。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是实
5、现全区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部干旱带发展不上去,就会影响全区的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为了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脱贫致富步伐,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两次召开中部干旱带会议,提出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总的要求、思路目标和措施,制定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批准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经过5年努力,在中部干旱带
6、发展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特色农业100万亩,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特色、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15万亩;将自然条件极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实施县内生态移民,整建制的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扬黄灌区,规划20062011年实施生态移民20.68万人。围绕“水源、特色、转移、生态”,把扬黄、库井灌区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施产业带,把旱作雨养区建设成为抗旱稳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构建起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发展。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区时明确指出:“要切实解决好中部干旱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
7、抓好引黄灌区节水措施和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 2006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中部干旱带调研时指出:“对全区讲,宁夏总体是干旱地区,除沿黄地区有水利条件,可引水灌溉,其他地区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这也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宁夏要考虑加强抗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9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我区调研时指出:“在解决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后,要将人饮、生产用水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群众发展、走出困境问题。” 200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来宁视察时强调:宁夏中部干旱带高
8、效节水补灌工程符合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次编制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高效节水实施方案是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围绕灌区周边雨养旱作区马铃薯、同心圆枣、西甜瓜等特色产业现状与发展,以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五干渠三大扬水工程为水源依托,延伸拓展供水范围,发展设施农业2.29万亩、特色农业29.09万亩,总面积31.38万亩,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变单纯解决生存问题为解决生态、生产、生计相统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1.2 设
9、计范围、依据及水平年1.2.1 工程设计范围项目区位于韦州镇东南7km,项目区范围位于红寺堡扬水五干九支,北接陆家涝坝子,西以刘家洼洼子向西300米为界,南以海拔高程1460m等高线为界,东沿电沟边至1470m等高线为界。土地总面积25825亩,可供开发的20000亩。1.2.2工程设计依据(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4)防洪标准(GB 50201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 50
10、26597);(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 2078);(8)宁夏中部干旱带展规划;(9)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7年2011年)和2008年县内生态移民实施方案;(10) 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1.2.2工程设计水平年现状年为2008年,设计水平年为2022年。1.3 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项目建设的任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移民新村2万亩高效农业的灌溉用水问题。根据项目区的规划布置,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兴建泵站1座;(2)铺设压力管道(扬水)5.58km,输水管道(自流)172.37km;(3)配套建筑物共3339座,其中蓄水池1座,阀井
11、90座,给水栓防护井3228座,管道穿路跨渠防护20座。1.4 水资源资源平衡项目区以种植枣署间作和拱棚为主,灌溉方式为管道输水加田间穴灌方式。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0.95,调蓄设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5%,计算本项目以固海扩灌扬水六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9。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枣署间作按5次设计,4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每灌水1015天,日平均灌水时间12小时;设施农业(拱棚)自2月上下旬至6月底,灌水间隔为5天左右,灌水次数按13次计算,日灌水时间采用22小时。马铃薯种植灌溉定额
12、采用35m3/亩,枣薯间作灌溉定额分别采用40m3/亩,设施农业120m3/亩,年净用水量为91.5万m3,综合净灌溉定额45.75m3/亩,年毛用水量为101.67万m3,毛灌溉定额50.84m3/亩。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选择红寺堡五干渠为水源,在考虑周边已建项目的灌溉和人饮需水量后,尚有331.52万m3,的富余水量,而阎家圈项目区总的灌溉需水量为101.57m3,所以水源水量充足。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规划项目区开发利用土地面积2万亩,灌溉面积2万亩,本次规划该项目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工程兴建泵站1座,以红寺堡五干渠渠水为水源,项目区通过引水渠渡槽-泵站扬水11.6万
13、m3调蓄水池管道输水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工程规划自红寺堡五干渠末端处开口引水,新建引水渠750m至跨沟渡槽,经渡槽至泵站进水前池,通过泵站扬水至11.6万m3高位蓄水池,然后由高位蓄水池自压向整个供水系统供水。泵站为引水式正吸程布置,泵站主要由进水建筑物、前池、泵房和管理房组成。引水渠开口处五干渠渠底高程1433.39 m,设计水位1444.64m。泵站进水前池设计水位1432.08m,出水高程1484.4m,净扬程52.32m,设计流量0.18m3/s。布置泵房1间,面积56.4m2,安装1台机组;管理房2间,面积39.6m2。项目区共布设压力管道为1条长度
14、为5.58km,管道直径为450mm压力管道垂直于等高线;从蓄水池处铺设两条支管:1#支管道向北,长5.41km,直径为125mm450mm,控制面积15000 亩;2#管道向西铺设,长5.31km,直径为90mm250mm,控制面积5000亩;垂直于支管道接分支管道,平行于等高线,分支管道间距为100m,共计114条,总长161.4km,;分支管道每隔50m接一给水栓,向田间配水,给水栓共计3228座。1.6 工程管理为加强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单位,同心县水利局扬黄办作为项目法人,为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建设阶段,对项目建设全面负
15、责,担负前期准备、申报、建设项目安排、配套资金筹集以及项目实施组织,资金管理,工程验收,资产核定,交付等全过程管理。根据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韦州镇水管所的管理现状,工程建成后不需新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护。建议由同心县水利局韦州水管所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管理和维护。1.7 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计划2009年开工,2010年完工。1.8 投资概算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综合价,总投资2016.96万元,其中工程部
16、分投资1877.86万元(骨干工程投资1060.54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投资817.32万元),建筑工程投资1398.43万元,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投资33.26万元,独立费用为193.28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39.10万元,水保及环保工程费用为52.16万元,征地折迁补偿费用为86.94万元。投资来源:申请国家投资90%,即1815.26万元,地方筹资10%,即201.69万元。1.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经济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采用30年经济计算期,社会折现率6,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13.85%,经济净现值72.57万元
17、,经济效益费用比1.16,均大于现行规范要求指标,说明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第二章灌区基本情况2.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项目区位于红寺堡扬水五干末端,灌区范围北接陆家涝坝子,西以刘家洼洼子向西300米为界,接韦州南门项目区,南以海拔高程1460m等高线为界,东沿电沟边至1470m等高线为界。灌区南北最长约4.5km,东西最大宽度4.5km,最窄为2.0km。土地总面积25825亩。根据项目区土地开发实际及安置移民的要求,阎家圈节水灌溉项目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土地开发规模采用2万亩。2.2 社会经济情况规划的阎家圈节水灌溉项目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涉及预旺镇虎家山、青羊
18、泉、龚家湾村,田老庄乡杨新庄村,马高庄乡王团、郭大湾、汪阳洼等33个自然村,共计2000户, 1087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元。当地种植业属半自给性的,受年份降雨量影响,具有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特点,作物以种植小麦、糜谷等粮食作物和胡麻、麻子油料作物为主。旱地粮食亩产一般年景只有30kg,丰水年可达50kg,若遇自然灾害则颗粒无收。2.3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风多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并常伴有干旱、冰雹、霜降及沙暴等自然灾害,按农业分区为中温干旱带。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58.7mm,且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三个月,这三个月
19、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61.8%。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地下水埋深多在15mm以下。年平均气温8.7,年气温大于10的天有167天,年太阳辐射量149千卡/cm2,无霜期14017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1.3m。年均大风天22天,最多45天,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15.5m/s。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2334.5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9.3倍。由于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因此,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2.4 工程地质项目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没有常年性流水沟,只有雨季时沟内有洪水流过。地下水主要由小罗山基岩裂隙水及大气降水补给,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
20、在沟谷及凹地,埋藏浅,水量较小,水质差,且不连续。基岩裂隙水受裂隙影响,分布不连续。项目区内为第三系泥质岩类,水量不大,水质较差,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潜水补给,在表部处于第四系潜水有水力联系。砂子主要产地是同心县的旱天岭及盐池县的马儿庄乡,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属中砂。但距工程区较远。片石(块石)主要分布在韦州太阳山一带和红城水村的煤山。储量丰富,主要是砂岩和石灰岩,岩质坚硬,是较好的石料,开采较容易,运输条件较好。石子主要分布在韦州太阳山一带,主要是人工破碎石。产量丰富,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砂岩,开采较容易,运输条件较好。2.5 水源现状 工程水源为红寺堡五干渠扬黄水,红寺堡五干渠设计流量3.06
21、m3/s,加大流量3.65m3/s,渠道长19.5km。五干渠控制灌溉面积3.9万亩,配水流量3.06m3/s。其供水时间为:夏灌自每年4月1日至8月25日供水143d,8月26日至10月19日55d为停机检修时间,10月20日至11月22日34d为冬灌供水时间,11月23日至来年4月24日153d为停水时间,总供水时间为159d,停机时间为206d。2.6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阎家圈项目区现有土地2.63万亩,现有旱耕地1.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18%;荒地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8%;灌木林地0.5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32%;其它0.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详
22、见阎家圈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面积表。 阎家圈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面积表 单位:亩项目土地总面积(亩)土壤面积(亩)其它(亩)小计水浇地旱耕地荒地灌木林小计居民点冲沟阎家圈2632325825015266494856114981633352.7 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附近有红城水机井灌溉工程。目前,共有机井23眼,用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灌溉面积近万亩。在灌溉高峰期(180天),日开采量达22920m3/d,远远超出地下允许开采量12500m3/d的1.8倍,超出静储量允许值1.4倍。由于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位较70年代初期下降了1520m。为逐步恢复罗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证同心东部引水水源,年引水量
23、为80.3万m3,解决了9.18万人的饮水问题,红寺堡扬黄扶贫五干渠工程于2005年10月建成通水,自治区政府的决定将红城水井灌区纳入红寺堡扬黄灌区,逐步关闭所有农用机井。2.8 存在的问题2.8.1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当前我县发展节水农业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客观规律、不考虑本身条件,而是按主观愿望办事,在那些适合某种节水农业措施或已有某种节水农业措施的地方,不作周密分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又去发展另一种节水农业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一个地区,采取什么技术路线和战略措施实现节水农业,对节水农业发展关系极大,必须对与节水
24、农业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体规划,以指导节水农业的发展。2.8.2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节水农业标准和定量指标体系尽管目前采取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很多,但节水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效,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前国内大多以工程形式来定,如实行喷、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或大畦改小畦即为农业高效用水。由于没有一个定量的概念,工程之间的标准相差很远。有不少所谓节水工程,由于片面追求降低投资,工程非常简陋,节水效果甚微;有的只采取某种单项技术措施,虽然少用了灌溉水,但效益提高不大。这些都给发展节水农业宏观决策带来
25、一种虚假的印象,即发展节水农业只需很少的投入。如果不能用科学实事求是的方法反映节水农业的标准,将会给全国统筹安排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到节水农业的投入产出的效益。2.8.3对采用综合技术发挥整体效益重视不够同心县在过去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而没有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予以配套、形成综合技术。因此,常造成虽节水但产生效益并不高。在工程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综合农业节水技术,发挥综合优势,达到节水、高产、高效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我县目前已有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近10万亩,但这些面积上所采用的节水措施主要是工程节水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26、为主要目标,各项非工程节水措施,比如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高效利用以及全灌区的水源优化调度的面积还很小。造成许多节水工程虽然投入很大,也配备了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但田间用水效率并没能相应的提高。2.8.4开发各种灌溉水资源力度不大由于同心县水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相匹配,要解决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要根本解决缺水问题,迫切需要修建一批供水骨干及输配水工程。2.8.5管理薄弱、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灌溉管理问题尽管一直强调,但改善不大。基层灌溉管理机构实行事业管理,由于地方财政落后,管理费不能到位,造成灌溉管理举步唯艰,加上社会支持力度
27、不够,灌溉设施常被破坏,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损坏严重,经费短缺无力更新修复,灌溉效益日渐降低。第三章 工程任务及规模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同心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地带,属吴忠市所管辖,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大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同心县辖12个乡(镇)、188个行政村、732个自然村,总人口33.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3万人,占总人口的72.46%。全县土地面积4486.17km2,其中耕地面积1273.53km2。由于县域内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饮水也十分困难,是国家重点扶贫对象,被列
28、为国家级贫困县。严重的水资源匮乏,是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是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区中部干旱带聚集了120多万农村人口。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解决了干旱带8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但仍有40多万群众为水发愁。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其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具有广阔地开发前景。将黄河水引入这一地区,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畜饮水以及脱贫致富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持,对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
29、的战略性转变,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是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需要同心县东部地区是我县较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奇缺,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据统计,人均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80%,人均粮食仅为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54.6%。贫困落后局面,不仅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兴建阎家圈生态移民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对发展灌溉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心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奇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该地区总人口约22万人,农民人均收入为1132
30、元。其中贫困人口16.2万人,其中60%以上的贫困人口就分布在东部地区,贫困人口8.7万人,人均收入仅为1050元,是全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地区之一。通过项目建设,大面积推广马铃薯、枣瓜间作、枣署间作及设施农业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估算通过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节水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左右,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目前宁南山区大面积异地搬迁扶贫受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限制,规模和数量受到制约。项目的实施是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3)是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需要“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已被实践所印证。以阎家圈生态移民工程为保障,通过加强农田基
31、本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移民等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在近期内即可形成二万多亩新绿洲,使灌区原有荒漠化的土地变为“山川秀美”的新绿洲。同时,由于供水工程的辐射作用,使其周边的草原与荒山得到保护。 (4)是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作用的需要项目区毗邻红寺堡扬水灌区,对阎家圈高效节水补灌区实现旱改水提供了工程建设条件。红寺堡原规划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分布在红寺堡二五干渠和新圈、新庄集、海子塘三条扬水支线上。目前,已开发土地30万亩,安置移民12万人。在灌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苦水河以东的马井支干渠灌区和孙家滩支干渠灌区的灌溉面积调减了10万亩,
32、但扬水泵站及输水干渠等骨干工程均已按原设计规模建成,富余的水量为寻找与开发新灌区提供了条件。同心阎家圈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将此纳入红寺堡灌区,可以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作用与效益。(5)为同心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特色种植提供条件同心县东部地区年降雨量258.7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作物春季播种时节和出苗期严重缺水,影响出苗率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据资料统计,旱作区种植马铃薯亩株数20003000株时,产量及品质均达到合理值。每年4、5月份马铃薯播种季节,土壤墒情相对较差,土壤含水率低于50%以下,出苗期拉长,在土壤含水临界线15%时,种薯被迫休眠,旱作物种植马铃薯实际出苗率只能
33、达到6070%,相应产量减少30%40%,旱情越重则出苗率和减产更加严重。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窖水采取坐水种植,或在马铃薯发育期实施渗灌补水,在正常年份下可以促成马铃薯田间出苗、齐苗、壮苗,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稳产高产。但由于春季往往水源紧缺,窖水严重不足,群众拉水成本过高,影响了马铃薯种植的大面积推广。通过实施同心县下马关生态移民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以为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种植提供基本保证。3.2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坚持以节水为中心,以工程建设为龙头与农技措施相配套,科学技术作支撑,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为基础推动基地建设,建设高效节水型灌区
34、,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山区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现有水源工程综合效益,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为中心,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作为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统筹全社会力量,项目整合、资金拼盘,扩大延伸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范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项目区的建设开发进程、水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作用,逐步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养地作
35、物与耗地作物的种植比例。建立高效灌水系统,推广现代新型节水设备,创新节水机制,实现供水商品化,灌溉定额化。节水灌溉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 兴水治旱,新发展灌溉面积2.52万亩;(2) 以水治穷,安置易地移民1.09万贫困农民,实现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3) 通过开发阎家圈节水灌溉生态移民项目区,治理土地荒漠化面积4948亩,保护草原面积与封山育林面积5611亩。(4) 通过搬迁与安置同心县干旱山区的预旺、马高庄、田老庄3乡镇1.09万贫困农民,腾出耕地9.75万亩,保护草原与封山育林10.55万亩;(5) 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布局,提高林草种植比例,使阎家圈节水灌溉生态移
36、民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彻底改善与治理当地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6) 灌区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7以上,全部实现节水灌溉;3.3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根据项目区土地开发实际及安置移民的要求,阎圈节水灌溉项目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土地开发规模采用2.58万亩,净灌溉面积为2.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补灌面积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种植作物以蔬菜为主,种植面积为0.2万亩,面积比例为10%,高效农业区种植作物以枣薯和马铃薯为主,面积均为0.9万亩,面积比例均为45%。工程建泵站1座,蓄水池1位,管道172.12km。63第四章 水资源平衡分析4.1 灌溉水利用系数对于农业灌溉供水由泵站
37、、输水管道或蓄水池直接供水。以红寺堡五干渠工程为水源,故灌溉设计保证率与其保持一致,采用75%。本工程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田间采用微灌、滴灌、管灌灌溉方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95,设计采用0.95;调蓄设施全部采用土工膜防渗,而且调蓄时间主要为46月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5%。利用水系数按0.95考虑,综合以上各环节损失,计算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设计采用0.90。4.2 农业生产结构及作物组成根据项目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几年特色种植试验示范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初步
38、拟定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种植结构以枣薯间作、马铃薯种植、拱棚为主。种植结构比例为:设施农业按户均1亩控制,种植面积为0.2万亩,占规划种植面积的10%;枣、薯间作种植面积为0.9万亩,占45%;马铃薯种植面积为0.9万亩,占45%。4.3 灌溉制度设计4.3.1 灌水方法及灌水技术本项目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以补灌为主的非充分灌溉方式,在配水和田间灌水方式上比较了以下两种方案:(1)拉水补灌输水干管、支管采用压力管道,田间布置蓄水池,单座蓄水池控制灌溉半径0.5km左右,控制面积1500亩左右。以蓄水池为水源点,采用拉水的方式向田间地头送水,采用坐水种、点灌等人工灌水方式。该灌水方式的优
39、点是用水量易控制,田间工程造价较低;缺点是拉水成本高,灌水劳动强度大,群众接受程度低,影响开发的积极性。(2)管灌在每级加压泵站压力管道的末端布置大型蓄水池,以蓄水池为水源点,向灌区布置支、斗、农等各级压力管道,田间配置给水栓,采用软管点灌。该灌水方式的优点是灌水方便,劳动强度相对低,群众容易接受,而且可以为今后结合地膜覆盖、发展膜下滴灌创造有利条件;缺点是田间管网工程造价较高。综合以上两种灌水方式的优缺点,为了能让移民搬得来、留得住,从方便群众灌水、减轻灌水负担、激励群众开发的积极性等方面考虑,本报告推荐采用管灌方案。设施农业(拱棚)生长期较长,管灌用水量大而且劳动强度高,设计采用膜下滴灌方
40、式。4.3.2 灌水定额与灌水次数本项目属补灌性质,作物灌水定额主要根据种植及灌水方式,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用水实际,综合确定。(1)枣薯间作种植该种植模式下,枣树的株行距为35m,马铃薯的株行距按0.50.7m计算,亩均定植枣树45棵,马铃薯2000株左右。全年补灌5次,每次补灌8.0m3,则灌溉定额为40m3/s。(2)设施农业(拱棚)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作物,全年灌溉13次,综合灌溉定额为120m3。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下马关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枣树灌水按5次设计,第一水在4月上中旬前后浇催芽水,第二水在4月下旬
41、5月上旬灌花期水,第三次水在5月上旬5月下旬灌水,第四次水在5月下旬6月上旬灌水,第五水在6月上旬中开始灌水。马铃薯灌水按5次设计,第一水在4月上中旬前后浇好种植前的底墒水,第二水在4月下旬5月上旬灌浇保苗水,第三次水在5月上旬5月下旬补水,第四次水在5月下旬6月上旬补水,第五水在6月上旬中开始灌水。设施农业(拱棚)自2月上旬至6月上旬,灌水次数按13次计算。4.3.3 灌水周期枣薯间作的灌溉定额分别采用40m3/亩,设施农业采用120m3/亩,综合净灌溉定额55.58m3/亩,毛灌溉定额61.76m3/亩。设施农业按膜下滴灌设计,日灌水时间采用22小时。枣薯间作主要采用人工点灌的方式,按白天
42、灌水考虑,不考虑夜间灌水,日平均灌水时间12小时。枣署间作作物的关键水在6月底灌完,每轮灌水1015天;自7月以后,主要靠自然降水。根据上述分析,拟定本项目灌溉制度见表41。灌 溉 制 度 表灌水定额(m3/亩)灌水率(m3/s/万亩)灌水时间灌水天数枣署间作马铃薯灌水时间灌水天数设施农业(月日)(d)45.00%45.00%(月日)(d)10.00%2.52.105120.03032.152.20580.02022.253.2580.02023.73.12580.02023.173.22580.02023.274.2580.02024.14.1515874.74.12580.12444.17
43、4.225100.02534.205.515874.275.15100.12945.55.2015875.65.105100.12945.155.205100.02535.206.515875.255.305100.12946.16.65100.02536.56.2015870.1042全生育期小计754035651204.4 灌溉需水量确定项目区设施农业0.2万亩,灌溉定额为120m3/亩,年用水量为26.67万m3。高效农业特色种植1.8万亩,其中马铃种植0.9万亩,灌溉定额为35m3/亩,年用水量为31.5万m3;枣薯间作种植0.9万亩,灌溉定额为40m3/亩,年用水量为36万m3。考虑
44、水利用系数,则年总水量101.67万m3。4.5 可利用水量分析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水源。五干渠设计流量3.06m3/s,加大流量3.65m3/s。五干渠灌溉面积3.9万亩,已建的红城水灌区和下马关喷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0.63万亩和1.0万亩,四干渠、五干渠超规划新增开发土地面积的新增用水量,均在四、五干渠原设计的配水指标内调剂解决,不新增用水指标。在设计工况下,包括已建的下马关扬水灌区6万亩用水在内,五干渠设计工况尚有1.04m3/s的富余,加大工况尚有1.63m3/s的富余。考虑到泵站、干渠的安全运行等因素,实际按设计、加大工况各占50%考虑,平均流量1.3m3/s,年最大供水时
45、间180天、日均供水22小时,计算富余水量为1853万m3。4.6 水量平衡分析在红寺堡五干渠发展的生态移民工程还有罗山东坡生态移民工程,同心县下马关预旺生态移民工程,水量分析如下: 罗山东坡:年总需水量183.42万m3;下马关:年总需水量 1263.61万m3;预旺:总需水量74.45万m3;以上3片生态移民项目区年总需水量1521.48万m3(均含人畜饮水量)。包括本次规划发展的韦州镇阎家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总需水量为1643万m3,而五干渠富余水量1853万m3,可见水量是能满足要求的。根据灌溉制度和工程布置,取水首级泵站年运行157天(运行小时数3454h),总流量为0.37m3/s,
46、可供水量为460.07万m3/a,而本项目需水量为101.67万m3/a。泵站在设计工况下满负荷运行可满足总需水量要求. 为了保证该区域生态移民项目用水,一方面需要红寺堡五干渠加大供水流量、增加供水时间;另一方面还必须设置一定规模的调蓄建筑物,调节五干渠的来水和本工程的用水,做到以丰补歉。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 设计标准及依据5.1.1 工程等级阎家圈项目区灌溉面积为2万亩,设计流量均小于2.0m3/s。本工程为等小(2)型工程,建筑物为5级。调蓄水池为等小2型工程,输水管道及主要建设物级别确定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5级。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按8度设计。5.1.2 防洪标准泵站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输水管道及其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30年一遇校核。施工期临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