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ge 1第1页Page 2第二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第2页Page 3一、系统思想起源:一、系统思想起源: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建。他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思想。1937年提出了普通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理论基础。不过他论文关于普通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普通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专著:普通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
2、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代表作。第3页Page 4 系统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组成整体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和被组织化全体”,“系统是有联络物质和过程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东西”,等等。普通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普通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成含有某种功效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系统、要素、结构、功效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
3、境三方面关系。第4页Page 5二、二、系统论内容系统论内容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全部系统共同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含有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基本标准,表现了系统论不但是反应客观规律科学理论,含有科学方法论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特点。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Approach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他说,我们有意用Approach这么一个不太严格词,恰好表明这门学科性质特点。第5页Page 6三、关键思想三、关键思想 系统论关键思想是系统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
4、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整体功效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性质。贝塔朗菲用亚里斯多德“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名言来说明系统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机械论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整体。要素是整体中要素,假如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器官了一样。第6页Page 7四、系统论基本方法四、系统论基本方法 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对象,看
5、成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结构和功效,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能够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大至渺茫宇宙,小至微观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集合。第7页Page 8五、系统分类五、系统分类 系统是各种多样,能够依据不一样标准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类型。按人类干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妥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按状态划分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
6、另外还有大系统、小系统相对区分。第8页Page 9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理论定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所使用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是20世纪伴随系统科学兴起而引发广泛重视并被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之中,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怎样说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方法问题。对此可做以下三方面阐述: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最新思维结果进行哲学提炼产物。系统科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四大科学发觉。第9页Page 10系统科学与量子力学、相对论、分子生物学不一样之处于于,它是一组跨学科
7、横断科学群,含有浓厚世界观方法论色彩,因而对当代哲学发展有着重大推进作用。系统科学提供了一幅崭新世界科学图景,它是对建立在经典科学基础之上近代科学图景一场革命,其对哲学尤其是对唯物辩证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对系统科学最新结果进行哲学提炼基础上产生了当代形态系统思想和系统研究方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系统研究方法蓬勃兴起,广泛传输,形成了席卷世界系统研究热潮。第10页Page 11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式在当代最新发展。系统研究方法兴起即使与当代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形成有着密不可分联络,但它思想渊源却又源远流长,与哲学有着不解之缘。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就有着丰富系统思想。马克思和
8、恩格斯不但科学地使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而且大量叙述包括和表达了系统思想。系统研究热潮兴起,使人们重新发觉了马克思,发觉了马克思系统思想,挖掘和研究马克思创始人系统思想,成为近30年来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想研究热点。第11页Page 12 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公认,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含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先驱”和“鼻祖”。所以,更准确地说,系统研究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方法论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对当代科学思维结果进行提炼产物。系统研究方法表达了唯物辩证法联络和发展标准,是建立在当代科学水平上辩证思维方式。第12页Page 13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方
9、法论。系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普通都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特点是原因众多,结构复杂,整体性强,而且含有随机性、非线性、不稳定性、非平衡性和各种发展可能等特点。用传统研究方法处理复杂系统问题,已经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建立在系统科学基础上系统研究方法对于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显示出了传统方法不能与之相比优越性。所以,系统研究方法亦被看做是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科学方法。第13页Page 14 而社会是经典复杂系统,所以系统研究方法尤其适合用于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科学进行研究。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研究中生动表达了系统研究方法。在吸收系统理论最新思
10、维结果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得到深入丰富发展。第14页Page 15关于划分方法争论:关于划分方法争论:有学者认为也能够把社会大系统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子系统。而之所以要采取本章划分方法,因为这么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唯物史观基本思想经典表述,更能表达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了解为复杂大系统思想。第15页Page 16 这种对社会大系统划分有没有遗漏?现在看在社会意识问题上是需要补充说明。因为本章讲上层建筑又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又称为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
11、观点所组成社会意识形式。当然,并非全部社会意识形式都含有意识形态属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是特定经济基础反应,不属于上层建筑。而大部分社会科学,从不一样侧面、以不一样方式反应特定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组成了社会思想上层建筑。”这么,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包含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原因,就没有包含到这个社会大系统中来。这是一个缺憾。所以我们在讲课中能够结合把社会大系统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来讲授,这么既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唯物史观基本思想贯通其中,又能够填补上述缺憾。第16页Page 17(二)社会是个复杂大系统1.生产力系统2.生产关系系统3.上
12、层建筑系统4.人口系统5.自然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第17页Page 18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力量。作为社会子系统,它包含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A.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含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人)、劳动资料(传递人对劳动对象作用物和物系统、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东西)。第18页Page 19B.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渗透性要素。自然科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在未加入生产过程以前,是潜在生产力,当它经过技术步骤应用与生产过程,渗透到其它要素中,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19页Page 20C.运筹性要素
13、:劳动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组成了生产力系统运筹性要素。协作不但提升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个生产力。管理使生产力各种要素协调运转,对提升生产效率含有主要作用。第20页Page 21“各种经济时代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而“劳动生产力是伴随科学和技术不停进步而不停发展。”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管理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第21页Page 22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生产关系系统从两个角度看,即从哲学角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从哲学角度看,有三个要素:A.生产资料全部制关系B.
14、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有四个要素:A.生产 B.分配C.交换 D.消费。第22页Page 23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总和,组成社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两个要素组成:A.政治上层建筑:主要包含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B.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第23页Page 24人口系统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组成人类社会有生命个人总和。人口系统要素: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年纪组成D.性别组成E.区域分布F.发展改变情况第24页Page 25
15、自然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原因总和,如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原因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原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原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产物,而人类活动又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产物,而人类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影响着自然环境。第25页Page 26(三三)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我们知道,系统研究方法产生一个主要
16、基础就是对有机体研究。这是因为有机体不一样于无机物,更为鲜明地表达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络和相互制约关系,更为鲜明地表达了系统在要素这种相互联络、相互制约关系下发展改变,也就是说更为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辩证法联络和发展标准。普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之所以强调,系统思想是一个不一样于机械论“有机哲学”道理也就在这里。所以,这部分强调指出:马克思利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查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作社会有机体,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社会机体”,“社会不是坚实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而且经常处于改变过程中有机体。”第26页Page 27 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但表达了社会系统组成要
17、素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制约关系,而且突出了社会系统自我运动、不停发展改变性质。尤其是引用列宁话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不是别,正是社会学中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于不停发展中活机体(而不是机械结合起来因而能够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一个什么东西),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列宁这一叙述,精辟说明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辩证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间关系,同时指明了要利用社会有机体方法就必须开展对社会形态研究。第27页Page 28 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社会发展变化。生产关系
18、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而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社会。”按照这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依据和线索。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变化,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第
19、28页Page 29 技术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力视角研究社会发展改变。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划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又能够把人类社会演进划分为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这是世界上研究人类社会演进更为普遍适用方法。技术社会形态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超越。在当代,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逾越。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只是后者未来景象”,它是“以铁必定性发生作用而且正在实现趋势
20、”。第29页Page 30 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相辅相成,全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性质和发展客观规律,现实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社会,推进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查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查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任务。以往我们偏重从经济社会形态分析我国社会发展情况,忽略从技术社会形态认识我国发展,造成了生产关系超阶段发展错误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目标追求,科学发展观提出,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科学结论。第30页Page 31(四四)研究社会系统主要标准研究社会系统主要标准 这部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和对系统科学思想结果提炼基础上作出总结,提出了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社会系统研究基本标准。第31页Page 32第一,系统整体性标准。第二,关于系统结构性标准。第三,系统层次性标准。第四,系统开放性标准。第32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