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香木河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 题。开荒第一天韩少功 (1)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2)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
2、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3)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 (4)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吆喝开始劳动的声
3、音。 (5)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6)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7)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
4、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8)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 (9)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
5、万倍。 (10)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11)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
6、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这决不意味着我蔑视智能,恰恰相反这正是我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 (选自山川入梦,有删改) 15.作者写三十多年前垦荒时对劳动满含“恐惧”,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4分) 16第六段“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作者为什么现在要“怀念劳动”? (4分)17.文中说“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依据原文,指
7、出作这种“比价”的人的“心机”是什么? (6分) 18.文末作者描写了自己“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开心”的?试作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15.答案:欲扬先抑,(2分)为下文写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作铺垫。(2分)16.答案:心态发生改变。时代变迁,虽然再也没有强制和绝望,但幸福感渐失,只有劳动才能唤醒身心;(2分) 认知水平提高。一个不劳动的人就失去了根,就会枯萎,就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2分)17.答案:因为劳心者的劳动比劳力者的劳动更有价值,所以劳心者就一定比劳力者高贵(或:劳力者就是失败者和卑贱者,劳心者才是高贵者和成功者)(6分,分句前后各3分)18.答
8、案:运用景物描写,通过阳光、土地、空气的景物渲染,来表现作者对劳动由衷的喜悦之情。运用排比手法,通过三个“恢复”的句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回归劳动的迫切心情。运用想象,通过想象劳动的场景,体验劳动带来的开心和快乐。(任答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如答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汉朝时期的反腐败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纵向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是中央各部门,地方的郡、国、县的
9、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诏六条开始,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
10、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东汉沿袭西汉法律,如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下诏:“长吏赃满三十万而不纠举者,刺史、二千石以纵避为罪。”是说对赃官之贪行,刺史、郡守都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处。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有了这些举报箱,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告密。赵广汉根据得到的线索,组织力量打犯,使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稳定了社会。赵广汉因此名声大振,升迁为京兆尹。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元封元年,鉴于惠帝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把全国分了1
11、3部(部习惯上也称州),也即13个监察区,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刺史的监察对象,一为地方官中的两干石官员,即郡及王国长吏;二为诸侯王;三为地方豪强。主要是防止他们横行不法,欺压乡民,扰乱地方安宁。这使任刺史者既能代表中央有效地行使监察职任,又“咸劝功乐进”,对强化监察是十分有利的。(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汉代“反腐败”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是在对秦制继承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B汉代初创的“三互法”, 后经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C汉武帝时实行“见知故纵之
12、法”,开始对国家官吏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D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了13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纵向的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和横向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两大系统。B西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C西汉“三互法”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D汉武帝时的“见知故纵之法”规定刺史、郡守对赃官之贪行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
13、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由此可见汉代对腐败官员处罚十分严厉。B西汉赵广汉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发明了我国最早的举报箱。C作为监察官的刺史的监察对象为郡及王国长吏、诸侯王、地方豪强,目的是防止他们横行不法,欺压乡民,扰乱地方安宁。D任刺史者既能代表中央有效地行使监察职任,又“咸劝功乐进”,使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很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参考答案:1C 选项对应的原文“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选项“汉武帝始行”错误,混淆时间范围。
14、2D 选项中的“刺史、郡守对赃官之贪行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处”出自“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下诏”,不是“见知故纵之法”的规定,选项张冠李戴。3D “使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很好地发挥作用”无中生有,根据文意当时“惠帝时设置的监察御史应该已经取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距离 安晓斯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
15、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
16、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
17、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18、。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
19、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
20、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8分) 参考答案:(1)AE(答E给3分,A给2分,B给1分,)(2)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2分)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2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3)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
21、。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4)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每点2分)(1)试题分析:B“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C“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D“从骨子里就没
22、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道段落作用题。回答此题,可从该句的内容和所处位置分析。从内容上看,此句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从所处位置上看,因为此句在文章开头,所以有引出下面故事情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位于第一段,故在结构和读者的方面的作用,可从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组织答案。“没睡好”表现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23、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题。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要根据小说中对该张叔和张婶的各种描写(如语言、行为动作、心理和肖像等)和叙述性文字进行。比如,从他们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可看出他们疼爱儿子。从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可看出他们的勤劳文学类文本阅读 安晓斯距离阅读答案。从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了看出他们的节俭。从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可看出他们讲礼数从他们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可看出他们的宽厚
24、。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这是一道探究标题在文中含义的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对小说故事内容的整体感知,然后根据对小说主旨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从标题“距离”的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角度作答。“距离”的表层义即空间上的距离,而深层义为心理上的距离,从全文来看,心理上的距离为张叔张婶与儿子、亲家之间的距离,更是以张叔张婶为代表的农民与以儿子和亲家为代表的城里人的心理距离。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5、共3题)4. (4分)翻译下面一段话。(原文见本试题文言文部分)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既而学易于谯定,久未有得,定曰:“心为物渍,故不能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宪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已功夫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 参考答案:绍兴年间,他因州县推举进入太学。不久他向谯定学习易,过了很久他没有很大收获,谯定说:“人的内心被外物浸泡,所以不能有见解,只有学习才能明白啊。”胡宪喟然长叹道:“先生所说的学习,不是指约束克制自身的言行和欲望的素养吗?”从此专心一意地很谦虚地学习,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声。(4分)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
26、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
27、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之:到,往C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谢20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8、( )A臣为韩王送沛公 B窃为大王不取也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君为我呼入21、下列句子不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2下列各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项伯曾在秦时与张良一起出行游玩过,所以两人交情很深。B刘邦听闻紧急军情后,积极拉拢项伯,可见他胸有城府,颇有心机,其实是在利用项伯。C项伯回至军中,竭力为刘邦说情,项羽对其丝毫不疑,当即“许诺”,紧张气氛暂时趋于缓和。D项王从一开始听闻“沛公欲王关中”时的大怒,到此时听信项伯的劝
29、谏并当场“许诺”,这充分显示了他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参考答案:19、D 20、B 21.A22、A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
30、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
31、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B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C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D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中,“征”是指征召出来任官;“拜”指授予官职。B奏议,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错误,“奏”意
32、为“陈奏”。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
33、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7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5分) (廉颇与蔺相如)(2)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5分)参考答案:4C5B6B7(1)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的原因啊。(2)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秦”是作“攻番吾”的主语,所以应该是“秦攻番吾”,排除AB;“秦军”作“击破”的宾语。所以选C。【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34、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
35、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
36、”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5【技巧点拨】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
37、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
38、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错,应该是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
39、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B项,“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错,应该是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7【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
40、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
41、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
42、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 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赵悼襄王十年,廉颇逃亡到魏国去后,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
43、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CBA总决赛辽宁队横扫浙江广厦,回归主场的辽宁队更是冲劲十足,让当地球迷兴奋不己,整个球场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鞍山一中家委会的成立有利于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只是家委会发挥正向功能的前提是家长和学校各归其位,而非越爼代庖。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
44、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今年“两会”上二些化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不离:既有大成至圣,又有亚圣;既有论语,又有孟子。A. B. C. D.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望文生义。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金
45、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望文生义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望文生义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其备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A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B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C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D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所给的三个成语都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的意思。“畅所欲言”偏重尽情地说;“各抒己见”重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较少的人,甚至是一个人。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成功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