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肥田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中庸”辨析 张岱年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辨析。“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
2、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3、”。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
4、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5、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
6、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7、,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
8、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
9、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19.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B. 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C. 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D. 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
10、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20. 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1. 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参考答案:19. D 20. 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1. 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
11、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
12、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19. 试题分析:D项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作者是为了突出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文章插入内容的作用放到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该情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此题从内容上插入的是“传说”,二文章的前一部分写杜鹃鸟,那作用就是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
13、意义。从结构上下面是有关的议论,此情节为议论做铺垫。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21. 试题分析: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此题要求“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可以“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
14、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中任选角度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3.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9分)盛唐之音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
15、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
16、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
17、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9下列对文中“盛唐之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8、)(3分)A盛唐时传入我国的异国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音乐歌舞。B成为盛唐艺术美的灵魂的、渗透在各艺术部类中的具有鲜明音乐性的表现力量。C集中体现盛唐精神的、以绝句为代表的诗歌和以草书为代表的书法等艺术形式。D盛唐时在各个领域所表现出的具有音乐性和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风貌。20下列有关唐代书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唐代书法与诗歌同为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同时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它们具有同样的审美气质,共同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风貌。B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比如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便摆脱了齐梁等前朝的束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姿态。C初唐书法的气
19、质与当时的诗歌恰好一致,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到了盛唐,书法风貌便如同李白的诗,痛快淋漓,一派飞动。D盛唐草书达到了当时书法中浪漫主义的高峰,它的笔墨线条、结构布局和情态气势正是盛唐舞蹈的精髓在纸上的形象表现。2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在初唐风行一时,深受人们喜爱,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也可以说它是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B孙过庭强调抒情达意是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之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这一认识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C盛唐诗歌和书法已经不再是对物质存在的客观“再现”“模拟”,而是更在乎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
20、”“抒情”,乃至创造。D盛唐是一个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尤其是绝句、草书和音乐、舞蹈,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合成了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参考答案:19B(解析A项,“盛唐之音”不是音乐歌舞等具体的艺术形式;C项,“艺术形式”只是外在的,没有点出内在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D项,“各个领域”范围过大。)20. B(解析:原文说“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这是以诗歌作比,并不是说书法也“摆脱了齐梁等前朝的束缚”。)21. A(解析:作者认为当时书法美的代表实为传世“兰亭”即各种摹本,而非王羲之真迹。)二
21、、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
22、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
23、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著:穿。犊鼻裈(,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说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8下列各
24、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相如见而说之 图穷而匕首见 C相如与俱之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临邛令缪为恭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
25、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
26、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译文: (2)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译文: 参考答案:8D9A10D 11(1)(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 (2)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 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
27、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日:“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
28、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
29、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B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C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D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30、,不正确的一项是A“忧”指父母之丧。“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母的丧事。“遭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B“服”,衣裳,此处为穿丧服;“阕”,终了。“服阕”意为脱下丧服,守孝期满。C“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有时也会和”名”意义相反。古时男子20岁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笄礼时取字。D“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即孝子廉吏,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使诈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特点。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31、C陈蕃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D陈蕃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参考答案:10B 11D 12D 13(1)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其,更,班宣,弭)(2)鹏鸟向南海迁徙之时,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的浪涛有三千里,它乘着旋
32、风环旋向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水,上,去,以,)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11试题分析:D“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即孝子廉吏,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应该改为“自下而上”。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12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
33、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D “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错误,原文为“曹节等矫诏诛武等”。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其”“侵暴”“劳”“徙”“抟”“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
34、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宫禁火灾,旦驰
35、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愈月,密院有事送
36、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素贤旦 贤:赏识,认为贤能B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殆:全部,完全C寇准数短旦 数:屡次,多次D甚得许大度量许:这样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B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C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
37、/天灾如此/臣当罢免D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旦小时候沉稳文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真宗即位后,王旦被授于中书舍人,皇帝认为他是帮助自己实现太平的人。B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后因雍王元份得了急病,王旦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率领子弟、亲属到郊外迎接皇帝凯旋。C宫内发生火灾,后有人说是荣王宫失火所致,请求逮捕治罪相关人员,经王旦据理力争,皇帝赦免了有关人员。D王旦有大度量。中书送达密院的文件,违反文件格式,寇准上报皇帝,王旦受到皇上
38、责问;后密院也有错误的文件送达中书,王旦却让人将文件退回密院。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2)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参考答案: 10B11D12B13(1)陛下已经引咎自责,诏告天下,我们都递上奏章等待降罪,如今反而归咎别人,用什么来显示信用呢? (2)寇准对陛下没有什么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殆:几乎,
39、差不多。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语境作出相应调整。可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曰”“也”“于是”“为”“即”等。此题应是“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不应是“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后者虽然也会通顺,但少了作为皇帝富有天下的意思,宽慰效果不如前者;应是“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不应是“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政令赏罚”都应是忧虑的内容不宜断开,另外“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应是“臣备位宰府/
40、天灾如此”,不应是“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此处“宰府”是“宰相的职位”不是“宰相的府弟”,再说“失火”的是“宫禁”而不是“宰府”。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B项,王旦回宫后,紧锁消息,“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家人是不知道他早已回来,后文,“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王旦不可能率领子弟、亲属去迎接。另
41、外,皇帝是否是凯旋也不得而知。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罪己,引咎自责或怪罪自己;何以,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用什么或拿什么;信:信用,翻译成诚信亦可。(2)无所,没有什么;所以,的原因;此臣所以重准也,判断句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
42、平仓,以阻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
43、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
44、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
45、王旦贤能。中书(丞相办公机构)有文件送达密院(办公机构),违反文件格式,寇准在密院,将事反映给皇上,王旦受到皇上责问,王旦到寇准家表示认错并致谢,对办事人员都进行了责罚。不到一个月,密院有文件送达中书,也违反了文件格式,办事人员高兴地将文件呈给王旦,王旦令将文件退回密院。寇准很惭愧,见到王旦问:“同年(同时考中功名的互称),为什么这么大的度量?”王旦没有回答。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的信息,总结微信的几个特点。总字数不得多于20字。(5分)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软件。微信支持跨系统平台操作,多款系统平台均可使用。用户可通过网络用手机、平板或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
46、图片、文字。微信还附带“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多个服务插件。微信不仅软件本身完全免费,而且大部分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参考答案:8. 阅读下面一段对话,完成后面的题目。小明:“重大新闻!老师说今天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要进行体育测试!”小丽:“这算什么重大新闻?”小明:“下雪啦!今天不用测试了。”(1)小明为什么认为“不用测试了”,请写出他的推理过程。(2)当初老师应该怎样宣布才不会使学生诡辩?参考答案:(1)推理过程:大前提 :今天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测试;小前提:今天下雪了,既不是晴天也不是雨天;结论:下雪了,就不要测试了。(2)老师应该这样宣布:今天不论是什么天气都要进行测试。【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明为什么认为不用测试了,请写出他的推理过程”,这就要求考生先要明确“推理过程”中包括的几个部分,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然后结合上面的对话,找到这三个部分。“大前提”是指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最后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