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周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热”了历史 “冷”了现实 李林荣但凡对文化圈和传媒圈略有关注的人,都感觉得到,时下正当“讲史热”和“写史热”如火如荼之际。论社会影响,雄踞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制高点之上的“讲史热”的“热”度,显然远胜过局限在文学圈特别是散文圈内的“写史热”。但若论起最早发“热”的时间,至少可以把根儿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苦旅”散文那里的所谓“历史文化散文”,这得算是电视上“讲史热”的启蒙导师或开路先锋。不过话虽如此,以一个熟读和追踪过秋雨散文及秋雨后的一路散文创作的普通读
2、者旁观所得的感受而言,同样是围着历史“热”,在电视“讲史热”尚未出现的时候就渐呈模式化和潮流化的那种初始面目的散文版“讲史热”,跟如今有多媒体烘托和多方位包装可恃的电视版“讲史热”相比,在内容和风味上本来都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只是到了最近这一两年,也就是电视上的“讲史热”在传媒空间里跃升为压倒多数的舆论聚焦热点之后,散文版的“讲史热”才开始积极转型,使劲往电视版“讲史热”的路数上靠。发展到现在,终于已成合流之势:随便翻开一种文学期刊,都不难看见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的散文篇章。经营笔墨文思的书面文学创作者,去电视节目里寻求一些学习或借鉴的资源,这本身并没什么
3、不好。但是在当前随着电视“讲史热”而翻卷出来的许多专以“述史”和“论史”为务的散文作品中,这样的学习、借鉴,其实只是一种在文学和非文学的价值上都缺乏创意的形式模仿和思维抄袭。而就在这种模仿和抄袭中,在不断的争议和持续的关切下绵延、累积了十几年之久的散文写作领域原有的那种立足现实而面向历史的文化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却遭到了彻底的切断和遗弃。回顾起来,曾几何时,文学评论圈里环绕余式文化散文,还一度“酷”评迭起,声浪滔滔,响彻南北,连篇累牍,多年不绝。与闻经见者,至今都还犹在耳畔。真不知道,当年为发现余式散文中笔锋最终只敢避实就虚、朝无人无事的文化苍茫中瞄准的模式而慷慨陈词、痛下针砭的那众多雄辩正义
4、之士,面对今天散文界连余式忧患和余式反思都快要不能容留的新时尚,他们是否还能犀利如故地置辞批评?可见,风气发生改变之处绝不仅是创作界,今天的评论界刀枪所向,也早已不是为在道理上较真,而是为在舆论场里造势。比如,为了从理论上给当前的“讲史热”张目撑腰,不少论者已经成功地歪曲利用了胡适和克罗齐这两位因故世实在太久而早已没法给自己做主的中外名人,一个被硬按着说出“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混话,一个被强扭着自打嘴巴、全盘否定自己的本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于是,倾力面向所谓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大众趣味之所好,完全由着初中文化程度所允许的思想兴致和认识极限,来打扮和简化历史,好像就都成了跟中
5、外前贤的圣明主张不谋而合的正当之举,再容不得任何人来批评,谁愣要批评就是谁活该在犯低级、庸俗的红眼病。不信这个邪的人,当然还要批评。不过,批评并非是为了和谁对着干,也不是因为针对“讲史”和“写史”的具体某人某文产生了非说不可的恶感,更没妄想要把谁给当草拔掉,只是为了厘清事实和道理,让不愿意跟风跑的作者、读者和观众,也能有一份从思想认识上安顿住自己的充足理由。眼下这阵“讲史热”和“写史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既是一场社会性的“热”,我们多数人都为它们的形成和扩展,尽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澜之力,在这过程中,又有些什么因素在吸引着我们并引发了我们对它们的认同?对以上所问,概其要害,答案可归结于一点
6、,就是一“讲”一“写”之间,“历史”里泛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且是较之我们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实际生活感触,又往现实人心深处的幽暗里狠扎了一层的那种表里俱现的生活状态。甭管是历史上的哪个片断、哪个人物或哪个事件,之所以一经“讲史”转述、渲染,或“写史”者的铺排阐发,就可以让我们了无障碍地心领神会,不必费丝毫心力,不需仰助旁的任何专门知识,就可以轻易地想见其状貌而把握其灵魂。 “讲”史者和“写”史者都是三下五除二,熟练而刻意地把历史捏巴成了一团可与我们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和色调一一对应的彩泥。如此摆布和利用“历史”,固然热闹非凡,但由此映衬出的,既不是所谓拨云见日方能得见的历史真相,也不是当今
7、的社会和人性慎终追远、激浊扬清的向上提升态势,相反,倒是我们的世道和人心在大张旗鼓中自甘委顿乃至向下沉沦的一派精神荒寒。(2007-04-19文艺报,有删节)19依据文意,下面说法能作为散文“写史热”与电视“讲史热”已成“合流之势”证据的两项是(6分)A散文“写史热”在电视“讲史热”尚未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呈出现模式化和潮流化趋势。B散文版的“讲史热”在传媒空间里跃升为压倒多数的舆论聚焦热点之后积极转型。C许多文学期刊中的文章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D在话语和思维特色上,“写史”者对“讲史”者的过度模仿与抄袭。E评论界歪曲利用胡适和克罗齐等中外名人言论,寻找理
8、论依据。F电视“讲史热”为迎合大众的趣味,随意打扮和简化历史。20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不属于“尽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澜之力”的是(3分)A一些“写史”者与之合流,一些论者为之张目。B各级各类媒体全方位烘托和多方位包装。C谁愣要批评就是谁活该在犯低级、庸俗的红眼病。D普通受众对能了无障碍地心领神会历史,轻易地想见历史状貌而把握历史灵魂的欢迎与自慰。21依据文章,作者认为“不信这个邪的”批评者,应秉持的原则是什么?作者批评的目的又是什么?(4分)答:原则: 。目的: 。22结合文章,分析一个“热了历史 冷了现实”的弊端,并说说应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和现实。(5分)答: 参考答案:19.C D(注意题目问
9、的是“写史热”与电视“讲史热”已成“合流之势”的依据,只有CD能体现“合流”。)20C(C说的是评论界,不是“我们多数人”。)21原则:在理论上较真。(2分) 目的:为了厘清事实和道理,让不愿意跟风跑的作者、读者和观众,也能有一份从思想认识上安顿住自己的充足理由。(2分)22参考答案示例:(1)媚俗,倾力地打扮和简化历史,以满足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大众趣味之所好;随意摆布和利用“历史”,对历史不去廓清真相,对现实不去警醒人慎终追远、激浊扬清;容不得批评,切断和遗弃了优良的学术传统。(2分,指出弊端1分,结合文章分析1分。)(2)对历史要注重反思,(1分)对现实要强调忧患(坚持立足现实而面向历史的
10、文化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1分)允许批评,包容异见,讲史和写史要弃虚就实,有的放矢。(1分)2. 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美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
11、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11.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B.真正的教养是不存在功利的企图,因此是没有任何目的的。C.真正的教养是动
12、态呈现的,是一种不断追求而又从不停歇的努力过程。D.真正的教养既是完成又是激励,既具有反思精神又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12.文中“可教养的客体”指的是下列哪一项( )A.哲学概念,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B.指“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的读书人。C.指做前提的“个性或人格”。D.指一生中见书就,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的读书人。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研读世界文学。B.没有爱的阅读,是戕害人性的,而获得教养必须要有一个客体为前提,那就是人格或个性。 C.阅读经典,可以获得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领略领略人类所思、
13、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D.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花力气、下功夫去对待杰作,他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也不提倡一整天埋头读书。14.从文中信息推断,下列不是有修养表现的一项(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饱读名著,博览五经。参考答案:11.B 12.C 13.D 14.D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骑桶者卡夫卡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
14、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我必须非常清楚地向他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子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
15、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
16、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中的活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说:“谁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休息一下子。”“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向上面看一下,你们会立刻发现我的,我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会高兴得发疯。其他顾客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能听到煤
17、在桶里发出的滚动声!”“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迈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待着,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妇人说着,上了街道。当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他想要点什么?”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我们关门吧,天
18、太冷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遗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你这个恶魔,”当她半蔑视,半得意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因为贫穷没有煤烧而去向煤贩子求助,竟然是骑着空桶去的。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处
19、于社会底层的骑桶者的形象。C.最后,煤店老板娘凶狠、冷漠地拒绝了“我”借煤的请求,但如果老板出来的话,他就会借给“我”。D.小说中将“现在不行”比喻为钟声,说它“令人神魂颠倒”,写出了残酷的现实对“我”精神的震撼。E.“我”在去向煤贩子借煤之前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却遭遇了现实残酷的打击。(2)文章第一段通过哪些内容表现了骑桶者的贫困和绝望?(3) 这篇小说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精彩,请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4)请探究骑桶者所骑之桶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参考答案:(1)A D(2)物资匮乏,煤用光了;环境寒冷,屋子里充满严寒、窗外冰冷;面临被冻死的困境。(3)对比手法:骑桶者良
20、好的愿望与悲惨的结局对比。骑桶者生活贫苦与煤贩子生活富足对比。作用:对比手法的运用,突显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4)空的。桶是空的,煤都用光了,寓示骑桶者物质的匮乏。能够飞行。骑桶者骑着桶飞行在街道上,寓示仅存的自由和希望。轻,没有反抗力。桶非常轻,浮在空中,老板娘用围裙都可以赶走,寓示骑桶者的弱小和无助。(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文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C项,老板出来也不一定会借给“我”。E项,“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错误,从小说中第一段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看,“我”其实是没有信心的。(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
21、本题需要对文章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要将相同的信息合并在一起,并用恰当的短语进行总结。第一段首先介绍了“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的生活状况和“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的环境状况,然后写自己不能冻死,要像奄奄一息的乞丐一样去向煤贩子求助。这些都表现了骑桶者的贫困和绝望。(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从小说中找出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通读小说,不难发现骑桶者良好的愿望与悲惨的结局有对比、骑桶者生活的贫苦与煤贩子生活的富足有对比、煤桶的轻飘与生活的沉重有对比等,考生选取其中两组分析作答即可。对比手法的作用,考生可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小说主旨的表
22、达两个方面入手分析。(4)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卡夫卡的小说,行文中多用变形、象征等手法。“桶”是本篇小说中的核心意象,其特点及寓意应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骑桶者讨要煤的过程)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綺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
23、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以正为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口。a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決洽。若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皆乌合也。“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合一片。节选自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注)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在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意为见识浅,方法笨。22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耶 B也 C耳 D矣23简析第段
24、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4概括选文每段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_25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与“宾”即主次关系,只有确立主旨,次要内容才有意义。B“主”与“宾”即情景关系,以情驭景,方能情景交融成为一体。C“主”与“宾”即主次关系,次要内容离开主要内容没有意义。D“主”与“宾”即情景关系,单纯的景物是没有价值的。26请举例分析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参考答案:22C 23展示飞龙腾云驾雾的动态,显示其非凡的气势。 24 (1)诗文以“意”为主; (2)诗文以“势”为辅; (3)诗文要分主次。 25C 26作用有二:其一,将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其二,将道理说得浅显明白。示例:第1
25、段中“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将诗文喻为一支军队,“意”是统帅,如果没有统帅,则为“乌合之众”。这种说理,就突出了“意”在诗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浅显明了。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25试题分析:注意结合前面的语句“无主之宾,谓之乌合”进行分析。26试题分析:答出作用:将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将道理说得浅显明白。然后例句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
26、、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
27、,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
28、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邡,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
29、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译文: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译文: 参考答案:8D(应为“凭吊”)9B(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10.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
30、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11(1)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符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雅”“伟”“益”各l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2)王朴性格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莫”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
31、袭徐国公。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面言播之纤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穆宗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劝穆宗休兵偃武。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语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
32、谓之消兵。帝不能深料,遂诏天下,如他人之策行之。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俛性介独,持法守正。以己辅政日浅,超擢太骤,三上章恳辞仆射,不拜。改任吏部尚书。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不许。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节选自旧唐书萧俛传)10.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B. 俛居相位/孜孜
33、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C. 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D. 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士,文中指官名,即翰林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学生也常可以称为学士。B. 吐蕃,是我国古代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唐王朝曾经对其采取过和亲的政策。C. 禁军,指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京城警备任务的军队。D. 褐衣,指粗布衣,
34、也可以指贫贱未做官。古代贫贱或卑贱的人一般穿粗布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俛有正义感。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还得到了当时宰相段文昌的帮助,萧俛却当面指责王播奸邪行贿。B. 萧俛敢于谏言。穆宗平定两河地区之后,萧俛进言请求秘密“消兵”,但皇上没有采取他的建议,导致了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C. 萧俛有孝心。无论做官还是没做官,他对母亲都很孝顺;母亲死后,他为母守丧,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马上以守丧为名推辞。D. 萧俛淡泊孤傲。皇上提升他的官职,他几次加以推辞;退休后,为避免以前的属吏和宾朋在逢年过节时宴请拜见,他回到了济源别墅。
35、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不仅不能取胜,更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原本应该特别谨慎!(得分点:“非惟”、“乃自危之道也”判断句、“深慎”)(2)萧俛又认为吏部文件多事件杂,不符合养生之道,请求换成散官。(得分点:“以”“乞”“秩”)【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
36、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俛”;“家叔”。名词做宾语的:“相位”“名器”“重位”“一官”。动词一般作谓语。动词作谓语“重慎”“除”。有的副词或连词常居于句首:“每”“故”“然”“时”。断句后需要疏通大意,语意流畅才断句才是正确的。所以选B项。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37、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突厥人”错,应是“藏族”。【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原文是“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C项错误。其实文宗下诏征他入朝时,他已守丧期满,他是借病推辞。【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
38、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非惟”:“不仅”;“乃自危之道也”判断句:“更是危害自身的做法”;“深慎”:“特别谨慎”。第二句关键点:“以”:“认为”“乞”:“请求”“秩”:“官位”。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
39、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如第(2)题的对倒装句的考查。参考译文: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考中进士科。因与张仲关系好,张仲方驳议李吉甫的谥号,谈论用兵征调的弊端是因李吉甫而引起的,宪宗发怒,贬谪张仲方,萧俛也被免去翰林学士。十三年,皇甫镈执政,向皇上举荐萧俛。从此日益被看重,进阶朝议郎,继承徐国公的爵位。十月,吐蕃侵犯泾原,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穆宗对宰相说:“用兵有必胜的办法吗?”萧俛回答说:“兵器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圣明的君主不得已才动用它。如果放纵极小的怨恨,轻率挑起战争,与敌人结下怨恨,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不仅不能取胜,更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原本应该特别
40、谨慎!”皇帝赞同他的话。当时降授令狐楚为西川节度使,王播用金银财富广泛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而宰相段文昌又从中帮助他。萧俛生性嫉恨邪恶,当面说王播奸邪行贿,朝中朝外人们议论纷纷,不能让他玷污宰相的名声。眼看王播的目的就要达到了,皇帝还没有醒悟,萧俛三次上奏。萧俛身居相位,坚持真理,看重名誉。每次授任一个官吏,常常考虑是否恰当,所以很少因选拔不当而受到指责,然而心中嫉恨奸邪,将重位看得很轻,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穆宗继承王位后,平定了两河地区,四边没有忧患。而萧俛屡次进献使天下太平的策略,劝穆宗休兵停战。又认为士兵不能立即撤销,请求秘密下诏天下拥有军队的军镇,每年在一百人中,限定八人离开军队
41、,称之为“消兵”。皇帝不能从远处着想,于是下诏天下,依照他人的计策去做。结果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隐伏在山林中。萧俛天生孤傲清高不随流俗,执行法令坚持原则。认为自己做宰相时间短,破格提升太快,三次递上章表诚恳地辞让仆射,不愿上任。改任吏部尚书。萧俛又认为吏部文件多事件杂,不符合养生之道,请求换成散官。皇上不答应。萧俛在家里的行为尤其孝顺。母亲韦氏贤惠知礼,治理家事很严厉。萧俛即使做了宰相,侍奉在母亲的身边,与未做官时没有两样。为母亲守丧,因哀痛身体消瘦超过常人。守丧期满,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诚恳地借病推辞。退休在家后,因洛都有他做官时的属吏和宾朋,为避免逢年过节宴请拜见的麻烦,于是
42、回到济源别墅,逍遥山野,一年到头歌咏不止。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比如以“适”为例,下面哪个选项中的“适”表示“刚刚,刚才”的意思()A.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D.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参考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结合“还家门”分析可知,译为出嫁、嫁;B项,结合“兄意”分析,译为适应、顺从;C项,结合“明日”分析,译为刚刚;D项,结合“临汝”分析,译为到去
43、。故选C。【点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适”的古汉语意思:切合、相合;舒服;刚巧;刚才、方才;往、归向;旧称女子出嫁。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内容理解分析意思。8. 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各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B父亲带着儿子见长辈,这时,孩子打破一只碗。父亲赶紧说:“今天这个小子毛手毛脚,请大家见谅他。”C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D兹有高二1班张三同学因病请假回家休息,请保卫科同志予以放行为谢!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
44、先贤”指已去世的贤人;B“见谅”表示原谅我;C“斧正”指修改文章。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下面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两组铁路春运大数据报告,请根据图表得出相关结论,不得超过80字。参考答案:春运期间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增多;旅客的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回家越来越快捷;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主要购票方式。【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直方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答题者介绍或展示某种情况。需认真理解题意,厘清各项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来解答问题。由图表一可知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
45、增多,而且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由图表二可知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并成为主要购票方式。【点睛】所谓“图表”,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流程图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或表,然后设置一到两个题目,题目内容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等。10.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 ; 。 参考答案: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沙漠中,水果是稀少的。天神叫来一位先知,对他说:“每个人一天只能吃一个水果。”这成了一个习俗,被遵循了很多代。因为那些没有被吃掉的水果给沙漠提供了种子,所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