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八庙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20分)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的。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卡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
2、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
3、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同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
4、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嗫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是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厉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的宣纸,
5、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清雅的供品),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尘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
6、的重量。16、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任选一个词语)。(2分)造诣( )释义: 稚拙( )释义: 17、全文共九段,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用“|”在下面的序号中表示。(2分) 18、第、两段所表现的作者中学生活的特点是 。(2分)19、老师要求学生补画一张贺年片,并把它作为“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表现的是 ,学生把给老师补画贺年片当作“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表现的是 ,他们这样做说明了 。(5分)20、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A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B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 21、第段“
7、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中的“卷一卷”能不能用“写一写”或“画一画”代替?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16、zo y指学业、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zh zhu幼稚笨拙,幼稚质朴;稚嫩不成熟。(拼音解释各占一分)17、|18、欢乐而清落苦19、老师十分看重当年淳朴少年的一片真情 学生对老师的无限尊敬与热爱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永恒的(前每空2分,后一点1分)20、A中学生虽然稚嫩,但已经感受到了老师们学问的渊博和人格的崇高(“学问的渊博”和“人格的崇高”只答一点的给1分) B、在敬爱的老师面前,学生永远是学生21、不能。因为“卷一卷”中前一个“卷”是动词,后一个“卷”是量词,既有形象感,又透露出对3
8、0年人生经历的沉重感受,而“写一写”“画一画”直白,不能给人以上两种感受(答出“不能”给1分,动词量词及形象感答出占2分,“沉重感”占2分)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面 子杨轻抒别的老头儿退休如鱼得水,提笼架鸟品茶打小牌,乐得清闲,活得有滋有味。惟有赵爷浑身不对劲。想想退下来之前,自己管着百来号人,心情不好,对下属惊天动地般吼几嗓子,谁也没显出不乐意来;如今退了,在家虽也是头号人物,是一家之长,却根本无从表现家长权威现在的年轻人在单位或许还能老老实实甚至唯唯连声,在家却脾气大得吓人。几回交锋,均以赵爷一败涂地告终。自此,赵爷小心翼翼不敢轻试其锋,因此,赵爷心里那份别扭就别提了。赵爷与狗
9、结缘起因纯属偶然。那天,赵爷正站在巷口看天上那轮惨白惨白的太阳,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狗叫有如半空响起惊雷:“嗷”吓得赵爷猛一哆嗦,头皮直发麻。抬眼望去,只见一只脖子上还拖着半截铁链的壮如小牛的狼狗正从巷口追着一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而来,眼看惨祸就要发生。这时,才回过神来的赵爷不知忽然从哪儿冒出一股勇气来,一个箭步蹿了上去,双臂一张,威风凛凛往狗身前一站,那神态宛如一尊天神。那狗一时竟呆住了,忘了咆哮,直瞪瞪地盯着赵爷,盯了足足一分钟。那狗忽然把头低了下去,粗大的尾巴也软了,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还挨挨擦擦地上前直往赵爷身上蹭。躲在一旁的年轻人不住地抹着额头的冷汗,嘴里不住地说道:“谢天谢地,谢天谢
10、地!”伸手来扶赵爷,竟扶不动,原来赵爷腿都僵了。赵爷大无畏的勇敢精神避免了一场不幸事件的发生,使得四邻肃然起敬。但谁也不知道赵爷到底用什么绝招降服了狼狗的。问起,赵爷认真想想,却不无遗憾地说:“其实,那一刻我只想对它说:我比你位置高!”赵爷的话有几分真实,谁也不敢肯定,但赵爷能镇住恶狗的消息却不胫而走,赵爷一觉醒来便成了民间奇人。于是就有远近养狗的来请赵爷现场献技。开始的时候赵爷还心底发虚,谁知竟屡试不爽,于是信心大增,逢请必到。赵爷当选为当年爱犬协会主席。赵爷一辈子也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光彩,没想到老来竟意外地辉煌起来,这不能不说是有赖于狗的功劳,赵爷对狗的感情自是不必多提了。然而谁也没想到,赵
11、爷的死也因为一只狗,算是应了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建的狼狗驯养场聘请赵爷当顾问,赵爷也正值春风得意,便欣然应允。场里新进一批才从深山老林里捕来的狼狗,虽不甚高大却极凶悍,而且不像一般狼狗见人就肆意咆哮,而是用高傲与仇视的眼光直盯着你,盯得你心底发颤,让你感觉面前站着的不是狗,是神,是灵。赵爷吃亏在他并不了解这种狗的特点,一如既往地往狗面前一站,面含冷笑,和狗对视。谁知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赵爷额头已密密地布满了汗珠,面色潮红,腿也开始发颤,那狼狗依旧丝毫没显出退却的样儿。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旁人见赵爷脸色惨白,目光散乱,热汗滚滚,正待要冒险上前去扶,赵爷已猛地一个哆嗦,一头栽倒
12、了。赵爷倒下去就再没起来,临终前只说过一句谁也不懂的遗言:“那不是狗!”?尽管这句遗言太玄奥了些,却并不影响人们对一代奇人的尊重与敬畏,自愿为赵爷送葬的人足足排了一条巷。?“赵爷真有面子呢!”几个退休老头由衷地感叹。18. 分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19. 赵爷是一个喜欢显示权威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20.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文中的两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1. 小说以“面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8. 小说开头用简练的叙述,介绍了赵爷退休前后的生活状态;为下文赵爷因狗而荣和因狗而死的情节做铺垫。 19. 退休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下属惊天动地
13、般吼几嗓子;退休后在家里,总想表现一家之长的权威。先是和狗比位置高低,征服了一条狗;后来又和一群狼狗比气势,死也不服输。有远近养狗的来请赵爷现场献计,他逢请必到;新建的狼狗驯养厂聘请赵爷当顾问,他欣然应允。 20. 退休前爱耍威风,与退休后受气形成对比;战败了“壮如小牛”的狼狗,赢得追捧,与在“深山老林里捕来的狼狗”面前落败而死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有助于刻画赵爷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主题。 21. “面子”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赵爷的面子展开的;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反映了赵爷爱惜面子的形象特点;“面子”直击官僚思想深层的弊病注重面子,突出主题;以“面子”为题
14、,与文中“赵爷真有面子呢!”中的“面子”形成呼应,讽刺了某些国人对待有面子之人的畸形崇拜心理。18. 试题分析:题干是“分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段落作用能力。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可以根据段落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第一自然段作用。也就是小说首段的作用,小说首段作用主要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开篇点题,渲染气氛等。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文的第一段,介绍了赵爷退休前后的生活状态,为下文赵爷因狗而荣和因狗而死的情节做铺垫。19. 试题分析:题干是“赵爷是一个喜欢显示权威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是考查学生
15、赏析人物形象能力。赏析人物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已经给出人物形象特点喜欢显示权威,要求找出文章中能看出这一点的地方。通读文章,很容易在文章找出“退下来之前,自己管着百来号人,心情不好,对下属惊天动地般吼几嗓子,谁也没显出不乐意来”“退了,在家虽也是头号人物,是一家之长,却根本无从表现家长权威现在的年轻人在单位或许还能老老实实甚至唯唯连声,在家却脾气大得吓人。几回交锋,均以赵爷一败涂地告终。自此,赵爷小心翼翼不敢轻试其锋
16、,因此,赵爷心里那份别扭就别提了”“赵爷不知忽然从哪儿冒出一股勇气来,一个箭步蹿了上去,双臂一张,威风凛凛往狗身前一站,那神态宛如一尊天神。那狗一时竟呆住了,忘了咆哮,直瞪瞪地盯着赵爷,盯了足足一分钟。那狗忽然把头低了下去,粗大的尾巴也软了,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还挨挨擦擦地上前直往赵爷身上蹭”“赵爷认真想想,却不无遗憾地说:其实,那一刻我只想对它说:我比你位置高!”“远近养狗的来请赵爷现场献技。开始的时候赵爷还心底发虚,谁知竟屡试不爽,于是信心大增,逢请必到。赵爷当选为当年爱犬协会主席”“新建的狼狗驯养场聘请赵爷当顾问,赵爷也正值春风得意,便欣然应允”最后和一群狼狗比气势,死也不服输等信息,这
17、些信息都表现了赵爷是一个喜欢显示权威的人。答题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即可。20.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文中的两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先通读文章,找出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接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已经给出了赏析的手法对比。答题时,在文章中找出两处运用对比手法之处,进行分析即可。文章第一段把赵爷退休前后的生活状态放在一起对比,文章第三段写把赵爷战胜了“壮如小牛”的狼狗,赢得追捧,与后文第九十段与在“深山老林里捕来的狼狗”面前落败而死放在一起
18、对比。这些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了官僚思想深层的弊病注重面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有助于刻画赵爷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的思考。 21.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面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标题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本文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赵爷的面子展开的,所以标题“面子”也是文章的线索。标题“面子”与文中“赵爷真有面子呢!”中的“面子”形成呼应,讽刺了某些国人对待有面子之人
19、的畸形崇拜心理。文章中赵爷退休前要管着百来号人,有面子,可是退休后没法管别人,就想在家人面前耍家长威风,可是家人不买账,“心里那份别扭就别提”。一次偶然机会,赵爷靠自己的气势战胜了“壮如小牛的狼狗”,赢了面子。“远近养狗的来请赵爷现场献技。开始的时候赵爷还心底发虚,谁知竟屡试不爽,于是信心大增,逢请必到。赵爷当选为当年爱犬协会主席”“新建的狼狗驯养场聘请赵爷当顾问,赵爷也正值春风得意,便欣然应允”,最后和一群野外捕来的野狼狗比气势,为了面子,死也不服输。这里的“面子”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反映了赵爷爱惜面子的形象特点,这里的面子”直击官僚思想深层的弊病注重面子,突出主题。赵爷死后,“自愿为
20、赵爷送葬的人足足排了一条巷。赵爷真有面子呢!几个退休老头由衷地感叹。”讽刺了某些国人对待有面子之人的畸形崇拜心里。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 造人物和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 趋向和类型革新。(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814) 材料二: 2011-2018E 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亿元) 材料三: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此后,包含打赏、 月票等付费机制的商业模式逐渐完善,并为各大文学网站所借鉴
21、。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孤 独地写作、孤独地阅读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 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评论,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对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读者对每一章的评价还可以即时通过订阅量、打赏金额等数据反馈到作者手中。这些数据不仅体现 着作者的人气,也决定了作者的收入。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 VIP 会员、高级 VIP 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 5 分钱、4 分钱、3 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
22、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通过打赏,读者不仅希望小说的情节构造能跟进他想象的场景,同时还对作者的一些情节强烈要求整改,这也成为他们“要挟”作者改变情节的重要手段之一。(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四:从表面上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是“零门槛”的,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经历层层关卡,首先就是“签约”关。当编辑从工作后台无数有待审核的新书中将一部作品选出,联系作者完成签约合同,这位作者才能从“非签约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签约后,编辑会安排针对作品的推荐和宣传活动,如果读者的反馈较好,作品就会“上架”,开始收费订阅。即使成为“上
23、架作者”,要获得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说来,VIP 订阅所得的收入,由网站与作者平分,如果一个作者每日更新 5000 字,当他得到 1000 份 VIP 订阅,扣除网站 50%的分成,作者当月的收入为 1500 元,“签约作者”本就已经是网络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签约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 15%-20%。由此可见,网络作家将写作转换成稿酬收入,进而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写作的难度之大。(摘编自王丹商业化带给网络文学的机与危)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小说 图书、影视、游戏、动漫 娱乐市场、互联网+产业B. 编辑选出作品 作品上架 读者付费阅读C.
24、 起点中文网 按章付费、月票、打赏等 作者收入D. 起点中文网 普通会员、初级、高级 VIP 会员 付费阅读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的产生而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 求的影响。B. 根据材料二,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趋势,而增长率从 2016 年前的较大波动 到趋向稳定。C. 2013年到2015年,网络文学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网络文学发展在这一时期处 于低谷。D. 网络文学的发表是“零门槛”的,只要网络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他就可以转向职业 或半职业化写作。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
25、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7. B 8. B 9. 写作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作者不是“孤独的写作”,而是有读者参与。付费方式,稿酬方式,作者采取与网站合作的方式分取稿酬。阅读方式,读者不再是“孤独的阅读”,而是参与创作。【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以及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以框架图的方式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B项,应该是“反馈较好”再“上架”。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伴随
26、”不准确,文中并没有“互联网产生,网络文学即产生”的表达。C项,增长率下滑不能说明“处于低谷”。D项,“签约作者”与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化写作无必然关系;且网络文学发表“零门槛”也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故选B。【9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VIP会员、高级VIP会员订阅付
27、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5分钱、4分钱、3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
28、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土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使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
29、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日:“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联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赐太尉、中书令,谥文惠。居正气魄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选自宋史,有删改)10.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
30、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B.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C.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D.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B.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C. 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
31、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D. 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居正才华显著。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B. 薛居正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设法了解真相,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C. 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D. 薛居正品性高洁。薛居正性情
32、孝顺,行为纯正,虽位居宰相的高位,但处事宽厚仁慈,生活俭朴,士人君子因此都称赞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使与民有私憾,因诬之。(2)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联志。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原来官吏与百姓有私仇,于是诬告百姓。(2)你们应当共同思考对万物有益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整治,来实现我的志向。【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
33、断句。“侍卫亲军”,古代官名,又称”侍卫、亲卫”,从秦朝时正式产生以后各朝各代都有,只是称谓不同,五代以后,侍卫亲军成为皇帝的亲军,是“领”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法”是按照法律,“犯”的宾语是“盐禁”,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放纵自傲,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违犯盐禁,论法当死。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34、、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错误。在文言文中,“领”是兼任(较低职务)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薛居正主动请缨”错误。由原文“命居正招集”可知,薛居正是受皇上命令前去处理饥民问题的。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35、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疑”,怀疑;“其”,代词,指百姓;“诘”,追问、询问、探问;“之”,代词,指百姓;“召诘之”,召(之)诘之(省略句);“乃”,表判断,是,动词;“与”,连词,和;“私憾”,私人间的怨恨;“因”,连词,于是;“之”,代词,指百姓。(2)补充句首主语“你们”;“思”,思考;“济”,有帮助;“所宜共思济物”,所宜共思济(于)物(省略句);“或”,如果、或许;“阙”,通“缺”,缺点、过失;“振举”,振作、整顿;“以”,连词,表目的,来;“成”,实现;“志”,志向。【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
36、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他的父亲薛仁谦任后周太子宾客。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遣愁文来自我解嘲,文章寓意不同寻常,了解的人认为
37、他有公辅大臣的器量。一年后,登进士第。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放纵自傲,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违犯盐禁,论法当死。案件将要判决,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原来官吏与百姓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那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受到了处罚。史弘肇虽然很恼怒,也没有办法救助。后周广顺初年,迁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正居跟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升为左谏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宋朝初年,薛居正升任户部侍郎。建隆三年
38、,到朝廷任枢密直学士,临时代理贡举。湖湘刚平定,朝廷任命薛居正出任朗州知州。正遇逃兵数千人聚结山泽为盗,监军使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盗贼的同伙,商议准备全部捕杀。薛居正用计延缓这件事,于是率军队消灭群寇,擒俘盗贼主帅汪端,讯问他,得知僧侣们都没有参与,千余名僧侣得以保全性命。乾德初年,薛居正加任兵部侍郎。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发动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逃亡的有四万家,皇上为此感到忧虑,命令薛居正乘驿马招集百姓,十天内百姓都恢复生业。开宝八年二月,皇上对居正等人说:“年岁丰登,万物丰盛,如果不是上天保佑,哪里能这样。你们应当一起想着利众济人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拯救,来
39、实现我的志向。” 薛居正等人愈发勤修政事,来达成皇上的意愿。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为服用丹砂中毒,正在上奏事情,发觉疾病发作,立即出来。走到宫殿门外,喝了一升多的水,宫堂中的官吏搀扶着他回到中书省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仅指着里屋盛水的容器。左右的侍从把水拿来,他已经不能喝了,被用车送回自己的府第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薛居正喝酒到几斗都不会胡乱行事。他性情孝顺,行为纯正,持家讲究节俭。担任宰相为政宽仁俭朴,不喜欢苛求细察,士大夫因此都称赞他。他从参与政务到担任宰相,共八十年,皇上给他的恩遇始终没有改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书孟德传后苏轼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
40、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24.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虎亦卒去( ) 必坐守之,以俟其
41、醒( )25. 对“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但是,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有与无,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试验。B. 这样,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有理或无理,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证明。C. 这样,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真是假,终究没有什么可以检验。D. 然而,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实是虚,终究没有什么能得到验证。26. “子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_,本文中“子由之说”的具体内容指的是_。27.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子由写的孟德传中“虎畏不惧己
42、者”一事展开议论,认为老虎吃人,必定要先“被人以威”,只要人不害怕老虎的威风,老虎就不会吃人。B. 苏轼的散文平易流畅,读起来毫无艰涩、局促之感。本文借议论来说理,据事推理,富有意趣。C. 苏轼认为,老虎不敢吃人且怕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在气势和心理上首先占了上风,老虎的威风自然就消失了。我们平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也就是这个道理。D. 子由在孟德传中借孟德之口阐述了一个观点:人只要不怕死,什么猛兽都不会怕,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28. 文中指出婴儿、醉人、夜归人所以“不惧虎”,都是因为“无知”,根据文意,请指出各自“无知”的具体内容。参考答案:24. (1).
43、最终 (2). 等待 25. D 26. (1). 字 (2). 老虎害怕不惧怕它的人 27. D 28. 婴儿无知是指婴儿不知虎为可畏之物;醉人无知是指不知身边有可畏之虎;夜归人无知是指不识此物为无畏之虎。【2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考生要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第一段写“而儿痴,竟不知怪”,居然不怕老虎,“去”写老虎的离开,是故事结局,故“卒”译为“最终”;第二段“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虎守着醉人,“醒”和“惧”的主语都是醉人,老虎的“守”显然是让醉人怕,“俟”的意思容易理解:等待。【25题详解】本题考
44、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对应前文“虎畏不惧己者”和后文“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可知,句间关系为转折,“然”应译为“但是”,排除BC。“斯言”指“虎畏不惧己者”,“有无”指有无道理,而不是有没有,所以排除A。故选D。【2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文化常识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据第一段“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
45、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可知子由讲述的具体内容是“虎畏不惧己者”,翻译为:老虎害怕不惧怕它的人。这就是答案。【27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据第一段“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和第二段“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可知,苏轼都辨明相信子由的说法。故D项“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概括不当,曲解文意。故选D。【2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意思考三
46、者“无知”的内容各有何不同,找准原文,翻译理解,即可概括出答案。“而儿痴,竟不知怪”表明婴儿不知虎为可畏之物是因为婴儿幼小无知;“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表明醉人不怕虎是因为还未醒,不知老虎在身旁;“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表明夜行人是因为夜色中看不清,错把老虎当猪狗,所以敢打老虎。【点睛】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必须注意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答案离不开整体语境。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不能只抓细枝末节处以偏概全。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