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市羊马镇羊马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完成1518题(22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转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洪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本报讯洞庭湖变大了!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1/5。这个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1998年以来,全省已将220处阻洪堤垸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27亿立方米,扩大蓄洪面积554平方公里。水利专家称,整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0.1米。
2、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长大了的洞庭湖别有一番景象。隆冬时节,原来人丁兴旺的华容县集成垸、汉寿县青山湖垸已无人迹,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赶走了冬天的苍凉。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方圆八九百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洪水期湖面达6000平方公里。此后数百年泥沙淤积,盲目开垦致使“堤垸如鳞”。在实施综合治理前,这个长江水系的重要调节湖泊面积减少到2691平方公里。湖面锐减,调蓄能力削弱,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患之苦。仅以1998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97亿元。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党中
3、央、国务院对整治洞庭湖极为重视,国家投资70亿元。洞庭湖治理改变了单纯加高加固大堤“堵”的传统办法,湖南省30个县、区及大型农场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略。三年中,湖区8.4万农户、30多万群众告别故地,实施大迁移,成为湖湘史上的一大壮举。澧县的澧南垸、西官垸是治理的重点地区,许多老人虽难舍故土,但更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离开了“水窝子”。两个垸子8万多人有序搬迁,实现了安居乐业。“平垸行洪还洞庭浩浩荡荡,移民建镇让百姓世代安康”,搬迁户新居门上贴的这副对联反映了湖区人民的共同心声。(万茂华赵成新李志林王利亚)可喜的变化(编后)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
4、1/5,湖区群众告别了水患之苦。这不仅是湖南人民的大喜事,也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洞庭湖治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决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加高加固大堤“堵”的办法,增强了调蓄功能,使水有了出路。洞庭湖治理的经验再次表明,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生态平衡的要求,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眼下,各地都在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不能光盯着农业内部,增甲品种、减乙品种,别忘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是“战略性调整”题中应有之义。这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否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关
5、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01年12月31日第五版,本消息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5这则消息的标题很有特点,试加以分析。(6分)16用一句话概括洞庭湖治理取得成效的根本方法。(4分)17这则消息很注意锤炼文字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加以分析。(6分)18这则消息运用了很多历史资料,这样处理会不会冲淡的现实性呢?请发表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5首先这则消息的标题结构完整,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是典范的新闻标题。(2分)其次用语准确,内容大气、生动:引题“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一语点破了退田还湖的英明决策;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生动形象,一个“
6、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副题用具体的数字对主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4分)16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加高加固大堤“堵”的办法,采用“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决策增强了调蓄功能,使水有了出路。(直接套用原文没有调整语序的给2分,内容不完整的酌情扣分)17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可谓生动形象,一个“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 。第二段“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中用了一个“爬”字,用比拟的手法表现了洪水的凶猛,也表现洪水再想攀升的艰难。第三段“成千上万的 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
7、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 这里的“赶”字,融入了感情色彩,表达了湖区人民的自豪感。还有最后一段“人与自然在洞庭湖开始和谐相处。”这里的“和谐相处”,表现了人们对待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态度。(选准字眼给1分,效果分析给2分。)18不会。这篇消息,采用了时空交错式的写法,详述今天略述过去,让历史给现实当陪衬,使历史与现实在“变化”之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引用了一些历史资料,概述由“八百里洞庭”到“堤垸如鳞”到“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害之灾”的“简史”,使读者感受到洞庭湖是在历史的阵痛后长大的。对“长大”后的洞庭湖,除在导语中用数字加形象表述外,还详尽地描述了恢复生态
8、后的现实,读者在一种时空交错的“动感”氛围中,更容易接受作者提供的新闻事实。(讲会冲淡现实性也可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得分)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市场、经济、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国际经济
9、协调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例如,只有那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一些国家的民族产业,将难以为继。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人才纷纷流向了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摘编自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商品相互流通。“给我一杯可乐,两块新奥尔良鸡翅,一个鸡腿堡,打包带走。”几乎在每天早晨,位于中国成都市武侯区文轩书城旁肯德基店都会出现这样雷同的点餐声。世界著名调查统计公司亚格首席分析专家Dav
10、id Chow披露:根据他们公司的统计结果,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一个相同的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发出。换句话说,在肯德基这样的全球化餐饮连锁中,位于世界不同位置、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会因为肯德基提供的菜单,由“众口难调”走向了“众口一致”。经济全球化为我们购物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使我们可以随时紧跟世界潮流(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已成为对全球影响巨大的进出口大国。随着改革创新的深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外贸结构继续改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选自2017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材料四
11、: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出口企业要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并带动相关从属企业的建立。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可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扩大对外经贸关系,就必然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进出口不仅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也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这就加速了国家资金积累,增强了国力。(摘编自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济全球化”
12、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B.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受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影响,各国经济规则已经趋于一致。C. 据统计,同一天的同一时间,同一个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里发出。D. 材料三的图表显示,2017年3-9月,我国每月进出口额起伏不大,呈稳中有升的趋势。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肯德基餐饮连锁的方式,因提供菜单的相同,使得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口味逐渐趋同。B.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进出口大国,在许多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C. 从材料三图表中可以看出,9月份
13、进出口交易额虽然最高,但同比增长却很低,增长前景令人不容乐观。D. 据材料三图表可知,进出口交易额的多少与同比增长率不成正比,进出口交易额高,同比增长率反而会低。E. 开展国际贸易,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加大出口,就能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就能使国家强大。9. 我国应怎么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参考答案:7. B 8. AB 9. 示例:面对世界市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保护民族产业;加大人才培养,留住人才;扩大技术和设备进口,同时应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
14、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已经趋于一致”理解错误,原文为“各国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故选B。【8题详解】本题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C项,“同比增长却很低,增长前景令人不容乐观”说法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到已增长了136%。D项,“进出口交易额高,同比增长率反而会低”分析不正确,如3月和6月进出口交易额高,同
15、比增长率也高。E项,“只要加大出口,就能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就能使国家强大”分析不正确,原文只是说“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不等于“引进外资”。故选A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目要求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答题区域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应怎么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只有那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些国
16、家的民族产业,将难以为继”“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人才纷纷流向了发达国家”“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可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回答我国应怎么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7、。比如本题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从中筛选出关键词句分析作答。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马萨达永不再陷落毕淑敏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太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砂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由于气候干旱变暖,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上得山,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
18、廷遗址绞缠一处,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8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地。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
19、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骸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魂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
20、及掩耳之势席卷而,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有两个妇女和5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以色列国防
21、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长安的陷落、罗马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2008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最重要的发现
22、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A文章开头一句“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单独成段,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作者写了马萨达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顶部地势、建筑特点,说明马萨达这个堡垒既具有政治意义,也有军事功能。C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眼前的马萨达风貌,又回忆了马萨达的勇士们集体殉难的场景,使文章内容丰富,内涵更加深厚。D“殚
23、精竭虑攻下的只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骨”,一个省略号,其中包含着罗马人的惊讶、作者的感叹与敬佩,言有尽而意无穷。E作者登临古战场,思绪贯穿古今,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众多有关战争、国与国相处之道的思考,更多的是对未的担忧。17请结合前后文,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18文中讲“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请分析其深刻寓意。(4分)19综合全文,请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8分)参考答案:16AE A项,“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错。应是借“高昂的头颅”表达了自古以,犹太人就有捍卫自由与家园的斗争精神。E项,“更多的是对未的担忧”错,通过最后一句“但我相信
24、马萨达永不再陷落!”可知作者对未充满希望。17用晨曦中的一抹猩红渲染烘托出马萨达勇士们殉难时的悲壮苍凉氛围,(2分)借死海日出的惊心动魄的美热情讴歌了马萨达勇士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2分)解析这段景物描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马萨达人集体就义后清晨的景象,明白这点,可方便理清写景的内容及理解景物背后的内涵。本段景物描写分为两层:具有一种惊心动魄之美的日出,日出的光芒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俯冲到了马萨达山下。这些描写很明显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其作用就是烘托与赞美马萨达人的英勇无畏与慷慨赴死的悲壮。18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表达对过去沦陷的悲痛,(2分)表现了以色列人民誓死保卫马
25、萨达、保卫国土的决心。(2分)解析“再”有两层含义,从表层看,“再”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从深层看,“再”表达的是一种誓死卫国的决心。19从古至今,人类反抗压迫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斗争精神不灭,追求自由之心不改。战争与杀戮的结果是生灵涂炭、尊严尽失、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地球的资与空间有限,人类必须找到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平衡点,停止争夺,和平共处,才有真正的和平。相信人类会意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而且对未的和平充满了期待和热望。(每点2分)解析这是一篇游记类的散文,作者登临古地。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思考:从历史看,作者回忆了马萨达人反抗罗马人的集体就义的场景,意在告诉读者,追求自由之心千年一向
26、如此,并进一步反思战争与杀戮带的可怕后果,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从现实看,作者联系自己环游世界后的感触,思考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作者的思考,答题时可以重点思考最后四段的内容。【解析】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舟人传清张光纬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
27、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
28、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
29、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注】刺船:用篙撑船。三泖:湖名。倩:古代男子的美称。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悉其里居 悉:知道B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C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 :爱惜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舟人招牧者牵之起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今君乃亡赵走燕C且彼髯复何为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险以远,则至者少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30、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A B C 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4分)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4分)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参考答案:12C13C14B15(1)陈泰岩告诉舟人:“太阳就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语、盍、诸,各1分)(2)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投奔)谁呢?(或:你孤身一人,无人可
31、依靠)(既、茕茕、依,各1分)(3)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讯、紊紊、安用、竟,各1分)1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项,代词,它,牛/动词,到。B项,表承接,可译为“就”/表转折,可译为“竟”。C项,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况且”/连词。D项,是介词,可译为“拿”“用”/连词,
32、而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是描写舟人的相貌,是写舟人的力气大,舟人的情感。这三句都与义行无关。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从事什么职业。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就用“舟人”来称呼他。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派仆人雇船,到远乡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
33、,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来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依稀有大家闺秀的风度。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虑。等撑起船后,划船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牵牛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另一头仍在水 中,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见这举动,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虑。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不要害怕。即使是带着几百万缗钱,行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
34、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泰岩非常害怕,询问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来到了。”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 鸣,大雨瓢泼而至,船依在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又起程,最终安然无恙。距离郡中还有数里,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村子树木掩映,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 吧?”舟人说:“好的。”就拿着酒壶离开了。泰岩就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女子抽泣着说:“你说得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
35、到三泖湖,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求死。那髯者说: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谁呢?幸而你的仇人已被杀死,我会慢慢地寻找你的亲戚,送你回去,即使找不到你的亲戚,我也会给你找一个好男子,让你出嫁。我坚守道义 不会污辱你,不会像那群强盗的做法一样。我因此忍死留在此处。”说罢,泪如雨下。泰岩又说:“船很小,你们两个人怎么一起生活呢?那髯者最终怎么做的?”女子说:“自从我来了后,那髯者总是睡在船板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叫苦。他停船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交往的,也不止一个人。他们在一起
36、所谈论的话,我都不明白,他们每次都是痛饮后离去。夜晚,他一定登到高处观星斗,回到舟中常闷闷不乐,我也不太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舟人买酒回来后,斜视着那女子,好像已知道她所说的话,看起来有点儿生气的样子,泰岩了解这些后,对他佩服为异人,作长揖向他请罪。于是煮酒坐下,相谈甚欢。舟人就说:“我和您萍水相逢,希望拿几句话赠送给您。天下大乱,各自珍重,我也从此离开。”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到了郡里,两人感慨叹息着分手,以后最终没有再相遇。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
37、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
38、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节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注】息壤:文中指誓言。赎锾(hun):罚金。(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
39、的一项是A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B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C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D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可以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后宫又可以借指妃嫔是同理。B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C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
40、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当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B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的策略;当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C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共赴黄泉;京城陷落,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表忠心。D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41、汉语。(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参考答案:(1)C(2)B(3)D(4) (1)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叛乱就可以消除。(2)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首先要理解“自经”的含义,是“上吊自杀”的意思;注意主语标志
42、:二妾、世奇、我二人,据此可排除AB两项;对话标志:曰、对曰;根据语意,“将辞我去耶”的省略主语是“二妾”,所以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项。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理解错误。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不顾与周有嫌隙”理解错误,原文是“世奇同郡远嫌”,意思是“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嫌”是“避嫌”的意思。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
43、级为分析综合C。(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敕:命令;苦:意动用法,以为苦;弭:消除。(2)先是:在此之前;贻:送给;质:相约。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马世奇小时候聪敏异常,酷爱学习,有文学方面的名声。考中崇祯四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任编修。崇祯十一年,皇上派遣文学侍从之臣分别晓谕各位藩王。马世奇出使到山东、湖广、江西各王府,所到之处拒绝馈赠。回京,晋升左谕德。因遭逢父丧回家。很久才回到朝廷,晋升为左庶子。皇帝多次召集朝廷大臣询问抵御
44、贼寇的策略。马世奇说:“闯、献二贼,消灭献易,消灭闯难。人心畏惧献而依附闯,不是真心依附闯,是为士兵所苦。如今想要收回人心,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叛乱就可以消除。”皇上赞同他的话,为此下诏告诫。当时贼寇的警报日益紧急,每次召见应对,各位大臣不能谋划出一条计策。马世奇回到住所,总是叹息流泪,说:“事情不能有所作为了。”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城陷落。马世奇正在吃早饭,扔下筷子站起,问皇帝在什么地方,太子和两位王爷在什么地方。有人说皇上已经出城,有人说皇上已经驾崩,又有人说太子和两位王爷已被囚禁。马世奇说:“唉,我不死还到哪儿去!”他的仆人说:“太夫人
45、怎么办?”马世奇说:“正担心辱没太夫人啊。”将要上吊自杀,二妾盛装来到面前。马世奇惊讶地说:“你们因为我要死,将要辞别我离去吗?”(二妾)回答说:“听说主人要尽节,我们二人来跟着一起死。”马世奇说:“是这样啊!”二妾同时上吊自杀。马世奇端端正正地坐着,拿着丝绳自己用力勒脖子而死。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马世奇说:“努力啊元升。我们这些人在危难关头,献出生命,我不奔赴危难,谁奔赴危难!与君携手同赴黄泉,预先订立这个盟约,不要忘记誓言。”马世奇长脸宽额,眉毛扬起,大耳朵,以名声操守勉励自己,在翰林任职时有名声,喜欢推举奖励后辈。为人清廉,父亲去世,苏州
46、推官倪长圩用罚金三千帮助他办丧事。马世奇推辞说:“苏州饥荒,留下这些可以用来赈灾。”周延儒再次担任宰相,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服丧期满不赴京都。等到返回朝廷,周延儒已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避开离去,马世奇料理他的丧事。他就是这样好义。赠官礼部右侍郎,谥号文忠。6.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 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 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 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 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 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