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阜阳市止戈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人一校一国家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
2、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
3、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
4、戒烟。”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进南开难,毕业也难。”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
5、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1923年,到了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193
6、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1949年4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去台湾或去美
7、国,可任其选择。张伯苓始终不应。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邀请。1951年2月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全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
8、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B. 南开中学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故意加大考试难度,毕业率只有50左右。C. 张伯苓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中学的学生们能正常学习。D. 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5. 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张伯苓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6. 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张伯苓“一人”与
9、“一国家”关系的理解。参考答案:4. A 5. 变家馆为新式学堂,推广新式教育;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实践,重能力;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兴办女中。 6. “一人”字面上指张伯苓,突显他毕其一生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以身报国,矢志未渝的人格; “一国家”指的是张伯苓一生强烈热爱着祖国,从决计以教育救国,为国培养人才,开创教育先河,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爱国思想,甚至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激励南开学子竭尽所能,建设富强康乐的新中国。“一人”“一国家”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和国家的紧密联系,传神地塑造了张伯苓的爱国形象,准确地评价了他一生的贡献、精练地概括了他的爱国精神。4. 试题分析:
10、B项,强加因果,不是因为“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才故意让考试很难;C因果颠倒,“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错,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率先在成创办学校;D“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错,应该是遗憾得偿的欣慰。A项通过阅读全文可得知是正确的。点睛:这道题既涉及到了对张伯苓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阅读时可先解读标题,然后阅读全文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经历,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总结文章手法技巧,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对照,用排除法得出答案。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主的事迹,
11、信息分散于第三段到第五段,仔细阅读可筛选出第三段,写张伯苓看到日本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认为中国想要富强也要走这条路,办起私立学堂,请来很多知名人士授课;第四段,写张伯苓的办学理念,“重视修身教育”“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五段写张伯苓建立女中,并“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综合这些信息分条归纳可得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要求,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看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或事迹来表现传主的品质或贡献。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
12、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分条作答。6. 试题分析:从表层上看,“一人”就是指本文的传主张伯苓,“一国家”就是指中国;从全文来看,文章展示了张伯苓为使国家富强毕生所做的努力,他为国奉献了“一人”,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一校”并不是指具体哪一个学校,而是指张伯苓通过办学为国家做贡献,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传记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标题暗示了传主的身份,概括了传主的主要事迹,突出了传主的爱国精神。点睛: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
13、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2. 阅读下面文段答题。罗密欧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朱丽叶自上方窗户中出现)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的意中人;
14、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不,我不要太鲁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20试分析本段独白在表现上的层次?(3分)21.在罗密欧的独白中,在称呼朱丽叶的人称上有哪些变化
15、?说明了什么。(2分)22.赏析文段画线句子。(3分)参考答案:20. 先是把朱丽叶比作光和太阳,接着又以月亮来衬托朱丽叶的美,最后用浓墨重彩赞美朱丽叶的眼睛。21.直称朱丽叶名字,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1分),人称上的颠来倒去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罗密欧爱上朱丽叶时的狂热。(1分)22.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和比较手法(最少指出两种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朱丽叶眼睛的明亮(1分),表达了罗密欧对朱丽叶狂热的爱。(1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幸存者 梁小萍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埃布尔躺在横七竖八的尸体堆里,他还有一丝微弱的喘息,也有知觉,但他动不了。他没有睁开眼睛,他
16、在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神经来感知环境。确认周围没有异常动静,他睁开了眼睛,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出是什么时辰,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和火药的味道。埃布尔不知道战斗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他只记得他们部队坚守阵地三天三夜,一个团的兵力最后只剩下一个排。而且从对方部队的火力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兵力也很薄弱了,对方的援军还没到来的黎明时分,是他们最后也是唯一的突围机会。就在突围时,一个炮弹在埃布尔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失去了知觉。这会儿他醒了,先看看身边的尸体,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战友,他想也许战友都顺利突围了。他也没有看到对方部队的活人,也许对方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或者说已经打扫过战场了,而他漏了。埃布尔心里突然有
17、点儿庆幸,在确定暂时安全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他发现自己没有致命伤,只是伤到皮肉,也许是炮弹强大的爆破力震晕了他,突围时没人注意到他其实只是受伤晕了,并没有死。他坚信如果战友知道他还活着,一定不会抛弃他。埃布尔挪动一下四肢,似乎还可以动,于是他准备挪到一个相对安全一点儿的地方。这时突然传来了说话声,他赶紧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大脑仔细辨认着声音和方位,原来是对方部队的士兵在打扫战场。他顿时又是一阵绝望,双手下意识地在身边摸索,还好,还有一个手榴弹。他想就算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埃布尔没有选择,因为他是一位有信仰的军人,他从没想过当俘虏。一个士兵晃悠悠地端着枪朝埃布尔这个方向走来,边走边用刺刀拨
18、弄地上的尸体。埃布尔眯着眼睛,用眼角的余光观察:这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估计和自己差不多大。他不禁有点儿惋惜,两个年轻的生命即将消失。这一线惋惜只是一个闪念,在埃布尔的脑子里一晃而过,他的手还是逐渐握紧了手榴弹,小拇指慢慢伸进了手榴弹尾部的拉环。士兵走到埃布尔的身边,用刺刀拨拉着他的身体,刀尖划过他的面颊,突然停留在他的胸口,埃布尔睁开眼睛,紧握手榴弹的那只手微颤而坚定地举过身体。他双目怒瞪着士兵,士兵显然也被这一突发状况吓着了。他们彼此对视着,埃布尔的心脏感觉到刺刀刀尖的锋利,他的小拇指仍旧紧勾手榴弹的拉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还有活的吗?”士兵看着埃布尔,略一停顿,面无表情地说:“没有
19、。”远处的声音发出一声号令:“撤!”士兵回话时一直看着埃布尔,然后把刺刀缓缓从他的胸口拿开,转身走了。埃布尔的手紧紧握着手榴弹,小拇指绷紧了手榴弹的拉环,直到阵地上又是空无人声。战争结束了。对方部队宣称,这场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全歼敌军一个团。这一个团说的就是埃布尔所在的部队。可是埃布尔还活着。当然这个消息也是埃布尔很久以后才听说的,不过没多久埃布尔就知道自己的战友在那场战斗中全部阵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可是他却没有向组织说过他生还的这一段经历,一辈子也没说。后来,埃布尔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再后来,埃布尔又常常想起这件事,而且越来越清晰。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活着就是奇迹。埃布尔当时
20、没有想到活。他是军人,一个刚强的军人,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与敌人同归于尽。可是当他听到敌军打扫战场的士兵,面对活着的他却说没有人活着时,他犹豫了。埃布尔不知道那个士兵会不会像他一样活到老,可以安逸地坐在家乡的老榕树下,喝着自己酿造的红葡萄酒,慢慢欣赏夕阳的落幕,但是他真心希望那个士兵还活着。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段的环境描写有效补充了故事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战斗的惨烈,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下面故事的发展作铺垫。B. 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运用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主人公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存活的
21、庆幸,临敌的绝望,赴死的决绝,和平后的祈祷。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幸存”的可贵。C. 打扫战场的士兵发现了埃布尔,先是一怔,被怒目圆瞪的埃布尔吓到,接着看到埃布尔钩着手榴弹,意识到情势于他们双方都不利,因而选择了明哲保身。.D. 面对生死抉择,埃布尔没有选择马上拉响手榴弹,他的犹豫给了自己一个生存机会,也给了对方一个生存机会,他们都是战争的“幸存者”。E. 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小说,但作家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另辟蹊径,把笔触固定在激战之后清理战场的截面,用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构思巧妙。8. 试简要分析埃布尔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9. 文章到第自然段即可自然结尾,作家又补充了后两段,这样写有
22、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BC 8. 勇敢、刚强。他和战友们一直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奋力突围;发现敌军清扫战场时想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机警、临危不乱。他被炮弹震昏后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是观察环境,寻找逃生的机会;被清扫战场的敌人发现后,他没有慌乱,而是镇定地做出抉择。有信仰、懂感恩。他在战场上从没想过做俘虏,被发现后也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战争结束后,晚年的埃布尔真心祝福敌军那个打扫战场的士兵,希望他也活着到老。 9. 从情节上来看,结尾点出了小说关键的环节埃布尔在战后和平时期的所思所感,这是故事情节的合理延续,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满、流畅。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两个人物都是战争
23、的幸存者。战后生活的宁静美好也是平凡人生的共同追求,这使得人物形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个体,而是代表了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的心灵,具有典型性。从主旨上来看,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向往,更使读者意识到生命高于一切;体会到国家安宁、生活幸福的来之不易;使文章意蕴厚重,言近而旨远。从艺术手法、语言上来说,这一情节设置将战争的残酷与战后的诗意放在一起对比映衬,具有抒情性和美感。(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项,心理描写属于正面描写。C项,“意识到”不准确,根据原文,只是一种推测;“明哲保身”是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多指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
24、的处世态度,对内容解释不恰切。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结合小说中的对人物的描写来考虑,如人物的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作者的评价等。本题可以通过文中的埃布尔在战场上道德表现,概括其勇敢、刚强、机警、临危不乱、有信仰的形象。通过埃布尔在战后的真心祝福,表现其懂感恩的一面。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
25、性格。比如本题分析埃布尔的形象特点,主要从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及战后的回忆与感恩来分析他这个形象特点。9.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最后两段补写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主旨等角度去考虑。如本题从情节上来看,结尾点出了小说关键的环节埃布尔在战后和平时期的所思所感,这是故事情节的合理延续,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满、流畅;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战后生活的宁静美好也是平凡人生的共同追求,这使得人物形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个体,而是代表了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的心灵,具有典型性;从主旨上来看,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向往,体会到国家安宁、生活幸福的来之不易,使文章意蕴厚重;从环境上来说,这一情节设置将战争的残酷与战
26、后的诗意放在一起对比映衬,具有生活的美感。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英宗
27、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
28、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1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
29、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
30、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组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
31、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C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D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参考答案:13A14C15D16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2、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A项,“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所以选A。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英宗很
33、生气”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充”“向导”“绝”“薄”“间道”“方”“猝”“佚”等词语的落实。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
34、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
35、台侵犯 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
36、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
37、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丧,弓弩张设甚备。间梁松敕虎贲史曰:吏 以 便 宜 见 非 勿 有 所 拘 封 侯 难 再 得 也 郎 官 窃 悲 之 为 王 寒 心 累 息 今 天 下 争
38、 欲 思 刻 贼 王 以 求 功 宁 有 量 邪!若归并二国之众,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事者,皆白云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辄变赤。夫黑为病,赤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强者为右。愿君王为高祖
39、、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叫呼天也。”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其后荆复呼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注释:将闾:公子将闾,秦始皇之庶子。始皇帝死后,幼子胡亥即位为二世皇帝,赵高为郎中令,专权跋扈,将闾三兄弟被逮捕到宫殿问罪。将闾仰天大呼喊天三次:“
40、天乎!吾无罪!”兄弟三人都流泪,拔剑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B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C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D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称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或皇后为
41、“大行”,做大事也称为“大行”,如:大行不顾细谨。B古代用青巾裹头叫“苍头”,后用来指代奴仆,文中即是“奴仆”之义。C古代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叫相工,古代以星命相术为职业的人叫星家或星相家。D轩辕星,中国古代星宿之一。“轩辕”即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轩辕也成了黄帝的代称,如:我以我血荐轩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刘荆借郭况之名发信给刘强,真实目的是要刘强起兵,希望刘强能废弃当今皇上而自立。B东海王刘强见信惶恐,然后将信上交皇上,显示自己忠心朝廷,可见其谨慎小心。C刘荆为人刻急隐害,从希望天下因羌反叛震动而发生变化可看出其“急”,可从令苍头诈称郭况写给刘强的信可看出
42、其“隐害”。D刘荆多次有不义之举,显宗都宽恕了他,可他却不思悔改,最终落得自杀的下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4分)(2)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5分) 参考答案:4.A(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宫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5.D(轩辕,一般指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后可指代中华民族,如:我以我血荐轩辕。)6.A(刘荆是想借信叫刘强起兵造反,设置阴谋来消除刘强,而不是真希望刘强自立为王。)7.(1)君王去世,贫民百姓这类人尚且做盗贼,想要有所
43、期望,更何况大王你呢!(译出大意,句意通顺1分;关键词一个1分:人主、之、尚。)(2)(皇上)下诏(刘荆)不能够有臣下属吏,只能像过去那样享有租赋,并派郡相、中尉小心地护卫他。(译出大意,句意通顺2分;关键词一个1分:臣属吏人、宿卫;句式1分:惟食租如故附译文:刘荆生性刻薄又暗中害人,有才能而且喜欢法律。光武死后,他的灵柩放在前殿,刘荆虽然哭泣却不哀伤而且写匿名信,用方底口袋封好,命奴仆假称是东海王刘强的舅舅大鸿胪郭况给刘强写信说:“君王无罪,却受到排斥废弃,而兄弟之间到了被束缚入牢狱的地步。太后被废,被另迁到北宫,到年纪大了,被远远地排斥居住在边远地区,天下之人深深哀痛,旁观之人也很伤心。到
44、太后尸骨灵柩摆在灵堂时,洛阳官吏按次序逮捕斩杀宾客,甚至有一家之中有三人被杀死在灵堂上,多么惨痛啊!如今天下有事,弓弩设置得十分完备。近来梁松命令虎贲史说:“官吏因为随便作出为非作歹的事,你不要有什么拘束,封侯的机会难再得到啊!”郎官私下悲伤,替王寒心而长叹。如今天下人争着想刻薄王以此求得功名,难道还有限量吗!如果合并二国的百姓,可以聚集百万之人,君王你作为他们的主人,击鼓行进而不向前,得到的功劳比用太山打破鸡蛋还容易,比用四马运载鸿毛还轻松,这是汤、武的军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象家及好事的人,都说白气有丧事,是轩辕女主之位。又有太白星先出现在西方,至午时战争当发生。又有太子星颜色黑,到辰日
45、太阳变红。黑色是病,红色是战争,王努力完成事业吧。高祖从亭长起兵,陛下从白水兴起,何况王是陛下的长子,是以前的储君太子啊!上以此求于下大事而一定成功,下以此雪除埋没之耻,报死去母亲之仇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应当为秋霜肃杀他人,而不要做圈中的羔羊被他人所杀。即使想要成为圈中羔羊,又能做得到吗!我私下了解到诸相工都说王尊贵,有天子的法相。君王去世,贫民百姓尚且做盗贼,想要有所期望,更何况大王你呢!接受天命的君王,是上天所立,不可以图谋它。现在新的天子是人所设设立,强者为上。希望君王有高祖、陛下那样的志向,不要像扶苏、将闾那样呼天喊地。”刘强得到信后十分害怕,当即逮捕使者,将书封好交给了朝廷。显宗
46、(明帝刘庄)因为刘荆是同母之弟,便隐瞒此事,派刘荆出去住在河南宫里。当时西羌反叛,刘荆又恨不得志,便希望天下因羌反叛的震动而发生变化,他私下接来会星相的人共同商议。显宗听说此事后,便改封刘荆为广陵王,让他到封国去。此后刘荆又叫来看相的人说:“我的长相很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得到天下,我现在也三十了,可以起兵了吗?”看相的人把此事告诉了官府,刘荆很惊慌害怕,主动将自己送到牢狱去。显宗又一次施加恩惠,不认真调查他的事,(皇上)下诏(刘荆)不能够有臣下属吏,只有像过去那样享有租赋,派郡相、中尉小心地护卫他。刘荆仍然不改。此后派巫师祭祀诅咒,有司举报此事给朝廷,请求处罚他,刘荆便自杀了。6. 阅读下面的文
47、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畴字景彝,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中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宋祁提举诸司库务,荐畴勾当公事。时有宦官同提举者,畴辞于中书曰:“翰林先辈,畴恐不得事也。然以朝士大夫而为阉人指使,则畴实触之。”用贾昌朝荐,改编修唐书。仁宗猎近郊,畴引十事以谏。宦者李允良诉其叔父死,疑为仇家所毒,请发棺验视,众欲许之,畴独不可。曰:“荀无实,是无故而暴尸,且安知非允良有奸?”穷治,果与其叔父家有怨。时陈升之拜枢密副使,谅官、御史唐介等奏弹升之不当大用,朝廷持不行,介等争数月不已,乃两罢之。而论者谓介等为众人游谈所误,畴疏言:“浮华险薄之徒,往来谏官、御史家,持摭人罪,浸以成俗,请出诏戒励。”
48、从之。英宗既即位,感疾,皇太后垂帘听政。其后帝疾平,犹未御正殿,畴上疏请御朝听政。及永昭陵复土,祭仁宗虞主于集英殿,以宗正卿摄事.畴奏曰:“人子之葬基亲送形而往迎神而返故虞祭所以安神也位薄者礼重礼重者祭多故天子之虞数至于九。今山陵,嗣君不得亲往,则道路五虞,理可命宗正摄事。若神主既至,则四虞之祭,虽或圣躬未宁,亦宜勉强。况陛下在藩邸,以好古知礼、仁孝聪明闻于中外,此先帝所以托天下也。臣愿始终令德,以全美名。”迁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同提举诸司库务。数月,拜枢密剖使。于是公辅言畴望轻资浅,在台素餐,不可大用,又颇荐引近臣可为辅码者_公辅坐贬。畴在位五十五日,卒。帝甚悼惜之,临哭,赐白金三千两,赠兵部尚书,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人子之葬/其亲送形而往/迎神而返/故虞祭所以安神也/位尊者礼重/礼重者祭/多故天子之虞数至于九B. 人子之葬/其亲送形而往/迎神而返/故虞祭所以安神也/位尊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