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临汾市侯马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20分)水之经典肖复兴(1)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2)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予柔顺,将一时融
2、于永恒的生命。(3)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4)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5)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了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6)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
3、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7)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8)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
4、。它独自坚特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木、水藻水绵,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世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9)九寨沟的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10)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11)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便会麻木了生命而
5、只剩下一个蝉蜕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和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12)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擞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1文章第二段描写
6、流过都江堰的水,请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12文章第六段写在成都看演出的片段,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13文章第十一段末尾作者说“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为什么说这两种水是“人类的一面镜子”?(4分) 14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水之经典”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11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须写出三个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1分),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从强悍变为平缓柔顺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或喜爱)之情。(1分)12本段写在成都的演出,将李冰父子治水简单演绎为善恶之斗,人鬼之争,将李冰父子变成了神(2分
7、);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揭示了李冰父子治水具有现实意义,具体说明了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灌溉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精神(2分);与第四小节照应,进一步表明都江堰的水是入世的现实的水(2分)。13用比喻说明水照人类的现状,都江堰的水启迪人们在现实中找准位置,踏实生活,不蹉跎生命。九寨沟的水启迪人们不背弃心灵,追求心灵和精神的纯洁。(2分)受水的启迪,人们要在现实与艺术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连线)。(2分)14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都是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都江堰的水平淡柔顺(或柔劲可塑)九寨沟的水宁静恬淡(或纯洁美好);(2分)都江堰的水入世、现实、服务人类,九寨沟的水出世、艺术,以艺术的形态
8、启迪人类的心灵;(2分)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是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选择这样的水,也就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2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艾青评传(节选)杨匡汉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
9、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
10、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
11、,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
12、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
13、和他同在!(有删改)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B.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C. 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 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
14、歌的桥梁之一。5.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B. 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C. 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D. “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
15、求。6. 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参考答案:4. B 5. A 6. (1)用新奇的联想、想象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2)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3)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4)创造了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4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 “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
16、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无中生有,原文这种情感。故选B。【5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有褒有贬”不当,虽然艾青的诗篇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C项,选项强拉因果; D项,“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于文无据。【6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的具体表现,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
17、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
18、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又少了一个聂华苓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
19、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
20、了。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
21、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1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评价,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C作者用夸张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女人行乞时的嘴脸,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D女人向太太行乞,却被太太以一角钱无情地赶走,足见世态炎凉,
22、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E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16第一次向别人乞讨的女人,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请简析。17第四段画线部分内容去掉可以吗?它在文章里的作用是什么?18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参考答案:15CD16原因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为了自己可怜的孩子,更为自己不得已出来乞讨而承受心灵上的苦痛而流泪;第二次则是为自己能遇到一个好心人而流出的感激之泪。 17不可以。作者借身份证上的照片,向读者介绍这个女
23、人以前的形象,这是一个幸福、美满、自得的知识女性,而眼前她却因不幸走上了乞食生活,三年后更是成了职业乞丐,通过前后对比就把一个知识女性在困境中性格的扭曲强烈凸显出来,达到令人难以置信且又欲哭无泪的地步。这样对比处理,增强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更引人深思。 18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的形式同时得以存在的。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壳虽然还存在,但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已经不复存在了,作者以“人,又少了一个”为题,正是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等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17试题分析: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 分析原因。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
24、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18试题分析:注意从矛盾的表述中找到不矛盾的地方,没有少是因为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壳虽然还存在,少了一个是因为: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已经不复存在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
25、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纽,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戌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
26、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B.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
27、平淡/有奏议十卷C.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D.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金国。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都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B. 工部,古代官署,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属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C. 嘉定,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D. 庙号,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理宗”就是庙号。12.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甲遵守法规,严于律己。刘甲出使金国,有一天,金国设宴款待他,那日恰逢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谨遵朝廷规定,没有赴宴。B. 刘甲坚守正道,忠义可嘉。吴曦反叛后,想拉拢刘甲,先派部下威逼刘甲,后来又派弟弟诚邀见面,刘甲始终心系朝廷,不为所动。C. 刘甲沐浴皇恩,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D. 刘甲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度置司事期间,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的名目。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廷命吴总知
29、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2)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参考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兵士,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2)(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用的人才。10.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11. 试题分析: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
30、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12. 试题分析:“威逼”理解错误。文中写吴曦派两员部将带书信给刘甲,这两员部将前来纯粹是为了表明吴曦的诚意,并无以武力威逼之意。13. 试题分析:追重点词语“知”“招谕”“为计”“俾”“减汰”的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参考译文:刘甲字师文,是淳熙二年进士,屡经升官做到度支郎中。出使金国,到达燕山。自从绍兴以后凡是出使遇到忌讳,爱辞谢宴席,都不能豁免,这是秦桧规定的。九月三日,金人设宴招待刘甲,因这天是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推辞赴宴。还朝后被任命为工部侍
31、郎。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派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利东安抚使。当时蜀地出兵失败,令人攻陷西和、成州、吴曦焚毁河池县。在此之前,吴曦已经派姚淮源献四个州给金人,金人铸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令命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吴曦派后军抵制王铖,准备将赵现带书信给刘甲,刘甲援引大道理拒绝。吴曦双派他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刘甲呵斥赶走吴旼。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反叛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兵士,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不久,安丙等人诛杀了吴曦。金人进屯八里山。刘甲分派部队进守各个关口,潼川的守卫部队驻扎在
32、饶凤等待敌人。金人知道有防备,退去。皇上考虑刘甲精诚忠信,任他为宝谟阁学士,赐给衣带、鞍马。这年,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骆与安丙关系不好,写信问刘甲,(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用的人才。自从杨辅被召回朝廷,西部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第二年,任命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诸将都侍奉他。有叫作互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首先废除这一项。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来看,每年减收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地百姓感动哭泣。嘉定七年,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三岁。刘甲年幼丧父,多受磨难,母亲生病,割
33、大腿上的肉朝奉。平时经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是脚踏实地罢了。”白天所做的事,晚上一定要写下来。写文章平易朴淡,有奏议十卷,理宗下诏追封谥号“清惠”。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各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 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 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
34、,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 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 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
35、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士论多之 赞美B. 命戡福建叛军 攻克,平定C. 官军奄至 全都D. 学者翕然从之
36、 一致的样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 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B.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 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C. “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 其中“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 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
37、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 给皇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 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B. 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 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C. 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 泰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D. 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 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38、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
39、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官军奄至”的“奄”如解释为“全都”,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前面说“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此时官军“突然杀到”,句中的“奄”应解释为“突然”。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且分为三甲,一甲
40、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忠、泰益沮”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故选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
41、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胶浅”,搁浅,“胶”,粘住地面动不了;“易”,换;“遁”,逃跑;“部”,率领;“执”,抓住;“之”,代词,代他;“凡”,一共。第二句中,“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其”,代词,这,即“越国以鄙远”;“焉”,为什么;“陪”,增加;两个“之”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薄”,削弱。【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
42、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
43、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勤王。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
44、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
45、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
46、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
47、“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