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南墅镇中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9分)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
2、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 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
3、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6.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B.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C.表明下面议论的必
4、要性。 D.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7.下列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B.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B.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 C.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5、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D.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参考答案:6.答案 D 本文不是驳论文,“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只是说明情况,作用如A、B、C三项所示,所以A项表述不当。 7.答案 B 解析 “历来多认为”一句指明历来多数人的观点,并不是作者立论的依据。8.答案 D “完全一致”错误。作者的观点在文中以“曹操这里所慨叹的”一句显示, 苏轼等人的观点在文末以“他们都有是明显的”一句表明,只能说基本相同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
6、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
7、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
8、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
9、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选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所在。B“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从中国的能源结构看,更应大力发展这种经济模式。C“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高效利用能源,大力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D“低碳经济”只涉及产业领域,主要指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
10、争的事实。B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是引发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C地球上储存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D“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含义,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力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将是“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B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清洁能源,最有发展前景,必将完全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世界各地最重要的能源。C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限制,碳燃料时代过渡到低碳时代大概还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D随着“低碳
11、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也许人们会在生活中主动践行“买小排量汽车”“夏天空调适当调高温度”“使用节能灯”等节能减排行为。参考答案:1D(原文“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而且意味着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2A(B原文是“一定程度上引发”C原文是“全球已探明的”D原文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3B(“最有”、“完全”、“世界各地最重要”推断绝对)略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7题。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
12、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
13、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
14、然”的。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
15、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24.叶圣陶是从哪些方面评议儿女们的作文的?他
16、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答:_25.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答:_26.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6分)答:_27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
17、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参考答案:24.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25.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鼓励和帮助。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心领神会,肝胆相照。26. 三个方面: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18、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27.AC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
19、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1
20、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古汉语句式相同的是( )例句:邻之厚,君之薄也。A. 以乱易整,不武B. 夫晋,何厌之有?C. 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也1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参考答案:8. C (行李:出使的人)9. B【解析】第一个
21、“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10. D【解析】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11. A12. C【解析】略5. 文言文阅读(10分)(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i通“榧,树名”)几
22、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
23、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帏新丽,饮食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钟繇:曹魏大臣,精于书法。张芝:字伯英,东汉人,书法家,专习草书,被尊称为“草圣”。巢、许:巢父、许由,相传均为唐尧时隐居的高士。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
24、契:传说中商族的始祖。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羲之叹惜弥日 弥:满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抵挡C意甚悦,固求市之 市:买 D顷正赖丝竹陶写 赖:依赖12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
25、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2分)译文:_(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2分)译文:_(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分)译文:_参考答案:11B12B13(1)王羲之被授予护军将军之后,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2)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浸入水池的墨汁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3)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
26、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11【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
27、题的B项,如解释为“抵挡”,则与语境不合,因为此处是把自己的书法与钟繇进行比较,故应解释为“抗衡”“比较”之意。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他只是说自己的书法可与之抗衡,并非是说“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28、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源自文章第二段,选项曲解文意。13【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29、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文献】王羲之开始出仕时担任秘书郎,后来又被授予护军将军的职务。王羲之被授予护军将军之后,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改而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有一个独身老妇养了一只鹅,很会呜叫,王羲之向她购买没有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老妇听说他要来,便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们,使得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山阴县有一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羲之前往观赏,感到非常
30、愉快,坚持要买。道士说:“您为我书写道德经,可以把整群鹅都送给您。”王羲之欣然为之书写完道德经,然后将鹅装入笼子带回家,很是快乐。他为人任性真率如此。一次他去门生家,看见棐(fi通“榧,树名”)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写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j)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铜钱啊。”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
31、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王羲之每每自我评价说:“我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还可以像大雁排队一样紧跟在他后面。”他曾经给人写信说:“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浸入水池的墨汁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瘐翼、郗惜,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才精妙无比。他曾经以章草的书体给庚亮写回信,瘐亮的弟弟瘐翼看到之后深为叹服,因此给王羲之写信说:“我过去曾收藏张伯英的十幅章草书法作品,战乱时南渡长江情况狼狈结果全部丢失,经常感叹精妙的真迹永远也见不到了。忽然观赏到足下回答家兄的快,焕发出来的光彩有
32、如神灵的光辉,顿时让我感觉到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采用服食养生之法,不惜跋涉千里去收集矿石类药物。同时遍游东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快乐而死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进入中年以来,容易为情感伤心,与亲友分别,总是要难受好几天。”王羲之回答说:“人接近晚年,自然会有这种情形。最近我依赖丝竹音乐来融化宣泄心中郁积的情感,又总是害怕儿子们察觉,会减少我欢乐的趣味。”朝廷考虑到他的誓言坚决,也不再征召他为官了。当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曾到他那里借宿,床帏崭新又漂亮,饮食丰盛又甘美
33、。许询说:“如果能保有这些,比在东山隐居强多了。”刘惔说:“你如果认为吉凶可以由人自己决定的话,我又怎么会保有这一切?”王羲之当时在座,说:“假如巢父、许由磁见稷、契,应当没有你们这样的对话。”刘、许二人听了,脸上都生出惭愧的神色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
34、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
35、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B.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
36、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C.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D.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B.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C. “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D. “词科”
37、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A. 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B. 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C. 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D. 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
38、上师承顾炎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解答时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出答案。各选项第一处断句,或在“总裁”后,或在“言”后。“上书总裁”句意完整,“言”当为“要义八端
39、”的谓语,因此只能在“总裁”后断开,不可在“言”后断开。排除C项和D项。“总裁善其说”,“善”是意动用法,认为善,“其说”是“善”的宾语,因此必须在“其说”后断开,不可在“善”后断开。故选B项。11. 试题分析:A项,“借指读书人”“书生穿麻、葛织物”不恰当。“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
40、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由原文“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可知,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41、”“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弛”,放松;“俾”,使、让;“庶”,或许;“罔”,欺骗;“徒”,一类人。(2)“以”,凭借;“齿”,年龄;“傲睨”,骄傲轻慢;“忌”,忌恨。【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
42、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
43、,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
44、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潘耒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臣及潘耒最为出名。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 ,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答:_参考答案:答案:少读如果彻底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