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肇庆市邓村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莫言:把中国乡村的故事讲给世界格林“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随着10月11日,莫言因其作品“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笔下神奇瑰丽的“高密东北乡”也一夜之间成为世界文坛最辉煌的地理名词之一。童年的莫言是苦难的。饥饿是一生的噩梦。五六岁时,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饱肚子,莫言吃野草、啃树皮,甚至抢煤吃。19
2、61年春,村里的小学拉来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极端饥饿的日子里莫言曾听邻村的右派大学生说过,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每天能吃三顿饺子,还是肥肉馅的,咬一口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为了吃上肥肉馅的饺子,莫言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作家。成名后的莫言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回望童年,“我当然希望童年能过得好一些,但从文学的角度讲,没有受完整的教育,吃不饱,穿不暖,15岁前光着屁股,干着不应该是孩子干的农活,这些独特的经历,成为了我创作的财富。”高密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古城,流传着许多诡谲的传说、神秘的风俗,还有
3、老人们讲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和神仙鬼怪故事,这些都是莫言文学生命的最早启蒙。祖父曾说过,村后的小桥上有个“嚷噪鬼”,夜晚一人过桥,它会在背后拍你的肩,发出“嚷噪”的冷笑声。有一次,莫言晚上经过小石桥,不由得放声歌唱。母亲问他,深更半夜为什么要唱?“我怕那个嚷噪鬼”他惊魂未定地回答。这些都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莫言,并成为他日后不竭的创作源泉。除了听来的故事,莫言也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着养分。那时的农村,书籍还是稀罕物。莫言就一家一户地去借,周围十几个村子,谁家有本什么书他都了如指掌。为了阅读石匠家那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莫言要给石匠家推磨磨面一上午。在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而红
4、高粱蜚声海内外,让莫言和异彩斑斓的“高密东北乡”进入了西方的视野。在红高粱诞生后的20多年里,莫言一直忠实地延续着“高密东北乡”的故事。红高粱家族写了 “我爷爷我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丰乳肥臀写了 “我爹我娘”;2006 年的生死疲劳写了 “我”这代人。高密东北乡这个地处胶东平原边缘默默无闻的中国乡村,逐渐成为一个足以媲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的独立文学王国。莫言的作品内容丰富、想象狂放、语言犀利、叙事磅礴,具有狂欢化的风格。纽约时报书评认为:莫言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说,莫言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然而,光环与盛名并未让
5、莫言满足。近年来,他逐渐结束了高密东北乡家族系列的创作,转而精心对小说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创新。在莫言看来,“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还要可耻”。2009年,闭关三年的莫言推出了创新之作蛙,内容以“乡村医生姑姑” 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是极少有人涉猎的题材,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也迥异于以往。2011年,蛙问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举国为“诺奖”欢腾之际,莫言依然低调而谦逊,“兴奋五分钟可以了,不要把这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作家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该干什么干什么,”当问起他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庆祝获奖时他的回答不过是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吃。 (选自
6、青年文摘2012年第22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传记开篇引用莫言作品红高粱中的语句,目的在于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引出传主,让读者对莫言的文字有直观的印象。B苦难磨砺了莫言,也成为了他创作的财富,正是因为童年时期的饥饿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可见苦难是作家成功的必由之路。C莫言所写的“高密东北乡”是典型的中国北方乡土,书写的是乡土中国的传统,具有地域特色。这是他文学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D莫言的作品蛙问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源自于他对小说进行的各种探索和创新以及在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所做的突破,但
7、题材极少有人涉猎是主要的原因。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增强了传记的客观真实性,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以及他的作品。(2)文中第、段分别写了莫言小时“经过小石桥”和“给石匠家推磨”两件事,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3)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所谓节日,当然要符合岁时活动的特征,每年重复进行,内容相对稳定。元宵节最初是以地方性、民间性节日的面貌呈现的。到唐朝,元宵节受到更多的推动,尤其是朝廷和皇帝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元宵节的重要性,而通过唐令确定元宵节为国家节日
8、,作为国家行为的元宵节获得了空前发展。把传统的民间节日“律令化”,变民间传统为国家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引导风俗的努力,而后世对这些节日的继承证明,唐朝的制度化获得了后世的承认和继承。就唐代的元宵节而言,已经有研究者使用“狂欢”来形容,其狂欢特性值得重视。狂欢的社会价值是尽情娱乐与放松,对于任何社会生活而言,作为张弛有度的一部分,狂欢节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社会狂欢节日,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全民性。对于狂欢节日而言,必须获得社会各个阶层和人群的认同,认同率越高,狂欢的社会热情越高,狂欢节越成功。唐朝继承隋朝传统,长安的元宵节继续在娱乐方向发展,而其全民性参与的程度有增无减。大唐新
9、语记载,从“王主之家、贵戚之属”,到“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参与十分充分。所有人群都认为元宵节与自己有关,这是全民性认同的基础。第二,娱乐性。娱乐作为人群生活,需要是绝对的,不论贵贱、高低,凡社会人群都是一样。所以,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从隋朝开始,元宵节的娱乐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中的与祭神相关的“神圣性”则渐渐褪色。神圣性多与禁忌相伴随,而与娱乐相违背。从开元后期始,时常由政府出资促成官员们的游乐活动,并努力推动整个长安的娱乐活动。而元宵节获得国家法律的认可,尤其是拥有特定假日,这就为元宵节的娱乐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现在可以看到的唐代文字记
10、载,元宵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娱乐,神圣禁忌、政治纪律、道德教化等等,在元宵节的狂欢中,一切为娱乐让路。第三,丰富性。唐代,都城长安的元宵节所持续的时间尚不确定。从隋朝的记载来看,正月十五不过是起点,庆祝活动常常进行到月末。唐代元宵节,最初是一日假,从天宝三载之后,延长到三日假,那么狂欢活动就有了连续三日进行的条件。但不管是一天还是三天,狂欢活动必须有足够多的内容,否则没有办法填满假日。元宵节,给人印象最深的通常是燃灯,先天二年,玄宗的巨大灯轮竟然燃放五万盏灯。因为元宵节燃灯事项最突出,后来也称元宵节为灯节。当然,灯下踏歌、戏剧展演和美食供应等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实,包括元宵节在内的唐代法定
11、节日,都多少带有娱乐化的倾向,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节日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健康的,具有必要性。(摘编自孟宪实元宵节在唐代的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宵节作为岁时活动,到唐朝借助律令转变成一种国家行为,从而获得空前发展。B. 隋唐时期,狂欢逐渐成为元宵节的核心内容,甚至违背了与祭神相关的神圣禁忌。C. 唐代的元宵节假期由一日增加到三日,但实际上庆祝活动所持续的时间尚不确定D. 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唐代的元宵节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而燃灯是不可或缺的内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明确唐朝把民间节日“律令化”,接着分析社会狂欢节日的基本
12、要素。B. 文章援引大唐新语的内容,意在论证元宵节狂欢的成功离不开全民参与。C. 文章层层深入,论述社会狂欢节日三个要素不同特点及其重要的社会价值。D. 文章以唐朝的元宵节为例,论证娱乐性狂欢节日对社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唐朝时朝廷和皇帝对元宵节的重视、引导与推动,使元宵节获得后世的承认和继承。B. 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是娱乐性成为节日必备属性的前提,是绝对需要。C. 内容不够丰富,就无法填满元宵节三天假期,此唐朝政府甚至出资推动娱乐活动。D. 带有娱乐化倾向的元宵节,作为社会生活张弛有度的一部分,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参考答案:1. B
13、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狂欢逐渐成为元宵节的核心内容”有误。结合文本内容“现在可以看到的唐代文字记载,元宵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娱乐,神圣禁忌、政治纪律、道德教化等等,在元宵节的狂欢中,一切为娱乐让路”分析可知,“核心内容”是“娱乐”。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
14、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15、,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文章层层深入”有误。结合“作为社会狂欢节日,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全民性”“第二,娱乐性”“第三,丰富性”等分析可知,所论三点为并列结构。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唐朝时朝廷和皇帝对元宵节的重视、引导与推动,使元宵节获得后世的承认和继承”前后条件关系不成立。结合“而后世对这些节日的继承证明,唐朝的制度化获得了后世的承
16、认和继承”分析可知,“获得后世的承认和继承”为“唐朝(对元宵节)的制度化”。B项,“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是娱乐性成为节日必备属性的前提,是绝对需要”错误,因果倒置。原文表述为“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C项,“内容不够丰富,就无法填满元宵节三天假期,为此唐朝政府甚至出资推动娱乐活动”,为此,无中生有,因果关系判断错误。结合“但不管是一天还是三天,狂欢活动必须有足够多的内容,否则没有办法填满假日。元宵节,给人印象最深的通常是燃灯,先天二年,玄宗的巨大灯轮竟然燃放五万盏灯。因为元宵节燃灯事项最突出,后来也称元宵节为灯节。当然,灯下踏歌、戏剧展演和美食供应
17、等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分析可知,逻辑关系是并列的,看不出因果来。故选D。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 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
18、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
19、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
20、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7. 下列针对上述材
21、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
22、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全部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A 8. AE 9. 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
23、遗保护中。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B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项,“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错,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更遑论有效。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
24、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先立足文本分析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借
25、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26、。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
27、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
28、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注】缪(mi):假装。裈(kn):裤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29、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30、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见而说之 说:通“悦”,高兴B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舍:居住C长卿谢病不能往 谢:推辞 D长卿第俱如临邛 如:如同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其孰能讥之乎B为武骑常侍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C乃著子虚之赋 良乃入,具告沛公D卓王孙闻而耻之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相如凭借资财担任郎官一职,早期侍奉不喜欢辞赋的景帝,后来到了梁国并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多年。B王吉当时担任临邛县令,交好并帮助司马相如摆脱困境。他坚持拜访司马相如,提升了司马相如在富人心中的地位。C卓王孙为临邛县富人
31、,与程郑置办酒席款待王吉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受邀参加宴会,他的风采倾倒满座宾客。 D卓文君寡居父亲家,席间偷窥并喜欢上司马相如,与其私奔成都。后来卓文君因当垆卖酒感动父亲而得到资助。8、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D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参考答案:5-8 DCDA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6分,每小题2分)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
32、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
33、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煲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注】搏击:督察举发。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腰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
34、小人备一药物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
35、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迸言劝诫,很受器重。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
36、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燹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参考答案:11C12A13D【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1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
37、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13【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
38、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只要找到对应的内容即可发现问题。文言文参考译文: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
39、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象,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特意著述来说明这点。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胜任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
40、去按察使,(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寺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
41、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献。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真德
42、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
43、,鹿卿奏削其官。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
44、,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无挠我者 挠:扰乱B国计反屈于初 屈:穷尽C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 籍:登记D衢州郑逢辰以缪举 缪:错误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徐鹿卿居官廉约清峻的一组是(3分)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躬自钩考,尽得其实富者乐分,民无死徙 行法必自贵近始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中
45、使学宫幸免。B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赞许,以其政绩劝勉各县。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涂时,横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平民感泣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D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因皇上的恩遇招致越来越多人的妒忌,请求罢去官职但没有得到理宗的允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2)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参考答案:4.C
46、籍:抄没5.B(是说明徐鹿卿为政有方,体恤民情;是徐鹿卿的政绩;是冯惟说之事)6.D鹿卿是因为“委使不当”先自劾,又和诗而遭弹劾的。7.(1)卿大夫之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快”“居言路”“属”各1分,句意2分)(2)直道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容”“击节”“出”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徐鹿卿,字德夫。广泛地通晓经史,以擅长文学名于乡里,后来的学者争以他为宗师。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考中进士,有关官署按其对策决定他名列第二位,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而加以贬低,结果置第十位。徐鹿卿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曾以直言相道被贬谪居,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石树立在学校以此为校训。建立养士的纲常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时时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徐鹿卿去抚恤民众,结果没有拖欠租赋的人。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宇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故徐鹿卿说:“是没有谁来扰乱我们的。”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请他在南安任职,徐鹿卿以不便养母为借口推辞。真德秀说:“志同道合,可以拯民,你还担忧什么而不来呢?”徐鹿卿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注明版籍,革除预借,疏决壅塞阻滞,通达冤抑,其县邑大治。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路长官,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