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书法家李刚田这个1946年出生的书法家,著作等身,获奖无数。他称自己“没有目的地做事情”,1985年首次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时他毫无思想准备,而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年届七旬的他已对这些光环、荣誉渐渐看淡,唯望在自己的书斋“玉泉精舍”里,以玉自省,保持高洁与高贵的品格;读书弄翰,获得自在与快乐。李刚田四五岁时即学习书法,祖父爱好收藏文物,从小家中就有成堆的古玺、秦汉印,因而自幼就受到熏陶感染。有时大人在场,孩子们被允许翻看字帖,大多是装裱成册页的原拓剪贴本。大人要
2、求,看字帖前洗净手,帖要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人要正襟危坐,气不盈息,帖要轻翻。当时楼上的五间房都是书,小孩儿是不许进的,但是如果窗户没关严,李刚田就偷偷翻到里边,在里面一读就是一整天,读到天昏地暗。家里大人都着急得上街去找他了,他也浑然不觉。家里条件艰苦,年仅13岁的李刚田就要与15岁的哥哥去建筑工地干粗活,一天下来筋骨都要散架了。即便这样,李刚田回来还是要坚持练习小楷,写钟绍京的灵飞经,身上的汗顺着脊背一直流到脚跟,当时穿着解放鞋,鞋里都被汗湿透了。在书法的世界里,李刚田得到了心境的清凉,忘掉了物质和客观环境的燥热,只剩下一种精神。“文革”期间,书法属于“四旧”,学习书法变得难上加难。有一
3、次,李刚田在朋友家看到一本字帖,他将字帖借到手后,彻夜不眠,用比较薄的油光纸将字双钩下来。像这种双钩字帖他有几百本。那些不眠之夜,那些沉浸在艺术世界里的愉悦时光,已是他能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在那种境遇下还能坚持学习,确实有一种信念在支撑。1980年,他被调到文联工作。这是李刚田从业余爱好到专业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感慨,时势造英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成就了整个书法艺术,他深感自己幸运地赶上了这一好时代。当作品进入展厅,书法创作愈发需要在形式上做足文章时,一些求新求变者喊出了“不与古人同、不与时人同、不与故我同”的口号,希求在短时间内彰显自我、吸引观者。但李刚田却在这
4、一“热闹中著一冷眼”,他认为书法形式的创新需要突发灵感,文化的酝酿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将顿悟与渐修结合起来,两者都不可偏废。30多年的职业创作生涯中,李刚田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把形式上的争奇斗艳作为努力的方向。他相信,书法不仅是让人“看”,更是让人去“读”。人们不仅要欣赏其外在的形质之美,更应品读其中的意味,从中感受深渊与博大,在文采风流与翰逸神飞的无间交融中,感受作者的气质禀赋、修养情操与人格魅力。李刚田承认无法割舍对传统的情结,采取了“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创作态度,在守成中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以“春柳之渐染,似残雪之消融”求得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已近古稀之年的李刚田只想做些自
5、己喜欢的事,写字、刻印、读书,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希望能在晚年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尽量减少社会活动,尤其是那些奢华而无聊的饭局酒席。多年来俗世繁忙,李刚田却在研习书法、篆刻的同时,从未间断对艺术理论的探索和思考,治学严谨扎实。迄今为止,发表的专业著作就已经有三十多本。他说:“多年来我都是四点钟起床,起床就开始工作,当别人开始工作时我已经工作四个小时了。所以文章不断地发,作品不断地出。”李刚田曾撰联语:“痴情刀笔蝴蝶梦,漫卷诗书杜甫心。”这或许可作为他晚年生活与心态的写照,豪华落尽见真淳,向人本回归,向自然回归,愈加注重其内在的深厚意蕴,享受把笔临池时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过程,让作品真正如其人、如
6、其学、如其志;心无旁骛,拒绝一切诱惑,真正体验超然物外的做人至境,这是他给自己的回答。(选自雷晓斐李刚田:豪华落尽见真淳,有删改)相关链接李刚田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篆刻理论家。2015年4月,李刚田获得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这一中国书法界最高奖项,他很淡然。“已是70岁的老人了,本无意于再去与人PK,竞争什么奖项。本来也没想到去申报,在朋友的怂恿与组织的推荐下,在最后的时间申报了。”(国学网人物翘楚李刚田)李刚田说:“作为一个书法家,以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从而深化艺术创作思想,增强艺术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要提倡书法家做一个文化人,也就是过去所说的读书人。风骨情操,这一点最
7、重要,也是当下书法界失落最多、亟待唤回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齐鲁网人物专访:李刚田)(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大人要求看字帖前要洗净手,帖要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人要正襟危坐,气不盈息,帖要轻翻,这让年幼时的李刚田对书法产生了神秘感。B.一些求新求变者主张“不与古人同、不与时人同、不与故我同”,李刚田却是“热闹中著一冷眼”,表明他要与“古人”“时人”“故我”同。C.在创作生涯中李刚田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不趋于俗,不把形式上的争奇斗艳作为努力的方向,使自己的作品别具一格。D.李刚田晚年仍读书弄翰,胸怀宽广,情系国家,曾撰联“痴情刀笔蝴蝶梦,漫卷诗书杜甫心”,这或许
8、可作为他的生活与心态的写照。E.李刚田曾说“风骨情操,这一点最重要,也是当下书法界失落最多、亟待唤回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表现出他对书法发展的担忧。(2)李刚田在书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李刚田在书法方面有哪些独到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李刚田称自己“没有目的地做事情”,这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有什么样的现实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C E(2)主观原因:热爱书法。四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从业余爱好到专业书法创作,老年时仍读书弄翰,自得其乐。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即使在艰难的境遇中,仍彻夜不眠双钩字帖,坚持学习书法不放弃。勤奋刻苦。坚持刻苦
9、练习,少年时代打工之余仍坚持练习小楷;多年来坚持四点起床工作,坚持研究书法理论,在研习书法、篆刻的同时,从未间断对艺术理论的探索和思考。客观原因:家庭环境熏陶。祖父爱好收藏文物,李刚田从小见识古玺、秦汉印、精装字帖等,受到感染。时代创造机遇。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被调到文联工作,开始专业书法创作。(3)书法创作讲究顿悟与渐修的结合。他认为书法形式的创新需要突发灵感,文化的酝酿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顿悟与渐修两者都不可偏废。要注重书法的内在意蕴。他认为书法不仅是让人“看”的,更是让人去“读”的,从中感受作者的气质禀赋、修养情操与人格魅力。“不薄今人爱古人”,在守成中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书
10、法家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他认为书法家应以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做一个文化人,保持风骨情操,深化艺术创作思想。(4)第一问:淡泊名利,超然物外。他不拼命追求功利,在书法的世界里,他自享其乐;首次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时他毫无思想准备,也无意于竞争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晚年深耕书法更是为了享受把笔临池时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过程,真正体验超然物外的做人至境。从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小练习书法是因为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爱好;到了晚年只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尽量减少像饭局酒席之类的社会活动,写字、刻印、读书,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自在与快乐。第二问:无意于佳乃佳。摒弃功利思想,心无旁骛,自会进入
11、佳境。不能为了追求功利而做事情,如现在很多孩子学习书法,不要一开始就指望能成名成家。顺其自然,享受人生。在生活中,不要强求自己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心之所想,自会乐在其中。(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神秘感”不准确,大人的要求更多地培养了李刚田对书法的敬畏之心。B项,“表明他要与古人时人故我同”错误,文中说的是李刚田对“一些求新求变者吸引观者”不认同,他没有否定创新。D项, “胸怀宽广,情系国家” 于文无据。(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审题,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原因”,而不是“成就”。“原因”一般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这两个
12、角度在文中寻找信息即可。主观原因主要应从李刚田的信念以及学与练等角度思考,客观原因则应从家庭与社会环境角度思考。(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寻找答题区间,我们会发现第六至第八段及相关链接中阐述了李刚田在书法方面的见解,这些见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灵感与积累的关系,二是关于形与质的关系,三是关于书法创作的态度,四是关于书法家的素质问题。(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题有两问,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回答出李刚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他所说的“没有目的地做事情”,这里的“没有目的”,一是指他做事没有功利性,二是指他做事率性而为。关于第二问,联系现实,围绕“没有目的地做事
13、情”这个观点回答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唯物论者启示录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
14、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
15、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
16、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
17、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摘编自2004年0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
18、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散文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B15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中学肄业三年之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C尽管家庭破败,作为旧官僚的父亲被关押
19、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并因此交了好运。D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懂得了运营方略,为他在文化产业上取得成就奠定了基础。E“文革”后,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散文、小说、评论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张贤亮作为文化界的领军人物,起到了怎样的引领作用?请简要概括。(6 分)(3)文章以“唯物论者启示录”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张贤亮的人生经历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材
20、料具体分析。(8分)参考答案:(1)BD(D给3分,B给2分。(2)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思想上起到了引领作用;“文革”之后,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的显赫职位,经营起了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3点,每点2分)(3)强调文学创作方面,张贤亮深深被马克思唯物理论迷恋,并对社会深层的反思,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
21、(共4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4)良好的教育和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成功的基础。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2分)在逆境中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大风歌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2分)学会对生活反思。在文学创作中,他反思社会深层,在小说的创作上,每一部作品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且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2分)学会变通。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在劳改农场期间,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22、,这本书使他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不但鼓起了他活下来的勇气,在文学上的建树,而且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成为中国作家中的首富。(2分)(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带入文本进行一一比较,找出细微差别,A项没有散文。C项“华盖运”是噩运而非好运。E项根据原文和链接材料,应为“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所以选BD。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题目中的“文化界”“引领作用”,从文本中找到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答题区域,然
23、后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分类整理概括作答。例如,答题区域在第4和第6段,可抓住年轻时的大风歌、文革时期的反思小说、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等来组织答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意蕴的能力。文章以“唯物论者启示录”为题自然有作者的写作意图,解题时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唯物论”要从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也就是要把握住人物的具体行动;二是人物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探究时,可以结合材料从人物的行动、思想、做法及目的等方面着手,根据材料对人物的交代综合概括。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
24、文本价值和人生启示的探究能力。既然是探究张贤亮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自然要先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来分析,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解。例如,文本中张贤亮的家庭环境及接受的教育,张贤亮的性格(对未来充满乐观信心、学会反思生活、善于变通)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人生启示。只要符合文本内容,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藏羚羊跪拜王宗仁(1)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穿过藏土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
25、羚羊。(2)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逻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雪鸡、青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3)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一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原;饿时大火煮黄羊,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卖来的钱,除自己消费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去拉萨朝觐要走一条布满艰险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26、(4)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瞅见对面两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他丝毫没有犹豫,转身拿来杈子枪。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下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乞怜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
27、闭,手指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5)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它跪拜的情景。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6)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
28、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7)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8)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下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9)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16为什么作者认为“故事的主人翁”是藏羚羊,而不是老猎人?(4分) 17“我每次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阅读文段,说出“深深一跪”在本文中昭示的深刻意义。(4分) 18“一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29、“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这三句话意在说明什么?后两句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6分) 19老猎人以狩猎为生,到最后埋掉杈子枪,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的?请分条写出。(4分) 参考答案:16因为藏羚羊的特殊举动,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而老猎人只是为完成这一主题,起了配合作用。17这“深深一跪”有对生命的渴望,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祈盼。18三句话意在说明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后两句通过“松了一下”和“一直颤抖着”这样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19a“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表现了老猎人天性的善良。b藏羚羊的下跪和眼泪让老猎人觉得蹊跷,并深感不安。c老猎人
30、对藏羚羊开膛剖腹,明白了藏羚羊下跪的原因,藏羚羊伟大的母爱以及对生命的乞求,使老猎人心里受到了极大震憾。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2013全国大纲卷,第三(810)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
31、,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
32、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节选白宋书杜惠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
33、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
34、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译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译文: 参考答案:8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遏:阻止。解答此类题目,可以运用代入法,进行检测。9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是说杜瑗立场鲜明,是说卢循战死的情况。10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不对,原文是说他“
35、颇好”,因此理解不准确。11(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内才能吃饭。(“造”“入城”“乃”各1分,大意2分。)(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也不关闭,道不拾遗。(“威慧”“奸道”“乃至”各1分,大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时要注意关键点的准确度,如(1)中的“造”“乃”等,(2)中的“威慧”“奸道”“乃至”等。参考译文:杜慧度,是交趾人。他的曾祖杜元,做宁浦太守,于是就定居在交趾。他的父亲杜瑗,字道言,曾做过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开始,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猛威壮有权力,控制着交趾这篇土地,听说刺史
36、腾遁之快要到了,就分别派遣他的另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杜瑗收服众人,杀了李逊,交趾州境内获得了安宁。被任命为龙骧将军。腾遁之在交趾州十多年,与林邑多次互相攻战。腾遁之就要向北回去,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于是围住了交趾州城。这时腾遁之已经走远,杜瑗与他的三儿子杜玄之尽全力坚守,运用了很多策略,经过多次战斗,大破了他们。追击讨伐到九真、日南。接连获得胜利,所以胡达逃回林邑。于是就让杜瑗做了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私自占据广州,派遣使节要求互通友好,杜瑗斩了使者。义熙六年,八十四岁,去世。杜慧度,杜瑗的第五个儿子。开始做州的主簿,流民督护,后升为九真太守。杜瑗死后,交趾州因为紧邻贼寇,
37、不能空着职位,于是共推杜慧度掌管州府的事务,他推辞不去就职。七年后,被任命为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诏书还未到达,那年春天,卢循攻破合浦,径直攻向交州。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六千人在石碕抵抗卢循,交战,活擒了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了,剩下的人还有三千人,都练习兵事。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内才能吃饭。杜慧度拿出宗族的全部财产,来充当鼓励奖赏的费用。杜慧度独自登上高达的舰船,放火箭雉尾炬,步兵在两岸射他们。卢循的舰船都燃烧起来,士兵纷纷溃散,卢循中箭掉入水中淹死。杀掉了卢循及他的父亲卢嘏,以及卢循的两个儿子,将他们的首级传送到京城。皇上封杜慧度为龙编县侯,领
38、有千户食邑。高祖即位,进封为辅国将军。那一年,率文武万人向南讨伐林邑,杀掉的士兵超过一半,前后被包抄,全部俘虏了他们回来。林邑请求投降,送来牲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于是就放了他。派遣长史江悠捧着上表向朝廷报捷。杜慧度穿布衣吃蔬菜和一般的食物,俭约质素,能弹琴,非常喜欢庄子、老子。禁止断绝淫邪祭祀,推崇修建学校。年成不好百姓饥饿,就用自己的封路来赈济。处理政事细致周密,就像治理家庭一样,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也不关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
39、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
40、,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滇”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 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
41、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 “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注】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2、(3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3分) 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吾家亦盈时矣。 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
43、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 “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3分) 参考答案:6.
44、 阅读下义,完成小题。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除权建王府教授。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力言:“太子不可将兵。”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恢复得乎?”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