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周口市箕城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 朱凌宇 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它使用较多
2、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
3、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世界语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
4、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由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迂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
5、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 (摘编自联合早报2012年9月22日)1. 下列有关“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这一点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B世界交流增加使不少人能操持多种语言,估计未来汉语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C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发挥了与人口相称的文化水平,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D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在未来东、西方语言结合方面已经占得先机。2下
6、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据说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B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汉语。C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原因是它缺少语言传播的动力。D千年后,如果新的世界语诞生,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纯净论”者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B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影响,未来人脱口而出的混杂语言,将难以避免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C汉语中沾染了英语,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
7、定的,因为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D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参考答案:1C(把或然当已然。文中是“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2.B(范围扩大。文中是“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不含“西班牙语”)3.C(无中生有。“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文中无此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吴晓玲:学者的脾气吴先生以研究小说戏曲而著名,这里头离不开语言,所以他也是一位造诣极高的语言学家。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他亲自讲给我听的一件事。那时某年中国书店办书市,我去观书时,恰遇吴先生在店堂的沙发上与店员闲聊,吴先生招呼
8、我过去,问了两句家常,又开始说起旧人旧事。讲到罗常培先生,他说,有年罗常培(语言学家、社科院语言所所长)把我们这些当年的弟子聚到一块儿,聊起来说,这些个学生中谁得了他什么什么(指继承了他哪个方面的学术。罗常培是语言学大师,有多方面学术造诣)。张三得了他这个,李四得了他那个,王五马六又得了他什么,最后拿手一指我,吴晓铃得了我这个脾气!原来罗先生和吴先生都是很有脾气的学者。吴先生为人率直,锋芒毕露,绝不修饰遮掩,学界人所共知,文风亦是如此。如他在燕都杂志上作文介绍他所收藏的手抄本石涛见闻录一书,文中的最后一段写道:”我的聚书,除了本门业务以外,遇到一些有用、有趣的小品也兼容并蓄,但是不讲版本,箧中
9、所藏既不佞宋,也不尊元,都是些考藏家所不屑一顾者。然而敝帚自珍,时或想到辑为一部小丛书尽收之以公诸嗜痂者流。可是,我未请得准许出版执照,擅自印行则有干禁令;交付出版单位,又怕叫我”赞助”,或交给我若干部自行叫卖。万般无奈,只好写写这样不痛不痒的短文,捞几文副食补助,其可也。 有一回,某红学家要开什么发布会,宣称掌握了新证据,有了新发现。吴晓玲对此人很看不上,认为他做学问不踏实,又一味狂妄自大,决定去教训教训他,因为吴晓玲手里有证据,是外人没见过的古代文献,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服力。他头去的前两天和祖父在外边吃饭,吃完饭在我家门道里与祖父说起此事,说”过两天我去的时候要内穿铠甲,外罩锦袍(甘露寺里面
10、的一段戏词)”,吴晓玲照京剧念白说完这八个字,还走了两步,做了个身段儿,哈哈大笑起来。吴先生脾气有些大,然而在学问上却很谦和。记得”文革”结束不久,大概是原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在一个礼堂里请祖父给中学语文教师讲古汉语,那日去的人有近千之多,吴先生也去了,坐在下面。祖父一句:”我已十三年没上讲台了。”先赢得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随后主持人说:”台下还有语言学家吴晓玲先生,我们请他上来坐。”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吴先生走到台上,涨红了脸,两手抱拳,连连向台下作揖,随后坐在祖父旁边。又有一日,他来家闲谈,祖父与他谈起”腌臜”两字,并引证红楼梦。谁知第二天一早祖父还未起,吴先生即登门,并携来他所藏的海内孤本
11、红楼梦脂批本之一,证明祖父所言不虚,使祖父大为感动。 吴先生也是将作学问视为第一的人。某日,他打电话给祖父,说:”我得向您讨教,我要查条资料,记得在淮南子里头,可我把淮南子从头到尾翻了两遍,就是没有。您知道出处吗?”后来祖父帮他查出来,他高兴极了,连声道谢。他还常常嘱咐我,一定要把祖父的学问继承下来,这可是绝学。我有位朋友,其祖父是著名历史学家,因家世关系也认识吴先生。有次吴先生问他现状,他说他在街道办事处搞三产。吴先生听后不以为然,说:”你可要归队啊!”不过我们二人都没能继承家学。我后来转向文字,他至今依然经商,都辜负了吴先生的嘱托。我最后一次见到吴先生是在一个夏天。那年,非常热,吴先生上身
12、赤膊,直冲我说对不起。当时他身体已很坏,非常消瘦,但手中依然夹着烟卷儿,烟灰缸是个长满绿锈的青铜小鼎,不知是否商鼎周彝,因他喜欢收藏文物。他坐在一个精致的红木大理石心的小凳上,说夏天坐这个凉快。他依然健谈,谈笑风生。先是问我祖父的遗著未出版的还有多少,他要为我联系出版社。然后谈起他藏着一个有黄侃和他父亲黄云鹄二人墨札的手卷,曾请我祖父做过跋。又谈起他前两年访问印度的见闻以及他早年在印度求学的经历,最后谈到侯宝林,言语间对侯先生流露出十分深厚的感情。不过他似乎还是”爱管事儿”。我们聊天时,他女儿坐在客厅另一头看电视剧渴望。声音不大,也未对我们有影响,可他忽然间冲女儿颇不耐烦地说:”关了!破渴望,
13、有什么可看的!”女儿很不高兴,嘟囔了几句,但还是关了电视,起身离开。他依然谈兴不减,大讲在美国讲学的经历。 未久,听到吴先生下世的消息。之前有人去看他,他病已沉重,对来人说:”这回我可要交待了!”不久,女儿回来,为他买了想吃的东西,来人一看,卤煮火烧。听至此,我心中一阵感慨,祖父临终前不久,我也去买过他想吃的东西,豆汁焦圈。原载: 光明日报 有删改(2012年04月13日15 版)作者:陆昕 相关链接: 吴晓铃(19141995),辽宁绥中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神学院、燕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即今中国
14、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晓铃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在该校开设本科学生的”中国古典小说”和研究生院的”金瓶梅研究”等课程。 吴晓铃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并精通梵文,致力于中、印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主要著作有:西厢记校注本、关汉卿戏曲集、大戏剧家关汉卿杰作集、话本选(合编)、西谛题跋(七卷)、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郝寿臣脸谱集等。译著有:梵文剧本小泥车、龙喜记等。参与编写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古本戏曲丛刊等。曾先后获法国巴黎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和印度国际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1995年2月7日,因病
15、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先生研究小说戏曲,在语言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但是脾气不好,把我们这些当年的弟子聚到一块儿,聊起来说,这些个学生中谁得了他什么什么。 B吴先生文风锋芒毕露,绝不修饰遮掩,某红学家要开什么发布会,宣称掌握了新证据,有了新发现。吴晓玲认为他做学问不踏实,又一味狂妄自大,决定去教训教训他。 C我对吴晓铃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平民作风,比较随意,容易接近,还很豪爽。常受先生教导,对他的为人和学问有更深的了解。而且经常聆听教导,受益匪浅,至今常念念于心,在文学方面有较大成就。D吴晓铃精通梵文,致力于中、印两国
16、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小说戏曲研究,还在大学开设了“中国古典小说”等课程,著作有很多。E文章从多方面叙述了吴晓玲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全面的反映了吴晓玲先生是一位性格极其温和、治学极其严谨,整天埋首于书本之中,很少与人交流,连自己的女儿也是难得说句话的学者。(2)第段“所以他也是一位造诣极高的语言学家。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他亲自讲给我听的一件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有什么作用?(6分)(3)请结合材料,概括吴晓玲先生的形象特点。(6分)(4)为什么说吴晓铃是现代文学领域里的一位著名学者?请结合材料分析,他的成就给你有哪些启示?(8分参考答案:(1)DB(答D给3分,答B给2分,
17、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2)(6分)结构上:引起下文,激发读者兴趣; 内容上:交代这件事的真实性及吴晓玲先生的身份; 为下文谈到吴晓玲先生的脾气做铺垫。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为人率直随和;吴晓玲照京剧念白说完这八个字,还走了两步,做了个身段儿,哈哈大笑起来。 文风锋芒毕露,绝不修饰遮掩;吴晓玲认为某红学家做学问不踏实,又一味狂妄自大,决定去教训教训他。 在学问上谦和;吴先生即登门,并携来他所藏的海内孤本红楼梦脂批本之一,证明祖父所言不虚。(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吴晓铃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并精通
18、梵文,致力于中、印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主要著作及译著非常丰富;吴先生也是将作学问视为第一的人;脾气有些大,然而在学问是谦和; 启示:为人要直爽随和;做学问要踏实谦和;要广博学习,积累知识。(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试题分析:A“但是脾气不好”错,原文是“吴先生脾气有些大”属曲解文意。C原文说“我后来转向文字,他至今依然经商,都辜负了吴先生的嘱托。”所以说“而且经常聆听教导,受益匪浅,至今常念念于心,在文学方面有较大成就。”错。E“性格极其温和、治学极其严谨,整天埋首于书本之中,很少与人交流,连自
19、己的女儿也是难得说句话的学者。”错,与原文不符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查。从结构、内容的角度分条作答。解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并联系文章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综合考虑。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辨别。通过辨别比较,找出重要信息,提取关键信息。最后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
20、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实际考查的是吴先生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和业绩。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论据要充分,答案不求唯一,也不求面面俱到。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
21、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
22、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材料三: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
23、、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
24、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
25、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C.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D.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26、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C.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D.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9. 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7. D 8. C 9. (1)材料
27、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答案示例: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
28、断。本题中,D项,“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说法错误,原文“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说法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
29、现形式。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要点,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见解能力。本题题干是“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有两个问:第一问,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是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要把握内容要点的部分内容,仔细阅读,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其次抓住首尾处的关键句;再有通过内容分析来把握其内容要点,指出其侧重点的不同。自阅读三四两则材料,根据第三则材料中“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30、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等信息可以确定该则材料侧重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第四则材料,根据其中“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点看,但受众面不广,要提
31、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则材料内容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第二问: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答题时,仔细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筛选出涉题信息,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
32、者的观点,以及对于该问题存在的问题。材料三指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材料四指出“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从学理上而言,
33、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概括,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
34、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
35、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贞元元年,浩进拜平
36、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许。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 对 曰 赵 构 无 子 树 立 疏 属 其
37、势 必 生 变 可 不 烦 用 兵 而 服 之 海 陵 虽 喜 其 言 而 不 能 从 也。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选自金史张浩传,有删节)13.对下列句子中焦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浩以策干太祖 干:求见
38、 B.郡中大治 治:安定太平C.表乞致仕 致仕:降职 D.事遂寝 寝:停止,搁置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浩办事干练的一组是(3分)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问张浩攻打宋朝的利弊,张浩想阻止又不敢正面劝谏,于是用委婉的话回答,皇帝虽然喜欢他的话,但却没有听从。B金太祖和金太宗对张浩都很器重,先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提点等
39、职务,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C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儒生。于是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D由于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没有听张浩的劝谏。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 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3分) (2) 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3分) (3) 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3分) 17.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断句。(限断6处)(3分)对 曰 赵 构 无 子 树 立 疏 属 其 势 必 生 变 可 不
40、烦 用 兵 而 服 之 海 陵 虽 喜 其 言 而 不 能 从 也。参考答案:13C14D15C16(1) 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2)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想到中都居住的百姓,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3)最好是寻找熟悉军事的旧人来训练军队,任命为千户谋克。17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13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
41、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致仕:退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张浩受封,海陵王的话,海陵王不听张浩的进言。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皇帝想废
42、除科举制”有误,原文是 “近侍有欲罢科举者”,是皇帝身边的侍从想废除科举制度。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幸”“迁”,各1分,大意对1分;(2)定语后置句和“给复”,各1分,大意对1分;(3)“练习”“以为”,各1分,大意对1
43、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把远亲(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
44、人。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用献计的方式求见金太祖,金大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 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张浩捕住他,将他鞭笞致死,强盗于是得以减少平息。平阳近郊有滥建的祠庙,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中管理香火的人、田地所有者争夺香火的财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此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迹,没有敢于违犯的。郡中非常安定太平,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造击壤遗风亭。贞元元年,张浩晋升为平章政事。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想到中都居住的百姓,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45、。没过多久,张浩被改封为蜀王,晋升为左丞相。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问他说:“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没有被实行,良言听不进去,那么宰相就乞求离开;宰相年老或有病残不能胜任其职也乞求离职。你属于哪一种?”张浩回答说:“我体弱有病不能胜任职务。宰相府不是养病的地方,所以乞求离职。”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准备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内宫廷失火,于是命令张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张浩从容上奏说:“以前营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兴地前来干活。现在民力没有恢复,而重新使他们劳累,恐怕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完成。”金朝皇帝海陵王不听张浩劝谏。张浩到朝堂上辞行
46、,金朝皇帝海陵王问他攻打宋朝的利弊。张浩不敢正面劝谏,于是用委婉的话回答,想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张浩上奏说:“我观察上天的旨意,很久就想灭绝赵氏了。”海陵王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把远亲(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海陵王到达汴京后,几个月不上早朝,天天训练军队(准备)南征,部署各路大将。张浩想上奏事情,又得不到接见。适逢海陵王派周福儿到张浩家中,张浩让他捎去奏疏说:“各路大军军官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误了国家大事,最好是寻找熟悉军事的旧人来训练军队,任命为千户谋克。”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讨厌张浩说这种话,于是对张浩处以杖刑。当初,皇帝身边的侍者有的想废除科举制,皇帝说:“我接见太师商议这件事。”张浩进殿拜见,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有不用儒生的吗?”张浩回答说:“有。”皇帝问:“他是谁?”张浩说:“秦始皇。”皇帝看看左右的人说:“难道让我做秦始皇那样的人?”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