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龙泉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
2、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
3、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叉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而
4、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著于对关的人性和人情的追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
5、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6、项是A. 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B. 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C. 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D. 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B. 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
7、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C. 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D. 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B.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C. 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D. 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参考
8、答案:1. D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是“我想是指”;B项,误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C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是“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故选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9、;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
10、”分析可知,“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概括不准确,是为了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分析可知
11、,“只要就”说法太绝对,且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选B。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一方阳光 王鼎钧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
12、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4)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
13、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7)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8)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9)“妈,我把你的座位
14、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
15、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16)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
16、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18)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有删改)17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4分)18第(4)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母亲最喜欢的“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从第(4)至第(11)段文字来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19(6分) (1)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请分条简要概括。(3分) (2)对文末母亲“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
17、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为什么?(不超过60字)(3分)20说说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的好处。(4分)参考答案:17闭锁严密;黯淡阴冷a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一方阳光”作铺垫;b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线;c由四合房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成长”、“远行”或“挣脱”奠基。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1问2分,两个要点各1分;第2问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18门内的一方阳光给大人孩子带来难得的温暖,令人惬意;门内的一方阳光使母亲和她的孩子(还有爱猫)能团聚在一起,享受温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19a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
18、;b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c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d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示例一)认同。尽管母亲希望孩子记挂自己,但在有深爱的母亲心中,比自己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前程与幸福。文中观点表现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示例二)不认同。母亲是孩子的生命之根,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真正懂得爱的母亲都应教育他们不能忘本。文中母亲的观点并不可取。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1问3分,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第2问3分,观点鲜明1分,分析得当1分,表达通顺1分。20(示例)“一方阳光”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含蓄地表达出作品主旨;“一方阳光”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情事,成为全文的线索;“一方阳光”给噩梦
19、中的孩子以安全的呵护,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一方阳光”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一方阳光”,传达作品意旨形象传神,用语富有诗意。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罨画池听雨汪建中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
20、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
21、是画了。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
22、,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
23、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浙浙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
24、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
25、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注】罨(y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4. 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B. 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C. “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D. 文
26、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5. 简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6. 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参考答案:4. C 5. 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6. 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
27、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语句的含义,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5. 试题分析:此题考
28、核赏析文中的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内容,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要考核语句的位置,答题时注意注意根据句中的“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和语段中的“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分析含义,作用注意从作结构上分析“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从主旨上分析“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
29、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核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概括第一点;根据“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陆游祠还在,惟有
30、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概括第二点;根据“雨,一直在浙浙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概括第三点;根据“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概括第四点。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长见吕氏春秋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荆文王
31、曰:“苋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
32、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
33、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审知今则可知古 审:研究,仔细考察B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 知:主持,掌管C师旷: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旷,“师”为乐师,“旷”为姓,相传他精通音律,是个瞎子。D不谷:不善。这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战国策齐策),所以侯王称孤寡、不
34、谷。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B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二君者甚相善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B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C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D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
35、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文王很有远见,他有个臣子,叫申侯伯,善于迎合文王的心意,文王想做什么,他在文王之前就做了,但文王却不重用他,让他出奔到郑国,最后申侯伯被郑国人杀了。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他采用尊敬贤人、崇尚功绩的治国方法,传位二十四世,而鲁国采用亲近亲人、崇尚恩人的办法来治国,逐步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C吴起在治理西河之外时,受人诋毁,被魏武侯召回,吴起预见到如果国君让他治理西河,就可以成就王业,可现在,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攻取,魏国从此就要削弱了。D魏惠王去看望生病的公叔痤,公叔痤向惠王推荐公孙鞅,让
36、惠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果不能用他,也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认为公叔痤很荒谬,结果秦国因卫鞅而强大。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2)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参考答案:9C10A11B12B13(1)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知音” “调”,“窃”,“耻”)(2)凭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要把国事交托给公孙鞅,荒谬啊!( “以”,“谓”,“听”,“悖”)9试题分析:C项,“师”的意思是“乐师”,“旷”是名。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人,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
37、。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点睛:本题将实词与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起来考查,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文化常识考查涉及了礼俗和人名称谓。对于实词,考生要学会推断,常用的方法有: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语境分析推断。对文化常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如本题中C项考查到的称谓习惯课本中是学习过的,只要平时认真掌握了,就可以答对。10试题分析:A
38、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句中的“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中的“之”,结构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C项句中的“者”,代词,放在词组后,指人;句中的“者”,语气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D项句中的“以”,介词,把;句中的“以”,连词,表原因。11试题分析:本题由上文可知画线句子中“西河”是地名,“君”指国君,“我”指吴起,那么“我西河之参考译文:智慧之所以有差异,在于他是远见还是短见。现在对于古代,如同古代对于后世。现在对于后世,也如同古代对于现在。所以,知道了今天就可以知道古代了,知道了古代就可以知道后代,古与今、前与后是一样的。所以圣人能上知
39、千年,下知千年。楚文王说:“苋 多次用义来冒犯我,用礼来违戾我,与他相处就不安宁,远离他我就能自由自在,我不给他爵位,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我。”于是授予他五大夫的爵位。“申侯伯善于迎合我的心意,我想做什么,他就在我之前就做了,与他相处就安心,远离他我的自由就没有了,我不疏远他,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我。”于是送他让他出奔。申侯伯到了郑国,迎合郑君的心意,先做了郑君想要做的事,三年就参与了郑国的政事,夏五月为郑人所杀。这是后世的圣人,使得文王在前世就做了好事。晋平公铸造了一口大钟,叫乐工来听它的声音,都认为声音很调和。师旷说:“不调和,请另外铸造一口。”平公说:“乐工都认为调和了。”师旷说:“后世有知
40、辨音的人,将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为君感到羞耻。”到了师涓,师涓果然知道此钟声音不调和。这是师旷想要使钟的声音更为调和,以作为后世的知音人。吕太公望分封在齐地,周公旦分封在鲁地,两关系友好。相互说:“用什么治国?”太公望说:“尊敬贤人,崇尚有功绩的人。”周公旦说:“亲近亲人,崇尚恩人。”太公望说:“鲁国从此就削弱了。”周公旦说:“鲁国虽然削弱了,但占有齐国的一定不是吕氏。”以后齐日益强大,发展到称霸诸侯,二十四世后田成子占有了齐国;鲁国日益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传到三十四代后就灭亡了。吴起治理西河之外,王错在魏武侯面前讲吴起的坏话,武侯派人召吴起回朝。吴起到了岸门,停车而望西河
41、,流下数行眼泪。他的仆从对吴起说:“我私下看您的意思,把舍弃天下像舍弃鞋子一样,现在你离开西河而流泪,为什么呢?”吴起揩拭眼泪回答说:“你不了解我。如果国君了解我让我竭尽全力治理西河,那就可以帮助君王成就王业。现在国君听信坏人的议论,而不了解我,西河被秦国攻取为时不久了,魏国从此削弱了。”吴起果然离开魏国去楚国。不久,西河全部落入秦人之手,秦国日益强大,这就是吴起之所以有先见而哭泣的原因。魏国公叔痤生病。惠王去看望他,说:“公叔的病,唉!病很重啊!将对国家怎么办呢?”公叔回答说:“臣的御庶子鞅,希望国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不能用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惠王不回答,出来后对左右说:“难道不悲哀吗?
42、凭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把国事交托给卫鞅,荒谬啊!”公叔痤死,公孙鞅向西进入秦国,秦孝公听他的,秦国果然就因此强大,魏国果然就因此而削弱,不是公叔痤荒谬,魏王才荒谬。荒谬者的祸患,本来就是把不荒谬当成荒谬。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谈竟日。愔每云:“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
43、。”梁使至,帝令让之摄主客郎。第二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系。神武问曰:“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神武善其言,兄弟俱释。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文襄尝入朝,让之导引,容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迁长兼中书侍郎,领舍人。齐受禅,静帝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歔欷。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帝欲以为黄门郎,或言其体重,不堪趋侍,乃除清河太守。至郡未几,杨愔谓让之诸弟曰:“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
44、敛迹,盗贼清靖。期月之期,翻然更速。”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计赃依律不至死。让之以其乱法,杀之。时清河王岳为司州牧,遣部从事案之。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案奏言:“当陛下受禅之时,让之眷恋魏朝,呜咽流涕,比为内官,情非所愿。”既而杨愔请救之,云:“罪不合死。”文宣大怒,谓愔曰:“欲得与裴让之同冢耶!”于是无敢言者。事奏,竟赐死于家。(节选自北齐书?裴让之,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B. 让之少好学
45、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C. 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D. 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吉凶礼制”,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嘉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B. “对策”,亦作“封册”。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
46、。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 “摄”,既可指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又指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D. “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让之的母亲是一位既懂礼节又会教育子女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们成材,她含辛茹苦抚养幼弱的孩子,为他们请老师,有时候还亲自教授孩子们。B. 裴让之与杨愔关系很好,如果二人见面,就会整天清谈;杨愔常夸赞裴让之,并希望好友有好政绩。后杨愔因替裴让之说情而被文宣帝埋在裴让之墓中。C. 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捕入狱,神武帝审问他时,他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兄弟分事二主的例子,表
47、达自己既能尽忠又可尽孝的思想。D. 裴让之在齐立国时参与制定礼仪制度,皇帝想封他黄门郎,因有人说他身体肥胖而没被任用,就作了清河太守,短短一个月,就使清河管界安定,政治清明。1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B 13. 我与贤兄交往诚恳,盼望听到他好的政绩。恰好有人从清河来,说奸吏收敛恶迹,盗贼被清除。清河有两个豪吏田转贵、孙舍兴长久做官,奸邪狡猾,多有侵夺,趁着(处理)事务就威逼人索取财物。【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少好学”“有文俊辩”是“早得声誉”的原因,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B项。“屯田主客郎中”是官职名,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句意:让之少年好学,有文采,辩才杰出,早年获得声誉。魏天平年间被举荐为秀才,应试对策,名列前茅。几次升任为屯田主客郎中,宫禁中有这样的话:“能赋诗,裴让之。”任太原公开府记室。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