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沙流河大田方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启功:九十三年长路人间一场游戏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因为众人皆知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来得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还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2、启功自小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一次他的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款,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立志勤奋练字。虽然在少年时期,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但启功依然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他便逐渐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按启功的说法,是在这些大家的教诲下,启功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启功21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
3、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启功曾有回忆曰:“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
4、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启功曾言,这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
5、。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你们来说你安息吧,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 (节选自新京报,有删改)链
6、接1启功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泰斗。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链接2启功说:“我在书画上能取得这点微末的成就,除了我个人的原因,还要感谢那些一直提点我的前辈先生以及在背后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学生。他们一样功不可没。”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启功不赞成他人称呼他为爱新觉罗?启功,是担心其皇族背景会对他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B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
7、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C启功夫人跟他说自己逝世后会有很多人给启功介绍对象,这说明夫人对启功的依恋不舍和对自己离开人世后没人照顾启功的担忧。她在语言上明显表露出不希望启功在他死后“续弦”。D从启功讨论三种人对待他生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启功对人性、名利和生死的淡然态度。但他更不认同第二种人。8阅读全文,你认为启功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4分) 9有哪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启功在中国书画和文物鉴赏界的鼎盛地位?请做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7B(3分)8(4分)(答出2点3分,3点4分)(1)对生活风趣幽默。自称一拨就倒,部级就是不急。(2)对爱情专一。妻子死后拒绝再娶。(3)对名利淡泊
8、、豁达、洒脱。不喜人称他爱新觉罗氏,对博导副部不在乎。(4)对病痛生死超脱达观。要求别人对他搞活体告别。9(5分)(答出2点3分,3点5分)外因:(1)家学:显赫的家族福荫和良好的家学渊源,培养了启功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2)名师:少年时期大家名师的指点为他的知识和技艺才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得到了系统的培养。(3)家人:表舅不让题字的小事触发了启功极强的自尊心和内省力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内动力。内因:(1)自我的奋发立志(2)性格的大度豁达,对名利和生死的超脱。7【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
9、,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比如A项中“描写细腻,形象地刻画”,不符合传记的特征。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
10、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例如C项曲解文意,“她在语言上明显表露出不希望启功在他死后续弦”表述不准确;D项“但他更不认同第二种人。”原文没有这个意思。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阅读全文,你认为启功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自称一拨就倒,部级就是不急”“
11、妻子死后拒绝再娶。” “不喜人称他爱新觉罗氏,对博导副部不在乎” “对病痛生死超脱达观。要求别人对他搞活体告别。”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自称一拨就倒,部级就是不急”“妻子死后拒绝再娶。” “不喜人称他爱新觉罗氏,对博导副部不在乎” “对病痛生死超脱达观。要求别人对他搞活体告别。”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
12、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9【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
13、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比如本题就可以依据一些提示性的句子切块,确定答题区间在第全文。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
14、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女儿的天空孙毛伟大三那年,我在建筑工地实习,住在工地的工棚里。同住的有个叫吴侉子的民工,长得矮小精瘦,头发乱蓬蓬的,像几个月没洗过澡。第一次见他,我跟他打招呼,他只抬了抬眼皮,蚊子叫似的“嗯”了一声,就爬到他的上铺躺着去了。老田哥说:“吴侉子是个怪人,你别理他,他就这样,其实人倒也不坏。”很快,我就发现吴侉子这人确实很怪,他是苏北人,大家都喊他“吴侉子”,因为他说话侉得让人听不懂。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他很少和别人说话。谁问他什么,他也只是嗯嗯啊啊地吐出一两个字。在工棚里,他总是躺在床上,不知是瞌睡多还
15、是觉得躺着舒服。不过,他也从不招惹别人,和谁都不发生矛盾,好像这个工棚里就没有这个人。吴侉子平时只做两件事,一是收工后在一个破本子上记着什么,另外就是听收音机。别人听收音机是为消闲解闷,听听新闻或是戏曲、相声什么的,他只听天气预报,而且只在每天晚上10点半准时听。有时他已经睡着了,打着很响的呼噜,可到了10点半,呼噜声会戛然而止,他准时醒来开收音机。起先,我以为他听天气预报是想知道第二天是不是有雨,因为下雨天就出不了工。民工的工资是按天算的。一天不出工就要少拿一天的钱。可后来我发现,他听的并不是当地的天气预报,而是苏北某地(我想可能是他家乡)的天气预报。听完了,他就关上收音机。有时,他会拿起一
16、个破手机叽里呱啦地说几句,然后就安静了。老田哥说他“人倒也不坏”,很快得到印证。那天,我请假去参加表哥的婚礼,出门前还是响晴的天,我就把被子拿到外面晒。可下午忽然下起大雨。我想,我的被子怕是要泡汤了。回到工棚,却看到被子干干的放在床上。工友们说是吴侉子帮我收进来的。我谢他,他只摆摆手,还是一句话没有。有一件事,让我对吴侉子很反感。我习惯在晚上10点半入睡,过了那一阵儿就再难睡着。可那正是吴侉子听天气预报的时间,那收音机音量总开得很大,西风、东风、阴晴雨雪什么的,灌了我一耳朵,让我无法入睡。我真怀疑这人这么入迷地听千里之外的天气预报是不是有病。一次,我忍不住对他说:“你能不能把声音开小一点儿啊?
17、”只听他咕噜了一句什么,收音机声音还是像打雷似的。老田哥说:“他的收音机声音没法调小。”我一连好几天失眠,一听到这收音机响,头就嗡嗡的。我忍无可忍,终于瞅了个机会,把他那破收音机拿走藏了起来。吴侉子发现收音机没了,急得差点儿哭了。他也不问问别人,自己到处乱找也没找到。过了几天,他又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台,每天还是听他的天气预报。忽然有一天,吴侉子从工棚消失了。老板说:“他请假回去,给孩子看病了。”又过了几天,他的一个老乡来取他的行李,说:“他家里有事,怕是不能来了。”这位老乡能讲普通话,我就和他聊起来。我问他;“你这位老乡好怪啊,为什么每天要听家乡的天气预报啊?”老乡说:“嗨,还不是为他女儿。”我
18、问:“他女儿怎么啦?”他说:“他女儿是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要做手术,要10万元钱。他出来打工,就是为了给女儿攒手术费。医生说暂时不手术也行,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感冒了,否则就有危险。他听天气预报,就是想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提醒孩子她妈给孩子加衣裳,别受凉感冒了。”老乡扛着行李出门时,我喊住了他。我问:“他女儿的手术做了没有?”他说:“他这次回去,就是为了给女儿做手术。”我想了想,从身上掏出500元钱递给他说:“差点儿忘了,我借过他500元钱没还,你带给他吧。”(选自小小说月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侉子的“怪”,体现在外貌、语言和行为习惯上,小说
19、在开篇竭力铺陈这种怪异,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设计“我”偷藏收音机这一情节,目的是要用我的“恶作剧”,来对比衬托吴侉子“人倒也不坏”的形象特点。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比如老田哥的话为后文吴侉子帮助我埋下伏笔,吴侉子听天气预报为后文交代他的家事埋下伏笔。D小说通过对吴侉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讴歌了父爱的伟大,而且还展示出普通人身上坚韧、善良的性格底色。5.小说题目为“女儿的天空”,以此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有人认为,既然“他(吴侉子)听天气预报,就是想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提醒孩子她妈给孩子加衣裳,别受凉感冒了”,吴侉子还不如直接给他妻子买台收音机,让妻子自己掌握天气状况,
20、所以吴侉子听家乡天气预报这个情节设计不合理。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4.B解析:这一情节并非人物形象的对比,属无中生有。5.【参考答案】呼应了吴侉子因关心女儿病情而听天气预报这一主要事件。(情节角度)表现了吴侉子是女儿健康生活的天空,强化了吴侉子的人物形象。(人物角度)父爱如天空般广阔,表现了文章的主旨。(主旨角度)(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6.【参考答案】不认同。设计这一情节符合吴侉子“怪,是个好人”这一形象特点,吴侉子能坚持只听家乡天气预报,可见其怪,他做出旁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是与人物形象吻合的;(2分)正是由于吴侉子的这种举动更能凸
21、显吴侉子是女儿的天空这一特点,表现父爱的伟大,有利于主题的揭示;(2分)小说的情节来源于生活,但是允许小说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合乎写作意图的加工。(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命的态度朱良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
22、象。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
23、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中国艺术创遣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金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
24、的圆满世界。像昊历“一带远山衔落日,革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6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
25、,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除态度。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
26、意思的一项是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参考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27、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
28、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1)连月不开 (2)至若春和景明 (3)外户不闭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或异二者之为 或请重法以禁之 B.吾谁与归 上与群臣论止盗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自是数年之后 D.则有去国怀乡 朕当去奢省费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译句: 13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2分)(1)乙文中唐太宗
29、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4.甲文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0(3分)(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2)日光。(3)门。11(2分)B. 分析:A. 或许,也许; 有人 B. 和 C. 的; 以 D.离开;去除12(4分)(1)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 13(2分)(1)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4.(2分)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
30、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附乙文翻译:太宗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设严刑重法以禁盗,太宗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移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从此经过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
31、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充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宇未成,今送薄助。”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
32、。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五年,又为国子博士,常侍、中正如故。其年以本官假节,权摄北兖州事。大通元年,卒,时年八十五。昭明太子为举哀,赙钱十万,布百匹,并使舍人王颙监护丧事。又与前司徒左长史殷芸令曰:“北充信至,明常侍递至殒逝,闻之伤怛。此贤儒术该通,志用稽古,温厚淳和,伦雅弘笃。授经以来,迄今二纪。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山宾累居学官,甚有训导之益,然性颇疏通,接于诸生,多所狎比,人皆爱之。(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33、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宾首膺其选 膺:承当 B. 治差已久 差:病愈C. 此贤儒术该通 该:应该 D. 迄今二纪 纪:十二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B. 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乱,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C. 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D. 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兼”“领”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山宾
34、聪明早慧,博学知礼。七岁便能讲清楚事物的是非道理,十三岁博通经书传注,服丧恪尽礼节。B. 明山宾体恤民情,仁厚宽容。昭明太子分外肯定他能体恤民情,不计得失,因此出资帮助他修房子。C. 明山宾淳朴老实,恪守诚信。山宾卖牛本已成交,他却告诉买主,牛曾经生病,可能旧病复发。D. 明山宾性格通达,平易近人。他长期担任学官,给了学生很多有益的教导,与学生交往亲切随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明山宾)服丧期满,州中
35、征用为从事史;他的哥哥明仲璋被经久不愈的病缠绕,家境贫穷,明山宾于是求取官职(来接济家庭)。(2)当初,明山宾在州府时,所管辖的平陆县歉收,(他)开仓放粮来赈济民众。【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C项,“该”,结合后面内容“志用稽古,温厚淳和,伦雅弘笃”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完备。【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B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普通”就是梁武帝的第二个年号。【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
36、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日”分析可知,“出资帮助他修房子”原因分析错误。【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1)补充句首主语“明山宾”,“辟”译为征用,“婴”译为被缠绕,“乃”译为于是。(2)“部”译为管辖,“稔”译为庄稼成熟,“赡”译为赈济。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
37、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
38、,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
39、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
40、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体验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C人有所遗 遗:遗留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C
41、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必正言不少让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课诵少暇,即习礼A B C D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
42、辞不受。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3分)(2)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4分)(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参考答案:9C(应释为“馈赠 ”)10
43、.D(D 两个“为”都是介词,替。A 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B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表顺承关系。C第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11C(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句是说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12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13.(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3分,“强”“凡”“更”各1分)(2)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4分,“王”“所以”“化”
44、“乃”各1分)(3)(我)原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却未曾了解西山的怪异奇特。(3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皆我有”“ 未始知”各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填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无所顾忌、无所掩饰地tn l( )着他纯洁的心灵。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ni n( )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诗中,没有jin b n zhng( )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li tng( )的感情的河。 参考答案:tn l(袒露) n
45、i n(忸怩) jin b n zhng(剑拔弩张) li tng(流淌)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拼音写汉字,要求考生对拼音的识记要准确,能在短时间内写出正确的汉字。备考中特别要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复习时注意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对比理解记忆。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8. 下面这段描写出自装在套子里的人,它是从哪些角度刻画人物的?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