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鞍山市新甸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郭建光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 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在李欣海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言论并非全然是危言耸听。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NGO)美国大自然保护协
2、会(TNC)的生物学专家,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 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一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因此,保护所有生物及其基因和生存环境,即生物多样
3、性的工作迫在眉睫。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于次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公约第一次承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及“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实际上中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
4、多样性正受到高度威胁。据了解,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濒危植物物种比例高达15%20%,濒危物种达4 0005 000种。损失是巨大的。根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十年进展报告,仅外来物种入侵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00亿元。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际行动,加强努力,采取措施,在2010年以前停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中国作为缔约国之一,积极响应呼吁,开始采取措施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蓝图”计划应运而生。2006年,TNC与国家环保总局等合作伙
5、伴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该项目为期3年,由中国政府与TNC各出资300万美元,拟协助中国官方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规划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摘自2009年2月13日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公约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B首次承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D出
6、台伊始,所有缔约国都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来阻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2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B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C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D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等因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高度威胁。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
7、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B鼠兔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这将可能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引发一场灾难。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了高度的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数量每年剧增。D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给我国带来了严重而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00亿元。参考答案:1D2B3B1.D项和原文信息不符,原文说“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际行动”这表明之前大多数国家尚未行动起来。2.B项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的原因。3.A项原文的表述
8、“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仅是一种假设;C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表述主要原因问题;D项属于以偏赅全,文中说“仅外来物种入侵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00亿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审美与功利的纠结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命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完全脱离审美的功利和完全脱离功利的审美的文艺都是不存在的。崇尚审美的学者是淡化功利的。如康德主张审美具有主观性、先验合理性、不涉概念,即感性形态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还有的学者强调文艺的“无用之用”。唯美主义者则把审美视为神圣,把功利视为对审美的亵渎。有的又特别强调文艺的功利性,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认为“文学是战斗的”,力倡革命
9、的功利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也重视文艺家的担当意识,希冀文艺能推动时代变迁和历史转折,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和功利的矛盾、冲突更加凸显。被强化和泛化了的市场经济加速了文艺商品化进程,使一些主张、推崇纯审美的文化精英和书斋学者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其实,文化贸易古已有之。精神产品作为商品进行消费和流通实在是常见的事。旧社会的艺术家,因生活所迫,投稿养家、卖画为生,屡见不鲜。民间的戏曲和武艺班子的演艺活动活跃于城镇的街头巷尾。具有工艺水准、审美品位、观赏价值的器物和文物往往被人们竞相购买。即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如达芬奇、拉斐尔也难免放低身姿,平抑自身的矜持和
10、尊贵,出卖自己的作品。这些艺术巨匠们并不因为从事这种特殊的商业活动而出卖艺术良心,降低画作的神奇魅力和审美格调。实际上,完全排除功利属性、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的文艺创作,或完全脱离审美属性和社会效益的文艺生产都是不存在的。两者只能偏重,而不可偏废。应当寻找两者恰当的平衡点和合理的倾斜度。审美与功利的关系往往表现出融合、倾斜或极端的三种状态。而文艺产品又承担着为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职能。因此,在确保文艺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格调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地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丰厚的精神财富。所以,如何对待利益,就成了现实问题。遵循市场规律,可以获取更大的文化利益。不加分析地鄙薄
11、文化利益是不现实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忽视利益的理念和传统。一些先哲比较看重“仁”“善”“义”而比较轻视“利”,甚至将“利”“义”对立起来,这种“去利益化”已显得不合时宜。一个民族和国家,只有在根本的利益的推动下,才能强大繁荣。利益原则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诱惑与驱动,是很难抗拒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致顺利地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见利忘义”固然不善,但“忘利取义”又可能导致利益和价值的虚无主义。我们应当“善取”利益,“义分”利益。只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无视艺术规律和审美规律,或只强调艺术规律和审美
12、规律,拒斥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都是不妥当的,(摘编自陆贵山审美与功利的博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主张、推崇纯审美的文化精英和书斋学者,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商品化的 现实,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B精神产品作为商品进行消费和流通在古今中外都是常见的事,旧社会的艺术家、欧 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都出卖自己的作品。C历史上,一些艺术巨匠们因为从事出卖自己作品的特殊商业活动而出卖艺术良心, 降低画作的神奇魅力和审美格调。D应当寻找审美与功利恰当的平衡点和合理的倾斜度。审美与功利的关系往往表现出 融合、倾斜或极端的三种状态。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审美与
13、功利是对立的统一,因为完全脱离审美的功利和完全脱离功利的审美的文艺 都是不存在的。B旧社会,民间戏曲和武艺班子在城镇的街头巷尾的演艺活动,是典型的将精神产品 作为商品消费的行为。C目前,我们的文艺产品要承担着为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经济实力和综合 国力的职能。D我们的先哲都比较看重“仁”“善”“义”而比较轻视“利”,甚至完全“去利益 化”,这是该彻底淘汰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在确保文艺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格调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 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B我们可以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获取更大的文化利益,那种鄙薄文化利益的态 度已
14、与现实格格不入。C在审美与功利问题上,“见利忘义”当然是遭人唾弃的,但“忘利取义”又很可能 导致利益和价值的虚无主义。D公平、合理而适度地谋求文化的利益和价值是正常的,但应有原则,即获取利益应 “善取”,分配利益应“义分”。参考答案:1. C(3分)(“出卖艺术良心,降低画作的神奇魅力和审美格调”错,文本中为“不因为从事这种特殊的商业活动而出卖艺术良心,降低画作的神奇魅力和审美格调”)2D(3分)(原文说“一些先哲”,D项说成“我们的先哲”,扩大了范围;再是原文说“已显得不合时宜”,而选项说“这是该彻底淘汰的”,表述绝对化。)3B(3分)(B 项内容在第四自然段,原文是“不加分析地鄙薄文化利益
15、是不现实的”,而选项却是“那种鄙薄文化利益的态度已与现实格格不入”,选项少了限制语“不加分析地”,扩大了范围,“不现实”变成“格格不入”程度加重。)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
16、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
17、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注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
18、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
19、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选自萧红散文集) 【注】中央大街:指哈尔滨大街,当时的哈尔滨正处于日伪统治之下。 16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4分) 17文中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5分) 18. 春天来了,却让人无法感到春意。文章却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6分)参考答案:16一方面与上文呼应,说明春意尚浅,花香未浓,嫩芽也无法在夜里看见(1分)。另
20、一方面也暗示虽然春已至,但并非人人能感受到春的气息(1分)。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生活在冬天,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1分)。引发作者的议论,从而揭示文章主旨(1分)。17汪林是一位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底层人民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富人们的冷漠,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2分)。18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标题与主题相矛盾,收到了一种隐微的反讽效果(2分)。题目诗意、浪漫,内容却出乎意料,造成了“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2分)。作者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
21、等,呼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
22、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辞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与
23、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节选自明史马理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B.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C.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D.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
24、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B. 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C. 大计,指每三年一次对官吏政绩的考察,考察结果是朝廷赏罚官吏的重要依据。D. 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理师从名士,文章名声很大。他曾师从同乡尚书王恕及学政杨一清,他的文章得到杨一
25、清的赞誉,也受到高丽使者的追捧。B. 马理因言获罪,而且一犯再犯。他连同张衍瑞等人劝阻皇帝南巡,被施以杖刑,夺去俸禄,后又因与余宽等人争辩再次被处罚。C. 马理据理力争,敢为官员请命。马理赞誉魏校等三人名声卓著,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官位为这三人请命,最终保全了这三人。D. 马理学问纯熟,为人行为笃实。他与吕柟同为关中学者宗师,服丧期间将古礼与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参考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关中马理先
26、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2)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与郎中余宽等”作“伏阙争大礼”的状语,不要点开;“刘瑾核天下库藏”作整个句子的宾语,不要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27、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文武官吏”错,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归兵部,而非吏部。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
28、错误,A项,马理并未师从杨一清。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哪里;仕:出来做官;为所:表被动,被;当路者:当权者;属:让;寝:停止。参考译文: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乡尚书王恕闲居在家,讲学著书。马理与他交游,受到他的指教。杨一清督察学政,看到马理、吕柟、康海的文章,大加赞赏,说:“康生的文章,马生、吕生的经学成就都很高,(他们)都是天下的才子。”马理乡试中举,进入国学,与吕柟及林虑人马乡,榆次人寇天叙,安阳人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等人每日切磋学问,名震京都。高丽使者仰慕他们
29、,把他们的文章抄录带回本国。马理因父母相继去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安南使臣到京后,问主事黄清说:“关中马理先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正德九年中进士。当时杨一清做吏部尚书,立即提升马理为稽勋主事。不久调任吏部文选司,他告假归家。后被起用担任考功主事,与郎中张衍瑞等劝阻皇帝南巡。皇帝(不仅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而且)命令他们跪在宫殿门口,施以杖刑,夺去俸禄。不久,马理又告假返乡。他在家乡教授生徒,向他求学的人很多。嘉靖初年,朝廷起用他担任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在朝廷大殿上争论大礼问题。皇帝下诏将他们逮捕入狱,再施以杖刑,剥夺俸禄。之后多次调任考功郎中。已故户部郎中庄绎,正
30、德年间首次提议由刘瑾考核天下库藏。刘瑾事败后,庄绎也被削职。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嘉靖五年,考核地方官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纪出于私怨,想要免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肖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的职务。马理据理力争说:“这三个人督察学政,名闻天下,如果一定要免掉这三个人,请先把我马理免掉。”这件事才罢休。第二年考核京官,罢黜张璁、桂萼的党羽吏部郎中彭泽,而张璁、桂萼竟得到皇帝的同意,留用彭泽。马理提升为南京通政参议,请求辞官而去。在家闲居三年,又被起用担任光禄寺卿,不久又告假回家。过了十年,再度被起用担任南京光禄寺卿,不久告老
31、还乡。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地震,马理与妻子都不幸蒙难。马理的学问品行纯正深厚,居丧按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与吕柟都是关中学者的宗师。穆宗即位,追赠他为右副都御史。天启初年,追封他忠宪的谥号。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至言贾山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
32、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
33、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
34、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注】硗(qio):地坚硬不肥沃。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xn):欣喜。精白:精诚,纯洁。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B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C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3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
36、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参考答案:12C13B14C15A16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能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全力(进谏),更何况对
37、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王(竭力进谏)呢!(重点注意“显”“自尽”“恣”“恶”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废除(或:放弃)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或: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重点注意“赋”“振”“缓”“说”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1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解:懈怠,松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
38、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B都是连词,表修饰。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去。C指示代词,其中的;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介词,在;介词,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
39、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
40、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4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
42、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
43、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
44、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扁:秦和与扁鹊,古代名医。1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B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C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D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
45、关天下轻重哉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
46、度。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参考答案:13B14A15B 16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彰”、“其实”)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