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35.05KB ,
资源ID:3281598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2815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江门市开平长师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长师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广东省江门市开平长师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2分)老街的旧时光费城许多时候,我们穿行于山岗和林莽。走了许久,猛然抬头的瞬间,便看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村庄。那里亭舍悠然,恍若我们前世的家。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到无声,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徜徉在老街幽长的巷道里,屋檐两旁是旧时的雕木窗花,繁复而古旧,窗纸上隐约残留着风过的痕迹。一样的篱笆、小径,以及婉转闲适的农家宅院,一直遥向繁花绿荫深处。泥土剥落的墙角边上,细碎的野花,零零地开在风里,似乎许久没有人来搭理的样子。巷道两旁是低

2、矮的门楼,木窗倚靠在一边,并不十分规则。亭台和楼阁是有的,停靠在夕阳下,错落中有秩序,散漫中流露出庄重与淡然,宁静中透着幽远。透过纸糊的窗户,便可看到邻家女孩临窗梳妆的倩影,身姿婀娜,在你心间泛起涟漪。岁月静好。青石板上响彻悦耳的脚步声,从岁月的尘埃里漫上来。回忆里透着土香,是童年的味道。一串细微的咳嗽声,隔着低矮的木门,在炉膛深处闪亮。蔓生的杂草,早已绕满了台阶,那些粉绿的虫子在草间跳跃、鸣唱或沉思。一动也不动,仿佛耽于一个季节的相思。很多年来,老街的人们奔走在老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寻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每次到来,都会选择一间僻静的屋子小住两日,待到赶圩场的日子,便可买到当地人自己出产

3、的土物,比如棉鞋或者草编的鞋垫一类的小饰品,做工精湛、漂亮而实用。再次造访老街,是多年后的一个正午。我们风尘仆仆,赶来拍一组反映老街旧貌换新颜的照片。老街的人们打量着我们的行装,用善意的目光欢迎我们。走在杂花溅满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的味道,让人感到温暖而又安宁。我们的到来有些不合时宜,途中遭遇了一场大雨。淅沥的雨声敲打在老街古旧的青石砖瓦上,叮咚有声,明快而又悠远。最后,我们不得不退避到一户人家的木楼下。屋主人很和气,他邀我们到他的阁楼上避雨。女主人漂亮能干,说话声音很响亮,她很快拨亮了炉膛的炭火要为我们做饭。我们婉言谢绝了,于是男主人邀我们到炉边烤火驱寒。其实天气并不十分寒冷。我们随同

4、男主人围坐在火塘边闲聊,他麻利地操持着手上的活计,已经在给我们“打油茶”了。ks5u火塘里炭火烧得通红,清亮的油籽在古色古香的茶罐里欢快地翻腾着,冒着丝丝香气,沁人肺腑。我们的谈话也在茶香弥漫里谈开了辞别了小屋的主人,我们走在干净清爽的巷道上。街道和土墙熟悉而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我的内心深处徘徊不去,仿佛隔着前世的忧伤。我们在老街沉静的时光里沉醉着,一些事物开始变得清晰,另一些事物变得更加模糊。老街的老去无可阻挡,时过境迁,行走的背影在我们的视野里变得愈加陌生,最后随同老去的岁月一起褪色成一幅幅暗黄色的回忆。时光流转,老街不断长高的楼群终将阻隔我们远眺的眼睛,这仿佛象征着侗乡的日新月异和

5、小康生活,而关于老街的浅白记忆随同时间的潮水涌向了岁月的另一端。无可奈何,我们终将流落成了老街的客人。15请用词或短语概括作者笔下老街的特点。(2分)16“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到无声,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文中这句话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7.文中说,“我们的谈话也在茶香弥漫里谈开了”,请结合上下文与文章主题,推断他们的交谈会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18.文末,作者感叹:“无可奈何,我们终将流落成了老街的客人。”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参考答案:15.古旧,幽静,朴实 (写2点即可,一点1分)解析:从对老街巷

6、道与宅院建筑的描写中,可见其古旧幽静,从对野花杂草与邻居女孩等的描写中,体现出朴实。16.用了拟人的手法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街的古朴幽静,老街生活的悠闲,说明它成为了“我”的心灵栖息地,勾起了“我”对于纯朴美好的往事的回忆。(3分。手法1分,效果2分)17.一方面为侗乡的日新月异和老街居民的小康生活而感到喜悦;另一方面为老街的老去,古老朴素的乡野文明的逝去而感到惋惜与忧伤。(4分。每点2分)解析: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一行人是拍摄侗乡老街旧貌换新颜而来,面对老街不断长高的楼群,有喜悦与忧伤掺杂的复杂感情;这对夫妇作为侗乡居民的代表,他们的生活小康,幸福安详溢满文章的字里行间,但老街是他们从小

7、到大居中的地方,承载着他们的回忆,对于它的改变不可避免,不可避免地也有着期待与留恋共存的复杂感情。因此,当双方坐下来聊天时,自然无法回避以上两方面的内容。18.一方面是说,作者一行人只是在老街暂住的访客,终将离开它回到喧嚣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去;更深层次上来说,老街终将被现代文明所侵蚀,包括作者和老街居民在内的所有人,都终将与老街和老街生活作别,成为古老而朴素的乡野文明的过客。感叹中,饱含着作者深深的不舍与忧伤。(3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8、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

9、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

10、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性文化博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推动最有民间性的文化进入国际通行的文化表达系统,从而影响人类的文明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国民的文化心理是从世代相沿的社会风俗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所形成的。所以,王安石说:“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

11、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1下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的承载体,是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维系者。B民间文化能够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是因为它融入了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C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智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也都取决于我们民间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D随着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秩序的严重破坏,民心就会涣散,民间文化也就会迷失。

1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是对本国民间文化存在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认识在一段时期内严重影响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B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长期落后挨打,虽历经艰难,却不离不散,靠的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而不是依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C孕育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春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使全球华人聚在一起,这足以证明民间文化的强大的凝聚力。D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将本民族最有民间

13、性的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必要途径。B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C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意在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根植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弘扬民间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D“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主要行动,它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参考答案:1A(B项,强加因果,根据第一段第2、3行,民间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它具有凝聚力的全部原因。C项,原文为“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

14、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D项,原文为“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选项前后顺序颠倒。)2C(偷换概念。原文在第二自然段。春节让全球华人产生“团聚”的念头,并不代表要在这一天聚在一起。)3D(无中生有。原文在第3自然段第4行。“木版年华”的确是我国实施文化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并没有认定是最主要的。)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雪天张抗抗(1)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2)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

15、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3)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4)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

16、上的地址。(5)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6)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7)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

17、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8)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9)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

18、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10)“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11)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12)脚底突然在一个

19、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13)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14)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15)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

20、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16)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4)(5)段对大雪的描写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为下文“我”迷路,老妇人引路等情节做铺垫。B. 文章第(8)段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C. 文章第(11)段的“病人”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理伤害的人。D. 作者通过本文告诉我

21、们,不要被世间的纷纷扰扰所困扰,要学会用宽容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嫌怨,懂得宽容的心灵会使生活的天地变得更开阔。8. 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14)段画线句。 9. 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 参考答案:7. A 8. 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声音,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呼应。表达了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触动“我”心灵的感受。 9. 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7题详解】本题

22、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A项,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于文无据,四五段的大雪渲染了暗淡寒冷迷茫之感,烘托了我寻人之艰难。故选A。【8题详解】此题考查体会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蹒跚”,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思想感情角度分析作答,注意结合表现手法。“声音被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把听觉写成了能看见的视觉,是通感的手法,“蹒跚”是比拟

23、手法;“蹒跚”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与“苍老”相照应,表达了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触动“我”心灵的感受。【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总结概括,注意结合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心理变化原因。第一次转变是在第10、11段,注意关键词的提示,“我心里咯噔了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第二次转变是第15段,“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根据这些语句可概括出“我”心理转变的过程,原因结合老妇人的言行对我的影响分析即可。【点睛】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题,要

24、牢记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常见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渲染营造某种 氛围,为后边内容作捕垫,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展开、推动故事情节。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

25、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

26、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B.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C.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D.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

27、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团练使,全名团练守捉使,是负责一方或一州军事的官职,地位要低于节度使。B. 行营,可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也吋指出征时的军营.文中指后者。C. 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其作用是记录上奏君王的话或君王的旨意。D. 士大夫,在我国I古代专指那些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在任或者已经卸任的官员。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进临危不乱,作战勇敢。在遭到骁将杨业突袭时,党进率人奋身抵抗并获得了胜利。B. 党进个性鲜明,质朴直率。回答皇帝问题时,他不拘礼节,直接举起

28、梃让皇帝自己看。C. 党进善于机变,见风使舵。当得知是晋王的幼鹰时,他立马转变话风,叮嘱官吏要照顾好。D. 党进很讲情义,知恩必报。在重威失败后,党进用自己的月俸接济着重威的贫苦子孙。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2)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商,毛发皆竖。参考答案:7. B 8. D 9. B 10. (1)杨业急忙跑进护城壕中,恰逢援兵到达,攀援绳索进入城中才免于一死。(2)党进出身军伍,相貌魁伟,平常总是小心谨慎,每次穿上盔甲,毛发都竖了起来。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

29、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这部分中“及壮”前面要断开,表示与“幼”相对,都是时间状语,排除CD,根据不同主谓结构事件不同,“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中间要断开,可以知道选B,原文标点为:幼给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30、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士大夫在我国古代是对在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B项,“不拘礼节”不正确,党进之所以举梃让皇帝自己看,是因为他自己不识字,而并非不拘礼节,况且“举”的动作也说明他注意了礼节。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31、。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

32、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隍”:“没有水的城壕”;“会”:“恰逢”;“缘”:“攀援”;“缒”:“绳索”;。第二句关键点:“戎行”:“军伍”;“恂恂”:“小心谨慎”;“擐”:“穿”。参考译文:党进,朔州马邑人。年幼时奉事魏博节度杜重威,重威喜欢他淳朴严谨,年长后,仍让他与姬妾一起伺候自己。重威失败,党进因臂力编在军中。后周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历升至铁骑都虞候。宋朝初期,转任本军都校、兼任钦州刺史,升任马步军副都军头、兼任虔州团练使,改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任睦州防御使。四年后,暂代步军主管。杜审琼去世,朝廷任命党进代任他的职务。开宝元年,准备进攻太原,任命党进统率行营前军。开宝二年,

33、太祖率兵到晋阳,设置四面营寨,任命党进主管偏东面营寨。部队还未列阵,太原骁将杨业率领数百骑兵突击来攻,党进奋身率领几个人追逐杨业;杨业急忙跑到护城河,正遇太原援兵到了,拉着绳子入城才免死。太祖重重地奖赏了他。开宝六年,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镇安军节度。开宝九年,又命令他统率河东行营部队征讨太原,攻入太原境内,在太原城北打败太原的部队。太祖去世,太宗召他回朝。太平兴国二年,出京任忠武军节度。因病去世,终年五十一岁,追赠侍中。5. 文言文阅读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35、选自左传)10. 下列各选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朝济而夕设版焉A. 无济于事 B. 人才济济 C. 直挂云帆济沧海 D. 赈济灾民11. 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何厌之有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

36、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7、2)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结合本句意思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加点字放回到句子或词语中逐一解释,就会发现,例句中的“济”是动词,意思是“渡过”;A项,“济”是动词,“补益,帮助”的意思;B 项,“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的样子;C项,“济”是动词,“渡过”的意思;D项,“济”是动词,“救济”的意思。故此题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

38、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A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B项,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的语序为“何有厌”;C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故此题答案为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正确,由原文“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可知,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

39、、瑕二邑割让给秦”。故此题答案为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焉”,哪里;“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可译为“灭掉”;“以”,表目的,来;“陪”,增加土地;“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既”,已经;“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第一个“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使成为疆界;“肆”,延伸、扩张;“其”,代词,它的;第二个“封”,名词,疆界;“若

40、”,如果;“阙”,侵损、削减;“之”,代词,代指土地。【点睛】第1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

41、!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42、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

43、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6. 阅读下面的古文文段,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赫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

44、,抽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

45、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有删改)注: 赫:红色。 郁栖:粪土堆。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B. 女角遽反

46、遽:急忙C.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D.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嶦军发:发放8.请选出给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 )A.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赫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B.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赫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C.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赫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D.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赫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B. 叶限暗中去

47、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参考答案:7D(发,打开、拿出)8B9C(洞人们哀怜母女,并没有表示“以示追悔”。原文倒数第二段“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并无“追悔”之说,故此项无中生有)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于2018年9月28日在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开幕,本届省园博会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义务服务。在征集志愿者标识的活动中,此设计从62个应征作品中脱颖而

48、出,成为志愿者官方标识,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其设计含义。(不超过90字)参考答案:中间图形是“仪”字右半边,代表举办地仪征;图形似“义”字,传递义务服务理念;图形如一个跃动的人形,象征充满活力的志愿者形象;图形又如“十”字,代表第十届;圆圈代表园艺,整体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圆形”的图案,“义”“十”字,结合徽标名称“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分析“冬”“2012”“奥运五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