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江门市横山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春天的速度(徐迅)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能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其他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
2、拍,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种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
3、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鸟也是这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
4、。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
5、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1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春天”这一意象在文中的特点。(6分)答:15理解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答:16文中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春天的速度”的?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6分)答:17对于雪莱的诗句,历来有传统的解读,而本文作者在最后一段却作了另一种解读。作者是如何解读的?作者这样解读的意图是什么?(6分)答:参考答案:14美丽、轻柔、温馨,暄软,充满生机与活力;春天脚步匆匆,速度快得惊人,均匀迅捷而来,倏然而去。(每点3分) 15因为速度太快,本应舒缓温润
6、的春姑娘让人感到风风火火;因为速度太快,人们还没有心理准备,春意就猛然浓烈盎然,所以让人感到局促不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从人的感受的角度,春天的风让人感到措手不及;从万物的变化的角度,花花草草上有了一日比一日更蓬勃的生命气象,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春水泛滥。(每点3分,每点都要有概括和具体的分析,概括1分,分析2分) 17第一问:文章结尾引用雪莱的诗句,赋予春天全新的思想内涵,意在告诉人们:身在美好中的人们往往只醉心于对美好和喜悦的感受,却忽略了它们会很快消逝的事实。第二问:作者意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珍惜美好,因为它们会很快离去。(每点各3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7、亮丽家园加拿大爱丽丝门罗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雾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周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连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一群邻居家的士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喻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8、。”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幺,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嗉。“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
9、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
10、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路了她。“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
11、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B. 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C. 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D. 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
12、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5. 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参考答案:4. B 5. 心理描写上,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情节发展上,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 6. 内容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官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隐含了对生活在其中的旧房子老居民的排斥与嫌恶。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
13、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作者的希望。4. 试题分析:B项,“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概括有误,富勒顿太太并未加入斗争,争论的双方是玛丽和她的邻居们,她们都是在新城区。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
14、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细节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心理描写上,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情节发展上,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题目的含义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
15、答,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内客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官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隐含了对生活在其中的旧房子老居民的排斥与嫌恶。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作者的希望。3. 阅读下面两组对话,回答57题。(甲)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
16、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乙)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你。周朴园:你有什么事吧?鲁大海: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周朴园:(摇头)我不知道。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语段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者之间的冲突。B乙语段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冲突。C甲语段括号中的文字,具体、准确地提示了周朴园和鲁侍萍
17、对话时各自的内心情感。D乙语段括号中的文字,在戏剧场景的转换过程中有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6.下列对话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请指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暴露了周朴园自私冷酷、奸诈多疑的真面目。B“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体现了周朴园冷酷、唯利是图的本性。C“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表现了鲁侍萍内心软弱、逆来顺受、听天由命。D“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体现了鲁大海的坚定和不畏强暴。7.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下面对画线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矿工代表已经
18、在复工合同上签字了。B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矿上的工人们已经复工了。C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你是来这儿拜望拜望我的。D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你被蒙在鼓里,上当受骗了。参考答案:(9分。每小题3分)5.D 6.C 7.C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即以为定
19、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
20、,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选自宋史?吕余庆专,有删改)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的是(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
21、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B. 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C. 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D. 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偏讳,古人要对君主或尊长之名避讳,吕余庆本名胤,与宋太祖赵匡胤名字中的一个字“胤”相同,故称偏讳。B. 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虽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
22、。C. 开宝六年,这是年号纪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D. 迁,指古代官职调动变迁,一般指官司职的升迁,降职一般用“左迁”。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便向周世宗举荐其为从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对吕余庆有所了解,因为吕余庆任职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镇守澶渊时的属郡。B. 吕余庆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宠,把他从一个地方的观察判官擢升为给事中,同时他的父亲也荣膺此职,父子同朝为官,官秩相同,当时的人很是羡慕。C. 吕余庆去成都任职之前,蜀地盗匪横行,军人恃功自傲,大将王全斌等人无力管束军队,吕余庆到任后即抓捕带头为非作歹的士兵
23、,军队才慑服。D. 当权臣赵普因为忤旨被罢免后,原来的同僚们争着构陷赵普,唯有吕余庆尽力给宋太祖辨明情况,宋太祖的怒气渐渐缓释了,还称赞他是一个宽厚长者。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2)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参考答案:10. D 11. B 12. C 13. B 14. (1)清泰年间,吕琦也曾担任此职,官位品级都相同,当时人认为他家很荣耀。不久,任开封府知府。(2)吕余庆立即派人捕捉来斩首示众,军中敬畏佩服,百姓安宁。吕余庆被加任吏部侍郎。10. 试题分析:A项中“告诉”当“申诉”讲
24、,今为“说给人听”;B项中“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辛酸苦楚,今为劳苦,客套话;D项“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得事情,与现代汉语相同。11. 试题分析: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句意,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余庆自江陵还”结构完整,需要在“太祖”前停顿,排除A、C;“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中“处耘事”做“问”的宾语,所以排除D,选择B。12. 试题分析:C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错,有的皇帝在位有多个年号。13.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吕余庆的父亲吕琦是在后唐清泰年间担任给事中,故父子两人不是同时任此职。14. 试题分析:得分点(1)居:当,任;官秩:官位;荣:认为
25、荣耀;未几:不久;知:任知府。(2)徇:示众;畏伏:敬畏佩服;按堵:安居、安定;就:被、受;加:加任。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
26、,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5.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
27、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28、怪也欤!(师说)5、下列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声非加疾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赢粮而景从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B、 C、 D、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8、下列与
29、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9、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
30、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参考答案:5、A 6、D 7、B 8、D 9、C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
31、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
32、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扶辇下除 除:台阶。 B虽蒙斧钺汤镬 虽:虽然。C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D谢汉使曰 谢:道歉。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武忠贞气节的一组是(3分)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
33、涂地。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陵劝降时虽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但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B.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热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C匈奴与汉和亲后,汉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欺骗说苏武已死;但正是因为苏武用大雁传书让天子发现,才得以最终
34、重新回到汉朝。D文段最后一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参考答案:4.(3分)B 5.(3分)C 6.(3分)C7(10分) (1)(5分)最终不能回到汉朝,自己白白地在无人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诚信忠义(他们)哪里能够见到呢?(2)(5分)况且陛下年岁已高,法规政令无常态,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5、.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B.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食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芒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D. 目前,欧洲的人均阅读量不仅超过了中国,而且韩国、日本的人均阅读量也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一境况令人担忧。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项语序不当,应先“稳定粮食生产”,再“增加农民收入”,最后“拉动农村消费”。C项
36、应是“大多数中国读者对爱丽丝?芒罗比较陌生”。D项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应把“不仅”移到“欧洲的人均阅读量”。【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
37、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属于定语语序不当,注意跟例句对照分析。此题选项A逻辑先后语序不当,D关联词语语序不当。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
38、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参考答案: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宋词的婉转清雅;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一处根据前一句“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以得出这一句的句式,应为“更是”;再根据后面内容来推测此句的内容。第二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丽”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宋词。第三处联系前一句
39、和后一句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说汉字面临的危机。9. 对下面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参考答案:D(A“不太勤快”错,B“对偶”错C“拟人
40、的手法”错)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已经流传多年,复仇也是舞台上风行一时的情节俗套。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焕发出了新意,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迷惘的年轻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 ;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
41、“表演”, 。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华丽铿锵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既能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以朴素自然的词句传达 的感情和思想。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革故鼎新 起伏跌宕 众说纷纭 扣人心弦B. 推陈出新 波澜壮阔 众说纷纭 振聋发聩C. 推陈出新 起伏跌宕 百家争鸣 扣人心弦D. 革故鼎新 波澜壮阔 百家争鸣 振聋发聩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42、 不太介意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拘泥于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B. 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C. 不太介意“三一律”陈规要求的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也不拘泥于划分悲喜雅俗D. 不拘泥于“三一律”陈规要求的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也不太介意划分悲喜雅俗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B.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
43、义者的迷惘。C.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浓墨重彩地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表达了一位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迷惘的企图。D.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迷惘的企图。参考答案:17. C 18. B 19. A【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革故鼎新”
44、,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推陈出新”, 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第一空介绍的是悲剧哈姆莱特,属于文学方面,应该用“推陈出新”。“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起伏跌宕”指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第二空修饰的对象为文章“情节”,应该用“起伏跌宕”。“众说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强调“说”;“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第三空上文内容是“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应该选与之对应的“百家争鸣”。“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
45、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振聋发聩”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第四空用于修饰朴素自然的诗句传达的感情,应该用“扣人心弦”。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上文观点句是“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列举的哈姆莱特的例子突出了其新意,要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应照应“创新者”“新意”,首句应写成“不拘泥于”句式,排除AC;D项,“不拘泥于三一律陈规要求的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也不太介意划分悲喜雅俗”结构混乱,应该排除。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
46、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仔细阅读划线句子“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迷惘的年轻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哈姆雷特”,第二个分句“表达”前缺主语,排除BC;“表达企图”搭配不当,排除D。故选A。六、写作(60分,共1题)11. 根据要求写作文。2018年10月2日,四川康定折多山突降大雪,路面积雪积冰,造成1100多辆车滞留,绵延10余公里,甘孜州430余名公安民警出动,连夜冒着风雪徒步上山进行交通疏导,游客救援工作,以保障交通安全,感动了很多的游客。而一名叫“很爱很爱自己的小敏敏”的网友却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言论:“康定的交警是死完了吗?年年过节堵车,堵死了都看不见交警,过尼玛的节。”请你写一篇作文,对这名网友说一番话。要求:题目自拟,不少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