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上饶市鄱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接受学”属于“文本学”的一个分支,即一篇文章一经完成,便像商品一样获得了独立于制作者(作者)之外的生命,此后进行的商品消费(解读)就只是消费者(读者)自身的事,而与制作者(作者)无关。作为平等的主体,读者当然不承担对作者的忠诚义务,事实上,在阅读过程中,基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生活阅历、知识背景、文字感悟与想象力等的不同,阅读的走向远非作者所能控制和所应控制的:一些作者想传达的信息流失了,而作者未曾意识到的隐性信息却被读者无意间激活了。一些所谓作秀式的“素质教育”,也有涉及这
2、类思维模式的嫌疑。作秀式的“素质教育”最大的可疑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至今无法获得严格定义的概念。只能简单地把素质教育定义为到剧场里上语文课,到大自然里上生物课等。当然,还有诸多非标准答案。如果作秀式的“素质教育”可以部分归结为“情景式教学”或“形象化教学”,那么,为“素质教育”所包装或掩盖的很可能是一种教育思维的倒退,一种教育返祖现象。 说到底,现代学校教育是一种书面教育或书本教育,由原始的“情景式教育”发展到书面教育曾标志着教育史上最大的方法论革命,因为最简单的书面概念也是一种“类”的抽象,而没有这种抽象,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或全面性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味地回归“情景式教育”是对
3、“读图时代”的无原则迎合。迎合这种形象性生存的“素质教育”几乎必定陷入“形象的狂欢”:到剧场上语文课,比如看雷雨,既免去了教师的教之累,又免掉了学生的学之苦,大家皆大欢喜,不亦乐乎!但剧场里的雷雨已完全剥夺了学生在课文雷雨中本应得到的想象与思考空间。至于非标准答案,我的质疑是,对于一个正在建立基本价值观、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的高中生群体来说,“一切都是可以的”这种知识状态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一个没有共同语言、共同语法,一个在任何问题上还达不成共识的群体,如何合作?如何进行道德评价?所以,我对当下“状元经济”的态度一向是乐观其成的。如果总得有人为大众传媒提升销量或收视率,那么让这些高考状元去占据那些
4、本来由芙蓉姐姐、人造美女等占据的传媒空间,又何尝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他们代表的是勤奋努力的形象;至少,他们揭示的是“天道酬勤”的逻辑;至少,从他们当中产生未来精英的概率大于任何一个群体。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接受学”是“文本学”的一个分支,它认为读者阅读作品与作者无关。B读者自身对文本进行解读,不承担对作者的忠诚义务。C作者无法控制读者的阅读走向,有些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可能流失。D读者对作者未曾意识到的隐性信息的激活,源于对作者的崇拜。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到剧场里上语文课,到大自然里上生物课,在作者看来是一种“教育返祖现象”。
5、B“教育返祖现象”是指部分作秀式的“素质教育”,也即“情景式教学”或“形象化教学”。C“情景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起于形象,又终于形象,具有思维的想象能力。D“教育返祖现象”使素质教育陷入“形象的狂欢”,它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3.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现代学校教育是一种书面或书本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体现。B作秀式“素质教育”包装掩盖的可能是一种教育思维的倒退,可能使教育陷入“形象的狂欢”。C正在建立基本价值观、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的高中生群体,需要标准答案。D虽然“状元经济”不可取,但让状元去挤占传媒空间,这是作者乐见其成的。参考答案:1D 2C 3.
6、D 解析:1“源于对作者的崇拜”错,文中无此信息。2根据第三、四、五段可知,作者反对“情景式教育”,认为这是一种倒退,令学生缺少想象力。3.“虽然状元经济不可取”错,文中说“我对当下状元经济的态度一向是乐观其成的”。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
7、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
8、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
9、,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
10、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 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15.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16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17.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18综观全文,作者对
11、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分析概括。(5分)参考答案:15、(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16、(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 ,对未来充满渴望(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17、(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答出任意两点记满分)18、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
12、不息的,是永恒的。(3分)根据文章分析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 题。(9分,每小题3分) 历史遗留下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
13、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于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
14、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15、。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辩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9下列对“
16、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和影响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 切的感受,因为这个青年不可能也有过那样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几乎没多少影响。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跟今人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
17、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但西汉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于是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造成的深远影响全都来自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 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
18、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C. 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参考答案:9.A(B原文说“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C“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D应为“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再者,这句话是在解释原因。)10.C(A“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错B因果倒置D“全都
19、来自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错)11.C(孔子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 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性时亦居
20、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
21、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
22、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子在唐以前指父亲兄弟之孙,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C厢即厢房,等级低于正房,传统民居以左为尊,故东厢房的等级高于西厢房。D真草是草书的一种体式,对应的还有行草和狂草,兰亭集序即为行书。(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郗鉴派媒人前来选择女婿时,王氏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表现与众不同,因而被郗鉴选中成为女婿。B王羲之曾经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并写下著名的兰亭序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C在听闻王羲之向会稽孤居老姥求买鹅而不得后,山阴一位道士主动
23、提出条件,让王羲之替他抄一遍道德经来换群鹅。D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参考答案:(1)B(2)D(3)C(1)“代述”为动宾结构,中间不可停顿,排除AD;“遂”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排除C;故选:B译文为: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2)D“真草是草书的一种体式”错误,真草即是真书和草书(3)C“在听闻”,“主动”错误是王羲之向道士要鹅,道士才提出要求的原文为“又山阴有
24、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刚劲、正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
25、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会集,并亲自作序来申明其志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
26、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因此要买道士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拿笔,写好后,用笼子装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竹筐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
27、,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来,王述深为遗憾5.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1分,选择题每题2分)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篮。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
28、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一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
29、。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
30、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B. 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C.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D. 帝以践阼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口。B. 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C. 郑和出使西洋起到
31、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D. 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参考答案:8. A 9. C 10. 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国外夸耀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A项,“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意思是
32、“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邀劫”,“拦路抢劫”。选项对“邀”的解释错误。故选A。【9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C项,“纷纷纳贡称臣”错。原文“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
33、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等。可见“纷纷纳贡称臣”的说法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将命,奉命;海表,海外;莫,没有谁;以,来;夸外番,省略句,夸(于)外番。【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34、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
35、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永乐六年九月,郑海再次
36、出使锡兰山(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他们回国了。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
37、渤利捉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子,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
38、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而郑和也快老死了。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6. 文言文阅读 (22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3题。(18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
39、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
40、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
41、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见故相江万里 因人之力而敝之 B君其勉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失其所与,不知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3分) 捧诏涕泣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尽以家赀为军费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
42、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13把上面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5分)翻译: _(2)其辱人贱行,视五
43、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5分)翻译:_参考答案:9.A (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10. C (A因:于是依靠,介词;B其:可要,句中表语气的副词,表示期望代词,这;C以:凭的身份,介词;D与:跟、和结交,动词)11.B (表示文天祥忧思国难;表示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表示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12.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13.(1)(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两处省略;古今异义词“左右”;虚词“遂”和“以”。)(2)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谁轻谁重到底怎么样
44、呢?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王熙凤是贾府的内管家,是远近闻名的“凤辣子”,请根据下面的文字,以整齐的句式概括王熙凤出场时的气势和排场,不超过20字。(4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参考答案:【答案示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前簇后拥一呼百应。8.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很多人感叹: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富裕了,可是过年的味道却似乎显得越来越_了。 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安静
45、;有的人在闹市里住久了,就想找一个 的地方呆一段时间。 无论学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是恒心,有了兴趣和恒心,碰到难题就会想方设法,反复_,百折不挠,非把问题解决好不可。 A淡薄 清净 琢磨 B淡薄 清净 捉摸 C淡泊 清静 捉摸 D淡泊 清静 琢磨参考答案:A9. 语言文字应用 (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假如你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你根据不同语境,作出表示谦虚、上进的回答。(1)如果你的同学向你表示祝贺,请你用亲切的口语回答。(2分)(2)如果你的长辈向你表示祝贺,请你用庄重的话语回答。(2分)(3)如果你想向你的校外辅导老师张老师表示感谢,请试着给他编写一条短
46、信。(2分)参考答案:(1)多谢了,这点儿成绩不算什么,我还要继续努力才行。(2)谢谢您的鼓励,我还有许多不足,还得继续努力。(3)张老师,感谢这么长时间以来您对我的辛勤培育,谢谢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在写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1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5分)示例 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宝贵的金子就在它的里面。参考答案:参考示例:空气:世上好像只有空气最廉价,然而,人们赖以生存的氧就在它的里面。苦难:世上好像只有苦难最烦心,然而,坚韧的品质就是由它磨砺而出。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读书,读经典,会使一个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