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肇庆市爱莲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兔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像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
2、,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
3、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
4、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原来我们用来罩
5、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B. 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6、。C. 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D. 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 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参考答案:4. A 5. 示例: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雪兔身上果真长出灰黄色的毛。实际意思则是,雪兔在逆境中,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憧憬自然,渴望自由,感受生命的喜悦。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学习。 6. 示例(1):不能删。理由如下:这段话是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真实原因,使故
7、事情节更加完整;这段话又能丰富雪兔的形象,突出其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这段话还能丰富文章内容,彰显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震撼与深思。 示例(2):可以删。理由如下:这段话属于“蛇足”,前面已经把故事讲完了,读者也能猜到雪兔在失踪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大致事情,删去这段话能使行文更加简洁;文章对雪兔形象的塑造已经比较完善了删掉这段话,对作品主题的呈现非但没有妨碍,反而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4. 试题分析:“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错,只是语言不通,那个老实人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已,看不出“狡黠”的意思。5.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是雪兔具有的特性,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分析深层含义:即
8、使身处绝境,也要做到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怀揣着对春天的憧憬、对自由的渴望,感受生命的喜悦。6.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申明理由,如“不能删”,然后才能够文章的内容、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原因。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水稻的谦卑杨春山 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
9、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光阴流逝,乡村的容颜已改,只有谦卑的水稻,依旧在土地上淡淡地飘香。 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它用贫瘠而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接纳了这种庄稼的生长。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 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而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
10、是丰盈的。而水稻就像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 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稻田是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大片的稻田,是乡村的希望。炊烟袅袅,是因为水稻的滋养;睡梦沉沉,是缘于水稻的馈赠。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11、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12、 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它奉献出的粮食,是土地给予人们的厚赠。为此,乡村始终珍视着土地,珍视着水稻,珍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珍视着平平淡淡的每一个日子。 谦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步履匆匆,但需要保持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但不能放弃人生的信仰与尊严。谦卑,就是一种蛰伏待机的过程,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为将来的萌发吸纳更多的地气与阳光。 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
13、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选自人民日报) 19从全文看,水稻的谦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20文章的题目为何用“水稻的谦卑”而不用“谦卑的水稻”,二者有何差异?(4分) 21简要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4分) 22本文虽写水稻,却多次提到“生命”“人生”等字眼,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生命之思”?(6分)参考答案:19(1)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2)隐忍厚重,心甘情愿地接受镰刀的切割。(3)从不向人类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4)即便成熟时也低下头颅,及其含蓄。 20二者皆为
14、偏正短语,“水稻的谦卑”重在“谦卑”,文章由赞扬水稻的谦卑推展开来,赞颂了泥土、乡村的谦卑,最后又由物及人,提倡人应具备这种谦卑品格。而“谦卑的水稻”则重在水稻,缩减了文本的意义范围。,降低了题目与文本的契合度。 21(1)比喻。把稻田比喻成铺天盖地的大网,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农人在稻田中劳作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稻田对于劳作人民的意义。(2)拟人。“仰起面庞”“俯下身子”,赋予了水稻以人的动作和心理,写出了水稻与乡村紧紧联系在一起以为人们做贡献为职责的品行。22本题为探究题,只要能结合文本内容作答且言之有理即可。(1)要像水稻一样拥有宽阔的胸襟和内敛的气韵,具有单纯美好的生活方式,少讲索取,
15、多讲奉献。(2)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决不放弃人生的信仰与尊严。(3)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3. 中国人的“数学传奇”丘成桐他22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并攻克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在1983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也被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刘克峰曾称赞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数学神话,是一个活着的传奇”。他就是丘成桐。初见丘
16、成桐,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而且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但一经接触,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造诣,以及这位当代数学大师大刀阔斧革新微分几何学的气魄和直面国内学术界一些陋习的勇气,将令你倾心不已。昨日下午,丘成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的压轴嘉宾,在长沙和学子们畅谈“研求之乐”。并为这次师大学子之约题词:岳麓书传,百代贤儒仰朱张;楚南人杰,千年王业出湘潭。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年少时我并不喜欢读书。”丘成桐“研求之乐”的讲座从年少时的求学经历讲起。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这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丘成桐,但事实恰恰相反。小时候的丘成桐很顽皮,那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远远不及对历史和古
17、代文学。丘成桐的父亲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打掌心”。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读起了红楼梦,觉得里面有很多感情相通之处,而之前他更喜欢读三国演义。丘成桐喜欢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比较。他强调的一点是,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而读历史让我学会在关键时候做抉择。”他引用史记是刘邦虽屡战屡败但仍坚守中原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自己当初为什么选
18、择斯坦福大学,尽管当初那里并没有很好的数学科研条件,但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从未放弃对至真至美的追求“奋斗的过程就像智者垂钓,看到学问的成长是最有意思的。”丘成桐说,“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他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丘成桐的眼里,数学很美。数学之美在于简约严谨,应用一些简单数学定理就能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常常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与错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可能在冲凉或刷牙时,突然间茅塞顿开了。丘成桐说,数学家追求
19、一个好的命题,如同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慕,朝思暮想。做学问的路很长,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没有热忱,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很多有终身教职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是求真的精神,刺激着他们不肯放松。寻找下一个华人数学天才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当时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在昨日的演讲中,他又提及国内很多的名教授,著作等身却不见得有多少能传世。“一生所作,不见得比写几篇有点内容的短文章实在。”2007年,丘成桐参照
20、美国中学生数学奖“西屋奖”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中学生,特别是大陆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创造性,并从中培养和挖掘年轻的数学“小天才”。该奖不久前刚二次颁奖。丘成桐还说要尽责任提拔中国国内最有才华的数学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着对真与美的无条件的追求,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丘成桐创造了中国人的数学神话,并对中国的中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B.丘成桐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他将文学与数学进行比较,在数学领域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并对国内学术界的一些陋习直言不讳。C.丘成桐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之中获得的灵感,这些灵感不仅影响了他在数学
21、领域的研究,也影响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抉择。D.丘成桐认为数学有简约严谨之美,而数学美感的获得又必须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E.丘成桐看似不问世事,实际上对中国大学教育极为关注,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让人吃惊。(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为什么称丘成桐的讲座为“研求之乐”?(3)丘成桐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丘成桐阅读文学和历史的人生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借鉴意义?请简要探究。参考答案:(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2)对真的追求是丘成桐的座右铭。丘成桐把数学研究的过程比
22、作垂钓,追求的是学问的成长,认为是求真的精神激励着自己在做学问的路上前进。丘成桐认为,数学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用简单的数学定理能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在经过苦心研究和挫折失败后会偶然间茅塞顿开,这都能让人感受到快乐。(3)做学问不求名利,只求真。不在意拿奖、成名成家,把对真与美的追求当成自己一生的座右铭。耿直、坚守正义。直言国内大学的不公平现象,批评院士制度,揭露国内高校人才引进内幕。有责任意识。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挖掘、培养国内的年轻的数学天才。(4)阅读文学、历史能够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丘成桐在父亲去世时,为了缓解悲伤而读红楼梦,所以说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从
23、精神上安慰我们。阅读文学、历史可以培养人的气质。丘成桐认为良好的文学修养能够养气,有助于自己做学问,所以说阅读文学、历史能够提升我们的气质,帮助我们走向成功。阅读文学、历史能够让人学到方法、得到智慧。丘成桐从古典文学中得到了研究数学的热情和方法,从历史作品中学会了如何抉择,所以说阅读文学、历史能够学到知识,提升自我。每一个人都应该乐于学习、涉猎广泛。丘成桐虽然是数学家,却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有浓厚兴趣,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助力,所以说兴趣广泛、多看多学是成功的原因之一。(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丘成桐创造了中国人的数学神话”表述与原文意思相反,原文说“
24、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这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丘成桐,但事实恰恰相反”。B项,“在数学领域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在原文中并没有表述此意,无中生有。D项,“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又必须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常常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研求之乐”,明确其含义。研指研究精神,求指追求,乐指乐趣。再回到原文,找到与之对应的内容分条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分析传主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传主的事迹出发,抓住典型事件中传主的精神品质,还有可以通过其他
25、人物对传主的评价性语言来分析传主的个性特征。(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不能脱离文本,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丘成桐阅读文学和历史的人生经历对其自身的数学研究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等,再结合现实谈对自我的影响。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瘞旅文(节选)明王守仁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
26、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
27、,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痛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
28、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注释:繄音y,发语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就问讯北来事就:接近,趋向 B明早,遣人觇之觇:窥视,探视 C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 将:将要 D古者重去其乡 去:离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携一子、一仆,将之任 B其能以无死乎 鹏之徙于南冥也 吾其还也 C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D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徒以吾两人在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作于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三个年头了,瘗(y
29、)就是埋葬的意思。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 B这三个异乡人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他乡的凄苦哀伤之情。 C吏目主仆三人之死,既有侧面虚写,也有正面实写。死因一直含含糊糊,没有交代明白。不过在作者看来“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以及“游子怀乡”都可能是吏目致死的原因。 D本文虽然是作者在借吏目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不过,他与吏目还是有些不同的,他能“达观随寓”,终于在异乡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的自宽自解。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窜逐而来此
30、,宜也。尔亦何辜乎?(5分) (2)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5分) 参考答案:4C带领5D表因果(A到/取独;B反问语气/婉商语气;C却/才6C都是侧面虚写7(1)我是因为流放(贬官)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呢?(5分)(2)今天我竟然如此悲伤,这是因为我为你想的多,而替自己设想的少(5分)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
31、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
32、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
33、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
34、。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5.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是何楚人之多也 (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汉军乃觉之 (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A(1)(2)意义相同 (3)(4)意义也相同B(1)(2)意义相同 (3)(4)意义不相同C(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也不相同D(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相同参考答案:C6.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并联系全
35、文完成712题(共13分)垓下悲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36、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
37、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7、
38、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乌江亭长舣船待 舣:小船B、愿大王急渡 愿:希望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面:背着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8、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C、 众数万人,亦足王也D、 闻之皆争下项王9、家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乃谓其骑曰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项王嗔目而叱之D、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10、选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项(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项王闻龙且军破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
39、D、乃赦外黄当坑者1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是大势已去。D、文段中写“赤泉侯人马具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陌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12、翻译下面的句子(分)项王嗔目而叱之,赤
40、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参考答案:7、A 8、B 9、B 10、C 11、C 12、项王瞪眼对他呵斥,赤泉侯本人和他的马一齐都受了惊,退避了好几里。7、靠 8、使动用法,其余是名词做动词9、就,于是 A:为:担任,动词/句末语气词,何为,为什么呢?C、连词,表顺承/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修饰关系D、其中,代词/他的,代词10、定语后置:悉令(年十五已上)男子诣城东。 其他均为被动句11、从垓下悲歌一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项羽已经指导自己大势已去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_,显示出各界对中
41、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展会上,展出了中国30位插画名家的150幅插画作品,( ):唐朝的金刚经,工整的雕版经文,历经千年依然力透纸背;明朝官修药典,彩绘的“灵芝仙草”,穿越500年沧桑仍旧_;清朝美术教材,餖版的大型画谱,砥砺300年风雨仍旧气韵不减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_,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_,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42、。“绘本在儿童平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首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然后才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循名责实 跃然纸上B. 源源不断 栩栩如生 顾名思义 呼之欲出C. 络绎不绝 栩栩如生 顾名思义 跃然纸上D. 源源不断 惟妙惟肖 循名责实 呼之欲出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水平通过这些作品从整体上得到了反映B. 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整体水平被这些作品反映
43、了出来C.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整体水平D. 这些作品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水平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B. 对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要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要么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C. 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一面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一面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D. 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既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也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参考答案:17. C 18. D 19. 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
44、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第一处,对象是“观众”,应使用“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第二处强调历时久但依然鲜活,应使用“栩栩如生”。“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意思是指当人们看到一个事物的名称就能想到它所包含的意义。第三处,解释横线前面绘本的意
45、思,应使用“顾名思义”。“跃然纸上”,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第四处,文中说“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的样子,应使用“跃然纸上”。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连贯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从陈述对象的角度看,重点强调这些作品的水平,后文有“唐朝的金刚经;明朝官修药典;清朝美术教材,餖版的大型画谱”,所以“这些作品”应作主语,排除A、B项。“从整体”是“反映
46、”的状语,放在谓语前面,排除C项。故选D。19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原句“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首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然后才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介词使用不当,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是前后次序关系,而是递进关系,所以改为“对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B项,“要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要么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是选择关系,应该是递进关系。C项,“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一面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一面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介词使用不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