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波罗素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20
2、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材料二:(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
3、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
4、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B. 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C. 2010年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D.
5、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 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C. 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D.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
6、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9.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参考答案:7. D 8. A 9. 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图书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意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四个选项,对图表的内容或图表所揭示的问题加以表述,要求选出其中的错误项。由于是单选题,且图表虽是两幅条形统计图,但清楚易识,易于读懂,所以难度不大。对于A项,只需比较两幅图中2015年对应的数字即可判断出表述正确。对于B
7、项,只需根据第一张图就可判断出该项表述的正确。对于C项,则需根据第二幅图进行推断,该项也是正确的。对于D项,则需根据两幅图进行整体判断,不难知道该项“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概括是错误的。点睛:此题其实是一道考查对图表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问题。答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图表内容。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图表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意思,然后根据图表所示努力发现其中所揭示的规律,再将其通个选项表示进行仔细对照。部分粗心的人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错项,不要犯粗心的毛病。【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已指出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8、和分析”,因此答题时应该先把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找准,再仔细考查选项的“概括与分析”是否正确,即可得出答案。同A相关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一中,根据其中“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等句子不难知道该项表述是正确的。同B项相关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二中,根据材料可知,实体书店的业态并非成为主流。由此可知其错误。同C项相关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一的最后部分,由其中“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一语可知,该项“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的说法不当,原文是说“纷纷建立”。同D项相关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三中,根据其中的“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
9、中实现增值”可知,图书并非传播平台,互联网才是传播平台。因此此项表述是错误的。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准答题区间,这就要求能快速阅读材料,并且正确理解其内容。同时又要注意避免惯性思维的影响:此题同上题不同,上题要求选出的是错误项,而此要求选出的是正确项,切莫搞错。【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题干对答题内容作了两条限制:一是必须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二是必须限制在“图书出版业发生的变化”。这也就给答题者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从而降低了答题难度。答题时应从“互联网+”的优势方面考虑,并且分为几个方面总结归纳。参考答案为:(
10、1)内容传播方面: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快速传播,并扩大了出版的影响范围。(2)信息获取方式:通过网络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成为出版业新的功能。(3)营销模式改变:出版权转让获利外,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领域。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和归纳相关信息,然后做出正确评价。答题可从内容传播、信息获取方式和营销模式改变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作答形式可以是概括+分析,也可以是简述。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周成芳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
11、,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
12、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
13、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
14、缠绵的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7.下列
15、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B.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他是天才。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8.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是( )A.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
16、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9.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盛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来源:学,科,网Z,X,X,K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参考答案: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小说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要文学文体,但是在中国却一直是下九流的“闲书”而
17、不登大雅之堂。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被称为稗官,小说被称为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的稗史。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君子自然不肯光顾小说,即使是那些才子,也是在正宗的诗文之外偶涉小说,大都拿小说不当正经事,将小说称为“闲书”。明清两代,即使是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肯定性的评论,也认为它们不可以与左传史记相提并论,仍然是“稗史”的地位,而没有人敢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说文学高于历史。只有那些落第的文人,不厌其烦地写作数量繁多的实现自己白日梦理想的才子佳人小说,而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甲午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酣梦,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首先就从重视
18、小说的地位开始。梁启超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小说的地位抬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而谴责小说的出现,尤其是以林纾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大量翻译,也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当然,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我们屡屡看到翻译者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删削原有的大段的景物描写,甚至以说话人的身份现身说法。但是,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正是因为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而将之视为文坛的正宗,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在这之前已经有近两千余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文本,所以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鲁迅发表其“格式特别”的小说
19、时,无须一个革命性的论证过程,现代小说就顺利登上了文坛正宗的舞台。来源:学。科。网Z。X。X。K那么,鲁迅使小说这种文体从传统向现代成功转型的贡献表现在哪里呢?胡适是以白话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就此而言,鲁迅的小说其实比起宋元话本来并不显得通俗易懂。且不说他的早期小说斯巴达之魂怀旧等是用文言文写的,狂人日记开篇就是一个文言的序。关键就在于,胡适的衡量标准是有问题的,普实克在其著名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一文中,就探讨了这篇文言小说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由此可见,文学的现代性有诸多的特征,白话仅仅是其中一个要素,把是否使用白话看成是衡量现代性的唯一标准是谬误的。普实克指出的鲁迅小说
20、不以故事取胜而淡化情节,涉及现代小说重要的审美特征。鲁迅小说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其悲剧性是对传统大团圆的颠覆。鲁迅认为大团圆是不敢正视人生的“瞒和骗”,表现的是“怯弱,懒惰,而又巧滑”的国民性。而现代的新文学则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真诚地正视人生的血痕和泪痕,写出人生的“血和肉”。阅读鲁迅的作品,且不说完全笼罩在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中的彷徨,就是鲁迅在自序中标榜“听将令”而露出若干亮色的呐喊,其悲凉的基调也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狂人日记中的觉醒者面对无人理解且将他视为疯子的环境绝望地呼喊着“救救孩子”,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像一条狗一样地默默地死去而无人同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旧历年
21、底怀着到阴间被分尸的恐惧郁郁而终即使是鲁迅的喜剧性小说,也是含泪的笑,而且长歌当哭的泪水要压倒短暂的笑,尤其是阿Q正传,当阿Q觉得自己做革命党受难却实际上是被当作盗贼杀头的时候,看客们跟着这个死囚仅仅是想听他唱一段,让人在笑后陷入深深的悲哀与反省之中。(有删改)1下列关于鲁迅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小说的现代性并不表现在通俗易懂,而在于其具有现代小说的重要的审美特征,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B鲁迅的很多小说是悲凉的基调,是悲剧的结局。这种悲剧性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C狂人日记不能因为正文是白话文,就认定它是现代小说;怀旧也不
22、能因为它是用文言写成的,就否定它的现代性。D彷徨呐喊中的作品全都笼罩着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即使是喜剧性小说阿Q正传也让人完全沉浸在悲哀与反省之中。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梁启超冷静客观地评价了小说的地位,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号召,提倡写作“新小说”,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B亚里士多德说文学高于历史。而在中国古代,饱读圣贤书的君子瞧不起小说,才子只是偶涉小说,落第的文人也只是通过写小说做白日梦。C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这就导致一些翻译者在翻译西方小说时还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D胡适以白话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是错误的。白话
23、并不是评判文学现代性的要素之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虽然在明清两代得到了肯定性的评论,但仍没有摆脱“稗史”的地位。直到红楼梦出现,传统小说才没有被看作是“闲书”。B如果没有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没有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没有五四文学革命之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鲁迅发表现代小说就不会那么顺利。C鲁迅认为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是不健康的国民性的表现,认为现代的新文学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他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这一观点。D鲁迅在夏瑜的坟头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表明革命还有后来人,想以此透出几分亮色;然而,这种企图连夏大妈也只能理解成儿子
24、的冤魂显灵。这种隔膜增加了药的悲剧性。参考答案:1解析:选D。绝对化。文中并未说“呐喊中的作品全都笼罩着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完全沉浸”也不恰当。2解析:选B。A.“冷静客观地评价”错误;梁启超“矫枉过正”地“抬高”了小说的地位;C.强加因果;D.文中认为白话是文学的现代性的诸多特征中的一个要素。3解析:选A。无中生有。红楼梦仍属于传统中的“闲书”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喜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
25、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亨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
26、,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铀先抵罪,赍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剌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
27、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B.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C.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D.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B. 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
28、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C. 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D.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剌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
29、对姜皎施以廷杖;他对裴油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参考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件事,唐玄宗下令要将告发者治罪。(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的那种人),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30、【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这句话的含义是“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循宪”“事”“嘉贞”“武后”等,然后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
31、的切入点。如“召见”是一个词组,不能断开,说的是“张循宪叫来张嘉贞”,这就排除AB两项;“草奏”意思是“起草奏章”,不能断开,且后面“对”的意思是“回答”,回答的内容是“皆嘉贞所为”,意思是“都是张嘉贞写的”,这就排除D项,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京师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错误,文中说的是“奏事京师,玄
32、宗善其政”,意思是“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京师”在文中指“朝廷”。【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错误,选项理解词语错误,文中说“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事有未决,病之”应是指“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把握对象错误,文中是“武后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
33、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明年”,古今异义,第二年;“或”,有人;“其”,代词,代指张嘉贞;“按”,审查;“无状”,没有这种情况;“坐”,定罪处死。第二句中,“务广”,致力于扩充,“务”,致力于,“广”,形容词使动,使广;“为”,动词,是;“不肖”,没有才能;“无是”,不会这样做。【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
34、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A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河东”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经过比对即可发现问题。参考译文:张嘉贞,本来是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丢掉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巡宪巡察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官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门客吗?”官吏把张嘉贞推荐给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
35、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武则天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职担任兵部员外郎。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有待核查的文书。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问犒劳。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
36、)为天兵军大使。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国家的重要军队都在边境,现在告发的人一有不对的地方就将他治罪,臣下恐怕会阻塞言路,而且会成为以后的隐患。”于是(诬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果断地(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在中书令的官位上满三年,擅长奏对,对于裁断处理一类的事情非常机敏。但他脾气急躁,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皇帝身边权幸之人的心意,请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晈不久死掉。恰
37、逢广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狱,皇帝询问张嘉贞依法如何处置,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案子,(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很不高兴地说:“你话说得太直切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等到(他)出发的时候,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单粗疏,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有人规劝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
38、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着意扩充田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出息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
39、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
40、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B.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C.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D. 星人大喜明
41、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B. 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C. 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D. 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2、 )A. 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B. 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C. 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D. 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2)寻而襄、邓
43、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参考答案:13. A 14. A 15. D 16. (1)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杀,无法使尸骨返乡。(2)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想要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星人”是名词,“大喜”“诣温”“别”的主语都是“星人”;“温”是人名,指桓温,“问”是桓温的行为,“去意”指星人离去的本意,故“诣温别”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
44、再比较A、D两项,“笑曰”的主语应是“温”,故“温笑曰”前应断开,排除D项。原文标点: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答案为A。【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错,中央机关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故选A。【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45、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错误。选项对应信息为“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意思是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明确地表达”。故选D。【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6、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被命”,奉命,受命;“远下”,远道而来;“受旨”,接受旨意,奉旨意;“自裁”,自杀;“今受旨自裁”省略句,应为“今受(桓温)旨自裁”;“无由”,无法;“致其骸骨”,使尸骨返乡。(2)“寻”,不久;“反正”,回归到正道上,回归东晋;“征”,征召;“典”,主管,“典国史”,主管撰写国史;“会”,适逢;“卒”,死。“不果”,没有结果,指事情中止。【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
47、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习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温召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
48、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杀,无法使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匹,是让小人自杀,钱五千,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懂天象,知吉凶有不杀之义吗?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用。这是让足下离开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溫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