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玉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 (4)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名相抗,汉苗对峙的悲剧见证。一座座烽火台、一座座碉楼,望不尽的青山,望不尽的长城,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不能忘记那千古
2、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拄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四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手上挽着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木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组成的“桥枫”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上跳着独特的舞蹈。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
3、从文曾对凤凰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我始识风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的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
4、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
5、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却光照人间。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一个冬天的黄昏,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然而去
6、,看那独特的吊脚楼,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这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这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明镜。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映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映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着,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质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节)(1)文章开篇说“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凤凰的“绝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全方位”的内涵? (7分)答: (2)文章第段
7、说“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请结合段,就沈从文水样的性格,作分条陈述。(5分)答: (3)概括第段画线句子两方面的含意。(5分)答: (4)文章标题为“冷藏的凤凰”,如何理解“冷藏”和“ 凤凰”的丰富内涵?(7分)答: 参考答案:(1)凤凰的“绝美”表现在:黄丝桥古城,雄踞1500多年,依然永恒地存在。“南方长城”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而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凤凰山和沱江水孕育了令世人惊艳的英雄名人。(5分)理解“全方位”:指景与人两方面的绝美,景美,人性更美。(2分)(2)沈从文的性格:自视平凡,以平常之心出世入世。不弃世,对民族充满信心和希望。包容随和。(4分)(3)清清的沱江水
8、,既象征了沈从文的性格,又揭示了沈从文等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厚的背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4分)(4)“凤凰”既指有全方位绝美的凤凰古城,也指凤凰古城中滋养的诸如沈从文这样的凤凰;“冷藏”既指沈从文因种种不公正的对待而被封杀、受冷落,也指因社会动荡,凤凰的自然美不被外界了解。(7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今,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时代。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如美国谷歌公司已完成了过去数百年人类文化演化趋势的模拟计算。而我国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成为我国文
9、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显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真实记录和存储人类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既是国际趋势,也契合我国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多重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面临空前的危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利用与传承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策略。本质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该避免可能存在的弊端,从法理角度厘清相关的版权问题。这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自身活力,从而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10、这些国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专业研究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在数字化采集、存储、保存等方面构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状与组团状分布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我国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我国目前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有效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没有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对于大数据技术视野下数据资源与知识整合数据库的构建、多民族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等问题也急需开展深入研究。破解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所面临的这些难题,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11、毋庸讳言。在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并建立文化遗产学,这有利于文化遗产承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传递。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开展。随着数字化技术自身的演进,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云计算平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并深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因此,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急剧增加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方法、数据模型、软件工具、技术操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支持,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渐由技术集成阶段转向系统应用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
12、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摘编自刘沛林、邓运员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在传统文化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既是国际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能存在版权问题等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C.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D. 文化遗产学的应运而生,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传递。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置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
13、下展开论述,以突出其必要性。B. 文章多处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C. 文章阐述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因果论证法,逻辑严谨。D. 文章既指出了我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所所取得的进展,又指出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B.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那么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C. 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临新危机。D.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取得的进展
14、代表了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参考答案:1. C 2. B 3. A【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错,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文中虽然有“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但并没有把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汉族的文化遗产进行比较,以说明哪一种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故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
15、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错,文中以发达国家为例共有两处,其中以谷歌公司所取得的成就为例,是为了说明“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错,原文是说“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作用”;C项,“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的危机”错,文中虽然说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面临一些问题,
16、但这些问题不属于数字化带来的危机;D项,“代表了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错,原文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故选A项。【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橘 子日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
17、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那是个地道的
18、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是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
19、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
20、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嗒一声落了下来。她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
21、,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的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
22、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14.怎样理解第段划线句的含意?(3分)15. 请概括小说中乡下姑娘的形象特点。(4分)16.简要梳理小说中“我”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17.小说第段和第段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8.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这个结尾之于我们,有怎样的现实意义?(5分)参考答案:14、(3分)这姑娘表情透露出的贫穷与卑微,正像报纸上各种消息的平凡与人
23、生的庸碌无聊。15、(4分)贫穷、卑微;单纯,未经世故;爱护亲人;热爱生活。16、(5分)等车时,百无聊赖;看到邋遢乡下姑娘,心中不快;看报纸打发时间,心灰意冷;姑娘开车窗,我心中冷漠不耐烦;扔橘子情节后,我变得喜悦振奋。17、(4分)突出主人公的贫苦形象;表现了人物略微紧张的心理;前后照应,体现了“我”对乡下姑娘从反感到尊重的心理变化。18、(5分)原因:“我”看到了家庭的温情与友爱;“我”看到了姑娘的勤劳与坚韧;“我”被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打动,改变了对姑娘的印象,变得乐观而振奋。(3分)现实意义:社会上的边缘或弱势群体,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我们生活的启发。(2分)二、 古代诗文阅
24、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
25、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依旧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璀祠,政教兼举。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寻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
26、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B.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C.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D.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
27、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来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B. “丁大母忧”指古代丧葬习俗中官员为母亲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C. “义役”是南宋时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以充应役费用.D. “三京”是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是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B. 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
28、。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C. 赵必愿为政注重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D. 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2)甫人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参考答案:10. B 11. B 12. A 13
29、. (1)赵必愿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2)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这句话是说“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串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请移泉州”不合
30、文意,下文没有与此对应的内容,此处断句不当,以此排除A与D两项。“讽诸邑/行义役”中,“行义役”的主语应是“诸邑”而不是“赵必愿”,排除C项。所以,选B项。【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11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
31、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为母亲守丧”错,“大母”指祖母。【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错,文中意思是,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
32、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A文中原句是“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可见应是“台府”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13题详解】试题分
33、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省略主语“赵必愿”,应补上;“旌”,表彰;“趣”,同“促”,催促;“输”,交纳。第二句中,句首省略主语“赵必愿”;“甫”,刚刚;“节制”,调度;“劝”,努力。【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34、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赵必愿不到二十岁时,遭祖母丧,因过度悲伤极其消瘦。服丧期满后,因祖父赵汝愚的临终表奏,赵必愿被补官为承务郎。嘉定七年,赵必愿考中进士,任崇安县知县,分析决断流畅,县吏不能难倒他。他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赵必愿革除了胥吏卖盐的弊政。赵必愿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大怒,逮捕小吏要加以惩罚,赵必愿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小吏有什么罪过?”他就收拾行装等着受责备,统帅没法追问才作罢。原来有个均惠仓,仓中没什么储备,赵必愿拿钱增买粮食,使仓储达二千石。赵
35、必愿极力主张实行义役法,在乡里间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负责推算财产编排户籍等任务,出资买田帮助服役的人,于是劝勉有资产的人家,有被感化的人,拿出自己的田产进行倡导。于是在全县推广,上下都觉得便利。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赵必愿任职期满,当地百姓一起为他修建祠堂,刻上碑文纪念他。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串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皇上下诏让他主管官告院并兼任台州知州,他完全继承祖父的为政作风,访察百姓的疾苦,抚恤贫困的人,修养济院,建陈
36、璀祠堂,政事和教化都取得了成绩。端平元年,赵必愿以直秘阁的身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谈人们。赵必愿升为度支郎中。三京战败,达事十分紧急,诏令分条上奏防守策略,赵必愿讲十件事,这些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赵必愿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郎中。发生火灾,赵必愿应皇帝诏命呈上密封的奏章,暂且担任吏部右侍郎。当时边事危急,赵必愿应皇帝的命令上疏说,他的谋划都切合事情的关键。淳祐五年,赵必愿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多次推辞,没被答应。闽地百姓听说赵必愿到了,欣喜赞慕。赵必愿讲求忠厚信实以使风俗淳朴,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
37、老人,裁减寺院实封田地的数目。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赵必愿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回乡,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多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
38、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
39、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
40、删改)【注】隗(ku)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A.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B.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C.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D.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
41、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细弱,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B. 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C. 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
42、时的人称为“通儒”。B. 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C. 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D. 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2)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如今将军仅率领(或:凭)几千
43、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2)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光武闻林已还三辅”,应理解“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所以可以排除B和D项;“群寮知林以名德用”,应理解为“朝中百官知道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甚尊惮之”,可以理解为“都很尊敬和惧怕他”,可以排除A,故选
44、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物故,即事故”错误,这里和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都应该是“去世”。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
45、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其他王傅被批评”,原文是“余人虽不见谴”,即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规”“霸王”“遵覆车”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第二句中,“起”“笃”“相望”“优容”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
46、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好学为人沉稳,家中有很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研究学问,学识渊博,当时被人称为通儒。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同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有百万之众,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