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崔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艺术一方面要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膺,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
2、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3、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
4、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须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至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1. 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B. 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C. 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
5、;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D. 艺术上的许多做法似乎不近情理,但其目的正是为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工具,这是从道德的观点来谈艺术,不明白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一定距离的。B. 艺术都是主观情感的流露,但如果不把它加以客观化,情感再深刻,也不能创造艺术。C. 蔡琰之所以能写出悲愤诗,是因为她能把切身的悲愤之情放在一定距离之外,对自身的经历加以反省。D. 只有艺术上出现的诸如波斯画中人物肢体不自然的扭曲等形式,才能弥补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
6、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B. 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都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C. 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D. 说话不押韵,做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参考答案:1. A 2. D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
7、表述,正确的一项”,B项,因果倒置,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有“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D项,无中生有,“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文中没有相关的表述。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这些形式化的手法确实弥补了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但不是必要条件。选项用“才能”把这些手法搞成弥补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
8、陷的必要条件。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把握文章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人们都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中的“人们都”以偏概全,文中有“往往遭人唾弃”等表述。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
9、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
10、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于长期存在的厕所问题,我们如何寻找解题之钥?韩国制定公共卫生间法,对公厕实施评价认证制度,使当地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风景线。美国则开放餐馆、商场等地厕所,还要求配有残疾人厕位、“同伴帮助厕位”等。重庆市旅游系统从2015年起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万
11、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了一批“设计独特、注重实用、倡导环保”的旅游厕所。如黑山景区以鹅卵石装饰旅游厕所墙面,卧龙岗景区则以单向可视玻璃做墙面,游客如厕时可欣赏风景。璧山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以捐建单位命名公厕,公厕显示屏还滚动播放企业公益广告。依靠创新,该区走出一条以厕养厕的市场化经营新路,目前该区建好的AAA级厕所,有80%来自企业捐建。两年多来,重庆市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458座,超过目标任务6.45%,厕所存在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旅游服务环境有较大改善,旅游形象有极大提升。(摘编自重庆“厕所革命”调查:既要面子 更要里子,2017年
12、12月05日重庆日报)注“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习近平总书记近三年来两次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材料二:问卷内容选项百分比问卷内容选项百分比1.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厕所革命”行动的?电视、报纸、广播53.85%6.当前,您对厕所中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厕所有异味36.0%微信等媒体平台23.08%地面、墙壁不干净12.0%政府门户网站15.38%水资源浪费0.0%社区橱窗7.69%便池有粪便8.0%2.您觉得厕所变化最明显的是?厕所保洁质量56.0%蹲位数过少44.0%厕所数量16.0%7.您希望厕所中提供哪些功能?免
13、费WIFI27.27%厕所硬件设施28.0%手机充电桩12.73%无明显变化0.0%残疾人专用设施16.36%3.您对厕所保洁质量感到?满意92.0%母婴室25.45%一般8.0%烘手机18.18%不满意0.0%8.您觉得应该在哪些区域增加公共厕所的建设数量?主次干道32.0%4.您对厕所硬件设施感到?满意88.0%背街小巷16.0%一般12.0%商业街区28.0%不满意0.0%开放景区24.0%5.您对厕所数量感到?满意72.0%9.您通过什么方式寻找公共厕所的?手机终端、APP地图28.0%一般15.0%公共厕所指示牌52.0%不满意13.0%询问他人20.0%(摘编自关于苏州市厕所革命实
14、施工作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2017年12月01日苏州人民网站)材料三:如何进行“厕所革命”?首先要突破简单技术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回顾人类发展史,东西方的“如厕”文化有明显分野。西方社会,自古便重视技术的改进,冲水马桶为其代表性的成果。而东方社会,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与“物尽其用”,先人们从西周时就开始探索粪便与土地肥力的关系,战国时已经掌握粪便积肥技术,汉代便有“美粪良田”的说法。直至上世纪中叶,粪肥依旧是中国农民耕种的法宝。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大规模施用化肥后,土地与人类、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天然链接断裂,城市居民的粪便成了城市的巨大负担,不得不斥巨资建设庞大的污水
15、处理厂。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污水处理不堪重负,农村土壤日渐贫瘠进入21世纪,有更多的学者在反思今人的如厕问题,在重新思考“美粪”与“良田”的关系,这也成为“生态厕所”设计的基点。(摘编自生态厕所:社会转型中的设计实验,201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7. 下列关于“厕所革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厕所革命”是一个业已受到多国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其针对的是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厕所问题,目的是从厕所入手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B. “厕所革命”自开展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苏州、重庆等旅游城市的公共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但公共厕所建设仍存在短板。C. 率先在旅游系统开展“厕所革命”,让人们享
16、有清洁卫生的如厕环境,利于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我国旅游形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D. “厕所革命”发展到现今阶段,我们不能再依靠技术创新,而要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探寻新路,实现人与环境的互惠共赢。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美国政府要求餐馆、商场等地对外开放其厕所,能弥补局部地区公共厕所不足的缺陷,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种做法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B. “厕所革命”重点是在旅游区等客流量密集、公厕需求量大的区域推进,现在人们更迫切希望在远离繁华街区的街巷、胡同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C. 人们通过手机定位寻找公厕的比率还不高,说明我们可以加大厕所管理
17、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公厕信息纳入在线旅行地图中,以方便人们如厕。D. 代表西方文明的冲水马桶耗水量大,由此形成的管网建设和污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民调显示,人们对公厕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尤其不满,渴望革新。E. 从粪便积肥技术,到“美粪良田”的说法,都说明古人受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尽其用”思想的影响,注重粪便对提高土地肥力的作用。9. 上述材料能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厕所革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分条概括。参考答案:7. D 8. CE 9.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从立法层面加强公厕管理;凝聚社会各种力量,在市场化经营方面不断创新;注重文化元素渗透,提升公厕文化档次;提高保洁质量和人性化服务水
18、平,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探索“生态厕所”模式,节约资金和资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项,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分析可知,“我们不能再依靠技术创新”说法有误。故选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
19、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这种做法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的理解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B项,调查图表数据显示,人们更希望在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和开放景区增加公厕数量;D项,从调查图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水资源浪费”的评定为“0”,说明民众对此并非广泛质疑。故选CE。【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
20、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厕所革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韩国制定公共卫生间法,对公厕实施评价认证制度,使当地厕所面貌焕然一新”分析,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结合“璧山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以捐建单位命名公厕,公厕显示屏还滚动播放企业公益广告。依靠创新,该区走出一条以厕养厕的市场化经营新路”分析可知,凝聚社会各种力量,在市场化经营方面不断创新;结合“首先要突破简单技术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分析可知,注重文化元素渗透;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提高保洁质量和人性化服务水平;结合“不得不斥巨资建设庞大的污水处理厂。城市
21、人口越来越密集,污水处理不堪重负,农村土壤日渐贫瘠”“在重新思考美粪与良田的关系,这也成为生态厕所设计的基点”分析可知,探索“生态厕所”模式,节约资金和资源。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化
22、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面食”,南方则因“水文化”的关系演绎为“鱼米之乡”。而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特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中式餐饮”,上述所有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
23、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 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如中国化的“寿诞”庆典,也出现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传统的寿桃演变为西式的蛋糕,但人们口中的祝词却仍然是中国式的“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西方的元素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不仅没有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反而给人以更为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汲取周边少数
24、民族以及域外的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进而将之统一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之中,在新的变革中共同推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自身的革命性的要求,是中国文化自新的一种自主选择。但在接受不同的外来影响时,中国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土性特色与民族性立场,张扬着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五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中华饮食文化是将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成的打上中国烙印的饮食文化。B、中华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食品的加盟,仍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C、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物
25、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中华饮食文化也不断汲取其它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因而能不断创新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只有在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厨艺,才能真正品尝中国美食的滋味,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B、中国饮食接受外来饮食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是由于我国饮食文化的自身要求,我们是有主动权的。C、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中国饮食在吸纳和消化外来食品使外来食物的成分变得更加合理。D、西方的饮食元素,进入中国,完全被接受,会给人以更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3.下列不属于“我国饮食文化在接受外来食品时,能完成本土化演变”的原因的一
26、项( )A、中国饮食文化始终坚持本土性的原则。B、对于异质文化善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C、在民族化原则上着意变革与创新发展。D、西方的元素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1、 参考答案:C本题为偷换概念,“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是中国的饮食方式。2、 B、【解析】A项中“只有在中国本土”错;C项文中说“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D项“完全被接受”错。3、D、【解析】结合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便知。【解析】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
27、,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
28、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
29、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敦劝生徒 敦:督促 B高宗幸东都 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 渐:征兆,苗头 D超拜司农少卿 超:越级,破格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干的一组是( ) 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岳亦以吏干著名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
30、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5分)译文: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5分)译文: 参考答案:5. 参考答案:11.C(完美)12.C(介词,在)13.B(谓语前置。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14.A(礼以仁为基础并依赖仁来维护)15(1)
31、又在庭院中错杂种植兰、桂、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光彩。(2)人之常情都是爱惜生命、厌恶死亡、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被道义激发的人就不是这样了。(3)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归顺。16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附标点后文段: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共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
32、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
33、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
34、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B虽万被戮 戮:侮辱C下流多谤议 议:商议 D以通其狂惑 通:抒发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考之行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惜其不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安能以身之察察D.然后是非乃定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17.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5、A.选段一,作者摆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从而选择了一条“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的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B.选段二,作者列举古圣贤“历尽磨难而不屈,退而发愤著书”的先例,表明他正是从这些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C.选段三,先介绍史记内容、体例和宗旨,再表明自己为完成巨著史记而“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D.史记开创了史书之先河且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郭沫若对它的崇高评价。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36、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分)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分) 19.请用斜线(/)给下文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司马迁在著述史记过程中接触到的前贤事迹,使他深有感触:“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参考答案:15C(评论是非,多指非议,此处可译为“非难”。)16D(乃:副词,才 A代词,它/音节助词,无义; B代词,它/语气副词,或许; C介词,因为/介词,拿)17.D18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被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不肯死,
37、是因为痛惜自己的志愿尚未完成,平平庸庸地死了,我的文章不能留传给后人。也是想以此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弄通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际”翻译为“关系”,;“变”翻译成名词性词语,。)19知死必勇 / 非死者难也 / 处死者难 /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 及叱秦王左右 / 势不过诛 / 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所以说我
38、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A.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B.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D.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适合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适
39、合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适合空。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平时积累很重要。另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40、字。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_。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_。”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_,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1)正因其有悲剧 (2)它是最不完美的 (3)乐观的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
41、,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第一处,根据前文的文意,此处是填悲剧的意义相关的语句。第二处根据前文“最完美”,此处填“最不完美”。最后一个空是总结句,根据前文文意,是填写怎么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与前文文意是填“乐观”。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区的土壤中由下而上地建设。B. 传承千年的日历在当今互联网消费的新浪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掀起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C. 鉴于这所学校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新思路的做法初见成效,有人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广该校的
42、“学生家庭书房”。D. 时至今日,耕读传家仍让人回味和向往,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在工业文明到来后,生命的异化太严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项,中途易辙,将“自从”提前至“城镇化”的前面;B项,搭配不当,“掀起风尚”不搭配,应为“掀起热潮”。C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做法”或“经验”。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因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10. 在下面一段文字
43、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日益发展的电子计算机代替着人们的脑力劳动。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双手去操作危险的工作或试验, _,如用它写字、绘画、绣花推想不久的将来,人类手工创造的一切艺术品,渐渐就会被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所代替。那么,过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艺、编织、纸扎手工制作之技艺,慢慢就无人详知了。_。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虽琳琅满目, _。参考答案:且还可(替代人们)从事艺术创作;(得分点:递进关系,艺
44、术创作)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手艺悄然逝去;(得分点:传统手艺、逝去,或意思相近)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手工创作)(得分点:虽、手工创作,或意思相近)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第空根据前文“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双手去操作危险的工作或试验”,很自然这是一种递进关系,与下文的内容进行紧密相连,应填写“且还可从事艺术创作”之类的句子;第空在本语段中明显处于一种过渡的句子,与上下文紧密联系,可以填写“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手艺悄然逝去”;第空通过“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
45、表明一种文化缺失留下的弊端,故填写“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之类的句子。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远方,很多人都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许巍在歌中唱到:“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而诗人海子在迷惘中吟唱:“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作家韩寒在永远的远方中说:“每个人都向往远方,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分析材料时,重点要理解“远方”的含义。从表层看,“远方”指的是遥远的地方;从深层看,“远方”代表了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或者是代表一种不被物质和现实束缚的自由自在的状态,或者是安慰自己的一碗心灵鸡汤,或者是能够指引你向前奋斗的动力等。参考立意:远方未必不苟且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