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抚顺市第三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苍蝇【新西兰】曼斯菲尔德“你这儿可真舒服。”伍迪菲尔德坐在皮椅中,像婴儿车中的婴儿似地看着经理他的朋友的办公室。要说的都已经说了,现在该走了,他却不肯走。中风后,妻子和女儿把他禁铟在家里。只有星期二,她们给他打扮一番,放他进城。至于他在城里做些什么,她们一无所知。她们想,他是去惹人讨厌的吧人们对于最后的乐趣都是依依不舍的,就像树木依恋最后几片叶子一般,伍迪菲尔德就那么坐着,羡慕地盯着经理。经理比他大五岁,身体健壮。“是的,舒服极了。”经理深感自豪,他喜欢让别人,
2、尤其是让伍迪菲尔德羡慕。现在,他端坐在办公室正中,瞧着羸弱的伍迪菲尔德,心满意足。“这是我新布置的!新地毯!新家具!新电炉!”他没有提及那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个身穿军服的小伙子。照片不是新的,它摆在桌上六年了。“有件事想告诉你。什么事呢?”伍迪菲尔德回忆着,目光暗淡,双手颤抖。可怜的老头,时日不多了。经理动了恻隐之心,打开办公桌下面的柜子,拿出一个黑色的方瓶。“威士忌?在家里她们根本不让我沾唇。”酒暖和了他的身子,也暖和他那冷冰冰的脑袋。“是这么回事,”他说,“上星期,我女儿到比利时去了,去看看里奇的坟墓,碰巧也见到了你儿子的墓。”他顿住了。经理默不作声,眼皮的跳动表明他是听到了。“我女儿对那里
3、的情况很满意,”他说,“照管得很好,你没有去过吧?“没,没有!”“方圆好几英里都是坟墓。像个公园,坟墓上都栽着鲜花,道路又宽又平。”听那副腔调可以看出他对又宽又平的道路十分赞赏。伍迪菲尔德又顿了一顿,忽然兴奋起来。“你知道,在那儿一罐果酱要多少钱?”他说,“十法郎!简直是抢劫。格特鲁德说,就半个金镑那么大一罐,他们竟要她十法郎。格特鲁德干脆把罐子带走了,为了教训教训他们。干得好。他们利用我们的感情赚钱,以为我们到那边去扫墓,就什么钱都肯花。”他转身向门口走去。伍迪菲尔德走了,经理呆呆地立了很久。头发花白的听差看着经理,活像一条狗,渴望主人带它出去溜达一下。“麦凯,半小时之内我不见任何人。懂吗?
4、谁也不见。”门关上了,沉重的步履踏过鲜艳的地毯,肥胖的身躯跌坐在弹簧椅上;他想要,他打算,他已准备好大哭一场,“我的儿子啊!”他深深地叹道,但没有落泪。过去,在孩子死后的最初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里,他一说这几个字,就心如刀绞,非大哭一场不可。那时,他逢人就说时间不能减轻他的痛苦。别人可以忘却不幸,他却不能。他儿子是独生子,自孩子出生之日起,他就含辛茹苦,为他创业;要不是为了儿子,不但蒸蒸日上的企业毫无意义,就是生活本身也都索然无味了。他不时想象着儿子继承他事业的美妙前景。这个前景的实现只是功亏一篑。战争爆发前,儿子已在公司见习了一年,深受公司职员爱戴。然而,这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那一天,麦凯交给他
5、一封电报:“兹沉痛通知阁下”他悲痛欲绝,生活彻底毁灭了。六年过去了。六年时间过得真快!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啊。经理没有落泪。他似乎感到有些不对头。他想站起来去看看儿子的照片。他看见一只苍蝇落在墨水瓶里,正在拼命挣扎。瓶壁湿滑,它爬上来又掉下去了。他拿起钢笔,把它拨出瓶子,放在吸墨纸上。苍蝇在那滩墨水中静静地躺了一会,随后它的前腿开始动了几下,继而立住脚跟,把湿漉漉的小身子支撑起来。它踮起脚尖,竭力展开一片翅膀,然后是另一片。现在,你可以想象,它在轻快地、欢乐地摩擦前腿呢!危险业已过去,它死里逃生,准备飞向生活了。这时,一滴墨水滴了下来,不偏不倚落在它身上。那小家伙吓坏了,一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
6、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移动前腿,站住脚跟,一切重新开始。真是个有勇气的小家伙,办事就要有这种勇气,他想。这时,苍蝇又完成了那艰巨的工作。然而,又是一滴墨水,不偏不倚地滴在它擦净的身体上。这次看它怎么办?经理焦急地等了一会儿。看哪,它的前腿又在动了。他松了一口气,同情地俯身对它说:“你这能干的孩子”他吹几口气帮它擦干身子。尽管如此,苍蝇已经有气无力了。经理把钢笔插入墨水瓶中,决定最后再来一次。最后一滴墨水落在吸墨纸上,苍蝇躺在墨水中不动了。后腿粘在身上,前腿不见了。“爬起来,”经理说,“快!”他用笔拨了拨苍蝇,毫无动静。苍蝇死了。经理用裁纸刀挑起苍蝇扔进废纸篓中。突然,他觉得有些不安,于是揿铃传呼
7、麦凯。“给我送几张吸墨纸来,”他厉声说,“快点!”听差离开后,他开始回想刚才在想些什么来着。想什什么呢?是他掏出手帕擦擦脖子。他怎么也记不起来了。(有删改)12. 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简析伍迪菲尔德的生活状态。13.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经理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1)“我的儿子啊!”(2)“你这能干的孩子”14. 简要概括你对小说中苍蝇形象的理解。15.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2. 单调无聊,孤独寂寞。和家人的关系:平时妻女把他禁锢在家里,周二放他出去也不关心他在外面干什么,可见他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在经理朋友那儿,朋友只是向他炫耀自己的成功,让他羡慕,可见他得不到朋友的
8、关心。 13. (1)对儿子在战争中遇难感到遗憾、无奈、伤痛;希望自己能为儿子大哭一场。(2)对苍蝇遭遇不幸的同情;对苍蝇努力抗争的赞赏(肯定);也期待它能克服困难,好好地活下去。 14. 苍蝇代表着竭力与命运抗争却终究难免一死的弱小生灵;暗指战死沙场的那些牺牲者;也指在命运的摆布下无能为力的伍迪菲尔德、经理等人;象征无法预知未来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 15. 将苍蝇折磨死后,明明很难过却忽然忘了刚才所想,表现了经理人性的扭曲和冷酷;使劲回忆也终于记不起刚才所想,表现了经理努力的徒劳和生命的空虚;连刚才所想何事都记不起来的事实,增强了故事的讽刺意味、荒诞感与悲剧性;作者最终也没有告诉读者经理“
9、刚才所想”何事,留下了空白,增添了小说张力。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问“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简析伍迪菲尔德的生活状态”,文中讲述了伍迪菲尔德与家人和经理之间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原文说“中风后,妻子和女儿把他禁锢在家里。只有星期二,她们给他打扮一番,放他进城。至于他在城里做些什么,她们一无所知”。可见他得不到亲情的温暖。与经理的关系,原文说“是的,舒服极了。”经理深感自豪,他喜欢让别人,尤其是让伍迪菲尔德羡慕。现在,他端坐在办公室正中,瞧着羸弱的伍迪菲尔德,心满意足。可见朋友只是向他炫耀自己的成功,让他羡慕,他得不到朋友的关心。作者通过讲述伍迪菲尔德与家人和经理之间的关系
10、,表现了伍迪菲尔德生活的单调无聊,孤独寂寞。1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境来分析当时人物的心情。第一局“我的儿子啊!”是在经理六年后又想到死去的儿子时,发出的一句感叹,抓住原文中的“他打算,他已准备好大哭一场”,“他深深地叹道,但没有落泪”。可见他对儿子在战争中遇难感到遗憾、无奈、伤痛;希望自己能为儿子大哭一场。第二句是在经理看到苍蝇顽强地,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时发出的感叹,首先有他对苍蝇努力抗争的赞赏(肯定),还有对苍蝇遭遇不幸的同情,也期待它能克服困难,好好地活下去。14. 试题分析:苍蝇是作者在文中设置的一个物象,作者通过对苍蝇形象的描写,是要展示像苍蝇一样的人的生活状况,
11、所以考生在分析苍蝇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象征意义,并且要结合文中具体的人物,如伍迪菲尔德、经理来分析他们和苍蝇之间的相似性。文中的苍蝇虽然弱小,但面对困境时仍竭尽全力的去战胜它们,直到生命的结束,可见苍蝇代表着竭力与命运抗争却终究难免一死的弱小生灵;也暗指战死沙场的那些牺牲者。同时苍蝇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人为造成的,经理如果不再滴墨水在苍蝇的身上,苍蝇有可能就活了下来,苍蝇的命运掌握在经理的手上,可见苍蝇也指在命运的摆布下无能为力的伍迪菲尔德、经理等人;也象征无法预知未来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15. 试题分析:本文的结尾是以人物心理描写和行为神态描写作结的,其作用有:1、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的
12、心理。2、烘托/丰满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3、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暗示故事的走向。 4、含蓄表达主题。解答时要结合全文的故事情节来揣摩人物心理。经理在看见一只苍蝇落在墨水瓶里后,他拿起钢笔,把它拨出瓶子,放在吸墨纸上。当他看见苍蝇死里逃生,准备飞起来时,又滴了一滴墨水在苍蝇的身上,反复几次之后,苍蝇终于死了,他觉得有些不安,于是揿铃传呼麦凯给他送几张吸墨纸来,可当听差离开后,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结尾通过对经理心理和行为的描写,表现了经理人性的扭曲和冷酷;使劲回忆也终于记不起刚才所想,表现了经理努力的徒劳和生命的空虚;连刚才所想何事都记不起来的事实,增强了故事的讽刺意味、荒诞感与悲剧性;作者最终
13、也没有告诉读者经理“刚才所想”何事,留下了空白,增添了小说张力。点睛:小说结尾的作用:1、指向情节:生起波澜,出人意料 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2、指向人物: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 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 3、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结合内 容具体分析(赞颂,讽刺,揭露)4、指向读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耐人寻味;震撼人心,给人以悲伤(愉 悦)之感。2.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工程与赈灾林语堂 苏东坡在元佑四年(一0 八九)七月到达杭州,任浙西军区钤辖兼杭州太守,时年五十二岁。苏东坡全心全力从事工作。 杭州
14、城有五十万人,却没有一家公立医院。杭州位于钱塘江口,海陆行旅辐臻云集,往往有病疫流行。苏东坡从公款里拨出两千缗,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众安桥,建立了一家公立医院。据我所知,这个“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三年之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主办此医院的道士,由朝廷酬以紫袍和金钱。 不过苏东坡最关心的是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还有清除杭州城的运河淤泥。城内有两道运河,以南北方向穿过城市,直接在闸口连接钱塘湾,与钱塘湾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好多淤泥,每四五年,运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苏东坡向专家请教,把运河的高度测量过,拟好一项计划,以防淤泥沉淀,才能保持运河地区的清洁。这是他在杭州第一次的工程,始于
15、十月,那是他到任后三个月,次年四月竣工。 和运河交通同样重要的,则是供水问题。城中有六个水库,分散在各处,但是淡水干线管道常常损坏。苏东坡与曾经监督修理那些输水管的和尚商量,输水管是用大竹管子做成,经时不久,苏东坡乃用坚固的胶泥烧成的陶瓦管子代替,上下用石板保护。据说,那些水库完工之后,杭州城中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从六个小水库供给杭州用水的工程成功之后,苏东坡自然进而想整理一个大水库,那就是西湖。苏东坡在湖上动工之前,西湖一直在日渐缩小,湖面蔓草丛生,日形繁殖,野草已经将湖面遮盖了一半。从工程方面看,只是件简单事,只在清除水草而已。这种改善工程,岂不是轻而易举吗?但是以前的主政者都没想到去做
16、。此项计划蒙朝廷批准,苏东坡开始和数千工人和船夫一起活动起来,费时四个月,工程完毕。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苏东坡计上心来,用以建筑湖上的长堤。一条湖上的直堤,除去可以供人步行外,也可以增加湖面的美丽,亦大为缩短往返的距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苏东坡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沿岸部分开垦出来让农人种菱角。农人必须注意将自己地段按期除草。除去增加西湖的实用价值之外,不管是有意也罢,无意也罢,苏东坡也增加了西湖的美。但是这种德政后来也遭致政敌的攻击,说他“虐使捍江厢卒,为长堤于湖中,以事游观”。 苏东坡又试验更庞大的计划,要扩展江苏的运河系统;这是苏州城外一项拖
17、船驳运计划。这些计划有些没能实现,但是附有地图的详密计划,足以证明他在工程方面的想象力。同时,他也正在为另一项更迫切的问题忙得要命,那就是饥谨的威胁即将来临。他到任的那一年,就已收成不佳。米价七月间六十文一斗,到九月间涨到九十五文一斗。幸而平仓里还有存粮,他又筹划到二十万石,卖出了十八万石,才算稳住米价,在元佑五年(一O九0)正月,使米价跌到七十五文一石。在那年春季多雨,看来年成有望。农人借钱施肥勤耕,满希望夏季丰收。在五月六日,杭州一带大雨滂沦,多日不止,民家积水将及一尺。农人的盼望眼看悉成泡影,随便有点儿常识之人,都能看出来,一已存粮吃光,势将挨饿。苏东坡派人到苏州常州去视察,接到的报告是
18、该两地全境淹水。虽然不需大才方可预知,苏东坡却在事前早有准备。他一向相信常平仓制度远胜过饥荒之后的救济,所以他早就不断购买谷子存满粮仓,好来应付荒年。后又霍雨连绵不绝,他为之奋战不懈。在半年之内,自七月开始,他给皇太后和朝廷上表七次,陈述实情,吁请急速设法。七个表章合成一个情急的呼吁。他呼救不停,直到朝廷人人觉厌烦了。他那种急躁是太背乎中国人的习惯。若干朝廷的特使也在当地,人家一言不发。 但是他深信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救济。在当地买,或是由外地进口,这样不断存粮,以防食粮短缺,并随时卖出以平定粮价,饥荒是可以防止的。但奇怪的是,除去苏东坡一个人外,别人都是无动于衷。他一看朝廷公报,不觉大怒。好多浙
19、江和邻近的地方官都在春天奏报丰收有望,但无一人陈明新近的暴雨和水灾。苏东坡奏准以修缮官衙的款项购买食米,因为救饥荒第一。六个月以前,他请拨给五万贯购买食米,杭州当分得三分之一。朝廷是把钱拨下来了,但邻省一个名叶温举的税吏,却把苏东坡应得的款额剥夺了。钱一到,人人都想分润,但是目前却无人肯陈报灾情。 苏东坡的计划是在那年冬天出卖官米。果不出他所料,米价飞涨。冬季一到,他开始出卖官仓存米。但是在元佑六年(一0 九一)二月,他被调离杭州,又被召至京都充任翰林学士。苏东坡去了,饥荒来了,人民多病饿而死。真难以令人相信,苏东坡到达京都后,竟遭弹劾,说他夸大灾情,“论浙西灾伤不实。”节选自苏东坡传有改动(
20、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作者认为,“安乐坊”是苏东坡拨公款和捐款建立的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由此可知苏东坡是兴办医院的第一人。 B林语堂先生自是喜爱和推崇苏东坡,全文随处可见赞美之意,“他那种急躁是太背乎中国人的习惯。”此句亦是似贬实褒,正体现了苏东坡济民心切、刚正直率的个性。C 苏东坡到任的那一年,春季多雨,本来年成有望,可因在五月六日,杭州一带大雨滂沦,后又霍雨连绵不绝,致使收成不佳。D 西湖畔,两条堤坝横卧,一条是苏东坡用整理西湖水库而得的水草和淤泥主持修筑而成的长堤,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苏堤”,另一条则被称为“白堤”的,得名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关。E 苏
21、东坡任浙西军区钤辖兼杭州太守时,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如:兴建了西湖大水库、赈灾等(2)传记中从哪些方面写了苏东坡全心全力从事工作?请简要分析。(6分) (3)“除去增加西湖的实用价值之外,不管是有意也罢,无意也罢,苏东坡也增加了西湖的美。”传记中苏东坡是如何增加西湖的实用价值?(6分) (4)林语堂说:“苏轼坡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开展工作。”请理解这句话,并结合全文谈谈苏东坡的这种勇气与精神。(8分) 参考答案:(1)B(3分)D(2分)解析A.苏轼不过是兴办公立医院的第一人。按作者说病坊之类的都可以算是医院的话, “安乐坊” 只不过是地方财政拨款,苏轼捐资的公立医院而已,其他的民间
22、病坊便可以是私立医院。C.“他到任的那一年,就已收成不佳。”苏东坡到任之年为“元佑四年(一0 八九)七月”,而“五月六日,杭州一带大雨滂沦”及“霍雨连绵不绝”是在“元佑五年”。因为“五月六日,杭州一带大雨滂沦苏东坡派人到苏州常州去视察,接到的报告是该两地全境淹水”。E.苏轼没有兴建了西湖大水库,而是整理西湖大水库,(2)每点1分,共6分拨公款,并自己捐黄金兴办“安乐坊”,疏浚河道,保持运河交通, 修理输水管,解决供水问题,整理西湖水库的水草和淤泥,修建“苏堤”,详密制定了扩展江苏的运河系统计划,稳定谷价, 赈灾济民。(3) 每点2分,共6分修整水库,清除水草和淤泥, 既灌溉稻田,又美化西湖,建
23、筑湖上的长堤, 便于行走和观光,让农人开垦土地种菱角, 既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又让恶草不再滋生.(4) 每点2分,共8分此句意为:苏东坡以一种即使千万人阻拦也会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开展工作。(2分)这种勇气与精神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A.清除西湖水草,修筑河堤,之前的主政者都没付诸行动,苏东坡却身先士卒,即使后来因此遭致政敌的攻击。(2分)B.杭州灾情,若干朝廷的特使当地而一言不发,苏东坡却上表七次,急呼设法,后因此而被弹劾。(2分)C.面对洪水暴雨,别人无动于衷, 邻省官员无肯陈报,苏东坡依然卖粮存粮,防粮短缺, 以此抗灾救荒。(2分)略3. 实用文本阅读 陆孝彭1958年初秋,中央军
24、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 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 -5”飞机的总设计师。 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1949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
25、到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1952年,他曾在沈阳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 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
26、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 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有时为了核算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 呀!” 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 和许多事物一样,“强-5”的设计既有一
27、般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又有自己的特色。在设计过程中,陆孝彭注意吸收各国战斗机的优点,又勇于大胆创新。为了提高“强-5”的飞行速度,他大胆地采用了跨音速面积律理论。 1961年8月,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条件恶化,为确保“两弹一星”等重点计划顺利进行,“强-5”飞机的试制工 作被责令停止。100多人的车间,仅剩下14人搞“强-5”机研制。可陆孝彭仍痴心不改:“强-5飞机我搞定了,14个人也要把强-5飞机拿下来。”陆孝彭坚持和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边设计、边劳动,加班加点,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 1962年秋,陆孝彭和他的同伴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试制出第一架“强-5”样机。喜讯传到北京,中央军委
28、、国防科工委、空军司令部等立即发来了贺电贺信。 1966年6月10日,“强-5”的飞行实验开始了。随着叶剑英元帅的一声令下,机场上的 “强-5”战斗机,像一只矫健的银燕,在强大气流的推动下,昂首挺胸冲向蓝天。 陆孝彭在从事飞机设计研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编写的飞机总体设计(讲义),为南昌洪都工学院培养总体、气动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了教材。1983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跨音速学术讨论会上,陆孝彭发表了论激波和极限线的关系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一文,为应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复杂的气动力问题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崔玉亭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相关链接1983年在巴基斯坦白沙
29、瓦空军基地举行飞机表演。在与世界第一流的美国“F- 16”战斗机、法国的“幻影-5”战斗机等的比赛中,我国的“强-5”赢得了低空、超低空飞行和打地靶三个项目的第一名。(崔玉亭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百度百科)洪都航空集团公司在编印的洪都报纪念陆孝彭的专刊中,用通栏对联赞扬他:“科学报国百折不挠,无愧航空功臣巨擘;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堪为世人一代楷模。” (百度百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喷气式强击机对于提升中国空军在空战、陆战、海战中的战斗力至关紧要,中央军委把研制的设计任务交给陆孝彭,体现了中央军委对他的高度信任。B. 新中国诞生后,陆孝彭毅然放弃国外优裕
30、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加入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设,这反映了他热爱祖国、报效新中国建设的情怀。C. 陆孝彭通过查阅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认为强击机能够在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情况下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从而确定了“强-5”的研制目标。D. 陆孝彭带领他的团队克服无图纸、缺资料等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三四年的时间就成功试制出第一架“强-5”样机。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陆孝彭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在国外经历过相关机型的设计工作,回国后曾担任“歼教-l”的主管设计师,设计经验丰富,说明他有能力担任“强-5”总设计师的工作。B
31、. 在“强-5”飞机设计的过程中,陆孝彭对他的助手们不太放心,因而不辞辛劳,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C. 从飞机设计负责人的选定到最后的飞行实验,叶剑英元帅都亲临现场,这体现了中央军委对陆孝彭的关心和对“强-5”飞机研制工作的重视。D. 陆孝彭他们在吸收各国战斗机的优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所研制的“强-5”飞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E. 陆孝彭有时放下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去专门进行理论研究,因此他编写的教材和发表的学术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9. 陆孝彭“科学报国百折不挠”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参考答案:7. B 8. AD 9. 历尽艰辛辗转四国,投身中国航
32、空事业,将一腔报国热忱化作对祖国的贡献;从无到有,完成强击机的设计。陆孝彭身负重命,在一无图纸、二缺资料的条件下,带着一帮年轻人高质量地完成了“强-5”飞机的设计;克服重重困难,试制出“强-5”机样机。在“强-5”飞机的试制工作被责令停止的情况下,陆孝彭带着仅剩下的14人成功地完成了“强-5”样机的研制。7. 试题分析:“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中只提到他在国外的工作经历,并没有涉及他的生活状况。8. 试题分析:B项,“陆孝彭对他的助手们不太放心”的分析不恰当,原文中“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表现的是他高度的责任感。C项,“对陆孝彭的关心”的分析不
33、恰当。飞机设计负责人的选定以及最后的飞行实验,叶帅亲临现场,体现的只是中央军委对“强-5”飞机研制工作的重视。况且,叶帅到沈阳时,还不知道设计负责人的人选。 E项,“有时放下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去专门进行理论研究”表述有误。原文是“陆孝彭在从事飞机设计研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概括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科学报国百折不挠”表现,答题的关键是例句文中相关“科学报国百折不挠”的具体事例分析。如“历尽艰辛辗转四国,投身中国航空事业,将一腔报国热忱化作对祖国的贡献”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
34、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
35、,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
36、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C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之力尚足以入B古谓之天门溪水 蚓无爪牙之利C其级七千有余 其孰能讥之乎D越长城之限,至于
37、泰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12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
38、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3分)答: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分)答: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分)答:参考答案:9、D (磨灭。)10、D(D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对象等,不译。A介词,在;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修饰。B 代词,代东谷;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 代词,代南麓山道;语气词,表反问,难道。)11、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12、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就到了泰山的顶峰。(“循”解释为“顺着”,“至”解释为“到达”,
39、各1 分;句意1分。)等到已经登山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及” 解释为“等到”,“负” 解释为“背负”或“覆盖”,“烛” 解释为“照亮”,各1分;句意1分。)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回视” 解释为“回头看”,“或”解释为“有的”,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
40、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黄岘xi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
41、(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
42、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了这篇记。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过百龄传秦松龄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若倪征君云林以画
43、,华学士鸿山以诗,王佥事仲山以书,乃今过处士百龄者,则以弈。其为道不同,而其声称足以动当世则一也。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颗,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曰:“是无难也。”与人弈,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时福清叶阔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以学未竟辞。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遂益殚精于弈。不几年,学成,曰:“可以应当世矣!”会
44、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有国手曰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曰:“诺!”遂争出注,约百緍。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之,遂对弃。枰未半,林君面颊发赤热,而百龄信手以应,旁若无人。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曰:“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当是时,居停主某锦衣者,以事系狱,或谓百龄曰:“君为邻衣客,须谨避,不然,祸将及。”百龄毅然曰:“锦衣遇我厚,今有难而去之,不义。且吾与之交,未尝干以私
45、,祸必不及。”时同客锦衣者悉被系,百龄竟免。已天下多故,百龄不欲久留,遂归隐锡山。日与一二酒徒狂啸纵饮,不屑与人弈,独征逐角戏以为乐。百龄素贫,出游辄得数百金,辄尽之博簺。其戚党谯呵百龄,百龄曰:“吾向者家徒壁立,今所得资,俱以弈耳。得之弈,失之博,夫复何憾?且人生贵适志,区区逐利者何为?”噫,若百龄者,可谓奇矣!以相国之招而不去,以金吾之祸而不避,至知国家之倾覆而急归: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羿人乎哉?张山来曰:善羿者多在垂髫,然其人往往啬于寿。今过君独历四十余载,岂其命名为之兆耶?【注】抛(f)然:生气的样子。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
46、同的一项是( )A. 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 凡三战,林君三北B. 百龄固谢不敢 林君向固称霸C. 且吾与之交,未尝干以私 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D. 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 得之弈,失之博,夫复何憾?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佥事:古代官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等职。B. 童子: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这里是没有考中秀才的读书人。C. 金吾:多指负责朝廷警卫、仪仗及掌管京师治安的武职官员。D. 垂署: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故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2)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8. 过百龄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