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4.83KB ,
资源ID:327976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2797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东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重庆东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重庆东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王珂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记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从这些记

2、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葬志、圹志等。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

3、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禁止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于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

4、迁等原因被损毁,而随同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铭”,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

5、,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2日第391期)1下列各项中,对“墓志”与“墓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秦汉以及先秦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B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是廉价易得、不易损坏的材料。C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墓志的别称有埋铭、葬志、圹志等。D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碑主要用于测量日影记时、拴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C墓志铭和墓碑文有渊源关系。墓志上“志”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序”,墓志上的“铭”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D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说,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

7、木碑,两根绳索”。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北魏的寇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参考答案:1B(“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错,应是继承了先前“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特点。)2D(“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更显文采华丽”,文中无依据。)3D(“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8、面小题。“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者

9、”和“反理性论者”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别。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帝”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智性”在通常的用法中则含义较“理性”为广,并可以包括“理性”;反理性论者之不必然为反智性论者,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这两者之间容易牵混不分,则是因为反智论者往往援引反理性者的思想学说以自重。例如尼采、柏格森、詹姆士诸人的反理性论,便常成为政治和社会上反智运动的思想武器。“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我们称他们作“

10、反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反知识分子”和“反智性论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只存在于概念上,而在实践中这两者则有时难以分辨。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区别,是因为社会上一般“反知识分子”常常以知识分子为攻击的对象,而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虽则对知识分子的攻击多少也含蕴着对“智性”的否定。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尽量用“反智论者”一词来兼指“反智性论者”和“反知识分子”两者,非十分必要时不再进一步加以区别,以免引起理解上的混乱。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我在本篇中只能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详论且俟将来。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虽以讨论反智论为主旨,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

11、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以八股文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之来自平民家庭(即三代无功名)者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样一种长时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选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有删节)7. 下列对文中“反智论”相关信息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反智论”这种理论并不只在政治领域才出现,它存在于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

12、如果仔细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存在的痕迹。B. “反智论”也可以翻译为“反智识主义”。如果要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反智”现象的学者都觉得是比较困难的。C. 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D. “反智论”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在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神学和哲学史上的反理性论者部分地认可“理性”,所以他们认为要完美地认识“上帝”或“真理”,只依靠理性是不够的。B. 反智论者常常引用反理性者如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学说来抬高自己

13、学说的地位,因此人们难以分清反理性论者和反智性论者。C. “反知识分子”常以知识分子为批评对象,他们在批评中也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因此,他们也怀有“反智论”的态度。D. 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还是可以说很尊重智性的,所以作者不认为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主要特色。9. 根据文意,“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B 8. B 9. “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互相关涉的两个部分。一是憎恨和怀疑“智性”本身,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另一方面是轻鄙以至敌视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概念、句子含义的

14、能力。A项,曲解文意。“这种理论”错误,文章开头就说“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C项,无中生有。备选答案内容的表达与题干“反智论”无关。D项,偷换概念。“反智论”在原文中应为“反智”。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A项,因果倒置;原文这样说的“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所以说“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不正确。D项,曲解文意。原文“比较尊重智性”是在“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的条件下成立,

15、所以转述为“很尊重智性”是不正确的。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

16、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此题比较简单,属于送分题。原文开头,作者称“反智论”是一种态度。在第一段中作者还明确地说“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抓住语意和关键词,“一是”后是第一部分,第二段开头“另一方面”后则是第二部分。要有条理答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

17、先生,久久不愿离去。“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

18、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

19、,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

20、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有删改)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中,既有年轻的北大学子,也有八十多岁的学者,这充分说明了季老先

21、生的影响之大。B.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富有童心的人,发现新奇的东西就会很高兴。C.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符合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识分子。D.李垚因为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深深折服,所以报考了北京大学。E.季老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对人生、知识和生命的认识,更是他一生的写照,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15.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6.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17.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22、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4、(1)AE(4分)15.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4分)16一是他山高水长的风范,二是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的爱心与胆识,四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3分,答对三个意思即可。)17北大教授张颐武之所以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飞速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

23、多人在成为自己所在领域顶尖人物的同时,却把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给丢失了。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具有精神高地的知识分子。(3分,划线处一处1分。)14B项,“富有童心”错,季老先生不是因为发现“新奇的东西”而高兴,而是因为发现了学术研究的“新线索”而高兴。C项,“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于文无据,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季老先生所认为的知识分子的最高水平。D项,李垚没有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1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

24、物心情或者借景抒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作用。考生只要了解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再结合文本,即可得出答案。1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关键是要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文本的第一、二、三段写的是悼念现场,第四段写了季老先生山高水长的风范,第五、六段写了季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态度,第七段写了季老先生的爱心和胆识,最后两段则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17回答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知识分子”和“精神高地”,分别从其“知识分子”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同时注意结合身边的实际,也可以结合自己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来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李贤,字

25、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勉之。”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

26、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贤乃大

27、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注】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 y),后魏赐谢总为大

28、野氏。斥候:侦察兵。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 闲:熟悉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 卒:通“猝”,仓促C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 受:通“授”,教授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动:感动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必为台牧,卿勉之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A其 乃 焉 B其 因 之C且 因 焉 D且 乃 之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

29、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B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D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4分) (2)贤

30、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3分)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3分)参考答案:9C(受,得到,接受。)10A(必为台牧,卿其勉之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11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12D(都督大野树儿被州民豆卢狼杀害)13(1)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关键词:岂、强、授、唯)(2)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关键词:固、勒、密)(3)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

31、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关键词:乃、以、寇)参考译文: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不轻举妄动。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他说:“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九岁时,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有人对他说:“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李贤答道:“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至于忠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问者惭愧而心服。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

32、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贼众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但是他们心已骄。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魂落魄。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大家都表示服从。李贤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贼众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兵追上,杀死豆卢狼。升任原州长史,随即代理原州政务。八年,授原州刺史。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百姓安宁。十二年,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

33、,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不久,茹茹围逼州城,抢劫百姓,赶走牲畜。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活捉一百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被掠去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四年,大军东征,朝廷认为西路空虚,担心羌族、浑族入侵,于是任命李贤为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无总管,到这时才设置。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羌、浑因此而收敛,不敢东犯。五年(565),宕昌侵犯边境,百姓失去家业,于是

34、在洮州设置总管府,用来遏制外敌。废去河州总管,改授李贤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这时羌人侵犯石门戍,撤毁桥梁,破坏道路,企图阻断援军,李贤率领一千名骑兵抵抗,先后斩杀、俘虏数百人,贼人才退去。羌人又引导吐谷浑数千骑兵,准备侵入西部边境。李贤暗中得知,派兵埋伏在要道,再次大败贼军。敌人震慑,不敢再犯。不久,废去洮州总管,仍在河州设置总管府,还让李贤担任总管。高祖怀念李贤旧恩,调他入京,授大将军。天和四年(569)三月,在京师去世,当年六十八岁。高祖亲临致哀,哭声感动左右。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为“桓”。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与吴质书

35、 魏曹丕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

36、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

37、游,良有以也。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注释:建安七子:“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号,“七子”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孔融:字文举。“七子”中年辈最高。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对派,后被操所杀。他的散文虽然骈俪成分极重,却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陈琳:字孔璋。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王粲:字仲宣。“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阮瑀:字元瑜。徐斡:字伟长。刘桢,字公斡。应玚:字德琏。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离:离散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遂:如愿C古人

38、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良:确实D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更:经历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对建安七子作品评价的一组是() (3分)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为蘩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A、 B、 C、 D、8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

39、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C文章写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的交往,第三段较为详细地评述了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来”,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超过5处)(4分)。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参考答案:6、A(3分)“离 ”应为“遭遇”7、B (3分)没有谈及文章ks5u8 、C(3分)只是谈到建安七子中的几个,没有七个全部谈到9、(4分)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

40、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共4分,断对一处得一分,断对4、5处得4分)【参考译文】二月三日,曹丕陈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别又将四年。三年不见,东山诗里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瑒、刘祯,很快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

41、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呢? 纵观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很少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但只有徐干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他著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远存在。应瑒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但他美好的愿

42、望没有实现,实在应该痛惜。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长。刘帧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过去伯牙在钟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难遇,孔子听说子路被卫人杀害,剁成肉酱,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弟子当中没有能比得上子路的。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

43、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ks5u年龄已经增大,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近来您用什么自我娱乐?仍旧再有什么著作吗?向东望去非常悲伤,写信来叙述

44、内心情感。曹丕陈说。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2分。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

45、四方章奏。”帝皆行之。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