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点高中协作体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最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曾给古先民提供了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食物。而提供食物的动物的独特天性与本能,誓如鱼类繁殖力强,熊可以直立行走……这些都使原始人产生神秘感,使原始人普遍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和意愿,进而认为其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由此衍生出图腾神。这些图腾神最初是桉照图腾的自然形象创造的,逐渐发展成为半人半兽神,最后演变成人形神。这说明“神”的发展史。是随着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图腾崇拜除了图腾物、图腾神话之外,还有祭祀仪式,图腾柱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遣迹。 图腾柱,源于萨
2、满巫术的原始部族雕刻艺术。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已经出现动物雕塑作品,主要有巨象、熊、犀牛等动物雕像。原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绝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竖立着图腾柱。困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米,低的也有两米多。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图形。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刻雕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頂端为大鹰,底部为
3、熊形,鹰熊两者属丈夫的图腾;中间刻一狼形,为妻子的家族图腾。印第安人希望在图腾柱上尽可能地刻记图腾整体形象,因此不得不把众多的局部形象叠起来,一般都重点刻画图腾头部形象,躯体与四肢则需分解与移位。 美洲印第安人于19世纪从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雕刻器具,从而取谛了传统的石斧和骨凿。这样,图腾柱雕刻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被收藏的精品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些工艺精湛、图形精美、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如一个熊雕刻图案中,它的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象征着一位已去世的酋长的灵魂。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像北美洲那种木雕图腾柱。但是,图腾崇拜是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
4、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远早于北美印第安部落。依据北美印第安氏族血缘考证,木雕图腾柱最初的文化源头,可追溯到中华鸟图腾民族,河姆渡文化遣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田佳训《神工鬼斧的图腾柱雕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腾神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电产有关联,也与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联。 B. 图腾柱的诞生与萨满巫术有关,集中了原始雕刻艺术精华,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 C. 美洲印第安人村落房子前后都有图腾柱,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有人物,也有动物。 D. 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其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比北美
5、印第安人还要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以图腾神引出图腾柱,再写图腾柱特征及雕刻艺术,然后列举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的情况,最后写了华夏古族图腾崇拜的情况。 B. 文中用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的例子,说明了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所刻画的图形通常是他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C. 文中所提的印第安人在熊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的图腾柱的亊例证明了,在图腾柱中有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D. 文中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青铜图腾雕塑的事实,来论证木刻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6、项是 A. 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 B. 图腾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一般高高矗立于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色彩艳丽。 C. 印第安人一般会把图腾形象头部作为雕刻重点部位,而对其他部位进行分解与移位。 D. 欧洲人的雕刻器具对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雕刻艺术颇有影响,促进了后者取得辉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镰 洪忠佩 ①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
7、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②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 ③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当时,我虽然已过了懵懂的年龄,却只知道开镰收割是人与村庄、季节、田野建立的一种秩序,即便自己站在“冷浆田”(水冷田瘠)里挥镰,也是
8、被动的,甚至是木然的。 ④那个时候,总觉得稻田里斑鸠与麻雀的欢呼雀跃,都比我快乐得多。物质匮乏的年月,人也显得卑微无助。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那一丘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给母亲打下手到参与收割,我常常找不到语言表达的出口,更忽略了躬身收割的母亲。 ⑤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
9、作生活的沉浸,好比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 ⑥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禾苗的嫩绿与青葱,谷穗的饱满与金黄,以及“禾秆城”(稻草垛)褪去金黄的灰褐色与斑白色——这是我对乡土田野色彩的记忆和认知,还有一种食为先的生存宿命。后来,我看到列维坦的《秋收》和米勒的《拾穗者》等油画作品,无论作品的主题还是色调,都激活着我远去的记忆。 ⑦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瘌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 手捧苞芦(
10、玉米)粿, 脚烘石炭火, 神仙皇帝不如我。 …… ⑧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⑨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 ⑩“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
11、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鄣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但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
12、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的显影。 (选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自然段中用“嚓,嚓,嚓”“大丛大丛”“纷纷”等叠词描写收割稻禾的情形,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B. 第四自然段写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指母亲对于孩子的愧疚感,“幸福感”指收获稻子的喜悦。 C. 文中引用童年的歌谣既点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又写出了作者童年拮据的生活,同时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 D. 家乡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是农耕
13、文明的体现,让作者对于民间文化遗存产生浓厚兴趣,并追根溯源。 5.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文章标题为“开镰”,但文中只用了小部分篇幅写母亲开镶,而把大部分篇幅集中在相关的联想上,作者为何这样安排材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最近,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悲情触摸那段充满伤痛的历史;继而纪录片中老人们的截图竟然被制作成“表情包”在 网络上出现,引发集体愤怒。两件事,让我们分别看到了尊重与无知。 “听完片尾曲,没有人说话。灯亮了,好些人还在位子上发怔。”一位观众的话,道出了多数人观看《二十二》之后
14、的感受。老人们所经历的苦难,那些烙印于心的伤痛,即便只是通过平静的镜头语言,也足以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从上映前 3 万多人为影片捐款,到后来无数人转发影片信息、呼吁人们观看,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倾注了从制作者到观影者共同的情感,也凝结成整个社会的集体追思。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老人们痛苦、哭泣的表情,竟然被制作成充满戏谑色彩的“表情包”。这种消费苦难、无底线娱乐化的举动,无异于是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也是对大众集体感情的挑战,当 然让人难以接受。后半生都在悲剧中活着的“慰安妇”,犹如压在我们民族心口上的一 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刻印着战争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不能忘记的家国之痛。况且,她 们所遭受的
15、侵害,至今没有得到始作俑者的道歉。如何对待这些战争受害者,直接关系 着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摘编自《别让对历史的铭记毁于“表情包”》) 材料二: “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二审落槌,维持原判,判决艺龙网公司赔偿葛优经济损失 及维权合理支出 7.5 万元并赔礼道歉。从“葛优躺”走红,到葛优肖像权“躺枪”,再到今天葛优胜诉,尽管维权过程并非轻而易举,但这起案件给企业和公众都上了一堂普 法教育课:使用真人表情包不能随心所欲,即使博人一笑,也应谨守法律边界,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时下,表情包已成为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但也带来了滥用的乱象。除了本案中的演员葛优外,姚明、张学友、周杰等体
16、育、演艺明星的表情包,也是网民社交聊天、商家广告宣传的热宠。事实上,明星官方出品的“正版”表情包不仅是宣传工具、圈粉利器,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现实中,明星真人表情包的使用却往往超越官方提供的范围,侵权纠纷也因此时有发生。 更为恶劣的是,个别商家与网友在制作与使用真人表情包时,为蹭热点而践踏道德底线。比如,韩红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的画面被制作成“韩红听了都想打人”的表情包,此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有违社会公德的表情包,不仅把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更销蚀社会的价值认同。 (摘编自《表情包也要有“法治脸”》) 材料三: 在网友看来,表情包的使用早已经不限定在官方提供的范围之内了。傅园慧的“
17、我 已经使了洪荒之力了”,尔康的招牌动作“伸手咆哮”,黄子韬的“我选择狗带”以及漫画与姚明等名人照片“移花接木”合成的表情包……成了社交聊天时的热宠。随着这股潮流,商家也爱用表情包为自己的产品广告宣传。为此,部分“被表情包”的名人选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如果截取表情包图象以商业使用为目的,未经肖像权人或其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就会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堂发说,如果表情图形存在对权利人的不适当“艺术”处理,体现为一种“丑化、歪曲”的效果,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摘编自《小心!你的表情包可能违法》)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 A. 纪录片《二十二》用老人们的伤心表情制作成“表情包”的行为引发了众怒。 B. 个别商家和网友使真人表情包时,触碰了社会道德底线,扰乱了网络环境。 C. 表情包的使用早已突破了官方提供的范围,商家充分利用了表情包做广告宣传。 D. 对权利人进行不当“艺术”处理,这是对权利人的不尊重,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纪片《二十二》进行无底线娱乐。坫对受害者的不敬,挑战大众感情。 B. “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落槌,案件告诉大众,使用表情包应谨守法律的边界。 C. 网友使用明星表情包也有许多好处,如作为宣传工具、圈粉利器,带来实
19、实在在的收入。 D. 经肖像权人或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截取表情包图象的非商业行为,没有侵害肖像权。 9. 表情包传播速度如此迅猛,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
20、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21、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宫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
22、并举进士 B.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考课:文中指按一定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 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 出:文中指出官。指由
23、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子出官二年”。 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 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两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 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 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官,度支员外郎候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膝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
24、部郎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②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①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②无人夜自舂。 [注]①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宿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②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4. 下列对
25、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 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 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 “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15. 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6、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互文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在某些方面,“新文人画”的创作鱼龙混杂,偏重于个性抒发和解放的精神追求,导致一些所谓“新文人画”由高雅向低俗滑落。 (2)电影纪录片《二十二》让国人再次了解日本士兵百身何赎的罪行,重温骨肉同胞受苦受难的血泪历史,接受鲜活深刻的历史教育。 (3)在事实认定中,我们应当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提问以及所得调整的模型摆位,溯本求源,尽可能地还原交通事故的真相。
27、 (4)随着期末考试结束,暑假生活拉开序幕,省实验学校的暑假特色社团活动异彩纷呈,让孩子们既增进了友谊,又增长了见识。 (5)如今的葡萄镇就是一个大景区,耸立的城乡建筑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中外游客趋之若鹜。 (6)虽然此次撤稿规模大,但仍只是冰山一角,存在类似问题的期刊和论文远远超过这个规模,中文期刊也存在同样问题。 A. (1)(2)(5) B. (1)(3)(6) C. (2)(3)(4) D. (4)(5)(6)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虚假的“爱心助农”,在利用公众爱心的同时,当地的品牌形象也
28、影响严重,既伤心又伤农。 B. 我国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显现出其独特性,成为中华民族为当代世界文明呈现的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C. 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是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之后重新确立的自身定位。 D. 网友对抄袭的反感情绪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发酵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古装玄幻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口碑令人堪忧。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陕南是泉眼组成的,陕南是河溪组成的,有草木的地方,就有清水,它们在地下冒出来,从山隙隙里渗出来,是一眼眼泉的眼睛,它们从林子出来,是一条条
29、的溪。从秦岭南坡,到巴山北坡,1700多条河溪都有名有姓,它们都流进一条大江,汉中的汉,汉字的汉,庄稼汉的汉。汉江的一江清水一直流着,一直清着。 。 A. 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 B. 这样一条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C. 这样一条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D. 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30、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肉丸能久放,可以大量生产售卖。____,只能现做现卖,是腊月正月里的食物,所以元宵更好吃。____,而且包装也特讲究。话说“货卖一张皮”,西关西门口的回民卖元宵,____:里面一层紧贴着元宵包扎的是粗草纸,吸纳性好,外边是染成粉红或葱绿色的油光纸。 21. 下图是说客英语S2b的商业模式,阅读后概括图表信息,要求信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这两天杭州下雪,许多人开始纠结:外面这么冷,不想出门吃饭,要不要点个外卖?对此,有人表乐“好饿啊!需要外卖小哥拯救我饥肠辘辘的肚子”,也有人认为“不能叫,这种天气叫外卖
31、是一种罪恶,外卖小哥太辛苦了”。为此,很多点外卖达人陷入了矛盾的心理斗争中。 材料二:一个三轮车夫在前处乘凉,这时有一个收破烂的人颤巍巍地走过来。三轮车夫对她笑了笑,缓缓地竖起了大拇指,而收破烂的也笑了笑。尽管他们只是陌生人,在茫茫人海中只是偶遇,尽管这件事很小,很小。但也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是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重点高中协作体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32、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也与动物和人有血缘关系相关联”判断断错误,应当是“也与原始人认为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B项,“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分析不当,文中有“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的信息,因此不是极高,只是一定。C项,“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范围不当,并不使所有的图形都是组合的,相当复杂的。文中“有的”词语即可表明。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33、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分析有误,应为“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在中华鸟图腾民族身上”。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分析不当,根据文中信息“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分析可知,应是“图腾神图形的创作演变过程”,而不是“原始人崇
34、拜不同的图腾神”。 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4. B 5. 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①营造了村庄静谧的氛围,使文章富于生活实感。②交代地点、时间,衬托了母亲天未亮就起来开镰劳动的勤劳品质。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使文章富有意韵。②表达对母亲开镰之事的记忆与怀念。 6. 写母亲开镰之事只是为了点出作者对开镰往事的回忆,从而引出下文相关的联想。文章主要是写由“开镰”一事联想到稻谷、土地与人的关系,以及对农耕文明和民间文化的思考,主题是号召我们要追根溯源,探究并传承农耕文明与民间文化。因此,母亲开镰之事篇幅少,而写相关的联想篇幅多。 【解析】 【4题详解】
3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B项,“母亲对于孩子的愧疚感”分析错误,“焦灼”指的应是“抢收抢种的急迫感,而人在这面前卑微无助”。由文中“物质匮乏的年月,人也显得卑微无助。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评价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都是营造氛围、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人物形象特点,结构上开头可能是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结尾可能是首尾呼应,以景结情,含蓄委婉。首先,找到开头景物描写的内容“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
36、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这里是写母亲起早开镰劳动时的景物,从环境角度看是营造了村庄静谧的氛围,交代地点、时间,从人物形象特点的塑造上看是衬托了母亲天未亮就起来开镰劳动的勤劳品质。结尾景物描写有关的文字是“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的显影”,在结构上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使文章富有意韵。在表现人物情感上,根据“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句子的情感体现,可见作用是表达对母亲开镰之事的记忆与怀念。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
37、查探究作品材料安排的目的,探究材料的选取与安排,要从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来分析,本文主题是号召我们要追根溯源,探究并传承农耕文明与民间文化。所以文中只用了小部分篇幅写母亲开镶,因为这只是文章的引子,为了点出作者对开镰往事的回忆,从而引出下文相关的联想。而主体内容是写由“开镰”一事联想到稻谷、土地与人的关系,以及对农耕文明和民间文化的思考,这与主题紧密相关,笔墨比较多。因此,从服务主题的角度分析,母亲开镰之事篇幅少,而写相关的联想篇幅多。 【答案】7. A 8. C 9. ①表情包涉及一些严肃话题、民族情感话题等时应该谨守法律不能逾越,历史需要我们共同铭记。②在制作与使用真人表情包
38、时,谨守获得肖像权人许可、不丑化他人人格等红线。③使用表情包必须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能损害公共利益,不能包含歧视等内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再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 A项,“纪录片《二十二》用老人们的伤心表情制作成‘表情包’”错误,材料一说的是“纪录片《二十二》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继而纪录片中老人们的截图竟然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引发集体愤怒”,这是说纪录片《二十二》中老人截图被制
39、作成“表情包”,并不是纪录片《二十二》制作这些“表情包”,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网友使用明星表情包也有许多好处……”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是“事实上,明星官方出品的‘正版’表情包不仅是宣传工具、圈粉利器,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并非是“网友使用”,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
40、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然后浏览几则材料,圈出直接陈述该如何去做的内容,还可以圈出一些错误的做法,从正面指出该如何去做。从材料一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被截图成表情包事件来看,“这块石头上刻印着战争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不能忘记的家国之痛”,这说明表情包涉及一些严肃话题、民族情感话题等时应该谨守法律不能逾越,历史需要我们共同铭记;材料二“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二审结果来看,“使用真人表情包不能随心所欲,即使博人一笑,也应谨守法律边界,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更为恶劣的
41、是,个别商家与网友在制作与使用真人表情包时,为蹭热点而践踏道德底线”“此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有违社会公德的表情包,不仅把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更销蚀社会的价值认同”,这说明在制作与使用真人表情包时,必须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不能突破道德底线,谨守获得肖像权人许可、不丑化他人人格等红线;材料三“如果表情 图形存在对权利人的不适当‘艺术’处理,体现为一种‘丑化、歪曲’的效果,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这说明使用表情包不能损害公共利益,不能包含歧视等内容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
42、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43、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有失礼的责罚。 (2)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时”是当时的
44、人意思,排除A项、C项。“许”是赞许的意思,结合句意理解,排除D项。句意:滕中正性格严厉苛刻,接连审讯大的按键,当时议论认为他严峻苛刻。暂代中丞时,整顿法纪。任命赞许他称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十八岁”错,应是二十岁。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
45、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分析可知,担任刑部郎中的不是滕中正,而是他的儿子滕元锡。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欢”译为高兴,“盏”译为
46、酒杯,“恐”译为担心。(2)“目”译为看,“更”译为再、又,“卮”译为盛酒的器皿(酒杯)。 点睛: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参考译文: 滕中正,字普光,是青州北海人。他的曾祖滕瑶,任高邮令。祖父滕煦,即任墨令。父亲滕保裔,任兴平令。滕中正加冕成人,考进士未考中
47、后周显德年间,滑帅向拱上奏征召(滕中正)任掌书记。向拱转任镇守彭门,正值滕中正的父亲去世,又上表夺情起用,仍暂任旧职,加封朝散大夫。向拱镇守襄阳。人名滕中正未襄、均、房、富观察判官。等到留任驻守西洛。又上奏书任滕中正未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说滕中正有才干,(推荐他)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两川平定,选任他为兴元府知府。判西京留台,接着通盘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在西洛祭祀祈雨,滕中正因侍奉尽力,改任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滕中正升迁考功员外郎,授任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滕中正)任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流年,命令他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洛一同主
48、持京都朝官考核。滕中正曾经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张白借官钱二百贯买入粟麦谋取私利,犯罪处死。滕中正将为本曹员外郎,依旧任知杂御史。不就擢升为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有失礼的责罚。皇上回头对滕中正说:“今天君臣相遇,有失礼的人不要弹劾。”因此伶官极力诉说宴会的快乐。皇上说“我乐在年代太平,百姓安居。”当年冬天发的乾明节,群臣向皇上敬酒,举酒三回后,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滕中正说:“陛下圣恩非常深厚,臣子们怎敢不接受诏令。”宫殿上都高呼万岁。 雍
49、熙二年,滕中正因年老辞官,出朝任河南知府。不就,因病罢官,分司西京。淳化初年,判留司御史台,任命他的儿子滕元锡执掌河南司录以便凤阳。雍熙二年,(滕中正)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滕中正性格严厉苛刻,接连审讯大的按键,当时议论认为他严峻苛刻。暂代中丞时,整顿法纪。任命赞许他称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滕元锡官至刑部郎中,滕元晏后来改名为滕世宁,官至工部郎中。 【答案】14. A 15. ①颈联用转折含蓄的笔法,写与老僧话旧,表现出诗人对东林寺的深厚感情以及倦于仕途的思想。②尾联 写山寺熟睡和野碓夜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坦然超脱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50、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A项,“诗歌首联叙事”错,诗歌首联议论。“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诗的起势突兀,好似千里归来,有说不尽的心意。以议论开始,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行程,抒发了胸臆,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情怀。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远客”是诗人自谓,诗人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真是喜出望外,而且老僧还曾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这两句虽似浅近,但含意丰富,从中可见诗人倦于仕途,委心任运的思想。“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从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