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1 ,大小:1.21MB ,
资源ID:32599      下载积分:2.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2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ang****lan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ang****lan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JGJ26-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为本站上传会员【wang****lan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JGJ26-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262010 备案号备案号 J997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evere Cold and Cold Zones JGJ262010 20100318 发布发布 20100801 实施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

2、和国行业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evere Cold and Cold Zones JGJ 26-2010 JGJ 26-2010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0 年 8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北京 前 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 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 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

3、暖 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 境计算参数,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建筑节能的需要,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新的 节能目标;采用度日数作为气候子区的分区指标,确定了建筑围护结构规定性指标的限值 要求,并注意与原有标准的衔接;提出了针对不同保温构造的热桥影响的新评价指标,明 确了使用适应供热体制改革需求的供热节能措施;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本标准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 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哈尔滨天硕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BASF(中国)有限公司 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乐意涂料(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海燕 郎四维 涂逢祥 方修睦 陆耀庆 潘云钢 金丽娜 吴雪岭 卜一秋 闫增峰 周 辉 董 宏 朱清宇 康玉范 林燕成 王 稚 许武毅 李西平 邓 威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吴德绳 许文发 徐金泉 杨善勤 李娥飞 屈兆焕 陶乐然 栾景阳 刘振河 i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5 2.2 符号.6 3 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4 4 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5 4.1 一般规定 .5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6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11 5 采暖、通风

6、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14 5.1 一般规定 .14 5.2 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 .14 5.3 采暖系统 .18 5.4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19 附录 A 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气象参数、耗热量指标.22 附录 B 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传热系数计算.32 附录 C 地面传热系数计算.36 附录 D 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38 附录 E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和封闭阳台温差修正系数 .38 附录 F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51 附录 G 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 min.53 本标准用词说明.56 引用标准名录.57 附:条文说明.58 ii Contents 1 General pr

7、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3 2.1 Terms .3 2.2 Symbols .4 3 Climate sub-zone and Calculation parameter of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5 4 Building and envelope thermal design.6 4.1 General requirement .6 4.2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design .7 4.3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performance Trade-off.1

8、1 5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on HVAC system.14 5.1 General requirement .14 5.2 Heat source, heating plant and heat supply network.14 5.3 Heating system.19 5.4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21 Appendix A Climate zone criteria、Weather data、Heat loss index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for cities

9、.23 Appendix B Methodology for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linea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rmal bridge.33 Appendix C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ground of building .37 Appendix D Simplification on building shading coefficient.39 Appendix E Correction fator of building e

10、nvelope () and tempeture difference correction fator of enclosing balcony ().48 Appendix F Building area and volume.51 Appendix G Minimum thickness of heating pipes insulation layer(min).5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5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57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58 1 1 总

11、则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 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必须采取节能设计,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建筑 热工和暖通设计应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术语 2.1.1 采暖度日数 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 一

12、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 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 18的差值乘以 1 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 2.1.2 空调度日数 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 26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 26的差值乘以 1 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 2.1.3 计算采暖期天数 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 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 5的天数。 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 2.1.4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me

13、an outdoo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 计算采暖期室外的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1.5 建筑体形系数 shape factor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 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 2.1.6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 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2.1.7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

14、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 传热量。 2.1.8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 考虑了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 2.1.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考虑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 2.1.10 窗墙面积比 window to wall ratio 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

15、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2.1.11 锅炉运行效率 efficiency of boiler 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 2.1.12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 efficiency of network 3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 2.1.13 耗电输热比 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ied heat quantity 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比值。 2.2 符号符号 2.2.1 气象参数 HDD18 采暖度日数,单位:day; CDD26 空调度日数,单位:day; Z 计算

16、采暖期天数,单位:day; te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 2.2.2 建筑物 S 建筑体形系数,单位:1/m; qH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2; 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m2K); Km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m2K); i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 2.2.3 采暖系统 1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 2 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 EHR 耗电输热比,无因次。 4 3 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3.0.1 依据不同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 可将严寒和寒

17、冷地区进一 步划分成为表 3.0.1 所示的 5 个气候子区。 表 3.0.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 气候子区 分区依据 严寒地区 (区) 严寒(A)区 严寒(B)区 严寒(C)区 6000 HDD18 5000 HDD18 6000 3800 HDD18 5000 寒冷地区 (区) 寒冷(A)区 寒冷(B)区 2000 HDD18 3800, CDD26 90 2000 HDD18 90 3.0.2 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 18 ; 2. 冬季采暖计算换气次数应取 0.5 h-1。 5 4 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建筑与围护结

18、构热工设计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 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1.2 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一个房间不宜 在不同方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窗。 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 4.1.3 规定的限值。 当体形系数大于 表 4.1.3 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 4.3 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 断。 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 4.1.3 规定的限值。 当体形系数大于 表 4.1.3 规定的限值时

19、,必须按照本标准第 4.3 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 断。 表 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建筑层数 表 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建筑层数 3 层 (48)层 (913)层 14 层 3 层 (48)层 (913)层 14 层 严寒地区 0.50 0.30 0.28 0.25 严寒地区 0.50 0.30 0.28 0.25 寒冷地区 0.52 0.33 0.30 0.26 寒冷地区 0.52 0.33 0.30 0.26 4.1.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 4.1.4 规定的限值。 当窗墙面积比 大于表 4.1

20、.4 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 4.3 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 衡判断,并且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也只能比表 4.1.4 中的对应值 大 0.1。 4.1.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 4.1.4 规定的限值。 当窗墙面积比 大于表 4.1.4 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 4.3 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 衡判断,并且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也只能比表 4.1.4 中的对应值 大 0.1。 表 4.1.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 窗墙面积比 表 4.1.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

21、窗墙面积比 朝 向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朝 向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北 0.25 0.30 北 0.25 0.30 东 、西 0.30 0.35 东 、西 0.30 0.35 南 0.45 0.50 南 0.45 0.50 注: 1 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应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应计入窗户面积。 2 表中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 60 0至北偏西小于 600的范围; “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 30 0至偏南小于 600的范围; “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 于 30 0至偏西小于等于 300的范围。 注: 1 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应

22、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应计入窗户面积。 2 表中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 60 0至北偏西小于 600的范围; “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 30 0至偏南小于 600的范围; “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 于 30 0至偏西小于等于 300的范围。 4.1.5 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处应设置窗或门,且该窗和门应能密闭。严寒(A) 区和严寒(B)区的楼梯间宜采暖,设置采暖的楼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采取保温措施。 6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 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以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 (

23、CDD26)应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确定。 4.2.2 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 4.2.2-1、表 4.2.2-2、表 4.2.2-3、表 4.2.2-4、表 4.2.2-5 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 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 4.2.2-1、表 4.2.2-2、表 4.2.2-3、表 4.2.2-4、 表 4.2.2-5 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 4.2.2-6 规定的限值。 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 4.3 节的规定进行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 4.2.2-

24、1 严寒(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 K W/(m 4.2.2 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 4.2.2-1、表 4.2.2-2、表 4.2.2-3、表 4.2.2-4、表 4.2.2-5 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 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 4.2.2-1、表 4.2.2-2、表 4.2.2-3、表 4.2.2-4、 表 4.2.2-5 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 4.2.2-6 规定的限值。 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 4.3 节的规定进行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25、。 表 4.2.2-1 严寒(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 K W/(m 2 2K) K) 围护结构部位 3 层建筑 (48) 层的建 筑 9 层建筑 围护结构部位 3 层建筑 (48) 层的建 筑 9 层建筑 屋面 0.20 0.25 0.25 屋面 0.20 0.25 0.25 外墙 0.25 0.40 0.50 外墙 0.25 0.40 0.50 架空或外挑楼板 0.30 0.40 0.40 架空或外挑楼板 0.30 0.40 0.4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35 0.45 0.45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35 0.45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26、1.2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1.2 分隔采暖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分隔采暖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 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 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 0.2窗墙面积比0.3 1.8 2.0 2.2 0.2窗墙面积比0.3 1.8 2.0 2.2 0.3窗墙面积比0.4 1.6 1.8 2.0 0.3窗墙面积比0.4 1.6 1.8 2.0 外 窗 外 窗 0.4窗墙面积比0.45 1.5 1.6 1.8 0.4窗墙面积

27、比0.45 1.5 1.6 1.8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 2 2K)/W K)/W 周边地面 1.70 1.40 1.10 周边地面 1.70 1.40 1.10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80 1.50 1.20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80 1.50 1.20 表 4.2.2-2 严寒(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 K W/(m 表 4.2.2-2 严寒(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 K W/(m 2 2K) K) 围护结构部位 3 层建筑 (48) 层的建 筑 9 层建筑 围护结构部位

28、 3 层建筑 (48) 层的建 筑 9 层建筑 屋面 0.25 0.30 0.30 屋面 0.25 0.30 0.30 外墙 0.30 0.45 0.55 外墙 0.30 0.45 0.55 7 架空或外挑楼板 0.30 0.45 0.45 架空或外挑楼板 0.30 0.45 0.45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35 0.50 0.5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35 0.50 0.5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1.2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1.2 分隔采暖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分隔采暖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 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 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 0.2窗墙面积比0.3 1.8 2.2 2.2 0.2窗墙面积比0.3 1.8 2.2 2.2 0.3窗墙面积比0.4 1.6 1.9 2.0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