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研究部 广州|近年来,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显著冲击,对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造成打击。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和产业革新推动和引领,并加快对新能源、生物医学、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划、部署。对于我国而言,当前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随着国际保护主义抬头,各项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发困难,尖端技术的研发挑战重重;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借助经济相对平稳的优势,率先针对未来产业提前布局,获得先机和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此背景下,2022 年初,广州市正式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路线,加快推动传统优势制造
2、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并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高质产业集群。本报告将聚焦广州新兴产业链、基础建设、科研资源等产业发展要素,深入探讨广州制造业的独特性,以及其多样化的转型升级路径。通过研究广州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化港口建设,本报告将总结广州工业转型的成功案例、发展成果和前景展望,并具象化地呈现广州产业空间的发展格局变化与未来蓝图。前言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01 制造业发展综述0102 广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0403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本地产业链建设提速0604 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发展1605 科技赋能基建设施,提升广州产业链效率2606 结论:广州
3、工业和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32目录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近年来,广州工业制造现代化转型步伐较快,产业转型已经初见成效。2021 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例已经达到60%;在此基础上,同年广州先进制造业依然以7%的速度增长,该产业的整体发展势头喜人。从先进制造业细分产业增长率来看,广州市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制造业发展综述2021 年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 30%;另外,广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发展同样较快,2021 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9%。由此可见,这上述两个细分行业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广州是传统制
4、造业大市,产业结构蓄势蝶变随着中国自 2017 年起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了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称“大湾区”)是我国五大城市群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起到支撑与引领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果。目前,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工业发展呈现出“一超三强两梯队”的格局。由深圳、佛山、东莞和广州组成的大湾区工业第一梯队,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大湾区九市总值达约 80%。从规上工业总产值角度而言,广州与大湾区“一超”城市深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广州制造业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究其原因,广州虽然工业终端产品的门类齐全、数量已呈一定规模,但其优势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
5、石油化学等传统工业领域;新兴行业发展进程仍有待提速,尤其是新材料、高端装备、软件、生物医药等产业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导致广州制造业仍未全面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前沿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这些企业在价值链的定位。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当时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 大湾区内地九市规上工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仲量联行“战略新兴产业”指明广州产业发展方向广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在内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成
6、果。以 2020年为例,当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约为 7,609 亿元人民币,占同年全市 GDP 比重达 30%,其在广州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其中,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定义为广州市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具体而言,2020 年,这三个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为19%、17%和 17%,三者合计占比超过 50%,可见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对于广州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的规划中,2025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 12,100 亿元,与 2020 年水平相比增长幅度接近 60%,占 GDP
7、的比重也从 30%上升至 35%。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规模预计将持续壮大,三者 2025 年目标增加值预计较 2020 年实际增加值增长约 67%,占 202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将接近 60%。因此,未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有望继续发挥引领广州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断夯实广州产业基础,带动广州制造业走向“质变”。29%18%17%16%7%4%4%4%3%0%5%10%15%20%25%30%35%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深圳 佛山 东莞 广州 惠州 中山 江门 珠海 肇庆人民币(亿元)占比(%)202
8、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021年各市占大湾区内地九市总产值比重第二梯队第一梯队2021 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2021 年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第一梯队增长情况第二梯队第一梯队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0%60%52%49%64%60%50%40%33%0%10%20%30%40%50%60%70%8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深圳 广州 东莞 佛山 惠州 珠海 中山 江门 肇庆人民币(亿元)占比(%)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率(%)2.9%7.2%0.6%8.7%30.4%
9、-9.0%-3.7%18.7%21.2%19.6%-15%-10%-5%0%5%10%15%20%25%30%3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注:深圳市未公布 2021 年先进制造业中各个细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2 广州市工业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仲量联行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60930%35%5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
10、DP 比重注:*“2025 年增长目标”根据规划文件中的“2025 年目标值”计算得出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人民币(亿元)工业生产总值规上工业生产总值稳定发展阶段转型升级阶段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广州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工业发展步伐,工业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制造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寻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产业发展目标逐步由“量变”转向“质变”。工业4.0以互联网以及软硬件协同驱动,将各个制造环节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03,0006,0009,00012,00015,00018,00021,00024,00027,0002008200920102011 2012201320142015
11、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指标(亿元)2020 年完成值2025 年增长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301 84%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1,471 60%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318 59%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增加值509 38%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311 93%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728 30%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增加值684 32%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1,287 63%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3 2深入参与国际竞争,需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一向是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窗口之一,也
12、是国际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广州海关数据显示,2021 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 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5%,成为我国第 7 座“外贸万亿之城”。然而,拥有着外向型经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广州制造业发展模式具有其独特性产业类别较为多样,各行业转型进程不一广州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包含了联合国认定的 41 个工业行业类别中的 35 个。产业类别齐全的同时,企业数量众多,截至 2021 年,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 300 万。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拥有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包含汽车、电子、石化纺织服的广州,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疲软、低端产业转移、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面对更为激
13、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广州制造业更迫切地需要强化自身国际竞争力,并打造更为稳定的制造业供应、产业链。装、美妆日化、家居建材等多种细分产业。这些传统制造业对于各自的供应链以及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核心技术的把控和掌握程度有差异,导致不同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进程不一。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4 结合上述两大特点,目前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已经初步呈现出三种有效的发展路径。在后文的章节之中,本文将结合数个产业发展的案例,深入分析三大转型升级模式的特点。打造优势先进产业链,拓宽传统产业发展赛道通过引进或培育更多具备更强技术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在本地打造更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备优势的先进产业链。一方面,这可
14、以强化本地制造业技术和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本地传统产业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先进产业链达成合作,以拓宽未来发展的赛道。加强基础科研能力,实现关键性自主创新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高科技、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发展与创新高度依赖于基础研究水平。通过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提升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相关技术的终端应用能力,推动广州制造业的长足发展。路径一路径二科技赋能,发展数字化新基建随着 5G 通讯、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基础设施融合新技术、走向智能化亦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电力、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加快本地生产要素的流通。路径三广州
15、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5 随着汽车产业快速迈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当前最受瞩目、未来发展潜力最为可观的产业之一。当前,该产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许多品牌或整车厂对于诸如电机、电控、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掌控能力不足,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对于新能源整车厂而言,其生产线产能、产品竞争力、盈利能力等一系列指标均会受到上游产业链甚至个别上游供应商的影响,稳定、健康的上游供应链对于整车厂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广州新兴支柱产业之一,该产业的发展对于广州工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通过建设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方面可以为目前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广州新能源整
16、车厂提供更优异、稳定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广州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强化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品力,有助于本地整车厂拉高市场占有率、延续增长势头。此外,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促进和带动广州的传统优势行业燃油汽车制造业,加快迈入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新赛道,从而实现广州汽车产业的整体升级。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广州制造业“打造优势先进产业链,拓宽传统产业发展赛道”发展模式的最佳蓝本之一。3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本地产业链建设提速打造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动广州汽车产业整体发展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6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及新能源车渗透率图(2017-2022 年 9 月)资料来
17、源:乘联会 CPCA0%5%10%15%20%25%30%35%01020304050607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国新能源车月渗透率(%)全国新能源车月销量(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背景新能源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 周期,广州本地车企乘势而上“广州本地新能源车市场同样表现喜人。随着用户基础的培养和市场产品迭代更新,广州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了自发性的消费市场。一方面,新能源车销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个人用户占整体新能源车购买方的比重稳定在70%左右。广州本地新能源车大众消费市场正稳健发展。新能源车需求逐渐进入爆发期数据显示,
18、2022 年 9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首次突破 30%,达到 31.8%。而在 2017 年初,这一数字尚不足 5%。短短五年间,我国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已经茁壮成长,并成功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纵观市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战略布局下,新能源车继续享受免除购置税补贴等政策利好。与此同时,市场产品丰富度大大提升,尤其是新能源自主品牌建设已经走向成熟,新能源车用户体验不断优化。因此,新能源车市场上升周期还将持续,其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重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7 我国目前处于世界新能源车发展前沿,已涌现一批知名新能源自主品牌。其中,广州亦培育了以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为代
19、表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车企。据统计,仅 2022 年 1 至 9 月,广汽埃安和小鹏汽车便合计贡献了超过 28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占据了约 9%的市场份额。目前,广州已同深圳、上海等城市构筑了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阵列。广州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阶段及销量(2018-2022 年 9 月)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0%10%20%30%40%50%60%70%80%90%1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个人用户比例(%)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辆)个人用途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其它通途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个人用户比例%资料来
20、源:仲量联行,威尔森 WAYS2018 2019 第二季度市场以商用、批发为主个人用户数量明显提升2019 第二季度-2021商用、批发大幅缩水自发性消费市场初具雏形2021 2022 第三季度良好的市场驱动发展趋势个人用户群体稳定扩大发展阶段资料来源:乘联会 CPCA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排名(2022 年 1-9 月)排名厂商销售量(万辆)市场份额企业所属地1比亚迪汽车115.336%深圳市2上汽通用五菱32.510%上海市3特斯拉中国31.810%上海市4吉利汽车20.56%杭州市5广汽埃安18.56%广州市6奇瑞汽车186%芜湖市7长安汽车11.94%北京市8哪吒汽车113%嘉兴市9小鹏
21、汽车9.93%广州市10长城汽车9.33%保定市11零跑汽车8.83%杭州市12理想汽车8.73%北京市13蔚来汽车8.2 3%合肥市14一汽大众7.42%长春市15上汽大众6.62%上海市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8 广州新能源车产业迎来新一轮扩张在新能源车需求蓬勃发展、燃油车环保标准愈发严格的市场背景下,广州传统车企正不断推进新能源车技术攻关,电动化需求强劲。作为传统汽车强市,广州拥有庞大的汽车制造业体系,其中包含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三菱等经典合资品牌。目前,数家本地车企已经朝着新能源赛道迈出了第一步,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传统车企纷纷宣布在广州增设或规划新能源汽车产线。例如,广汽
22、丰田南沙区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展项目二期在 2022 年底正式投产,产能规模 20 万台/年;而广汽本田亦计划在广州开发区建设专用于电动汽车生产的工厂,预计于2024 年投产。因此,未来广州汽车产业对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的需求可能将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为了匹配产能,广州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艰巨的挑战;另一方面,这也将为汽车上游零部件市场提供可观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广州龙头企业加速扩产,零部件需求进一步扩大。以广汽埃安为代表的本地车企持续增产的势头,将从全方位对本地产业链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填补芯片、三电设备、智能化软件应用等新能源汽车重要、稀缺零部件供应商缺口。广汽埃安产销量(2019-2
23、022 上半年)0246810122019上半年2019下半年2020上半年2020下半年2021上半年2021下半年2022上半年产销量(万辆)广汽埃安产量广汽埃安销量注:广汽埃安于 2020 年正式独立运营,2021 年起独立汇报产量数据资料来源:广汽集团“对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而言,越来越多车企将做出和广汽埃安相似的选择,即加快改变单一的点对点供应链模式,转向多元化的供应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供应链风险,并以更具竞争效应的零部件市场环境提高产品水平。这将为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提供弯道超车的宝贵机遇,改写现存零部件市场格局。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9 35%8%7%15%14%9%5%7%电
24、池电机电控内饰底盘汽车电子车身其它新能源车企亟于寻求供应链自主权随着全国新能源车市场进入成熟的自我驱动发展阶段,新能源车各子车型、车种产品矩阵愈发丰富,车企之间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此外,由于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因此,进入新能源车时代,部分核心供应商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甚至高于整车厂。一方面,近两年,受黑天鹅事件冲击,电池、芯片等重要新能源车零部件频繁出现断供、缺货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新能源车企供应链的不可控性,多家车企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零部件货源而不得不推迟交货,企业生产销售计划被严重打乱。因此,新能源车企开始重视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多元化以增强供应链安全。新能源车零部件成本
25、占比图资料来源:粤海证券稳定的供应链成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新阶段重要诉求另一方面,随着整车生产上游重要材料如锂电池、芯片频频涨价,强势的供应商将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至车企,多数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着严酷的盈利困境。在此情况下,新能源车企愈发重视核心零件成本增长拖累盈利能力的问题,开始重新审视汽车制造供应链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加强区域零部件产业布局。虽有部分车企选择继续深化与头部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但更多车企加快调整供应链布局,寻求与二、三线实力供应商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的同时,投资新锐独角兽企业,以强化自身对供应链的控制。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0 电驱系统半导体自动驾驶电池同头部供应商合作与日本电产成
26、立广州尼得科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与株洲中车时代成立广州青蓝半导体有限公司与华为联合开发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 SUV 车型与宁德时代共同出资成立时代广汽寻求多元供应商部分车型选用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产品与粤芯半导体深入合作,全力强化车载芯片供应链与如祺出行共同合作研发 ADiGO 4.0 量产化自动驾驶系统并搭载于埃安 LX 车型2020 年之后,中创新航成为最大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亿纬动力广成为备用电池供应商战略投资新兴企业投资主营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材料的天岳先进,研发下一代逆变器产品投资苏州旗芯微半导体,研发智能汽车新一代动力底盘域控制器投资文远知行,共同推进 Robotaxi
27、前装量产车型的研发制造;与渐进式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供应商禾多科技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投资二线电池厂商欣旺达和清陶发展,领先布局固态电池产业自主研发生产成立锐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 2025 年建成生产线,掌控电驱核心技术、实现部分电驱自产/广汽研究院 Xlab 团队在动态多目标跟踪 MOT 领域获得纯视觉榜单全球第一名成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布局的自研电池大型试制线预计于 2022 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广汽集团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管控实践资料来源:广汽集团,仲量联行广州本地龙头车企积极推进供应链布局调整作为国内新能源自主品牌第一梯队成员,广汽埃安也正在寻求供应链全环节的战略调整,以加强核心零部
28、件供应多元化,提高整车产品利润率。一方面,广汽埃安积极向产业链上游探索,希望掌握更多资源以换取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半导体和自动驾驶领域,广汽埃安已经踏上了自主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道路。然而,在半导体、自动驾驶等对传统整车厂而言较为生疏,且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技术突破的领域,车企自研自产充满了挑战。因此,埃安选择加大与行业内部专业供应商的合作,积极参与投资国内独角兽,积极布局上游产业链。另一方面,广汽埃安亦不断加强在电池、电驱等占据整车成本比例高、对整车产品性能影响大、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零部件领域的供应链调整。埃安不断布局三电设备自主研究和生产。2022 年广汽埃安旗下接连成立了独立的电池、
29、电驱生产公司。此外,埃安依然会依赖外部供应商对旗下一些非旗舰产品提供核心零部件。因此,短期内,三电供应商,尤其是腰部级别的供应商,依旧会持续承接埃安的生产需求。由此可见,尽管广汽埃安欲逐步实现核心技术自研、核心零件自产的最终目标,以扩大对产品盈利能力的掌控。但新能源车作为集成型电子产品,需要全行业的技术积累和合作研究生产作为支撑。广汽埃安未来预计仍将持续寻求与腰部、新兴供应商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和产业集中度分散化。案例分析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1 零部件行业或将迎来格局改变,腰部企业有望实现快速成长零部件供应商与车企合作获得发展优势获取市场份额用车企的行业影响力提升自身知名度
30、与口碑,并且与整车厂共同发展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新的增长空间。加速技术转化车企合作共研有利于零部件企业获取稳定的收入以及资本支持,进一步加快技术研发转化为具有增长潜力的技术和产品的时间,以占据竞争优势。减少信息壁垒零部件供应商得以更清晰地捕捉整车厂以及终端客户的产品需求,从而敏锐把控行业发展方向,有效减少信息差与时间成本。提升服务价值通过持续合作提供可更新、可升级的产品,推动产品后续服务价值实现。资料来源:仲量联行“广州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强市,拥有众多行业领军车企。目前,这些车企大多处于积极拓展电动化赛道的阶段,与产业链上游合作的需求较强。可以预见,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或将带动更多
31、腰部和新锐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推动新能源核心零部件行业步向良性竞争,甚至引领和见证该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格局变迁。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过去,在一些寡头格局明显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头部企业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并能够不断利用资本优势构筑技术壁垒。例如,新能源电池巨头宁德时代长期占据国内市场近一半份额,并加速推出第三代CTP技术实现产品差异化,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另外,原材料成本上升、研发投入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使得非一线的新能源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随着更多新能源龙头车企供应链布局调整、传统整车厂步入新能源赛道,腰部零部件供应商有望通过与这些车企深
32、化合作,实现“突围”,对行业版图带来深远影响。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2 随着新能源车消费认可度不断提升、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且车企供应链风险管控意识逐渐增强,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加速调整步伐。未来,更多车企将选择加速转型并优化供应链战略布局,以增强成本可控性、分散供应链风险并加强核心技术优势积累。新能源整车制造通过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自主盈利能力,不断提质扩产,有望在国内外市场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实现行业版图扩张。车企拓展与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的多元合作关系,将推动新能源车零部件行业腰部和新锐企业的快速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将逐步深入转化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车企的资本哺育
33、与企业间密切的技术交流,新能源洞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格局变革与规模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将实现快速飞跃,促进其增强国际舞台上的产品竞争力,获得产业规模提升机遇。聚焦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区域,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本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快速。因此,更多上游的腰部或新锐零部件企业有望战略性调整布局,深化与广州本地车企的密切合作,在研发适配、生产运输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并藉此实现本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上下游协同发展。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通过增强从零部件到整车的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规模扩张;另一方面,作为广州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
34、升级、发展将为广州整体制造业提质增量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力。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3 上游企业圆大小代表企业数量中游企业下游企业从化花都增城白云黄埔南沙番禺海珠荔湾天河越秀产业平台广州市辖区.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资料来源:企查查,仲量联行黄埔区23%天河区20%番禺区13%海珠区9%南沙区8%增城区7%花都区6%其他14%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布图新能源汽车企业行政区分布 从行政区分布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主要分布在黄埔、天河及番禺、海珠等行政区。从产业载体选择来看,新能源车相关企业近一半选择非甲级办公物业作为产业载体。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4 资料来源:
35、企查查,仲量联行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合计超过 50%的上游企业,集中在黄埔、番禺和天河三区,产业聚集效应较为显著。上游零部件企业更倾向于进驻靠近本地大型整车厂的产业载体。其中,黄埔区和番禺区均拥有较为成熟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因此吸引了较多三电及信息系统相关的上游企业进驻,且主要集中在广州科学城、番禺汽车城及周边区域。天河则以天河智慧城为中心,聚集了以信息系统研发企业为主的上游企业,覆盖了通信、导航、人工智能、云服务、新能源技术等各个领域。选择办公物业的上游企业比例约为 45%,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选择非甲级办公物业;选择产业物业、厂房等具备研发、生产功能的载体的企业约 55%。新能源
36、汽车中游企业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新能源车产业中游企业中,整车系统集成与研究中心为主占据六成以上,主要为广汽本田、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大型车企及旗下研发部门。就产业空间分布位置而言,这些大型车企或其研发部门主要散布于黄埔、南沙、番禺和海珠四区,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集群。从产业载体分布来看,整车厂商大多拥有自建生产基地,该类基地普遍建有大面积厂房以及部分产业物业配套。新能源汽车下游企业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就产业空间分布位置而言,下游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河、黄埔和海珠三区,其中天河占比35%。相较于上游和中游企业而言,大部分下游企业多为软件、服务类企业,其发展所需的产业人才更多集中于天河、海珠等商务区而非
37、工业区。下游零部件企业产业空间载体选择各类办公物业为主,选择厂房和产业物业的公司占比在 20%以下,与上游、中游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另外,载体使用成本亦是下游产业的核心考量之一。新能源汽车各类企业数量新能源汽车企业各类产业载体分布数量信息系统电池、电驱及其他三电件创新电动系统其它汽车零部件50%14%5%31%人机交互智能座舱整车系统集成&研究中心自动驾驶解决方案61%14%14%11%移动通信运营商出行服务其它25%19%14%10%32%车路协同路侧环境部分软件及数据增值产业物业产业物业+厂房厂房甲级办公物业非甲级办公物业24%18%13%8%37%非甲级办公物业甲级办公物业产业物业厂房66
38、%18%12%4%上游上游中游下游下游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5 4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发展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6 背景市场潜力可观,生物医药发展正处上升期71.471.772.172.472.773.073.373.673.874.174.474.775.075.375.675.976.276.576.776.977.16869707172737475767778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预期寿命(岁)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中国人均预期
39、寿命图全国卫生费用及卫生费用占 GDP 比例资料来源:世界银行5.2%5.6%5.6%6.0%6.2%6.2%6.4%6.6%7.1%6.5%4%5%6%7%8%0204060801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卫生总费用占GD比例(%)全国卫生总费用(千亿元)全国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在人口老龄化、医疗卫生支出稳步上涨等一系列背景之下,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持续吸引着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涌入生物医药产业。以融资市场为例,火石创造、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
40、产业发展指数 CBIB2.0”显示,2021 年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披露融资事件达 3,281 笔,在所有行业中位列第三;另外,该行业当年披露融资金额合计约为 3,182 亿元人民币,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毫无疑问,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随着人民寿命的提高,我国人口结构也正在面临深刻变化;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 18%,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提升了约 6 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快速上升,使全社会对于健康的需求与关注日益上扬,全国卫生总费用近年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我国
41、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截至 2020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77 岁,相较于 2000年数据提升明显。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7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但其规模仍有待提升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乘势而上”,产业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广东省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20 年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长 6.2%,显著高于同期广州市 GDP 增速 2.7%,占全市 GDP 超过 5%。从先进制造业*的口径来看,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0 年广州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总产值约为 41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2、幅度达到约 26%,该增速在当年度广州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位列第一,其他细分行业规上总产值 2020 年同比增速均未超过 10%,可见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渐展现其“高增长”的属性。但是,我们也注意到,2020 年规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总产值虽然在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的增速最快,但其总产值却是各细分行业中是最小的。因此,广州仍然需要进一步壮大本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尤其是应该抓住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进一步推动该产业成长为广州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20 年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规上总产值2.7%8.4%6.7%0.6%2.6%26.5%-10%-5%0%5%10%15%2
43、0%25%3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同比增长率(%)规上总产值(千万元)同比增长率2020年规上总产值资料来源:广州市统计局注:*先进制造业包含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8 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完整,各环节多有龙头企业引领经过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多年深耕,该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一定竞争力;而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的背
44、后,其实是本地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具体而言,从广州的产业链上游来看,除了传统的制药设备和原材料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 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医药外包服务在广州也有所发展。广州不仅拥有中国医药外包公司 10 强之一的博济医药,还吸引了瑞士制药巨头龙沙进驻。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中游更是广州的优势所在,覆盖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诊断检测、生物技术等多个“赛道”,而且这些赛道内不乏国内龙头药企,例如广药集团和百济神州。而在产业链下游,丸美股份、阿里健康大药房、大参林等一批优秀企业共同支撑起衍生产品、终端流通等细分行业
45、,并与上、中游的企业组成了广州生物医药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广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链主要企业分布图以现代中药为例,广药集团连续两年(2021-2022)上榜财富世界 500 强,并在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 2021 年度“中国中药企业 TOP100 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其无论在市内、省内还是国内,都是当之无愧的中药领域领军企业。此外,在化学药和生物药的赛道中,百济神州也是一家在国内极具代表性的创新型药企,主要从事抗肿瘤新药开发和商业化;作为全球首个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已经在广州先后建设或落户了其生产基地、销售公司和创新中心,将一条完整的研、产、销价值链布局在了广
46、州。下游中游上游制药设备制药设备医药外包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华研精密机械聚能纳米锐嘉工业博济医药中润药研龙沙(广州)广药集团采芝林药业新百泰广药白云山香雪制药康臣药业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百奥泰天普生化明复乐药业先强药业绿十字制药必贝特华南疫苗医疗器械/设备迈普医学贝恩医疗赛默飞世尔一康医疗希科医械艾捷斯生物技术赛莱拉冠昊生物安捷生物达安基因金域医学万孚生物衍生产品终端流通丸美股份碧水源花安堂芭薇股份粤微食用菌润虹医药阿里健康大药房大参林海王医药资料来源:仲量联行整理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19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研究水平是关键资料来源:仲量联行整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往往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基
47、础研究水平直接相关,其原因就在于后者直接影响到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恰恰是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目前,虽然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未能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是一大重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 2.8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在全社会研发中占比仅约6.1%,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仍有较明显差距。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资料,主要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普遍在 15%-25%的区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仍有待增强。由于我国生物医药基础科
48、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处在“跟跑”、“并行”的状态,仍处在创新阶段的第一(Me-too)和第二层级(Me-better),少数头部企业可以实现到第三(BIC)、第四层级(FIC)的创新药物研发,我国医药创新水平仍需继续提升。生物医药创新程度分类创新层级创新路径特点第一层级:Me-too在专利保护期过期的进口药(原研药)基础上进行研发改造,绕开原研药的专利成功概率高,研发难度相对低,创新程度相对较低第二层级:Me-better在原研药的基础上,开发比原研药更具治疗优势的药物与原研药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临床风险相对较小,研发成本可控第三层级:Best-in-class(BIC)研制出在疗效、安全性等
49、指标中表现最好的Me-better 药物,即同类最优药物研发难度高;研发风险高;证明药物优越性需要额外投入第四层级:First-in-class(FIC)使用全新的、独特的作用机制来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即首创新药时间、研发成本投入大;对基础研究要求高对于广州而言,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提升向着生物医药创新程度分类的第三、四层级的创新而努力,这也对广州基础研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广州基础研究投入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1 年广州基础研究经费支出 119.74 亿元,同比增长 8.9%。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基础研究经
50、费支出占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例达13.6%,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20 优势资源集聚,广州生物医药“未来可期”生物医药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兼备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严监管等多种特质于一身。因此,除了对基础科研水平要求以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多种产业要素的协同配合。广州作为广东省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要素科研人才聚集区域产、学、研联动产业集群规模广州集聚了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 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3 位院士、229 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而且,全市高校的生物医药占理、工、医类高校科技人员的比重超过60%,科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