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市磐龙山庄安置区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第一节 工程概述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莆田市西天尾镇,东西两区各有一个基坑,东区基坑东临后卓溪,东北侧为已建丰亭安置区,南为同心路,北靠荔涵大道,西侧为拟建大道路及西区基坑。西区基坑西侧及南侧为后卓村民房及改建厂房,北靠荔涵大道,东为同心西路。东西区两基坑现场地黄海标高为7.0m8.5m,基坑开挖深度为3.0m5.7m。基坑采用放坡、锚杆(管)、悬臂桩及桩锚支护形式,长螺旋引孔旋喷搅拌桩止水帷幕。二、方案编制说明1、本方案针对“莆田市磐龙山庄安置区” 工程基坑降水、护坡及土方工程相关内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编制。2、由于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的完整性
2、、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依据本方案组织施工时,尚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对方案做优化调整。第二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莆田市磐龙山庄安置区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场区地形基本平坦,高程在7.0m-8.5m之间。场地表层为0.50-2.20m素填土层;粉质粘土或粉砂卵石层;粉砂或淤泥质土卵石层;残积砂质粘性土或卵石层,残积砂质粘性土层等。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详见“地层情况一览表”,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见“地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地层情况一览表地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拟建场区在埋深4.8-6.1m
3、处有一层上层滞水,在埋深18.80-20.00m处有一层潜水。其类型、埋深情况详见下表:地下水情况一览表层 序地下水类型静止水位埋深(m)静止水位标高(m)主要含水层1上层滞水4.8-6.144.70-45.85层粉粘、粘粉2层间潜水19.0019.3030.49-32.01细砂地下水主要为3)粉砂4)卵石的微承压水和地表潜水,不考虑地下水腐蚀性对本工程建筑物基础的腐蚀性影响。第三节 编制依据及遵守规范1、福建建建专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通知函;2、莆田市磐龙山庄安置区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2010.09;3、现行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及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
4、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B-07-200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国家及福建省颁布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文明施工规定等。第四节 工程管理目标1、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确保业主和监理竣工验收评定上报质量监督机构
5、备案的工程质量为合格;满足后续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具体目标如下:1.1、施工测量、监测方法、仪器、施测精度满足相关规范和监理要求。1.2、降水工程确保基槽底干燥、不对周边地面、建筑物及管线等产生危害;地表排水及基坑内局部明排及时有效,确保其他工程施工不受影响。1.3、护坡工程确保边坡及周边地上地下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定,满足后续土建施工要求。1.4、土方开挖满足施工要求,不超挖、欠挖。2、安全管理目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业主和监理安全检查合格。具体目标如下:2.1、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等责任伤人事故。
6、2.2、确保各项施工安全防护用品齐全,质量合格。先防护,后施工;不防护,不施工;防护有力,施工安全受控。2.3、杜绝各种违规操作现象,每项施工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防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3、工期管理目标初定工期为60天,我公司按工期要求,保证在合同工期内完工,争取提前完工。4、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杜绝各种不文明的施工行为,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方认为不文明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影响,做到服务周到、热情,文明施工。第五节 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一、施工准备1、施工技术工作的准备1.1、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一步调整和深化,并逐级进行
7、技术交底,指导施工。1.2、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掌握施工特点,复核需要采用的新技术,同时审查加工定货有何特殊要求。1.3、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新规范、新规程。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施工经验,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提高该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1.4、认真学习监理规程,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1.5、进行成本控制,制定设备、材料的供料计划,科学编制施工施工预算。1.6、采用项目法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的搭接。采用项目管理电脑软件系统,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网络优化,积极作好各项技术保障。在保证各项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各分项工程交叉施工和立体作业,控制有力。1.
8、7、对于所选用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作好进场检查和复试工作,同时做好各项工程试验,编制试验计划。2、施工水电计划及管理2.1、施工用水计划本工程施工用水量较大,用水主干管直径为100mm; 2.2、现场用电计划本工程基坑施工阶段甲方需提供不小于250KVA的用电量,以保证现场施工用电。施工中,根据各施工阶段特点对临电系统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现场用电要求。2.3、施工水电管理现场用水、用电设专人管理并由专业工种进行操作,水电连接与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供水、供电系统,做好记录。二、施工部署1、施工总体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定位围井施工护坡桩施工止水帷幕施工降水井施工土方挖运施工
9、硬化、安全护栏等施工第一道预应力锚杆施工土方下挖第二道预应力锚杆施工下部土方开挖土方收尾工程验收及移交后续工程施工2、施工总体安排2.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即组织施工人员、材料及机具等进场就位,施工临水、临电、临时设施全面、合理布置。2.2、在施工准备同时进行工程测量、放线、定位,放定主要控制轴线及基坑开挖上口线等。2.3、放线完后开始施工围井,验收合格后开始施工止水帷幕、护坡桩和降水井。2.4、随后展开基坑挖方及其他部位土方挖运;基坑边坡处土方开挖应密切配合护坡作业,按设计坡度分区、分步下挖;基坑中部大量土方可大幅下挖;挖除土方根据要求进行外运、消纳和附近场区堆放、留存。2.5、全部施工项
10、目结束后,请监理及有关部门进行各分项工程验收、评定。3、降水、支护及土方之间的相互配合3.1、降水工程的配合3.1.1、根据基坑面积先按设计要求布设15口降水井,再根据抽水试验确定降水井数量,合理布设降水井。3.1.2、合理布设排水管网和留置排水口,避免因妨碍其他工序而改线换位。3.1.3、保持基坑降水维护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防止因降水维护不利造成水位上升,影响其他各分项工程施工。3.2、护坡工程的配合护坡作业面及工作平台挖出后,应立即展开施工,防止因护坡不及时造成边坡局部塌方隐患,并提高整体施工效率。3.3、土方工程的配合3.3.1、土方挖运是贯穿于本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和保证工期的主要工序,因
11、此须进行精心组织,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3.3.2、土方开挖应密切配合护坡工程,及时为护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工作平台,按护坡要求开挖,不得随意开挖,以免影响护坡工程施工质量。3.3.3、应根据各分项工程施工的特点,及时配备相应型号的挖土机械。三、施工现场布置1、施工现场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形状及周边场地条件,进行施工现场布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1、施工材料、机具放置及钢筋加工场地位置应坚持就近原则,以方便施工,为施工的连续、高效进行创造条件。1.2、本工程各分项工序交叉较多,在布置施工场地时应作到既方便本工序施工,又不妨碍其他工序,不妨碍车辆行走。1.3、现场临水、临电、临设的
12、布置应遵循安全、整齐的原则。办公区与施工区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2、施工现场布置方案2.1、施工现场设置一个施工大门,场地东侧布置一个侧门供办公出入。2.2、办公临设暂时考虑布置在场地东侧民房。2.3、护坡钢材堆放场地及钢筋加工场地也设在基坑北侧坡顶的适当位置,具体位置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调整。2.4、护坡砂石料、水泥堆放场设在东、西基坑中间后卓路南侧,便于材料卸车。2.5、临水接入口与临电总配电箱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电源位置具体确定。2.6、各施工场地的布置应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利于施工高效进行。3、现场水电、排水布置3.1、施工临时用水管路由水源分别引至使用部位,每根支管均应
13、设置阀门。3.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由总配电箱引出接入分级配电箱,再由分级配电箱引至适用部位和生活区,每条用电线路均应设置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第六节 基坑变形监测施工1、监测目的(1)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3) 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
14、范畴内;(4) 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5) 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6) 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2、监测项目(1)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竖向变形;(2)深层水平位移;(3)地下水位;(4)基坑周边建筑、道路、管线设施的变形。3、仪器设备 基准点观测及沉降观测点采用DSZ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M因瓦水准尺,水平位移观测点J2电子经纬仪采,深层位移采用ZW20
15、00型位移计采集。4、边坡水平位移、竖向变形监测4.1、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开挖段桩顶冠梁上设置11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为1015m。4.2、监测点制作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边坡上口线1.0m范围内的坡顶散水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在视准线上。观测点距离宜为10m;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距基坑距离宜为510m,并保证其位置固定。下视基点可用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下视基点设在地面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散水混凝土中。4.3、监测点保护监测点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在施
16、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4.4、监测方法边坡水平位移采用J2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 监测方法亦为“视准线法”,即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竖向变形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
17、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4.5、观测周期基坑开挖深2.0m时建立监测点,确定初始值。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观测1次。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加强观测,每隔数小时观测1次。4.6、边坡变形监测报警值支护结构沉降变形预警值:日沉降速率超过3MM或总沉降值超过30MM或连续3日沉降超过2MM且不收敛;日水平位移速率超过3MM或总水平位移值超过30MM或连续3日水平位移值超过2MM且不收敛;5、深层土体位移观测:5.1、监测点设置沿东、西区基坑共布置20个深层土体位移观测点,测斜管底标高为相应位置桩长以下2.0,土钉放坡段为基坑深度2倍;5.2、监测点制作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到达
18、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密封,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及黄砂回填,直到钻孔孔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测斜管采用外径60mm,内壁5mmPVC测斜管。5.3、监测方法深层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深埋管测斜,沉降时,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导管的导槽下降或提升。测头传感器可以敏感导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出来。测头测出的信号是以测斜导管的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深度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L上的倾斜角的函数,该信号可换算成水平位移。而测斜仪的测斜原理是基于测头传感器(加速度计)测量重力矢量g在测头轴线垂直面上的分量大小,确定测头轴线相对
19、水平面的倾斜角。采用的仪器为ZW2000型位移计。观测方法是将测头插入测斜管内并缓慢下到孔底,一般先测可能出现最大位移的方向。测量由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测量完毕后,应将头旋转180度插入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两次量测部位要保持一样);此时各测点的正反两读数值接近,符合相反,如果测量数据有疑问,则应及时补测。用同样的方法测另一对导槽的横向位移。6、降水监测6.1、监测点设置拟在基坑周围5米范围内及基坑内部布置水位观测孔2孔,共计布置坑外潜水水位观测孔8孔,编号W1W10,水位观测井井深同降水井;6.2、监测点制作用89
20、钻头成孔,钻进尽可能采用清水钻进,埋设直径为53的专用水位监测PVC管,PVC管外使用特殊土工布进行无缝包扎,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面水的渗入。埋设完成后,立即用清水洗孔,以保证水管与管外水土体系的畅通。6.3、监测方法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如果止水帷幕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将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危害性影响,严重将造成基坑管涌、塌方的危害。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保持一适当的水平,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状态,加强对坑内、外浅层水位和承压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围
21、护体系的隔水性能,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6.4、仪器设备采用SWJ90电测水位计。6.5、观测周期降水井每天观测一次动水位;6.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渗水现象,并查明原因;6.7、地下水位变化预警值:坑内水位变化超过500MM;7、周边沉降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与管线沉降监测预警值:沉降量20mm, 沉降差0.0021,沉降速率1.0mm/d;7.1、监测点
22、设置和制作监测点设置在基坑西南侧及东北侧、东南侧临近建筑物、周边地面、道路适当位置;设置已有建筑物变形观测点21个,监测点设在墙体上的点可用钢钉钉入墙中,并用红油漆标识;设置地表竖向位移观测点20个,设在地面上的点应先将局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在钉入钢钉并标识。沉降监测点应采取有限的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2.2、监测方法监测所用仪器沉降观测使用DSZ2(编号CS001)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米铟钢尺进行,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操作。进行沉降观测时要首先对基准点进行检测,然后对观测点与基准点的闭合测量,路线不能闭合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7.3、监测周期基坑降水施工前及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先行观
23、测,确定初始值。从全面抽水开始,每3-5天观测1次,沉降稳定时,可延长观测周期至7-10天。首次观测时,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2次,2次高程之差不宜大于0.1mm,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进行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8、资料整理提交8.1、 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
24、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8.2、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及其它有关方面。工程地质勘察环境调查与设计值校核、分析,进行正、反演计算分析满足条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调整设计参数,优化模型重新分析NO设计提出优化后的开挖顺序及降水要求Yes基坑工程设计监测仪器选择标定施工监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监测测点埋设按设计指令要求施工监测数据处理、及时提交各有关部门继续按以上程序施工直至基坑施工完毕业主、监理审批业主、监理审批业主、监理审批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
25、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正式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同时根据相关单位要求提供监测阶段报告,并附带变化曲线汇总图;监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本工程工作信息流程如下:9、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本项目质量目标:合格。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动配合业主和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处理好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服务于全过程。及时做好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认真完成本项目由于设计与施工变更等原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保证要求和工作质量不变。2、监
26、测工作的管理(1)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成员服从项目经理的统一调配,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严格按方案的要求带领作业人员实施作业,并经常保持与建设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场地施工进度,安排与落实监测工作的步骤,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2) 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方案要求及相应规范进行作业,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技术问题由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审定人商量后作出决定,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实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3) 文件与资料的管理监测工作中的相关函件、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中的内外业资料等应分类装订统一管理,或者有计算机备份以防丢失。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应统一格式
27、并进行签收登记。3、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1) 仪器、仪表a、将按设计图纸和文件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以防质量不合格元件的埋入。钻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应密实。各测点初始值的测定应待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一般710天)。b、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如需更换仪表时,应先检验是否有互换性,并进行对比检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延续性。(2) 野外作业a、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项目组主要负责人。项目组的其它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
28、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b、监测工程专业技术强,我司将对职工进行宣贯、培训,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第一”从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去。对埋设全过程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c、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施工的技术方案,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d、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3) 资料采集及整理a、 制定有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各类施工记录、工程检验资料、各类试验数据、鉴定报告、材料试验单、各种验证报告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b、外业观测资料在内业计算前均要进行检查与
29、复检,在保证采集数据正确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计算;c、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会审,及时编制分项施工指导性文件、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第七节 降水工程施工一、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进成孔置换泥浆吊放井管填埋滤料粘土封井清水洗井安装水泵布排水管架设电缆联网抽水降水维护二、施工工序1、施工准备1.1、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向及埋深),关闭、阻断渗漏水源,调查场地周围市政雨、污水管线,布设排水通道。1.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1.3、平整场地,组织施工材料、设备进场。1.4、临水、临电齐备,安装调试机械、设备。1.5、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
30、排施工顺序。2、测量定位2.1、按设计要求和井位平面图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井位允许偏差500mm,施工中遇地下障碍物,经与设计人员协商后可适当调整井位。2.2、定井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井位设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孔,孔深300500mm,灌入石灰粉。定位完毕请监理验收。3、钻进成孔降水井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泵送泥浆护壁。井径为600mm,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允许偏差为+500mm。4、吊放井管井管采用钢管,管径168MM,过滤管孔隙率35%,滤网选用40目尼龙布,应保证井管在吊放过程中垂直并保持居于井孔中心。为防止土体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上端应高出地面300mm,并加盖井盖。5
31、、填埋滤料井管吊放完毕后,用手推车将滤料运至井口,滤料采用5MM圆角砾,人工用铁锹填入井管与井孔的环状空隙内。滤料应均匀、足量填入,填料过程中严禁填入其它杂物,并计录填料量,填料量允许偏差为10%。6、粘土封井当滤料填至距地面1.5m时,人工填入粘土封井,粘土应捣实。7、清水洗井7.1、成井采用活塞机械洗井,洗井要自上而下分段进行,洗井器每次下放深度大于5m,直到水清澈为止,且每段洗井时间不小于2小时。7.2、洗井工作应在成井后4小时内进行,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变硬,难以破除,影响渗水效果。7.3、洗井后可进行试验性抽水,确定单井出水量及水位降深能否满足设计要求。8、安装水泵潜水泵用绝缘绳吊
32、放,下至距井底1.52.5 m处。安装并接通电源,每井附近架立电线杆,设置电缆和电闸箱,电源做到单井单控,并安装时间水位继电自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9、布排水管9.1、排水管网采用钢管做为排水主管路,排水管直径为150mm,必要时可采用多向排水。排水管线布置在降水井外侧,每隔1015m砌筑墩台,排水管居中放置。井口设置保护砌衬并加盖井盖。排水管网向水流方向的倾斜度宜为1。9.2、在排水管线转角连接处、每边中部、排水管网进入市政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砌砖池,规格为2.0m1.5m1.5m,中间设一道1.0m高隔板将沉淀池分成两个半池。水先排入一个半池中,水面高于1.00m后流入另一
33、个半池,这样,水中的泥砂便可沉淀在进水的半池中,清水通过另一个半池的出水口排入市政管线。沉淀池内壁须做防水处理。10、架设电缆排水管网铺设完成后,应按要求布设分级配电箱并架设电缆。每个分级配电箱控制45眼降水管井,设置单独的控制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电缆架设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固定牢固,不妨其他工序碍施工。11、联网抽水11.1、联网后应立即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水泵、井管维修应逐一进行;开始抽水时,因出水量大,为防止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可有间隔的逐一起动水泵。11.2、抽水开始后,应做抽水试验,检验单井出水量、出砂量及含水层渗透系数。当出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出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
34、井或停泵补井。三、降水维护1、定期进行降水井观测,准确记录,并对测量记录及时汇总、分析。2、现场保证有不少于10台备用潜水泵,降水维护人员对不能正常工作的水泵必须及时更换,保证抽降效果。3、降水人员分两班轮流进行值班,每班不少于4人。4、电工每天须有电工记录,每天早晚检查现场降水线路,保证现场降水用电安全。 5、定期清理降水管线、沉淀池里的泥沙,保证排水线路畅通。四、施工的相关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1.1、现场成立降水管理组,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1.2、基坑降水井施工时应根据开始抽水情况进一步调整、确定降水井施工参数。由于本场区地下水主要含于粉砂、卵石层,易产生
35、流砂现象,应根据水位、水量、动态调整井深、井距等参数和井身滤网包裹范围及井管、滤料粒径等材料性能。1.3、严格控制降水管井的井底位置,井深不得小于设计深度。1.4、管井井位误差不大于500mm,孔垂直度不超过1%,现场调整必须经设计同意。1.5、坑内的井要设置明显的保护标志和危险标志并设专人保护。1.6、进场材料按要求进行复试,机械设备要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1.7、降水施工期间应保证连续供电,避免因停电造成井内水位上升,影响结构施工,备用发电机功率不小于150KW。1.8、降水井在施工完成后和降水期间,井口加设井盖,防止落入杂物,在井位插警示标志,防止其它施工对井管造成损坏,并
36、由专人进行维护。1.9、现场必须备用不少于10台潜水泵,维持降水人员随时检查水泵的工作情况,及时更换运转不良的水泵。1.10、加强观测工作,对地下水位、水流动态、地面沉降等进行详实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总、分析。2、辅助降水措施2.1、土方开挖期间,如基坑内第一层台地潜水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通过降水井降低,发生局部大量出水时,可采用明排法导水,即在含水区域挖坑(坑大小根据水量和现场情况而定),下入滤管,管外填充级配砂石,管内下泵抽水。2.2、为保证基坑护坡面的安全,须在边坡含水层底板渗水部位和其它渗水部位埋设导水管,将坡体水源引出坡面,尽量保持土体干燥。2.3、基坑挖至槽底后,在肥槽内挖设排水盲沟和
37、集水坑,集水坑内下滤管,滤管四周及排水沟内填满碎石滤料。将边坡渗水、雨水等引入集水坑后用水泵抽走,排水盲沟坡度不少于1,集水坑间距宜为1525m。2.4、如果基坑内积水坑内水位较高,可在坑周边布置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如坑内水位接近坑底,也可在坑内人工挖集水井埋设滤管、滤料,下入潜水泵抽水。2.5、在坡顶散水上砌一道挡水墙,以防雨水、坑外积水流入坑内;散水周边设置排水沟;基坑周边场地及时进行硬化处理。3、防止沉降预备措施基坑降水开始的同时对基坑周围地面及建筑物进行严密的沉降监测,当出现异常沉降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尽快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针对本基础工程的实际可采取如下措施:3.1、采用跟踪注浆方法。
38、沿沉降区域边缘或建筑物周边打出注浆孔,孔深根据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和发生压缩变形、下沉土层的位置确定。孔径127mm,孔间距约3m。然后向孔内注入一定配比的水泥浆。注浆设备可采用S320、BW50泥浆泵,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2、因降水造成基坑坡顶发生较大位移时,可采用加强支护措施进行控制,确保临近设施不会因边破位移而发生变形、破坏。3.3、当距基坑较远的建筑物发生均匀沉降时也可采用地下水回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在沉降相对较大区域打出一定数量的回灌孔,下入回灌花管,管底位置、回灌量和注水压力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八节 支护工程施工一、长螺旋护坡桩施工1、工艺流程护坡桩采用“长螺旋钻机
39、成孔中心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压钢筋笼”的施工工艺(简称“后压笼”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至孔底提钻压砼清理孔口振压下笼混凝土振捣桩身砼养护清土剔桩2、施工工序2.1、测量定位(1)桩位严格根据“桩位图”放定,可采用视准线法或前方交汇法进行测量。应先放出控制轴线,根据控制轴线定出标准桩位,再依据标准桩位及控制轴线放定相邻桩位。(2)桩中心点用粗钢筋垂直打入土中约0.5m,拔出后灌入白灰并插细钢筋作为标记。(3)桩位放定后应反复校核,并请业主、监理及相关方进行复测、验收,确认在允许偏差内方可下钻。2.2、钻机就位(1)钻机坐落面应坚实、平整、不塌陷,其标高应高于设计桩顶标
40、高约0.50m。(2)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机身平稳、不倾斜,如施工平台凹凸不平必须提前平整场地,对于地面微小起伏可用方木铺垫。(3)钻头对位前应先用铁锹挖出桩位白灰,钻尖与桩位对齐后通过调平装置调整钻杆垂直度,调整钻杆垂直度和对桩位应反复进行,钻尖与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2.3、钻至孔底(1)钻孔前应测量孔口地面标高(或参考土面标高),进行钻机钻进深度记录调零,或提前在钻杆上进行钻进深度标识。严格控制钻进深度,实际孔底标高应比设计值低约0.3m。(2)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土层情况合理调整转速、钻压、扭矩和进尺速度等施工参数,钻头及钻杆应平稳进尺,防止卡钻、吊钻、跳钻、扭断钻杆等机械事故和扩孔、偏孔
41、等质量事故。(3)钻孔过程中,由人工随时清理孔口积土,保证下部孔土顺利排出,并防止提钻时向孔内落土。(4)如钻孔较浅,出土量小,钻孔应连续进行,一次钻至孔底;如钻孔较深,出土量大,应分23次钻至孔底,以减小机械运转负荷。(5)对于上部松散杂填土可先干钻23m,发现大块砖砾等应人工清除后再继续钻孔,对于含砖砾较多的可人工引孔至新土层,防止杂物赌钻、卡钻。2.4、提钻压砼(1)钻至孔底后由混凝土输送泵通过与钻杆中心管连接的输砼管向孔内压灌混凝土,并随即缓慢提钻。(2)严格控制提钻速度,钻机操作手应与混凝土输送泵操作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混凝土连续压灌,不可提钻过快,以免夹土断桩。(3)混凝土采用超流态
42、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塌落度宜为200220mm;混凝土粗骨料为豆石,砾径宜为510mm,最大不超过16mm;混凝土砂率不宜小于50%。(4)混凝土压灌前,现场进行坍落度、温度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留置试块,每个浇注台班或每50m3混凝土做一组试块,每组3件。(5)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顶标高,避免混凝土浪费或灌注不足。2.5、清理孔口(1)中心压灌混凝土完成后,钻头暂不移离孔口,及时清理孔口积土,防止积土落入孔中。 (2)清理孔口土应由人工完成,在不影响周围桩并不扰动地基土前提下可配备轻小型挖土机将人工清除的土方捣走。(3)清理孔口土应迅速、彻底,既要保证不向孔内落土又要节省时间,
43、以及时进行吊装、振压钢筋笼工序。2.6、振压下笼(1)将振动头(振动锤或带帽平板振捣器)底部连接一根直径200mm的钢管(即传振管),并穿入钢筋笼中,传振管应略长于钢筋笼,利用与振动头连接的23组吊钩钩住钢筋笼加劲筋。(2)利用吊车将振动头及钢筋笼一同起吊下放;下放时应使钢筋笼锥底(即主筋底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圆锥形)对准钻孔中心,严格保证其垂直度后快速下放,下放过程中尽量避免碰撞孔壁,浅部遇阻应将钢筋笼提起一定高度后再次下放。(3)钢筋笼下放至一定深度受混凝土阻碍时,启动用振动振动头,击振力通过传振管传至钢筋笼锥底,带动钢筋笼下落,直至设计深度。振动锤工作时尽量避免震动力在桩体上部的衰减。(4)
44、下放钢筋笼时应控制方位,严格按照主筋设计方位下放,不得放错放反;下放钢筋笼时严格控制高度,可用水准仪测量控制。当钢筋笼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减缓振动锤振击效果,避免钢筋笼下入过深。(5)在振压过程中,吊车应始终悬吊住振动头及钢筋笼,保持笼体垂直,随其下落缓慢下放吊绳;振压完毕后用吊车将传振管提出。2.7、混凝土振捣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应立即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深度不得小于2.0m,振捣时间不少于5min。2.8、桩身砼养护(1)钢筋笼吊放完毕后,将孔口用木板盖好,在混凝土终凝前,防止积土落入孔中,造成桩头质量不合格。(2)桩身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5天,养护期间应做好保护工作,尤其应保护好桩头,不因天
45、气或人为因素受扰破坏。 2.9、清土剔桩(1)桩身砼养护期间后,进行清理预留土层和剔除冠梁高度范围内桩身混凝土工作。(2)清土可由人工配合轻小型挖土机进行;剔桩头须采用人工剔除,可用钢钎或风镐剔除,剔凿面应平整。3、施工要求3.1、质量标准护坡桩桩施工允许偏差详见下表:护坡桩施工允许偏差一览表序 号检 查 项 目允 许 偏 差检验方法1桩 位50mm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2桩 径50mm尺量检查3成孔深度+300mm专用测绳检查4孔垂直度1%用经纬仪或铅垂检查5钢筋笼安装深度100mm水准仪检查6混凝土塌落度200220mm塌落度桶检查7混凝土充盈系数1与理论量比较8桩顶标高+30-50mm
46、水准仪检查3.2、处理措施(1)护坡桩常见桩身质量问题主要有扩径、缩径、断桩、蜂窝、离析、漏筋和桩短等。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2)对较轻的缩径、蜂窝、离析、漏筋等应缺陷部位的砼剔除,并刷高一标号的水泥浆,用更高标号的砼抹平,必要时使用模板。(3)截面受损严重时,可用锚杆腰梁加固。断桩时应在外侧补打护坡桩。4、钢筋加工4.1、施工要点(1)钢筋的连接采用电焊焊接工艺,单面焊搭接长度L10d,双面焊搭接长度L5d。(2)同截面钢筋接头不得多于主筋总根数的50%,两个接头间的距离应1.3倍搭接长度,且50cm。(3)焊接时应保证焊缝饱满,焊缝厚度s不小于0.3d,宽度b不小于0.7dmm。(4)加劲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点焊,在加劲筋上标出主筋焊接位置,焊接时应顺直主筋,焊点应牢固,但严禁“咬筋”,焊接完毕焊渣及时清理干净。(5)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止主筋接触孔壁应设置保护筋,保护筋为46.54000,均匀点焊在主筋上,且每组保护筋应位于同一截面上。(6)螺旋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22#火烧丝绑扎,相邻绑扎点火烧丝绑扎方向呈八字型,严禁顺绑,每个绑点用双股火烧丝8字扣绑扎牢固,丝头朝向钢筋笼内侧。螺旋筋开始与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