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学 习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瓦格纳规律2、课税对象 3、税收制度 4、国债 5、复式预算6、国际税收 7、自动稳定器 8、公共商品二、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某商贸公司当月发生几笔购销业务:(1)购入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金额是200万元;同时,支付货物运输费用,取得的货运发票上注明的款项是3万元。(2)销售货物,开具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款为500万元;另外,用一旧换新方式向销售者个人销售货物80万元(已扣除收购旧货支付的款额6万元)。(3)加工制作了一批广告性质的礼品,分送给客户及购货人,加工单位开具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8万元.请计算该商贸
2、公司当月应纳增值税的税额。2、已知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公司关系,与C公司是总分公司关系。甲国分别与乙国和丙国签订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协定,按国际惯例,采用抵免法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其它情况见下表:(单位:万元)机构所在国所在国所得税率在所在国获利其它情况A甲50%100甲国已和丙国签订税收饶让协定B乙40%200A公司占B公司60%的股份C丙30%300丙国对公司所得税进行减半的优惠 请计算A公司应向甲国缴纳的公司所得税额。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财政学与国际税收学的研究范围可以分别概括为哪几个方面?2、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简要评价其中一种方法。3、 简述我国现行财
3、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4、 国际税收的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课税客体指什么?5、 简要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经济学说对财政概念的不同理解。四、论述题(任选一题,20分)1、 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配合?其配合效果如何?财政学习题B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5分8)1、 瓦格纳规律: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解释了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原因。2、 课税对象:课税的标的物。3、 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研究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种的搭配问题。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4、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
4、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国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债仅指内债,广义的国债除内债以外,还包括外债。5、 复式预算是指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6、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对税收的分配关系。7、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8、 公共物品: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有三大特性:效
5、用不可分性;消费非竞争性;效益的非排他性。二、 计算题(5分2)1、 进项=20017%+37%=34.21销项=50017%+(80+6)/(1+17%)17%=97.5进项=817%=1.36销项=817%=1.36应纳税额=97.5+1.36-34.21-1.36=63.292、应并入A公司的B公司的所得: 20060%=120计算抵免限额和抵免额: A与B的关系。抵免限额:12050%=6012040%=48抵免额:48计算抵免限额和抵免额:抵免限额:30050%=15030030%=90 A与C的关系抵免额:90结果:(100+120+300)50%-48-90=122三、 简答题(
6、6分5)1、财政支出、收入角度回答;从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避税与逃税、国际税收协定角度回答。2、 成本效益分析法、公共劳务收费法、最低费用选择法。3、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划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回答。4、 课税权主体是指各国的纳税人、课税主体是负有双重交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课税客体是一般财产价值或收益与所得。5、 国家分配论主要从财政本质的角度,公共财政学说主要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的定位角度去谈。四、 论述题(20分)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
7、障。经济社会要正常运行,除了必须保证有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率,来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外,还必须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便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前提条件。1、 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等。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全部费用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解决,接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第二,受保人享
8、受社会救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救助。我国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对无依无靠的绝对贫困者提供的基本保障;对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的最低生活提供的保障;对因天灾而陷于绝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这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的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预算拨款。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对革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对现役军人的安置;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对烈属和残废军人的抚恤;对军人退役后的生活保障等。 2、 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1)现收
9、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其特点是:在社会保险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比较低,但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收入要随支出水平平均上升幅度经常作出调整。(2)完全基金制。完全基金制是指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其特点是:投保人的缴费水平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可以避免缴费水平随着保险支出增加而不断调整,但这种制度要求在实施社会保险初期实行较高的缴费率,以建立基金。(3)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是指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其特点是:根据
10、分阶段平衡的原则调整缴费率,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着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 二、(1) 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则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财政的一收一支,是结余还是赤字,都是非常清楚的。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银行信贷收支和平衡的真实状况是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3)时滞性不同。财政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认识滞短是指财政的问题容易被看出来,但决策却要花费时日。货币政策是认识时滞长,决策时滞短。认识时滞长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到产生效果需要一个传导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决策时滞短是指由于货币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只要认识清楚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决策。(4)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货币政策通常需要通过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并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2) 主要从双紧、双松、一紧一松、一松一紧、中性政策。(3) 不同政策适用不同的经济环境。4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