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心理学-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17、18-35岁)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生理机能达最佳状态,身体发育顶峰时期心理各机能日趋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稳定形成二、进入成人(法定18岁)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社会、职场、社交)四、开始恋爱、结婚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一、思维的阶段性发展青年期之前的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获得上;之后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相对、实用(美)帕瑞:青年期思维三阶段论: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一)青少
2、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初一开始,初三发展,高中占优势(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1、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3、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思维监控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解的能力。思维监控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1、认识成分 即对自己的个性品质特征和独特性的认知2、情感成分 即对自身品质的
3、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尊体验3、品行成分 即由认识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一)自我概念的特点一个人是否有适当的自我概念,对个性发展至关重要。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1、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主动自我关注和自我探索是构成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在动力2、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二、确立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任务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思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每个人在青年时期都在探索并尝试去建立稳定的自我同
4、一感,即自我认同感。) 我是谁?(一)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1、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青年期发现和认识本质的我,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即将整体的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主体我是观察者、分析评价者、认同者客体我是被观察者、被分析评价者、被认同者 即由主体我来分析、认识客体我2、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自我分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自我经过一段时期的矛盾冲突,主客体便在新的水平上协调一致,即自我的整合和统一,形成自我同一感。新的整合和统一主要是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的过程实现的。自我接纳是
5、对自我积极肯定的心理倾向。自我排斥是对自我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3、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大多数青年人都能形成并确立自我同一感,少数相反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或社会角色混乱,并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4.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1)同一性确立(2)同一性延续(3)同一性封闭(4)同一性混乱(二)同一性症候群1、同一性意识过剩2、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3、与他人距离失调4、时间前景的扩散5、勤奋感的扩散6、否定的同一性选择在一段时期内,暂时性的同一性扩散多属正常现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确立是动态的、毕生的发展任务。(三)延缓偿付期青年期的发展任务 学习或实践与同龄男女之间新的熟练交往方式; 承担作为男性或女性
6、的社会任务; 认识自己身体构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身体; 从精神到行为上都独立于父母或其他成人; 具有在经济上自立的自信; 选择职业及就业; 做结婚及家庭生活的准备; 发展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的知识和态度; 追求并完成负有社会性责任的行为; 学习或实践作为行为指南的价值和伦理体系。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后才最终确立发展趋势:青春期萌芽;高中阶段迅速发展;大学阶段达到高峰,逐渐走向成熟。(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必
7、要条件:思维、自我意识、社会化社会因素: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家庭教育:受父母的影响;家庭期望和教育方式的影响。自我调节: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非规范事件:战争、社会动乱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美国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权威和避免受惩罚为好坏标准,无道德标准。第二阶段:功利取向。以是否满足个人需要为正确与否标准。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以他人的、权威任务的准则为标准。第四阶段:“好公民”取向-以法律、法规为标准。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美国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协调民主,以人为本 第六阶
8、段:普遍的伦理原则-整个人类与自然 无利权规人伦柯尔伯格认为:先后发展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和内容,不能改变儿童道德发展的顺序第一单元 中年期(35-60)的更年期一、女性更年期:(45-55岁) 性腺功能衰退完全消失二、男性更年期:性器官萎缩,性功能衰减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化为中年期,他指出这时中年人经历中年转换期(4045岁)达到中年高峰期(5560岁)。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中年期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在社会中三、中年人在家庭
9、中的角色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卡特尔提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液态智力是指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它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成熟而发展变化的。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人格特征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成年期自我发展水平主要经历四个阶段:遵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自我发展最高水平)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认知
10、发展水平二、人格特征稳定性、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荣格:外倾内倾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完美人格”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式的阐述。观点: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初级控制:指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的环境的企图。是人的根本愿望。次级控制:指人类通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是在个体对外界控制不成功,或没有能力控制外界环境时出现的。研究表明成年期初级控制水平是稳定的;次级控制水平的策略丰富而宽广,发展贯穿整个成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运用更多样、更有效的次级控制来适应环境。第一单元
11、老化的原因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以后)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一、从个体出发的理论 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 行为老化学说:行为老化是随着年龄增长,对刺激反应时间会延长,学习能力等下降。精神机能的退化引起了老化,反映在行为变化中。二、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的理论 疏离学说:与社会的脱离是老年人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 适应学说:老年期的变化主要是人际关系的改变。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一、老年丧失期观观点: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
12、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丧失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评价:把心理发展看成是线性的上升和下降,不符合复杂性的客观规律,是不可取的。二、毕生发展观观点: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评价:是种积极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但是该理论对心理变化的下降和衰退总趋势不够重视。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一、感知觉的变化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视觉减退:视觉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时间延长。听觉减退:听觉敏锐度逐渐丧失、对高音的听力减弱。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50岁以后各种感知觉出现退化。二、记忆减退的特点年龄趋势:4050岁 较为明显的减退; 70岁以后
13、更加明显的衰退关键时期。衰退特点:机械记忆衰退明显; 再认能力逐渐老化,但比回忆保持较好;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 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记忆减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速度减慢) 工作记忆理论(容量变小)记忆减退的延缓和弥补:影响因素有年老、健康、精神状态、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等因素。弥补方法: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 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 运用记忆策略,进行记忆训练 增强记得住的信心三、老年期的智力减退老年期的智力并不是完全的衰退,各因素衰退速度不一。韦氏成人量表表明:言语测验老年依然较好,70岁后才有明显的减退;而操作测验在25岁后就逐步衰退。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一、老年期人格特征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三、老年人格变化的因素生物学的衰老心理上的变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一、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三、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四、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