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学习会上的主持讲话2篇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理解把握、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发言结束后)刚才,几位同志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很好的发言,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讲得很深入,听了很受启发。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全党全国全社会关注热议的焦点,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去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构建“”新格局部署,结
2、合实际,确定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科创格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照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重要要求,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明确。从去年视察东北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再次聚焦,再到全国两会作出进一步阐释,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也不能止步。大家要以此次理论学习为新起点,带头深研深悟、谋深谋远、领题破题,真正把培育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做细做实做好。结合近期的学习体会,再简要讲三点意见,与大家讨论交流。第一,坚持深学细悟、提高全局站位,努力
3、在思想认识上持续深化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把握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要学出坚定信念。在新时代提出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考量,是着眼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际行动坚定向看齐、向党中央对标。二要学出理论自觉。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4、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思想上一脉相承,在理念上一以贯之,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重视运用创新理论引领实践发展的优良传统。东北是新质生产力的首提地,作为省会城市、科教大市、老工业基地城市,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把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好。我们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切实以一域实践印证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三要学出实干担当。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应运而
5、生,是引领发展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重要动力。当前正处在全面振兴突破的关键阶段,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期、破解瓶颈补齐短板的攻坚期、赢得区域发展主动的窗口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新质生产力“先手棋”抢占竞争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四要学出方法路径。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很多明确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要求,体现了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精神。比如“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等重要要求,既是方法论,也是实践论,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提
6、供了根本遵循。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等重要要求,对等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动能占比较高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前天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俊海书记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质”与“量”、“新”与“旧”、“供”与“需”、“放”与“活”、“统”与“分”五对关系。我们要结合起来学习领会,在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上全面对标,加快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第二,注重学用结合、把握实践要求,努力在发展路径上丰富拓展对照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重要论述,围绕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构建“”新格局部署,聚焦“”目标定位,进一
7、步梳理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加大实践探索、找准主攻方向、优化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培育更多创新、质优、先进生产力,加快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实践路径。一要聚焦“创新”这个特点,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的鲜明底色,也是最大优势,去年我们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位,比上年提升位,首次进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要坚定不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持续在整合资源、放大优势、促进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要着眼创新策源聚能,在推进“双城”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今年全面启动“”建设,相应
8、的规划方案、工作机制等都已建立,要锚定目标紧抓快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争取尽快出进度、见成效。城要突出抓好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尽快完善核心功能,集中落位国家技术转移、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省市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导入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中介服务,搭建一批科创研学、路演论坛新空间,打造省市创新要素集聚、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化应用、未来产业发展实体化呈现的综合示范平台。城要抓好1.13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加快完善轨道南延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尽快具备办展条件,同步研究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引进落位一批重大项目、优质企业,谋划布局大型医疗机构,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会展经济、新兴
9、消费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着眼创新攻坚提能,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上取得更大突破。强化省市协同共建,发挥市委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作用,合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取大科学装置落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省“三室”“三院”建设,面向全国推行“揭榜挂帅”,聚焦汽车关键零部件、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核心种源等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争取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要着眼创新转化赋能,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取得更大突破。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育小、攀高、升规、晋位”全链条培育体系,打造“创、投、贷、融”一体化金融服务,再谋划建设一批科技
10、产业园区,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研究院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质量提升,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市场化、形成生产力。二要聚焦“质优”这个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实施了产业攻坚行动,打造了一批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呈现多点突破、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要坚定方向、保持定力,以更大力度推动
11、“”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要推动3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这3大传统产业,体量大、基础好、支撑性强,是我市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抓好“有中生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引领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要培育壮大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文旅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形成了一定规模,具备了突破条件。要全力推动扶优育强,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链主”牵引、推进链式扩张,实现集群集聚发
12、展,努力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加快布局7个细分领域新赛道。氢能和新型储能、航空航天及应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影视文创、数字经济等7个新赛道,是我市科创成果、优势产业的外延拓展,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要抢抓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在促进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打造上持续用力,分阶段分梯次培育、动态化调整、可持续推进,努力以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赢得产业未来。三要聚焦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扎实做好“放”和“活”两篇文章。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13、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大命题,也是制度创新的重大课题。我们要着眼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放开搞活,以“放”提“质”、以“活”育“新”,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更加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先导作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推进战略性布局和专业化重组,发挥好国企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撑作用。突出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加快财政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促进劳动、技术、资本和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突出主业,激活发展动能,发挥好“主战场”作用。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
14、社会信用等制度,消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加快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涵养宽容失败的氛围、厚植开放包容的土壤,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要坚定走对外开放合作之路。立足打造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高地,深入推进新一轮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统筹推进开放平台、枢纽建设、通关便利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科技创新交流合作、重点产业协同发展、优质生产要素良性互动。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长等人才工程,依托各类校友商协会推动“资”“智”回长。通过高质量的“引进来
15、”和高水平的“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深化“五个合作”、加速“六个回归”,充分吸引新质要素、配置新质资源、带动新质增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广阔空间。第三,突出实干导向、科学精准施策,努力在行动举措上落细落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既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也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要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完善思路举措、健全推进机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要坚持全域统筹、抓好顶层设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要素配置进行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
16、,适时研究出台相关规划、政策、方案。各地要立足自身在全市大局中的发展定位、发展责任,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出发,谋划一批具体抓手、落地一批支撑项目。二要把准政策导向、加大向上争取。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对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中央明确安排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去年别国债的基础上,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要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统一打捆包装、集中申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为新质生产力
17、发展夯实支撑。三要发扬务实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立足实际情况、把握发展需求、遵循客观规律,有选择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能搞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更不能搞“堆盆景”“垒大户”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完善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实施差异化考核。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和两办督查室要加大明察暗访,对不作为、乱作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要严肃追责问责。当前,要组织好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学习教育培训,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市
18、县党校(行政学院)培训教学内容。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高校理论研究主阵地作用,加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本领。研讨发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 聚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下面,我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
19、的学习与理解,汇报三点体会。一是要着力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鲜明体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而言,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培育新产业。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的新产业,能够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催生新模式。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
20、成。最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新动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各领域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扩散应用,共同构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整体呈现。二是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
21、素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要分层分类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技改升级,持续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卫星网络等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先进制造业中的应用扩散,形成两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建设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22、要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三是要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 当好科技创新“策源地”、 激活人力资源“强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首先,教育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先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应用型人才。要密切关注前沿科技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抢抓机遇、聚焦重点、科学谋划,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新质人才”。其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创新。要
23、大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各种金融工具和政策支持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产业化资金保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最后,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要探索构建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人才开展科技创新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健全容错机制,让人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引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增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本领,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