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在县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2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同志们: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固本强基、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省市经济发展的成效。结合近期在党校的学习体会和*县实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路和举措。理顺三个关系,以思路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通过理顺宏观和微观、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进一步把握发展大势,找准发展定位,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一是理顺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不理解微观真实,容易脱离实际;不理解宏观真实,则会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看不清趋势和方
2、向。从宏观上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要把一个县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顺应趋势明确发展目标,借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既要做到不折不扣贯彻上级部署,又能在新的发展大潮中占得一席之地。从微观上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要深刻把握一个县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彰显优势,创新思路抓落实。就*县而言,要全面找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进一步整合县域的比较优势,创新机制模式,奋力蹚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二是理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
3、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要坚持整体推进,把经济监测作为关键点、项目建设作为增长点、民生改善作为落脚点、安全稳定作为保障点,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重点突破,以实施大项目、好项目、潜力项目为抓手,推动优势工业向“产业链”“专业镇”迈进、特优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服务业向现代化拓展。面对*县资源少、发展空间小的现状,只有以重点突破牵引整体推进,才能实现产业集聚、科技赋能、高效发展。三是理顺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从长远看,抓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谋一
4、些管用实用的发展规划,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从当前看,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实各项工作,扣好每粒扣子,不断取得富民强县新成效。近几年*县整体上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风貌,生态优势已经成为*县最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赶超优势。我们要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统一,久久为功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后发赶超、争先进位。坚持三个结合,以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成效。坚持守正创新、扬长补短、点线串联“三个结合”,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夯基固本、二产扩规增量、三产提质增效,
5、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坚持守正创新相结合。“守正”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将中央及省市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创新”就是要结合县情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更多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地释放,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法宝”。在云竹湖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面创建云竹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二是坚持扬长补短相结合。这就要坚持目标导向扬优势和问题导向补短板相结合。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6、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性制定了“四个一批”的发展措施,全力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精心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切实以农业稳定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一批基地上,发展设施蔬菜1.6万亩、实现肉牛存栏3万头、培育生态甲鱼30万只,逐步打造成为三大亿元产业基地。在打造一批品牌上,认证“圳品”3个、“三品一标”12个,多个农业特色品牌入选全国特优农产品名录,品牌效应持续显现。在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上,11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不断增强,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促进现代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在拓展一批市场上,积极构建以县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农村经纪人队伍为支撑、农村电商
7、服务平台和田间市场为网点的农产品服务体系,内引外联拓展市场,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农产品优质优价,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三是坚持点线串联相结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业产业是重要支撑。我们坚持以“点”上突破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线”上延伸发展关联产业相结合的办法,以开发区为主阵地,全力培育壮大三大工业产业链,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第一条产业链是现代医药产业链。今年要实施广生公司150亿粒高端胶囊项目、广华源公司万吨药用包材项目、榆化公司与太药集团原料药合作3个重点项目,实现现代医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由市级专业镇向省级专业镇迈进。第二条产业链是新材料产业链。今年实施阜榆
8、生物精细化学品、中晶新型环保材料、万吨特种油墨3个10亿元以上项目,协同推进东方红高性能涂料、恒泰佳源氨基酸等链上项目,着力打造结构多元、特色鲜明的转型产业。第三条产业链是新能源产业链。通过实施两大类7个项目,全县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百万千瓦,有助于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重点推进煤层气集输管网建设、规模产气和LNG项目,实现煤层气就地转化利用,加快形成产业链,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标杆项目。抓好三个统筹,以区域协调提升发展水平。统筹城市和乡村、安全和发展、政府和市场,促进区域协调联动,推动城乡融合贯通,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一是统筹城市和乡村。要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推动城
9、乡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贯通融合,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规划先行推进空间贯通。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体系。要以彰显特色推进产业贯通。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合理分工,持续在乡村建基地、育龙头,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双提升;有选择地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发展联农、涉农及非农产业,不断建市场、兴业态,全力贯通产加销,实现特优产业全链条发展。要以保障要素推进资源贯通。在土地、资金、人才三要素上做文章,全力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衔接资金分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
10、农村倾斜。要以共建共享推进基础设施贯通。重点是实施交通大会战,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扎实建设连接城乡主要节点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以实施客货邮融合发展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两个项目为抓手,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要以普惠民生推进公共服务贯通。在县城,重点实施县人民医院迁建、*中学扩建工程,实现省委、市委提出的“一个县要有一个好医院、一所好学校”目标;在农村,重点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进一步健全管、收、用并重的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实现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构建“城镇靓、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城乡生态体
11、系,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二是统筹安全和发展。安全稳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坚守生产安全底线,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好“三管三必须”要求,强化重点领域排查整治。要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抓好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好“两业一兜”政策,不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切实做好巩固衔接工作。要坚守环保安全底线,生态是*县最大的优势,抓环保就是保护生态,就是*县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就是为*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要坚守社会安全稳定底线,学习运用“枫桥经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舆情管
12、控,持续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是统筹政府和市场。要坚持政府主导,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更好地吸引和集聚一流创新资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要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网上办”“集成办”“自助办”等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探索推进承诺制、极简审批、免评审等新模式,提升市场主体开办便利度,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要营造浓厚有力的创新环境。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牢固树立“四敢”导向,扎实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要营造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干部思想
13、观念转变,健全政商双向交流机制,提高干部干事成事能力,增强自律自警意识,努力形成心齐气顺、奋发有为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以作风转变带动环境改善,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言完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在市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先进制造业专题)同志们: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强势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但总体来看,全市制造业体量较小,在中部地区尚处于相对落后的
14、位置,亟待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制造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振兴升级,全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三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比较优势在于传统产业,既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更要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新科技注入传统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围绕煤焦、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突破,制订技术改造“路线图”,突出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推动钢铁行业装备升级,推进先进大机焦及化产深加工,加快发展光伏压延玻璃、高端玻璃纤维等,培育新增超硬材料、特种水泥、节能玻璃
15、等高端产品,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通用航空等,攻关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项目精准招引,布局重点产业园区,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持续做大产业增量,大力孵化培育千亿产业。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建设通航机场,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三是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发展高速飞车、碳基芯片、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链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全省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开发区三大
16、平台,完善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优化生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是聚力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建立并完善省级重点产业链储备库,在壮大现有重点产业链基础上,加快新产业链培育。建立市、县联动的产业链链长制,完善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统筹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土地等向重点产业链汇聚。搭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协作配套平台,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强协作。推行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组合招商模式,推动“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建设,引导产业链项目落地。二是持续做大特色专业镇。从集群经济的规律入手,立足基础优势和发展潜能,高起点谋划、前瞻性布局专业镇。加快推进“专业镇+市场主体”培育模式
17、,着力打造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推进由“点式扩张”向“链式扩张”演进;鼓励专业镇重点企业采取强强联合、战略联盟、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扩张规模、做强做大、提质增效。三是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开发区为核心承载,培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产业战略,建设制造业集群培育池,精准招引行业龙头和有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引入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畅通集群协作网络,增强专业化配套能力,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围绕“三化”方向,推动制造业发展迭代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积极应
18、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制造业升级,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高制造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一是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通用基础产品和技术,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培育新产业,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拓宽传统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升级空间,培育质量和品牌竞争新优势,提升产业能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塑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制造”高端品牌。二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变革。抢抓产业智能化发展先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标杆企业。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新一代信
19、息技术发展工业级智能硬件设备。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和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三是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聚焦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深度融合,赋能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及绿色园区等,守住环保和安全底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建立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体系。突出“创新”引擎,驱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大
20、做强先进制造业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以创新驱动发展积蓄新动能,依靠创新的“关键变量”来撬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量”。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关键领域,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建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业发展各环节衔接,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二是建优建好高能级创新平台。统筹优化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谷”*先行区,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落户或者设立分中心。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性政策,梯次培育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链创新链核心地位优势,强化其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大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发言完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