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44KB ,
资源ID:3152442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52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导游证考试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doc)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doc

1、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一、书画二、文学三、史学四、哲学(一)书画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有密切的关系,更主要的是汉字及其造型。书法起源于汉字,是汉字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能够睿哲变通,意巧滋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1.书法中国书法的发展汉字的字体演变甲骨文:殷商,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字,汉字的前身。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毛公鼎。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中国书法著名的字体(1)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石鼓文。小篆,秦始皇时,下令“车同轨,书同文”,小篆成为最初的规范汉字。秦始皇巡幸各地时,李斯等人用小篆书写的各种颂扬秦

2、始皇丰功伟绩的刻石,如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 刻石等,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书法著名的字体(2)隶书隶书起源于秦代,东汉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 之说,讲究“蚕头燕尾”。相传是秦朝程邈在搜集整理、简化篆书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汉代隶书定型。东汉时期隶书成为官定标准字体。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中国书法著名的字体(3)草书草书起源于汉代,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就隶书形体而加以变化的。章草的开创者,据说是东汉元帝时的史游,因简省隶书结构,正式用之于章奏,于是便有了“章草”之名。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楷书的 快写。今草(小草)的创立者相传是东汉末年的张芝。 狂草是在今

3、草的基础上恣意连写,兴于唐代。唐朝张旭被称为“草圣”,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中国书法著名的字体(4)楷书楷书完全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大致概括了方块汉字的基本笔法。又叫“正书”或“真书”。唐朝时期楷书臻于成熟。楷书始祖是东汉末年的钟繇。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赵孟頫称为古代四大楷书家。中国书法著名的字体(5)行书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是五大书体中使用最广泛的书体。行书的创始人是东汉末年的刘德升。东晋王羲之,擅长隶、楷、行、草等诸书体,被后人尊为“书圣”,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成就不减其父,人称为“小圣”,父子合称为“二王”。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被誉为“

4、天下第二行书”。(6)魏碑体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独特风格的新书体。2.绘画中国古典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以不同表现对象(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以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等;以创作思想和审美情趣分:民间绘画、 宫廷绘画和文人士大夫绘画;以不同表现形式和用途分:壁画、岩画、年画、卷轴画、 帛画等。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人物画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出现,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有记载的著名画家。中国画代表画家与画作东晋顾恺之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代表作有 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隋唐山水画成熟。展子虔的设色山水,

5、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之祖。展子虔的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代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画圣”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卷。宋代山水画异彩纷呈,高度发达,著名画家有李成、范宽、 关同、米芾、米友仁、赵伯驹、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的芙蓉锦鸡池塘晚秋。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号称“南宋四家”。中国画代表画家与画作元代的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和吴镇称为“元四家”。明代的唐寅、文征明等。明代山水吴门四家:沈周庐山高图 、文徵明古木寒泉图、唐寅孟蜀宫妓图、仇英桃源仙境图。清代的石涛、朱耷为代表的遗民画家,早

6、期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金农、 郑燮为代表的文人画派“扬州八怪”。二、中国古典文学1.诗歌2.散文3.戏剧戏曲4.小说1.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比、兴、赋三部分。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屈原创造“楚辞体”,写有不朽诗篇离骚。离骚开创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 创作传统。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的民歌。赋是两汉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汉代专门设立“乐府”,乐府所采集的歌辞(主要是当时各地 的民歌),加上文人写作的供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1.诗歌乐府民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诗经有更强

7、的叙事性,其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如十五从军记妇病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诗中木兰辞,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大。“三曹”、“建安 七子”和“竹林七贤”为代表的诗人,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苍凉刚劲的风格。“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璨、孔融、徐干、阮瑀、应瑒、陈琳、刘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东晋陶渊明是第一位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人”,其诗

8、表现了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南朝诗人谢灵运是第一位大量写作山水诗的作家,山水诗派的开创者。1.诗歌唐代诗歌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以“今体诗”即格律诗为主。清人编撰的全唐诗收录诗人2300多家,诗作48900余首, 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在新乐府诗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成为与李白、 杜甫鼎足而立的伟大诗人。宋代是词发展的极盛时期。据近人唐瑰璋编撰的全宋词 统计,宋代词作有近2万首,词人1300多位。著名词人有北宋的苏轼、柳永,南宋的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宋词和唐诗,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双璧”。2.散文先秦散文成就辉煌,分为历史散

9、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诸子散文的代表。赋是两汉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赋即辞赋,是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杜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扬雄的羽猎赋长杨赋,张衡的二京赋。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2.散文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大发展。唐代韩愈和柳宗元与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3.戏剧戏曲西周末年出现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唐代宫廷专门设立“梨园”训练艺人的场所。宋金时期出生了“杂剧”,南宋在浙江温州产生了“南曲戏

10、文”,简称南戏。“散曲”和杂剧是元代突出的文学成就。元杂剧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关汉卿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关汉卿,窦娥冤是他最出色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上马头、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人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3.戏剧戏曲明中期,南戏发展成为传奇,并出现各种不同的声腔,其中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对后世的戏曲具有深远影响。清代,各种声腔所代表的地方文化争奇斗艳,形成了昆腔、 高腔、柳子腔、梆子腔、皮黄腔五大声腔体系。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 春台、和春4个徽

11、调班社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传统剧目1300多种,代表剧目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等 。4.小说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志怪小说和笔记体小说极有特色,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唐代小说称为“传奇”,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已经成熟,对后世文学产生很大的 影响。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4.小说明清两代是古典小说兴盛繁荣的时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开章回小说的先河。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12、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4.小说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古典长篇小说, 达到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是中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四大古典名著。三、古代史学中国古代史书非常丰富。西周时有系统记载的历史文献, 其中尚书后经孔子整理,成为现存的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史书。中国古代史学运用的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章制度体。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史书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记事进 一步结合起

13、来,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主,详叙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到结束的 过程。典章制度体以历代典章制度为中心,分门别类地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我国古代著名代表性史学著作孔子编定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居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断代史。成为后世“正史”的楷模。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专门著作。中国古代主要史学成就 时代 作

14、者 书名 史学地位春秋 孔子 春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汉 司马迁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 班固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唐代 杜佑 通典 我国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 度沿革史书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南宋 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四、中国古代哲学1.阴阳五行学说2.诸子百家3.儒家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自然哲学,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起点。阴阳原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的日照向背,后来把它扩展引申到两个相互对立或消长的现象、事物、联系等。并且由此产生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我国古代阴阳学家将宇宙万事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

15、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变化,全是阴阳的运动与转换。如日月、天地、君臣、男女、夫妻、父子、上下、刚柔、雄雌、强弱、 动静、暖寒、前后、脏腑等。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我国古代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把它们称为“五行”。“五行”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相生、 相克的关系,构成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战国时期,齐国邹衍把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一起,试图说明世界万物的构成和运动的规律。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理论主要是用相生相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另一行有滋生促长的作用;相克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另一行有克制制约的作用。五行相生:木生

16、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五行、五色、五方、五脏、五音相对应。五行 五色 五方 五脏 五音 土 黄 中 脾 宫 金 白 西 肺 商 木 青 东 肝 角 火 红 南 心 徵 水 黑 北 肾 羽八卦八卦是指周易中的八种符号,象征着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和宇宙万物的变化、 运行,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 八卦,每一卦代表一定的事物。相传八卦是由伏羲氏所画。周易中的八卦是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分别象 征天、地、雷、山、火、水、泽、风。2.先秦诸子百家中国系统的哲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

17、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基本格局的基础。中国系统的哲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基本格局的基础。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影响较大的思想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和兵家。其中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中国先秦诸子代表人物学派 时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儒家 春秋 孔丘(创始人) 论语道家 春秋 李耳(创始人) 老子墨家 春秋 墨翟(创始人) 墨子法家 战国 韩非(集大成者) 韩非子兵家 春秋 孙武(代表) 孙子兵法 3

18、.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由于孔子和孟子对儒家的巨大贡献,后世常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学”或“孔孟之道”。到汉武帝时代,儒家被推上独尊地位,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后经两汉经学、魏晋玄学、 隋唐儒学、宋明理学,一直是中国思想的主流。(1)先秦儒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他被后世尊为“圣人”。孔子的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礼”和“仁”孔子的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礼”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是“仁”的外在表现。儒家的“仁”和“礼”,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心理基础。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19、物,被尊为“亚圣”。其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提出“性善论”,主张“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1)先秦儒家荀子是战国时期代表,其思想集中在荀子一书中。提出“性恶论”,主张礼法并用,强调人的能动性,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成分。(2)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重大的一位经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著作。他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为汉武帝所采纳。这种儒术是经过改进了的儒家学说,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吸收阴阳五行说,吸纳韩非法家思想,极力宣扬王权神授,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披上神学外衣,建构了一个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20、的思想体系。这是儒家演变历史上一次大的变化,使儒家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了经学思维方式和唯上唯书心理的蔓延。这套思想很能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此后以孔孟之道为正统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理学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大道”,而又称为“道学”。它以儒家伦理思想的内容 为主,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三教归一的特点。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为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到明代理学有新的发展,明代王守仁集“心学”之大成,成为理学发展的一个高潮。因在故乡阳明洞读书,后创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清代前期理学日趋衰落。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