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2023年第5期 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Vol.39 No.5 Sep.2023生态伦理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及思考林 永1,苏志龙2a(1.普洱学院 学报编辑部,云南 普洱 665000;2.普洱学院 茶叶咖啡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伦理;生命共同体摘 要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
2、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图分类号 B82-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506(2023)05-0122-04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索取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人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人性解放与幸福,却导致贫富差距加大、新的疾病产生、人类劳动异化等现象。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一直处于长久的争论之中,基于不同的视角许多观点截然相反,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可
3、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探讨是生态伦理学深入研究的根本问题,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人类环境之所以恶化,皆是因未理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利用所致。一、人与自然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一)远古时期自然主宰人类的思想在远古社会,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从神话传说中窥见一斑。在中国流传的创世神话中,以盘古开天辟地与女娲造人最有影响力。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盘古死后身体变成的,而人类则是由女娲捏造黄土而成。在西方古希腊的宙斯诸神创世神话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属圣经中的创世纪。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用了 6 天时间创造了整个世界以及人类。中国有阴阳五行说,认为自然是由最基本的“金、
4、木、水、火、土”5 种材料构成;另一说法是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在西方有一说: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所谓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世界的本原等说法。对古人来说,各种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常见的风雨雷电常常被认为是上天发怒的征兆。通过神话传说可以看出,在人们思想观念中,要么人类来源于自然(黄土造人说),要么人与自然同源(上帝创世说),人作者简介林永,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民族文化。苏志龙,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学、地方性知识。项目基金2022 年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社会-生态系统下的云南景迈山农业文化景观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2023J1228);普洱学院2020 年校级重点科
5、研专项规划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旅游对传统村落地方性重构的研究(2020XJGH02)。123林 永,苏志龙:生态伦理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及思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自然界主宰着人类的一切,人类臣服于自然,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神秘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自然界是高高在上的,人类只是自然界的附庸。尽管在当时并没有生态伦理的概念,但在古人看来,人与自然均有道德伦理。自然界的道德伦理超于人类社会,自然道德伦理的实现是靠拟人化的形象神来实现的,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依靠自然的道德关怀来实现,这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自然中心主义。(二)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对立思想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自
6、然的主宰,只有人才具有道德伦理上的价值,而自然是为人类服务的,只有工具价值,无内在价值与权利。尽管强人类中心主义释放了人的主动性,在人类历史上作出过巨大贡献,建构了现代文明a,但也是引起现代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被众多学者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无论是强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弱人类中心主义,都认为自然并不具有内在价值,自然无意识,无主动性,因而只有工具价值。近代启蒙运动认为,人之所以能成为主人,在于人具有理性和知识,这里的知识并非揭示事物本质的概念和观念,而是指作为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技术b。现代生态危机其根本在于近代启蒙理性宣扬的“控制自然”的伦理价值观,人的技艺和知识是人们用以强迫自然服从其
7、命令的武器,威廉莱易斯认为:“通过科学和技术征服自然的观念,在 17 世纪以后日益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东西。因此,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认为没有必要对控制自然的观念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剖。”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没有意识、观念,不具备思考的能力,没有知觉概念,即使是动物界有痛苦、快乐感知能力,但也没有权利要求。因此,除人类之外的自然界不具备内在价值,人对自然界不存在道德伦理,自然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存在。人类中心主义主要从功利、实用功能来看待自然界,生态伦理的产生是由于生态危机出现人类对此的应对,如果没有生态危机人类也不可能对自然界进行伦理的考虑。在人类中心主义者看来,“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
8、价值的存在物,环境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因此,人只对人类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d。(三)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统一思想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与自然的机械论思想,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唯心主义辩证法内核,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念出发,将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产物,马克思在其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之外不存在什么上帝之类的东西。另外,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以实践的角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关系,首先是实践的即以活动为基础的关系”e,进而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
9、。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统一实现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自然的人化是人作用于自然的结果,而人的自然化则是自然对人的影响,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f。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认为人类拥有共同的福祉,人与自然具有共同的价值,人对自然具有道德义务。许多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拥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中国,有可能引导整个世界摆脱生态困境,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g。(四)非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平等思想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运动,生态伦理成为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话题。不同学者针
10、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哲学思考,以期从理论上将大自然纳入伦a 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7):8-14,47.b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 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4):428-434.c 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d 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e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期列宁斯大林著作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f 王伟.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
11、4-32.g 彭继红,刘涵.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J.伦理学研究,2017(4):17-22.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24理道德范畴。1.动物解放主义。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大到动物界。辛格与雷根认为,动物是有生命的,与人一样都能感受到痛苦与快乐,动物应该有人相似的生存权,因此,动物应该有道德权利。辛格认为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身a。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在其著作体现出“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b的思想。2.生命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是将道德关怀扩展到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史怀泽认为,所有的生命,包括动物与植物都应该备受人类的敬畏与尊重。保罗泰勒则认为,所有的生物都
12、具有自身的善和天赋价值,都应该得到有道德能力的道德者尊重。3.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列奥波德的大地伦理与奈斯的深层生态学,其主要观点有:(1)生态系统内的有机体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系统内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2)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任何生命形式没有本质区别,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与其他生命体是平等的;(3)“凡是保存生命社区的完整、稳定和美丽的事都是对的,否则都是错的”c。这种观点认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是最重要的,哪怕牺牲局部,在伦理上也是正常的。4.自然中心主义。卢风认为,自然在时空上是无限的,自然蕴含
13、的规律是不可穷尽的。自然具有比人的主体性更高的主体性,即自然是最高的主体,与人相比,自然具有绝对的主导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人类应该心怀对大自然的敬畏,而又尊重其他生物的价值和权利以保持生态平衡时,地球生态环境才得以保全d。人作为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在本质上同自然中的其他生命形式没有什么区别,所遵从的也仅仅是纯粹的生物或有机的自然规定性,无法反映出人在社会上的完整意义,难以说明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问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在这整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主体,都有价值,也都有主动性,自然的价值取决于它在整个生态
14、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而不是人类对它的认可或肯定;人类的价值也在于对整个生态系统发发挥的功能e。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伦理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f,其中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是一个共融共生的共同体概念。他深刻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深化与发展,也是人们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理论遵循和根本依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了人
15、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对人与自然和解的理论阐释,中国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决不能走西方对自然掠夺式开发的老路,避免产生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可以说,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与主要标志g。a P.辛格.动物解放 M孟祥森,钱永祥,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b 廖新丽.论西顿动物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J.安徽文学,2011(5):30-31+33.c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d 卢风.社会伦理与生态伦理 J.河北学刊,2000(5):1
16、2-17+21.e 何跃,苗英振,弓婧绚.走进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基于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自然观的比较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6):116-121.f 吕忠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之核心命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4):4-15+157.g 韩志伟,陈治科.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 J.理论探讨,2022(1):94-100;咸怡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意蕴 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5):4-12.125林 永,苏志龙:生态伦理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及思考二、讨论
17、与结语生态伦理观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争论的焦点在于人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伦理道德,自然是否具有主体性、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可以说生态伦理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即在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无论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其论证主体性时,就将人与自然作为二元对立处理。这种对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困境”。刘福森认为,应避免西方形而上学使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将人与自然对立,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用一种形而上学反对另一种形而上学。由此,他提出须超越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两极对立,建立环境价值伦理观。一是环境价值的存在性价值不同于工具
18、性价值的消费性价值,提倡对自然物的保护而不是毁灭;二是环境价值不同于自然物的内在价值,环境价值是人的目的性因素与自然客观性因素的统一,是人类生存的家园a。现代生态伦理学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应该从主体性的重构入手,人类应从自然的统治者、征服者的角色,转换到自然界的成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自然的限制与制约,有被动的一面;但人类又有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自然并能改造自然以符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有能动的一面。因此,人类应在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社会、群体以及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发展b。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随着人认识自然规律、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从初期朴素的人从属于自然观
19、到人与自然的对立思想到人与自然的平等思想,但是这三种观点依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静止与僵化的,在强调运动时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引入人类的实践,通过“实践”的中介将人与自然之间联系了起来,人类不断地改造自然界,自然界反过来又不断地塑造人类,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是相互改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概念,是对僵化的人与自然观的解构,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观的发展与深化。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发展,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而不断演变,纵观人类历史上人对自然的态度,无疑经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演进道路。人与自然之间共荣共生的和谐关系不仅靠人类的意识,还与社会制度有关。资本主
20、义片面地对资本和发展的追求显然无法承担这一重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的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成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选择,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c。The Evolu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LIN Yong1,SU Zhilong2(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Puer
21、University;2.School of Tea and Coffee,Puer University,Puer,Yunnan 665000)Key words:Man and nature;ecological ethics;Marxism;life community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ecological cri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as become a heated discussion of ecological ethics.Based on the review
22、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e study makes a speculative think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mutual transformation.Humans underst
23、anding of nature deepens graduall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and Marxist view of nature is the negation of man and nature,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hought of man and nature life community concept is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which contains the thought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problem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rovides Chinese wisdom and project.a 刘福森.西方的“生态伦理观”与“形而上学困境”J.哲学研究,2017(1):101-107.b 王岑,郭育丰.从生态伦理观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1):73-79.c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