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深刻的启示。要以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弘扬生态文化理念,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健全社会主义制度,重视环境法制建设;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自然观 生态文明建设 启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这既是对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发展和创新,也展示了我党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说明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
2、想日益成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地位,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无疑会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系统的研究,站在人类历史生存的高度去考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这个多维自然观以实践的人化自然为中心,提出了极具价值和富有内涵的生态思想,
3、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就是实践基础上的人化自然。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立论基础就是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自然界看作是同人类有机联系着的“无机的身体”,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这说明了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将同自然界共存亡。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有利于人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自然界的凋零衰败最终必然会导致人类逐渐灭亡。因此,我们应该要以爱惜自己身体的悉心态度来善待我们的大
4、自然。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也正是源于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 劳动是联系人和自然关系的中介人类的劳动实践是改造自然的基础,是实现人的目的与遵循自然规律的统一。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过程”。这说明了人正是以劳动这种特有的方式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用劳动实践来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然而,进入人类活动范围内的物质,并没有失去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依然保持着人的意志所无法改变的固有本性。所以,人类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和遵循自然界固有的规
5、律,因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因此,人的目的的制定要服从自然物质的规律性,人的目的只有与自然物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相一致时,人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人类的劳动实践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不仅没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甚至还会遭到大自然以各种自然灾害的形式来进行的“报复”。 (三) 人与自然相处的真谛是和谐共生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性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就是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这不仅仅表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不可分割性的强调之中,更是体现在了马克思对人类劳动实践应该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重视
6、上。人类应该要预见到自身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长远影响,恩格斯曾经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个报复其实就是指人类的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受到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既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客观规律,那么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真正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它有两种尺度: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内在尺度就是指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尺度;外在尺度就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遵循自然界的
7、客观规律来考虑其他物种以及整个自然界生存发展需要的尺度。只有这样的生产才是与动物生产区别开来的真正的人的生产,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只有这样的自然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二、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索取和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些越来越严峻的生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经刻不容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以往的旧的农业文明和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
8、的理念和态度。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又要充分考虑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我国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在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启示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马克思认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出现,不仅有人类认识和实践上的错误的原因,还有社会关系不合理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面对资源环境的挑战,
9、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有效运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启示二:弘扬生态文化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爱护大自然。理论指导实践,人类对大自然的观念、思想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改造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知到生态危机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建立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还与我国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水平较低
10、有关,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亟须提高。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单纯的最大限度的增加人们的物质财富,而是要将人们从物质的拘役中释放出来,使一个人发展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丰富内涵的全面发展的人。启示三:健全社会主义制度,重视环境法制建设从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协调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环境法制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尽快制订有关环境影响评估、化学物质污染防治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当然
11、,仅仅立法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健全协调环境执法的有效机制,将部分强有力的措施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的社会监督也是环境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现阶段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群众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制度,确保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中来,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来。启示四: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社会消费同生产一样,都依赖于自然资源,与此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近来兴起的绿色消费是一种绿色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人类在对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作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
12、出的一种追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的消费方式。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丰富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这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更愿意选择有利于自身身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是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的、现代化的消费方式,是一种适度的消费。参考文献1朱洪强, 黄健.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J. 学术论坛, 2011, 34(12): 15-19.2宋春丽.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沧桑, 2011 (4): 78-80.3张会伟. 马恩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
13、启示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3(2): 8-10.4宋开元, 杨文选, 杨艳.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 经济研究导刊, 2007, 4: 003.5黄斌. 论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 安康学院学报, 2010, 22(005): 22-24.6崔进.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0(5): 11-12.7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 J. 湖南社会科学, 2011, 1: 15-21.8邹德峰.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D. 兰州大学, 2010.9黄
14、斌.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 理论探索, 2010, 1: 009.10赵成. 当代自然观的生态化转向及其意义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23(6): 1-4.11张敏. 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 D. 2008 年, 2008.12吴蔷.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9: 010.13陈墀成.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2007.14宋冬林.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探析 J. 科学社会主义, 2007, 5: 025.15栾亚丽.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实践生存论视阈的解读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 (12): 5-7.16贾军, 张芳喜, 沈娟. 生态自然观与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反思J. 系统科学学报, 2008, 16(1): 78-81.17张剑.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博士论文, 200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