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024年1月下 第02期 总第422期科技创新驱动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1 背景 2021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到 2025 年,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将非物质文
2、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1,建设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2 相关概念2.1 产学创一体化“产”是指产业与企业生产,“学”是指高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能力培养,“创”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产学创一体化”立足于产业发展相关需求,依托校企的深入合作,通过产学融合、学创融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
3、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2.3 建筑室内设计课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分为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建筑 CAD 等,专业课程主要有室内外专题设计、室内信息化设计、建筑模型设计、建模与渲染技术、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陈设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等。3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3.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针对非遗文化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较长时间,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力度非常大。通过立法确认
4、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利用免税、津贴及奖励等办法激励私人保护和合理使用文化遗产,调动全民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性。3.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办公厅 2005 年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种类型。我国有上下五千年收稿日期:2023-06-05*基金项目:2023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桂西北非遗文化融入高职广告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GXGZJG2023B130);2021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学创一体化的民族地区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GXGZJG2021B118);2023 年度广西高校
5、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明清时期环江毛南族民居复原研究”(2023KY1458)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苏文良(1983),男,壮族,广西大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产学创一体化视角下非遗文化融入建筑室内设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苏文良1,3覃丹蓓1黄倩1周婧菲2(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河池 547000;2.河池市汇泰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广西河池 547000;3.泰国艺术大学,曼谷 10700)摘要:在国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普及力度、融入教育体系、构建非遗课程体系的背景下,
6、从产学创一体化视角对河池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融入建筑室内课程进行研究与实践,对产学创一体化、非遗文化、设计课程进行界定,对国内外非遗文化的现状进行梳理。当前非遗文化主要存在价值取向、鉴定技术、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重视不够、缺乏课程体系等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河池少数民族地区现状进行非遗文化融入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设计;设计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4)02-0024-04252024年1月下 第02期 总第422期科技创新驱动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的古老文明、56 个民族多元
7、文化的文化生态系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近年来,各地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借鉴。河池地区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众多民族长期聚居环境中,创造了很多类型丰富、特色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池在各级政府及相关人员的努力下,截至 2022 年 5 月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5 个,其中国家级 9 个。包括民间文学类 2 个,分别为刘三姐歌谣和密洛陀;传统舞蹈、美术和技艺各 1 个,分别为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瑶族服饰;民俗类4 个,分别为壮族铜鼓习俗、壮族蚂拐节、毛南族肥套、
8、仫佬族依饭节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8 个,市级128 个。河池非遗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原生性、参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让河池的非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民族聚集中行程浓厚的生活气息。3.3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设计课现状当前,非遗文化融入设计类课程的文献相对较少。2022 年,廖秦等学者在非遗文化融入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方案探究以三河羽扇为例中提出,将民族文化、课程设计、文化传承 3 个方面相融合的授课式。2021 年,杜艳艳等学者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融入非遗文化元 素的课程开发中提出,将非遗项目引入专业课程系,通 识课普及非遗文化,专业课创新非遗文化,从而实现对非 物
9、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2018 年,苏专等学者在东莞“非遗”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与实 践中提出,高校的艺术教育有责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传承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但还存在非物质文化与课程体系融合不完善、地方特色非遗教材缺乏等问题。当前,河池地方文化基因认知的自觉性比较低,教育知识体系中本土非遗教学资源没有系统化,课程之间没有有效衔接、课程与岗位之间没有衔接、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欠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定位为培养高素质
10、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设计类专业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摇篮,是将意象转化为具象的创造者,作为河池仅有的两所高校之一,探索具有河池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非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融合的路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适合河池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体系,有利于推动河池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创新发展。4 非遗文化融入建筑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 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在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中,通过融合非遗文化元素,可以丰富设计语言,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的教学
11、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守正创新观念的思想,以非遗文化产品创新服务为目的,不但需要对技艺本身有直观的体验,还需要对非遗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进行实践性的思考。4.1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当前,学生对非遗文化主要存在价值取向、意识不强等问题。课程前期,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介绍和解释,介绍的内容包括非遗文化的定义、分类、历史渊源、代表元素等。通过讲解,让学生对非遗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元素,如刺绣、木雕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并让他们体验和感受非遗文化带来的美感和内涵。在设计理念阶段,可以通过对非遗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提取非遗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12、再将它们融入建筑室内设计。例如,在设计酒店大堂时,可以融入仫佬族刺绣元素,让大堂更显中式风格;在设计家居空间时,可以运用木雕元素,体现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精髓。在实践操作阶段,让学生按照设计理念,综合运用设计技能和非遗文化元素,完成设计作品。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设计语言和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在设计作品完成后,可以组织展示和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他人的设计进行批评和建议。通过分享,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融入非遗文化的建筑室内设计课程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13、设计能力和创造力。4.2 打造非遗文化融入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建筑室内设计作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领域,也需要融入非遗文化,以实现设计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推广非遗文化,提升建筑室内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一是引入非遗文化教材,加入非遗文化相关的书籍、视频、案例等,帮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传承现状、技艺特点等内容。二是创建针对非遗文化融入建筑室内设计的专业课程,如非遗文化与建筑室内设计、传统工艺与建筑室内设计、文化传承与空间设计等。三是在相应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实际操作与感受非遗文化。让学生参与非遗文化相关的实践项目,可以与手工艺262024年1月下 第02期 总第422期科
14、技创新驱动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人合作设计非遗文化展览、参与古建筑修缮规划等,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现状,同时体验传统工艺的过程与技艺。四是建立非遗文化研究基地,与非遗传承人、工艺设计师等进行协作,进行非遗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是注重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设计基础课程与进阶课程、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产业企业岗位为依托,从设计类基础课程素描对接非遗文化造型训练,色彩对接非遗色彩提炼。进阶课程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对接非遗文化元素的组合,色彩构成对接非遗文化的色彩内涵,立体构成对接非遗文化的三维创作,让非
15、遗文化更直接、直观。高阶课程在室内外专题设计中将非遗文化应用于室内外造型、氛围的营造,在陈列设计中将非遗文化应用在装饰画、抱枕、装饰品中。根据企业需求,对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应用于企业,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环。通过以上措施,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体系便可更好地融入非遗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提升建筑室内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文化素养。4.3 植根沃土,优化课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本土化、职业化和技术化特性,让其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机构。2008 年,翟海魂在发达国家职业
16、技术教育历史演进中阐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 4 个时代,即近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20 世纪中叶的职业教育制度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 20 世纪 80 年代后全球职业教育的改革。石火花在 美国高等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中提出,美国的“通才教育”密切与社会联系,不同类型高校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2007 年,武新胜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进行了探索,提出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业直接合作的模式,主张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蒋广庭在考察、调研加拿大社区学院后提出,高职院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企业、文化等服务的场所,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开
17、办什么样的专业。2015 年,高育奇在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研究中提出,高等学校存在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学问的人才,莘莘学子一步一步往更深奥的领域学习是为了向单位和企业展现他们的实力和价值,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因此,服务于社会、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经济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和地方产业发展相吻合,这已经是业界达成的共识。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的针对性,加强调研力度,加快专业调整,在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职教育人才的基础作用。让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教学改革
18、的当务之急。立足产业,扎根沃土,优化专业设置,课程教师引领课程顶层设计,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在课程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任务书到相关博物馆、非遗项目发源地等进行研学,现场感受该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观摩、学习传统技艺的操作流程和成品呈现效果,利用观看、触摸、交流等手段,认知传统技艺的魅力,激发创作灵感3。4.4 党建引领,双师教学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4,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决定因素。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纪律教育,引导教职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对校外企业导师、专家的聘用要严格把关,坚守底线,确保课堂主阵地万无一失。充分发挥校内专业老师的理
19、论知识和经验,借助校外老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指导和帮助。由企业工程师、资深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组成校外教师团队,指导项目设计全过程,将实践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根据实践项目的具体情况,由校内老师负责理论指导和项目规划,校外老师则负责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可以促进校内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工作室,由对非遗文化有兴趣以及从事该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队伍,与非遗文化传承人、文创企业、装饰行业协会建立紧密联系,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
20、,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5。4.5 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平台非遗物质文化的教学需要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内涵和效益,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设计,让课程教学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合理的机制,以结果为导向,在课程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实际项目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调整,在学习中开发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文创产品6。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知识的实践性应用和技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首先,创设实践性课程。设计相应的实践性课程,比如开设绘画等实践性课程,并将这些课程与课程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
21、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次,参与科研项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使学生能够接触相关行业的前沿技术和理论,并能亲自参与实践操272024年1月下 第02期 总第422期科技创新驱动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科学素养。再次,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到社区进行服务等,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取实际的经验和技能,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最后,开设实践类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实践性比赛,比如设计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与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22、力。另外,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6 多方合力,激发非遗文化的活力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大多数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一些非遗项目平时接触不到,更谈不上传承和创新。因此,有必要扩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和广度,营造文化氛围,增加非遗文化的了解,提起非遗文化的兴趣,360全方位多接触,增强体验与感受。首先,多方协作。请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和当地非遗中心专家开办非遗文化系列讲座,让学生对非遗文化形成初步的了解,与非遗中心、乡村振兴办、旅游文化公司等挂牌成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实践基
23、地,有效对接、服务地方。例如,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石围村挂牌成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学分形式进行引导,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比如,开办勤泽格拉舞蹈班、草编等项目的兴趣班,让学生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新。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非遗活动。依托河池市非遗文化中心、学校与企业挂牌成立的文化传承基地等平台,学生可以参与非遗文化的相关活动,如罗城石围屯的“依饭节”,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激发民族文化的自信。最后,技艺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技艺是以人为实践载体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参与学校活动,指导教职工、
24、学生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当地非遗文化活动,实现传统技艺的传承7。5 结语 在信息化、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任重道远,作为当前河池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有责任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设计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让创新为地方产业服务,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实现产学创三方面融合,为乡村的振兴助力。参考文献1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中国集体经济,2021(27):5-9.2 黎美杏.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在中国的适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3 索笑雯.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对策研究J.文化产业,
25、2021(21):106-107.4 覃雪梅.广西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5.5 冯晓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8(20):186-187.6 梁静鑫,祁明德,刁衍斌,等.“产学创”:新工科人才培养工程实践系统的优化机制J.系统科学学报,2022,30(2):105-109.7 万剑.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美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21,37(4):153-157.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tegr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
26、eritage into Architectural Interior Desig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and InnovationTaking Guangxi Moder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SU Wenliang1,3,QIN Danbei1,HUANG Qian1,ZHOU Jingfei2(1.Guangxi Moder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c
27、hi Guangxi 547000;2.Hechi Huitai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Ltd.,Hechi Guangxi 547000;3.Silpakorn University,Bangkok 10700)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untry has strengthened th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egrated the education system,and
28、 constructe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urriculum system,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e into architectural indoor curriculum in Hechi ethnic minority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learning,and innovation.First,the integrat
29、ion of industry,learning,and innovatio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d design curriculum were defined;The second is to sort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t home and abroad;The curr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inly faces problems such as value orientation,identifi
30、cation technology,lack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personnel,insufficient attention,and lack of curriculum system.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interior design courses has been practic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Hechi.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ulture;design;design course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