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92.35KB ,
资源ID:314571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45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灾害学结课论文-土地荒漠化与防治.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灾害学结课论文-土地荒漠化与防治.docx

1、灾害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科学,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有较高要求土地荒漠化与防治灾害学专业: 安全工程 班级: 安全B135 学生姓名: Effy 指导教师: 王志亮 完成时间:2024年6月19日土地荒漠化与防治摘要土地荒漠化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土地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带,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荒漠化由许多原因造成,较为典型的是土壤水分缺失及当地植被的消失。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全球荒漠化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而且也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与之有关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尤其在半干旱地区,这里生

2、态环境脆弱,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压力下,土地荒漠化的形式日益严峻,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直接测量植被、土壤、碳含量及土层含水量,大大丰富了在气候、社会经济的改变、遥感产品方面的数据,从而使我们得知土地荒漠化是如何反作用于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随着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土地荒漠化所造成的严峻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土地荒漠化有清楚地认识。 关键词:荒漠化;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干旱AbstractDesertification is a significant glo

3、b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Desertification is distributed in arid,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s.Desertification is a type of land degradation in which cause by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It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typically losing its bodies of water as well as v

4、egetation and wildlife.As desertification becomes faster and faster in recent years,the global desertification area is also increasing.This is not only a serious threat to our human survival,but also cause the economic loss and related geological disasters frequently occur.Here especially in the ari

5、d areas,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growing of population pressure,the situation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all of those are cau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eoples survival.Many specialists get through the

6、direct measurements of vegetation,soil,carbon and water fluxes have built rich databases on climates,socioeconomic change,remote sensing products,and inform us of how dryland ecosystems respond to changes in climate,environment,and human activities.With the deepening comprehending of those issues,th

7、e severe problems make by desertif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raise concern in it.In order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life,we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in desertification.Key words:desertific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climate change;human activities;aridI目录目录

8、1.沙漠化概述11.1.全球荒漠化研究的兴起11.2.荒漠化研究的内容31.2.1.荒漠化概念研究31.2.2.荒漠化态势研究31.2.3.荒漠化机制研究31.3.我国的沙漠化态势32.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原因32.1.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32.2.人口增长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32.2.1.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地沙漠化32.2.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32.3.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32.3.1.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32.3.2.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32.3.3.人类活动对矿产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4

9、2.4.自然因素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4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43.1.荒漠化的危害43.2.荒漠化的防治44.总结4 - 1 -CatalogCatalog1.What is desertification31.1.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in researching the grobal desertification31.2.The details about researching the desertification31.2.1.Conception of research desertification31.2.2.Situation of research

10、 desertification31.2.3.The system study of desertification31.3.The concep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32.What cause of desertification32.1.How the Greenhouse effect of earth atmosphere impact on the desertification32.2.How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mpact on the desertification32.2.1.The population

11、 increase leads to the desertification by influence the natural resources32.2.2.The population increase leads to the desertification by influence the environment32.3.How the human activities impact on the desertification32.3.1.The human activities leads to the desertification by destroy the water re

12、source32.3.2.The human activities leads to the desertification by destroy the land resources32.3.3.The human activities leads to the desertification by destroy the ore resources42.4.How the natural factors impact on the desertification43.Hazard of the desertification and how to prophylaxis and treat

13、ment of desertification43.1.Hazard of the desertification43.2.how to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desertification44.Summary4- 3 -华北科技学院灾害学课程总结 安全B135 范昌明1.沙漠化概述沙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干燥型半湿润地区由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所引发的问题是土地自然潜力的衰减及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萎缩,对发生区人们的生存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1.全球荒漠化研究的兴起 国际上的荒漠化研究可大体上分为1977年以前阶段和1977年以

14、后阶段的两个阶段。 1949年,Aubreville正式引入“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概念并认为荒漠化是草原化的极端情形,其标志是土壤受到侵蚀、土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以及更多的旱生植物混生蔓延。Aubreville的研究被认为是沙漠化问题研究的真正开端。 后来,荒漠化研究直接得到了联合国的促动和引导,因此,联合国在荒漠化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非洲的干旱和饥荒是全球荒漠化研究的启动力。19681973年,非洲萨赫勒地区发生了严重而旷日持久的干旱,这一干旱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萨赫勒地区的政府间组织(Inter-State Committee for Control

15、of Drought in the Sahel)、慈善组织、联合国萨赫勒地区办公室(United Nations Sahelian Office)相继成立并参与救援活动。其后,萨赫勒地区的干旱东延,影响范围扩展到大西洋、红海和非洲半岛(Africa Horn)整条苏丹萨赫勒带上的国家。截止1984年,20个非洲国家处于饥荒之中(Kassas,1995)。1977年的联合国荒漠化大会是荒漠化研究兴起的标志。1974年以后,荒漠化问题列入了联合国大会的议事日程。1974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形成的333729号决议决定在1977年召开联合国荒漠化大会。联合国荒漠化大会于1977年8月29日至9

16、月9日在肯迪亚首都内罗毕召开。大会制定了具有技术详尽性的“荒漠化防治行动计划(Plan of Ac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该行动计划包括28个方案,每一方案又包括了需要在国家、地区和国际水平上实施的具体细则。联合国荒漠化大会所形成的行动计划和相关决议确定了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实施“荒漠化防治行动计划”时调动资金资源的办法。联合国大会签署了“荒漠化防治行动计划”并委托联合国环境开第 1 页 共 14 页发署理事会(UNEP Governing Council)负责行动计划的落实和协调。1977年的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不仅在环境问题上敲响了警钟,而且发展了相关

17、学科,特别提出了“气候与荒漠化”、“荒漠化与生态化”、“人口、社会与荒漠化”和“技术与荒漠化”这4个专题报告。1977年以后,有关荒漠化的主要研究进展表现在研究区域的扩大、研究内容的扩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例如,研究区从非洲扩展至其他地区;开展了荒漠化定义的讨论;对荒漠化的各种影响因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将遥感、计算机和风洞等手段应用到荒漠化领域等。1977年以后,与荒漠化相关的研究活动很多。如1980年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荒漠化机制专题研讨会”,联合国分别与1984年和1992年进行了全球荒漠化现状评估,1994年在美国召开了“发达国家荒漠化国际研讨会:我们为什么不能控制它”,1997年在美

18、国召开了“荒漠化国际研讨会:将科学和社群行为结合起来”(Mouat等,1998)。1.2.荒漠化研究的内容1.2.1.荒漠化概念研究荒漠化概念之理解差异表现鲜明。在英文文献中,出现了100多个荒漠化定义(Zha和Gao,1997)。这些定义各有侧重,主要是由研究人员专业差异所造成。1990年,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理事会组织的对“沙漠化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得出的结论包括:“荒漠化”使很多政策制定者产生了错觉,“土地退化”更可取:荒漠化定义值得推敲;需要澄清干旱和荒漠化的区别和关系。21世界议程将荒漠化描述为;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干燥型半湿润地区由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

19、。这一陈述澄清了3方面问题:威胁方式(土地退化);受威胁的土地(世界上的干旱区);成因(自然和人类要素)(Kassas,1995)。现在,对于荒漠化概念的共识是: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朝类似荒漠景观发展的土地退化过程,不是原生沙漠的扩大过程;荒漠化以风蚀和沙丘活动、流水侵蚀、盐渍化还水渍化为标志;荒漠化所涉及的问题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又有社会经济科学方面的,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新领域。1.2.2.荒漠化态势研究荒漠化态势研究包括了荒漠化现状研究、荒漠化土地分布研究、荒漠化危害研究和荒漠化发展趋势研究等内容。第 3 页 共 31 页1977年国际荒漠化大会对当时的全

20、世界荒漠化态势做出了基本评估:每年全球有5万7万km的土地成为荒漠化土地(朱震达,1994)。联合国于1984年和1991年对全球的荒漠化态势进行了两次评估。1984年,Karrar和Stiles(1985)所公布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荒漠化处的结论为:荒漠化威胁着地球陆地面积的35%(4500万km)和全球人口的20%,约8.5亿人;世界干旱地区的60%受荒漠化的影响,其中的1/41/2受影响尤其强烈;不可逆转的荒漠化土地每年以6万km的速度发展,无经济收益的土地每年增加21万km,受荒漠化影响的牧业用地面积为3100万km,雨养农田335万km,水浇地40万km;荒漠化造成的产量损失(不包括社

21、会费用)每年达260亿美元,这是农业生产力下降的结果。根据新的荒漠化定义,1991年联合国对全球荒漠化态势进行了第二次评估。全球共有干旱区面积6150万km(表1-1)。所有的干旱区都易于发生荒漠化。在干旱区中生活了大约9亿人口,主要有3种农业土地经营方式:灌溉农业、雨养农业和草场。表1-2列出了中等以上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和分布,表1-3列出了根据1990年价格推算的荒漠化所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世界上具有中等以上荒漠化土地面积3562.1万km,每年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23亿美元。表1-1 世界干旱区(单位:)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世界全部%极端干旱6722770032697816干

22、旱504626303118245157126半干旱514693309105419265230537干燥半湿润26935351184232207129621全部195919496633007365436150100占世界(%)3232115128100站地球陆地面积(%)13.113.04.42.04.93.641.0占大陆面积(%)66467532343141 (据Kassas,1995)表1-2 世界干旱区农业用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的态势(单位:)大陆灌溉用地雨养农田草地农业利用全部干旱土地全部荒漠化%全部荒漠化%全部荒漠化%全部荒漠化%非洲10.421.901879.8248.8661134

23、2.35995.08741432.591045.8473.0亚洲92.0231.8135218.17122.28561571.241187.61761881.431311.7069.7澳大利亚1.870.251342.1214.3234657.22361.3555701.21375.9253.6欧洲11.901.911622.1111.8554111.5780.5272145.5894.2864.8北美洲20.875.862874.1711.6116483.14411.1585578.18428.6274.1南美洲8.421.421721.356.6431390.90297.7576420.6

24、7305.8172.7全部145.5043.1530457.74215.56474556.423333.46735159.663562.1769.0(据Kassas,1995)表1-3 荒漠化造成的年经济损失(百万美元)大陆灌溉用地雨养农田草场全部非洲475185569669296亚洲79534647831320913澳大利亚6354425293136欧洲4744505641488北美洲146544128784784南美洲35525220842691全部1078581892323442308(据Kassas,1995)1.2.3.荒漠化机制研究荒漠化的机制研究大体上包括荒漠化的成因研究、过程研

25、究、生态效果研究。荒漠化的检测及其预警预报体系也大多糅合在荒漠化机制研究之中。在无法计数的荒漠化研究中,荒漠化的成因几乎无可争议地被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除此而外,研究人员获得了如下结论:荒漠化几乎都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引起的;引起荒漠化的诸因素在组合上变动很大;地区不同,人的影响性质不同。荒漠化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降雨趋势、地质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包括人口压力、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林木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当、工程建设(旅游、基建、石油开发、水利开发)等。现代荒漠化机制研究似乎更强调人为因素。除其他重要因素外,土壤侵蚀也与文明史有关。在荒漠地区,由于人类的轻率、无知和饥饿的驱使,

26、助长了风蚀和水蚀,破坏了植被和土壤,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在荒漠化研究中,引起最广泛注意的人类活动是过垦、过牧、森林砍伐、盐渍化。萨赫勒地区19681973年的严重旱灾是世人关注荒漠化的开端,但那里的荒漠化动因并不完全是旱灾,而主要是人类活动。过度放牧降低了牧场的生产力,风蚀和水蚀破坏了耕作区和大部分牧场的景观。轮作制的休闲期缩短也引起了土壤养分的减少。亚洲的荒漠化由草场过牧、耕地水蚀、土壤盐渍化和水渍、采矿业等造成。澳大利亚的土地退化主要由草场过牧造成。北美洲的荒漠化由过牧、风蚀、水蚀等造成,其中过牧始于西班牙征服墨西哥之后。过牧、滥垦、滥伐引起的土地退化是南美洲干旱区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风蚀

27、是阿根廷半干旱区大草原的主要威胁。过牧和砍伐也是西班牙荒漠化的基本起因。很多研究表明:从大的时间尺度看,荒漠化过程可分为历史过程和现实过程。考古研究表明,萨赫勒沙漠、中亚沙漠、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的干旱地区与戈壁一度都是人类定居之地(Lowdermilk,1990)。地中海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流域在几世纪前就发生了严重而广泛的土地退化。在整个地中海边缘,从东部腓尼基人砍伐森林用来造船、修庙、建冶炼厂、垦地耕作到嫩巴黎人破坏雪松都导致了土地退化。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古代就造成过荒漠化(Dregne,1988)。在美国西南部,公元15世纪中叶欧洲移民的侵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1860年

28、以后的美国内战所造成的影响最大;火灾、无计划的放牧、气候变化、土壤损失和增加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现代荒漠化持续发展趋势的可能动因(Fredrickson等,1988)。在地中海西部的Iberian半岛,在过去的500年中,有三个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关键时期:第一期为公元1617世纪,由小冰期(Little Ice Age)、政治变革和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需求所共同形成;第二时期为20世纪开端,与乡村人口饱和密切相关;第三时期从1960年代开始,由农村的社会和技术变革所造成(Puigdefabregas和Mendizabal,1998)。荒漠化的发生是生态失衡的结果。生态失衡在很多场合是由生态脆弱性

29、和不合理人类活动交织作用所导致。半干旱到半湿润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适宜场所,但人类放牧与耕作对土壤和植被的轻微干扰足以使沙漠的边界远远延伸到较湿润的天然沙漠以外的地区。牧草或森林植被保护的表土层由于严重放牧和耕种而裸露,土壤侵蚀过程因之加速(Lowdermilk,1990)。在苏丹-萨赫勒地区,降雨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和突发性,土被的吸水和渗水性能差,致使地表径流迅速流失。人类通过砍伐乔灌林木、过牧破坏了本身脆弱的生态平衡。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荒漠化态势非常明显。经济活动对萨赫勒的影响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牧业经济的初步发展和生态平衡阶段、农牧业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生态失衡阶段,人口高速增长和过

30、度放牧导致生态平衡强烈破坏阶段。荒漠化成因特征多种多样:农业机械和牲畜践踏导致土壤硬化从而降低产量、影响废物渗漏、增加地表径流和侵蚀;不适宜的耕作方式和过度放牧所形成的土壤结壳增加了地表径流和侵蚀并妨碍幼苗出土;焚烧牲畜粪便降低了土壤养分并导致土壤结构变差;栽种耗水量大的树种导致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淡水含水层严重萎缩;盆地间的水分传输和水分障碍导致湖泊干涸并提高了盐渍化程度、使河岸植被萎缩、使含盐尘土(通过沙尘暴)扩散;无节制的交通、采矿业破坏植被、干扰土壤表面、产出流沙和尘土,造成水源污染;劳力短缺使水利工程失修;轮作制的放弃使地力难于恢复;加剧的侵蚀和沉积造成了水污

31、染、水库淤积、植物窒息和洪水频发;城市化使土地压力变大;野生动物的减少使植被组成发生变法(Goudie,1990)。1.3.我国的沙漠化态势 我国现在是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4年,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加速到每年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土地沙化造成我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难以估算。不同学者给出的中国荒漠化的面积不一致。朱震达(1998)报道,中国已经存在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6.4万km,占国土面积的6.91%,其中以风营力为主的面积为36.9万km,占荒漠化土地的55.6%,水营力为主的面积为21.6万k

32、m,占荒漠化土地的32.5%,物理化学作用(包括工矿开发所造成的)为主的面积7.9万km,占荒漠化土地的11.9%。此外,中国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88.4万km,其中包括易受水蚀但还未发展到以劣地或石质坡地为主的水蚀荒漠化潜在危险的土地34.7万km,易受风力作用,但还未发展到以流动沙丘为主要景观的潜在沙质荒漠化土地53.7万km,已经存在和具有潜在危险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4.8万km,约占国土面积的16.1%。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998)指出,中国已经存在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86.16万km,其中,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亚湿润气候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6.4万km

33、(表1-4)。刘国强和张煜星(2000)则报道,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占国土面积的27.3%。其中114.8万km分布在干旱地区,91.9万km分布在半干旱地区,55.5万km分布在亚湿润地区。在全部荒漠化土地中,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95.1万km,占总面积的36.3%,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4.1万km,占总面积的24.4%,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03.0万km,占总面积的39.3%。按类型划分,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60.7万km,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0.5万km,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万km,土壤盐渍化面积23.3万km,其他因素形成的荒漠化土地面积21.4万km。

34、在此,我们尚不能就谁对谁错问题作出判断,因此,不同学者间就荒漠化土地面积的研究结果的相互印证是中国荒漠化研究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表1-4 中国干旱半干旱与干旱亚湿润地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单位:)荒漠化程度风力侵蚀与堆积流水侵蚀化学与物理作用合计面积%面积%面积%面积%严重9.5425.84.8022.21.4217.915.7623.7中度11.5631.34.6621.62.6133.218.8328.4轻度15.8042.912.1456.23.8748.931.8149.9合计36.9055.621.6032.57.9011.966.40100(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

35、998)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总体趋势是在发展中。例如,在北方农牧交错及旱农地区,在1970年代中期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0.9万km,占该地区面积的45.3%,发展到1980年代中期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2.7万km,占该地区面积的52.7%。在毛乌素沙地的榆林市范围,1970年代中期中度和强度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全市面积的87.1%,1980年代中期减少到74.1%,1990年代中期再减少到47.7%。中国南方水蚀荒漠化总体在发展中,少数地区有逆转。例如,整个南方丘陵山区,由于水蚀所造成的荒漠化土地从1950年代占山区面积的8.2%扩展到1980年代的22.9%。江西兴国县、福建长汀县的河田地区等

36、经过治理,水蚀面积明显减少。2.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原因2.1.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第一,人口稠密的地方及沿海地区,植物覆盖面积可能将减小,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从而更容易导致沙漠化。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局部地区环境恶化,低洼地受淹,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变少,则可使用的土地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将会降低的更多。第二,可能导致国与国之间因资源、能源财富再分配不协调而引发新的国际冲突,从而破坏土地资源,使土地荒漠化加重。第三,中纬度地区会发生干旱、水位下降,森林、草原火灾加重同样会加快土地沙漠化进程。现存的生态环境将受严重破坏,一些陆生生物群落将改变,一些动植物可能灭绝;鱼群的

37、栖息地可能改变。二氧化碳倍增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还将使森林覆盖面积从自然植被的58%减少到47%,沙漠面积占陆地面积的比例则从21%扩展到24%,草原将从18%上升到29%,而荒原将从3%减少,直至消失。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某些地区的降水将减少,而蒸发将增大,致使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导致一系列的缺水问题,世界上本来就存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此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困难,荒漠化是必然的结果。2.2.人口增长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2.1.人口增

38、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地沙漠化人口急剧增长的直接后果,是人均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大量新增人口的住房、交通、公共设施都要占用土地。在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平均每公顷(合1000m)耕地只需养活2.6人,到2000年则需要养活4个人。中国人均耕地仅有1亩左右,每公顷土地就要养活14人。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承受着巨大的负载。人口增长也使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更加突出。人口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总量。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资源。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污染了水资源。生活生产用水

39、急剧增加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急剧减少了。人口增加一倍,人均水资源将相应减少一半。人口增长产生对木材的巨大需求,造成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发,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据推测,8000年前有将近1/2的陆地被森林所覆盖。进入20世纪,随着人口的激增,到目前,森林覆盖率约为20%。例如,巴西森林覆盖率已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40%。许多地方的原始森林已经踪迹全无了。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是世界水平的40%,居世界第120位。以上这些因人口增长而产生的后果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2.2.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有专家指出,人口剧增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人类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环境危机。在耕地减少

40、的情况下,要解决吃饭问题,必须提高粮食的产量,而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便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这又会使土壤受污染、板结,肥力下降,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2.3.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3.1.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枯竭,使河水的水量减少,输沙量增加,河道和湖泊淤塞。地下水量日渐枯竭,地面沉降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河北沧州地下水,1873年中心水位埋深33m,到1980年,中心埋深为68m。这种现象还导致不少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一些内陆碳酸盐地区也因此熔岩塌陷。围湖造田,使湖泊数量、面积均大

41、幅度减少。如我国汉江平原,面积在50km以上的湖泊的数量,20世纪80年代就比50年代减少了49.36%,总面积减少了43.67%。其结果则是使湖泊的各项功能都日渐衰退。河流、湖泊面积日渐缩小,水文条件改变较大,从而使调洪、泄洪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重、通航里程缩短,水产资源和风景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生活的用水量(包括地下水的抽取量)与污水排放量均迅速增加。从而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量的分配愈加不合理,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人体见谅和生存质量,越苏这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随着农业、林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长。水

42、资源短缺矛盾的出现,进一步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根据有关研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维护其生态环境,地下水埋深维持在24米较为合适,否则不能满足天然植物正常用水。地下水位下降,使森林失去再生能力,幼苗无法生长,幼树成片死亡。而地表植物衰亡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比如,我国陕西关中地区年均地下水位下降达2米多,直接引起地表植被衰亡,土地荒漠化加快。2.3.2.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过度的樵采、放牧,甚至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近年来,随着经济大发展,工矿、交通、城建及其他大型工程日益增多,由于建设中不注意水土保持,也是使水土流失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地沙

43、化土地沙化是指地表在失去植被覆盖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景观的现象。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已有31.1104km2的土地成为沙漠化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9%。土地一旦沙化,其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土地沙化后,其生产力将急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如开荒,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将大量草地和林地开垦为耕地,造成土地中的养分和水分被农作物大量吸收,而土地却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补充,最终导致土地沙化。比如,在我国西部地区,自19952000年,因开垦草地增加的耕地面积占69.5%。由于西部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后,在农闲季节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最后出现

44、沙漠化现象。如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严重践踏了草原地表的植被,破坏了草原地表的土壤结构,出现土地裸露、水分蒸发、有机质丧失等危害。随着土壤裸露的面积逐渐扩大,形成的土地沙化面积也不断越大。比如,我国新疆、宁夏、内蒙古境内的草原放牧超载率较高,使大片草地遭受牛羊等牲畜的破坏,最终出现土地沙漠化现象。土地盐渍化盐渍化指土地中易溶盐分含量增高,并且超过作物的耐盐限度时,作物不能生长,土地丧失了生产力的现象。我国盐渍化土地有81.8104km2,其中原生盐渍化土地面积为44.9104km2,现代形成的盐渍化土地面积为36.9104km2,次生盐渍化的土地面积有6.3104km2,此外,还有易发生盐渍化的土

45、地17.33104km2。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下降是由于土壤结构破坏、养分减少、水分和空气不协调的结果。当前,我国有36.6%的耕地普遍缺氮,59.1%的耕地缺磷,22.9%的耕地缺钾。有50%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仅在0.5%2%之间。除土壤养分退化外,由于重用轻养,耕作粗放,土壤结构破坏,耕层板结。土壤中水分、空气和热量等肥力因素难以协调,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403个县的汇总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0.6%的耕地占10.6%,耕层浅的占26%,土壤板结的占12%。总的来看,我国耕地肥力不足,部分地区土壤肥力

46、下降趋势明显。以上种种原因均是导致土地荒漠化进程里不可疏忽的原因。2.3.3.人类活动对矿产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由于一些地方非法开采、乱采滥挖屡禁不止,人们大肆滥挖地层下的矿产资源,造成土地资源支离破碎,加之对森林大面积砍伐,削减了森林的防风沙功能,最终导致土地沙漠化。2.4.自然因素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异常气候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干旱会给予决定性的打击。干旱导致的作物歉收直接与严酷的饥饿相关,草地放牧能力的下降导致家畜饿死。并且,本来肥沃程度低的土壤随着干旱进一步恶化,而且发生风蚀,灌溉农田蒸发加快,加速了盐类的蓄积。其次,大雨也是使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之一。而在植被频发和土壤基础脆弱的干旱地区,即使总降雨量少,但也由于对于降雨的抵抗力弱,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引起大气中热量和水汽区域分配的变化。在某地区分配比平常年份显著高或低时会出现异常气候。地球获得的大部分热能是太阳能(日照量),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中有太阳活动和火山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