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的“大陆均衡 政策:1.含义: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3.英国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可以坐山观虎斗).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光荣孤立大陆势力均衡光荣孤立近代以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伊丽莎白认为在外交政策
2、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从而改变了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处理外交问题首要考虑的做法,把维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此后英国放弃了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大力发展海军,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其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一、近代以来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表现18-19世纪,英国以其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力量,把“大陆均势”政策运用得得心应
3、手。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政治上保持霸权。“光荣孤立”政策是在英国势力特别强大时“大陆均势”政策的具体体现,它与大陆均势政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英国外交“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指导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以及面对俄国在东方和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英国被迫放弃“光
4、荣孤立”政策。先是在东方与日本订立英日同盟对付俄国,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日俄战争结束后,远东均势有了新的改变,俄国战败,力量削弱,已不再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威胁,加之这时英德矛盾已超过了英俄矛盾,这样为维系自己的利益,英国开始与法、俄结盟,但是英国在同盟中只承担“有限责任”。与“光荣孤立”一样,“有限责任”一方面强调英国对欧洲大陆事务所担负的道义及关系英国切身利益的现实责任;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英国历史与地理的特殊性,突出其责任的“有限性”。所以“有限责任”还是继承了“均势与制衡”的外交传统。一战后,欧洲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德国战败,解除了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俄国国内爆发革命
5、,被排斥在国际政治舞台之外;而掌握着欧洲一流陆军的法国则一时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英国认为“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整体,欧洲就能够或多或少保持均势。一旦德国分崩离析,这种均势必然消失;”因此,英国继续实行传统的“均势”政策,采取“扶德抑法”的做法,帮助德国恢复国际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牵制法国。德国赔款问题、“洛迦诺公约”等都成功地体现了英国外交政策中“均势与制衡”的精神。此后英国外交政策虽有调整但还是很难摆脱“均势”思维。像二战前英国纵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实际上也是均势思想的体现。二、英国采取大陆均势政策的原因分析首先自16世纪以来,英国迅速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中心,和一个超
6、然于欧洲之外的世界帝国。鼎盛时期英国统治世界1/4的人口,其殖民地遍及世界五大洲,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成为“日不落帝国”。这样,英国就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以外的自治领地、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也就没时间过多顾及欧洲内部事务,而是希望欧洲会出现一种不威胁自身利益的“均势状态”。其次跟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不易受到外敌的入侵攻击,所以英国是当时欧洲各国中唯一不需要在欧洲扩张便可维持国家最高利益的国家。它只须维持均势、创造均势就能获得最大利益。此外也跟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特征等有关,如英国人民具有冷静理智、务实重行的民族特性。这种民族特性影响了英国的外交
7、政策的制定总是以最大程度地谋取国家利益为目的;由于英殖民帝国辉煌的历史,还使英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情绪,在这种民族自豪情绪的支配下,英国人认为自己是欧洲独一无二的主导者。 英美孤立政策分析与比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17世纪到二战后的英国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balanceofpower),即“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而我们所说的英国光荣的孤立正是英国为推进其均势政策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一个重要步骤,光荣孤立的痕迹在外交政策上表现的也较为明显。如“1880年4月,以格雷斯顿为首的自由党上台后,改变了前任迪斯累利保守党政
8、府的对外政策,在巴尔干问题上放弃了联奥反俄和支持土耳其的方针,以避免承担可能使英国卷入纷争的不必要的义务”。普法战争后,俾斯麦为孤立法国促使欧洲形成了三皇同盟与法俄军事协约集团对峙的局面,而俾斯麦极力拉拢英国加入其体系之中,虽说英国在同法国争夺埃及、同俄国争夺近东的斗争中存在着深刻的利益冲突,它希望利用三国同盟国家作为对付俄法的抗衡力量。但由于这时的应该仍然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它拒绝签订任何具有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以免束缚其在欧洲大陆的行动自由。由此不难看出,英国一方面想要通过欧陆国家的彼此制衡来实现其均势和欧陆的稳定,但又不愿以结盟的方式介入来限制其自由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光荣孤立并非绝对
9、的与世隔绝,而是一种保持行动自由的灵活的外交方式,“这一政策的基本方针就是不参加任何正式固定的同盟,在欧洲大陆国家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时,应该却置身于大国集团之外,奉行所谓光荣孤立,它灵活而圆滑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牵制,相互对抗,以便操纵欧洲政治。它根据欧洲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取向。在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俄国和法国,这是它虽然拒绝与德国结盟,但其对欧洲政策是倾向德国的,而且与三国同盟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和对外扩张步伐的加快,德国成了它主要的竞争对手,英国这块巨大的砝码也随之移向欧洲大国天平的另一端。”英国孤立政策的
10、基本原则是,不与他国结盟,孤处一隅而以独善其身为荣,借以保持行动自由。但之所以在施行之初维护了英国的利益、避免英国卷入不必要战争连带维护了整个欧陆相对的和平,是因为英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使其有能力操纵整个局面,有能力利用国家间的矛盾,对其盟友进行军事援助甚至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可是随着德国等其他新兴力量的崛起,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遭到动摇,其干涉和操纵这个它一手建构的体系的能力也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衰落而下降,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无法应付群雄角逐、纷争不断的局面,大英帝国的利益到处经受着空前的压力。“在远东地区,俄国扩张速度的加剧,法俄同盟的建立以及德国介入远东事务等事件的发生。俄、德、法三
11、国势力的联合使英国在列强对远东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光辉孤立”政策听起来虽然情感上让人满意,但却不是一项长久之计,到最后只好无奈于放弃。而与英国这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国家不同,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力量,其深为人知的孤立主义却有着相对更长的形成过程和超越制度层面的意义。“进入20世纪前,美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十分单纯:实现国家天定命运,避免海外事务的瓜葛。这促使孤立主义应运而生。”在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支持美国独立的小册子常识中,指出:“美国没有欧洲的关照同样也会繁荣起来,也许会更加繁荣。”“美国真正的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争端,如果它由于对英国处于从属地位而成为英国政治天平上的小小筹码时,它就永远
12、摆脱不了那些争端。”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孤立主义是针对欧洲尤其是其独立前的宗主国英国的。接下来一系列的行动更使孤立主义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准。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约翰亚当斯在1776年大陆会议中讲道:“我们不应该与任何欧洲大陆国家结成联盟我们最大可能把我们孤立起来我们与欧洲的交往只能是贸易,不是政治,更不是军事,我们当欧洲战争和政治的玩物已经够了。”而当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指出:“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位于隔离的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求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至此,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
13、而不仅仅是思想在美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刚独立不久的美国实行着较为原始的不结盟策略,由此领悟到以中立作谈判筹码的好处,此后的,此后的许多新兴国家也颇懂得个中道理”。当然孤立主义在后来也有不同的发展。1820年,以普俄奥为主的神圣同盟极力压制西班牙革命,而英国为阻止神圣同盟插手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向美国提议共同采取行动,由于不放心英国的动机加之长久以来对欧洲权力的厌恶和排斥,美国独善其身,宣布将欧洲权力政治排除于西半球之外,这也便是我们熟知的门罗宣言。门罗政策所宣扬的是在之前美国一贯宣扬的美国人不涉入欧洲的权力斗争的基础上,欧洲人也不得干涉美洲事务,而这个美洲事务的涵盖范围在门罗总统看来指的便是整
14、个西半球,他认为,“欧洲势力伸向此半球的任何一部分,均对我们的和平安全构成危险。”同时“我们从不参与欧洲强权为本身事务而起的战争,参战也不符合我们的政策”。此后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两次世界大战中为求自保而推行的中立法也是孤立政策的具体展现。虽说孤立主义发展已经可谓相当完善,但这毕竟是美国在其立国之初为防范其他国家干涉而影响其独立发展与美国特殊国情及历史决定的,但任何一个国家实力一旦增加,美国领袖也希望化实力为影响力。事实上自一开始美国便专心一致在美洲开拓领土,并美其名曰实为美国内政问题而非外交政策;在美国所谓的孤立主义时期,其海军在几乎所有的大洋纵横驰骋,陆军几乎在所有
15、的大陆上都打过仗,美国也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快速发家”使自身的实力急剧增强、地位快速提高。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历史上孤立主义政策的特点在于政治上不介入国际权力之争,贸易上积极进行海外拓展,从而为自身的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但由于欧洲均势破坏,阻止德国称霸世界攻势的需要加之美国实实在在与日俱增的实力以及奉行中立自保政策而遭受的损失,都使美国领导人寻求带领人民走出孤立主义的措施。第一个向孤立主义发起挑战的是威尔逊总统,一战后他主张成立国际联盟并想促使美国加入这个联盟,可在孤立主义者看来,这不仅会使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也难以避免欧洲插手美国甚至美洲,因此国联虽然成立,威尔逊却无法使自己的国家参与到
16、他努力的成果之中。真正使孤立主义走向坟墓的是罗斯福总统,他以政治家特有的眼光以国家利益为根本要求带领人民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憎恶,连同对其挑战包含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双重祸害越来越敏锐的认识,促使罗斯福开始转向”,其标志是他的“检疫隔离”演说,主张毫不含糊对待法西斯瘟疫。“尽管遭到孤立主义势力过强削弱其效果,但毕竟使美国国会同意大规模扩充海军。罗斯福也希望最终能使美国人民认识到只顾独善其身的孤立会加剧战争危险。”之后罗斯福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租借法案中驳斥中立政策,呼吁美国参与干涉的努力使孤立主义再次动摇。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也可谓促成了孤立政策的最终消亡,大火烧到家门口才让美
17、国人醒悟,孤立政策已不合时宜,必须要改变。从以上对两国孤立政策的介绍我们可以总结或分析出英美孤立政策的异同。相同点:1.均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两国与其实施孤立政策的对象之间均有一段水域作为天然屏障,英国与欧陆之间隔着英吉利海峡,美国与欧洲之间更是隔着广阔的大西洋。天然的优势使英国可以有理由离岸制衡不介入欧陆系统;而美国也可以免受干扰,去增强独立后的实力。2.孤立政策都在均势的保障下顺利进行。英国的光荣孤立本身就是均势体制下的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均势使得英国可以安稳地在海峡另一边保持其“光荣的孤立”,欣慰于其一手策划的欧陆平衡。但当英国实力不够维持一个庞大的均势体系之时,孤立便走向孤独最终完结。而
18、“受大多数美国人排斥的均势观念事实上也保障了美国的安全,只要它运作良好。是均势遭到破坏才使美国涉入国际政治”,不得不终止其长久以来的孤立主义。3.两国的孤立均非绝对无条件的孤立。英国保持自由行动,抑制欧陆上有任何迹象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国家,甚至武力干涉;只有欧陆上一定时期保持安定稳定状态时,英国才会用光荣的姿态孤立自己更好地实现其在“均势维持者”和“孤立者”角色之间的转变。而美国,积极施行领土扩张政策,在孤立主义的掩饰下,以血腥的方式实行其西部扩张开发,并解释为他们“不把向西开拓当做外交事务,而是视为美国的内政”。施行先拉美后亚洲的逐步扩张政策,逐步增加自身实力。实现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成功。
19、同时美国的对外贸易交流也并没有因其政治上的孤立而有所削减,反而在促进经济繁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孤立政策的施行都维护了两国的国家利益,为两国发展作出了贡献。光荣孤立和孤立主义分别使英美保持自由的行动,英国一方面保证了其既得利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也维护了欧洲的持续和平并同时增强了其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孤立主义使美国在独立后获得喘息的机会,不介入各国争端,安心扩展其在美洲乃至世界的实力和影响力。5.当然也不可否认,两国都尝到了孤立主义的恶果。英国一贯奉行孤立于欧陆之外的大陆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遭到欧陆大国的戒备心理,当为对付欧陆而争取其原殖民地美国帮助却碰壁时,英国陷入真正的孤立处境。而
20、美国在二战中严守中立纵容日本更使其遭受了珍珠港被炸之苦。不同点:1.英国的孤立政策是主动开始,被迫结束。事实上,英国的孤立政策就是建立在它对自己力量优势的意识与自信的基础上的,认为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海军、庞大的殖民地,无须固定的盟友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战略目标。由于英国的孤立政策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一种自愿选择,因而英国推行孤立主义显得积极、主动。但随着实力的下降,叫嚣的资本也就随之减弱,直到自己的实力真正无法维持这个曾经令它骄傲的政策时,曾经的光荣孤独者必定要在孤单的背影中结束它的辉煌,而美国的孤立主义是被迫开始,主动结束。而美国一个独立之初人口不到300万的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各
21、方面实力都无法与欧洲大国相匹敌抗衡的情况下,以孤立政策保护自身受到过分钳制以及掩饰自己不断扩充实力的动作,便显得尤为明智和重要。而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实力逐渐增强直至跃升为第一大国时,孤立主义的羁绊让国家领导者和政策分析者认识到废止它的时候到了,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成就了罗斯福国家主义的愿望也宣告美国孤立主义的死亡。2.孤立政策的含义之一是保持行动上的自由,而其本质便是对进行扩张的保障。这在英美孤立政策的具体表现中都有体现。但美国的孤立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受其例外论影响而具有合理性。即认为美国的社会是独特的,包括其国家认同、宗教制度、政治结构和传统以及其他的特点,才使得美国与与其存在差异的欧洲
22、国家保持距离。3.英国孤立政策仅仅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制定的一种外交政策,单纯是政策层面。而美国孤立主义一方面为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意识形态和道德层面的影响,美国优越感、精神传播的作用,“他们依然信守使美国独树一帜的那些原则”。“美国外交政策的早期论点之一是认为,欧洲战事不断乃源于其外交运作的尔虞我诈。欧洲领袖相信自私的利益相互竞逐,最后会得出和谐,并据以建构他们的国际体系,美国领袖却预期世界会由彼此合作的伙伴组成,而不是相互猜忌的敌人。”对欧洲体制的厌恶及不满,使奉行道德原则的美国人不愿蹚那个与欧洲有关的浑水。“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更加强调其传统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作为自由典范的独特使
23、命,民主外交政策应以道德为最优先,个人道德与国际道德天衣无缝的结合,开放外交的重要性,以及以国际联盟所表现的国际共识代替均势。”足可见美国排斥欧洲的孤立主义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政策层面。4.孤立政策推行范围的不同。英国光荣孤立政策尤其政策制定者及领导人提出,在统治阶层流传广泛,而在民众中影响较小;而美国虽由领导人提出,但在美国民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孤立主义者的力量和影响也是在不可小觑。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美国领导者要想把广大思想中根植着孤立主义的民众带出来会如此之难。5.对待均势政策的态度。英国当年不想介入欧洲枝枝节节的争端。但英国很明确欧陆均势对它的重要性,因此愿意运用传统的欧陆外交方式竭
24、力维护均势。相反美国却不认为均势或欧洲的外交方式很重要甚至会到厌恶的地步。“但却自认受独特不凡的天命所庇护,根本不想介入外国的纷争,即使介入也只是为一般的理想,并且是以其本身特殊的外交风格行事,比起欧洲要公开得多,也带有强烈的法理及意识形态意味。”简言之,可以说英国在离岸制衡,美国某种程度上却带着孤芳自赏的味道。综上叙述,英美的孤立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以不同的进程发展,以不同的方式结束,差异明显却也不乏相同之处。孤立主义在两国国内都曾有过一段兴盛的辉煌时期,事实上,直至今日,两国的孤立政策都没有完全消亡,都在或多或少继续影响着两国对外政策。而只有真正把握两国孤立政策的历史和异同,才能让我们全面地了解英美、更好地去把握它们当下的外交方向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