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3 ,大小:519KB ,
资源ID:314236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423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民俗文化--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民俗文化--资料.doc

1、中国民俗文化第一章 民俗与民俗学什么是民俗?民俗就是我们的生活。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怎 么 过 年?二十三点灶腊,祭灶神;二十四扫房子,丢百病;二十五贴春联、贴窗花;二十六置年货、沐浴洗衣;二十七去杀鸡割肉磨豆腐;二十八去插花,做年糕包粽子二十九年夜辞,年饭、团圆、守夜、烧炮竹春节的礼俗与禁忌 一日初一拜年祝福。初一为鸡日,为扫帚生日, 不能动扫帚, 否则招致霉运。 二日为犬日,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夫婿与孩子回娘家。“归宁” 三日为猪日,不出门, 不宴客。又叫“ 小年朝”, 祭祀祖先和诸神, 不能扫地、起火、打水。也有“初三开店门”。俗传“老鼠娶亲” 的日子。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春节的

2、礼俗与禁忌 四日为羊日,准备牲礼、四果、生仁、炸枣等迎接, 烧金纸、神马。“接神” 的习俗,不动刀、剪。 五日为牛日, “破五”, 财神的生日。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 六日为马日,祭送穷神 七日 “人日”、“人胜节”、“ 七元”。如果天气晴朗, 代表那一年出入顺利, 人口平安。这一天要吃芹菜、葱、蒜等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 其中必有寓意勤劳、聪明的。怎 么 过 年 ?过春节1、春节怎么过2、春节的来历3、春节的内涵4、春节的意义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春节:从十二月二十三始元宵节止辞旧迎新,祭祀、团圆、狂欢、 社交 娱乐为什么要过年?1、春节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它的传说、礼仪、禁忌等向

3、我们展示了一幅博大的文化画卷。2、春节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其中的习俗、礼仪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3、春节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合力。4、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5、春节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间,春节具有较大的经济功能。 北京四合院一、民俗的相关概念我国古代有关民俗的概念管子正世:“料事务,察民俗。”礼记王制:“天子巡游,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礼从宜,事从俗 应劭风俗通序:“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

4、淫也。” “风”成为诗经中的六义之一。 从文献资料来看,民俗一词在中国大致经历了由“俗”“风俗”(习俗、民风)“民俗”这样一个过程。 汉代,“风俗”一词通用。汉书王吉传“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 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歌谣周刊,这是歌谣的研究已经具有民俗学的性质。到1927年广州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一词便成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词。 相关概念 习俗:地域性很强,阶层性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礼俗:礼仪与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传统的礼俗内容有冠礼、生辰、婚姻、祭拜、座次

5、、丧葬等风俗 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统治阶级成员在个人生活中,基本上与民族共有的习惯取一致的态度)文 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稻种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中国1999年版的辞海 西方对民俗的理解1、1846年以前民俗的概念: 民间古俗、贱民古俗、古物、民族学、神话、民间口头文学、残存文化 2、1846年,“民俗”成为专门学科术语:

6、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创用。 英文Folklore的意译: 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的合成,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种现象的学问。3.现今国际学术界: Folklore专指研究对象,即民俗事象或民俗传承。 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4.当代中国学术界: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沿袭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袭成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包括的要素 (1)主体:民间老百姓(2)是一

7、种特殊的文化现象(3)民俗事象具有一定的模式性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精神民俗 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语言民俗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三、民俗的特征(一)民俗的群体性与模式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

8、动。如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民俗是约定成俗的社会普遍传统的风尚和喜好,并被社会承认的社会现象。 民俗的群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民俗是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二)集体性不排除个人的因素 一些民俗事象初始于个人,得到集体的响应和参与,而形成民俗。 例:据考,朱元璋建都南京,除夕令全城官民作春联,并亲为大臣陶安撰联。除夕挂春联的习俗大盛。(三)在流传中体现集体性 民俗在传承过程中,变得复杂和丰满,是集体加工的结果。 以春节为例:春节的流变就体现了集体性。 春节又称 “过年”。 说文释年:“谷熟也”。 尔雅:“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熟也。” 表明

9、:“ 年 ” 为禾谷一熟 ;商以年为“祀”,表明“年”与每年一次的祭祀有关;甲骨文的“岁”为斧子砍断人的双脚,作牺牲状。民俗的类型性 又称民俗的模式性,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是集体创造、流传,形成的民俗特点。 例:民间故事的类型性。 世界各地存在很多情节基本相同,形式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两兄弟型、灰姑娘型、蛇郎型、田螺姑娘型、狼外婆型、 呆女婿型、巧女型、机智人物型、地主长工型(二)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 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 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上传播的拓展性; 世界各民族分别在不同的舞台上演出了风格各异的文化正剧。结构都由昨天、今

10、天、明天三个部分组成。 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属于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包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目前已经消失了的民俗文化事项,更应包括目前仍然存在的那一部分民俗文化事项。 传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化功能,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2.民俗传承积极、主动,有目的的进行;3.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某项民俗事象的核心和母题依然保留。 扩布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受功能的制约,有条件的向周边地域和民族渗透; 2.对异地、异民族民俗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加工; 3.扩布方式的不同。(三)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民俗一旦形成,大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稳定的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具

11、有民俗的类型性和模式性。 同时,民俗生活又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变化,体现着民俗的演进发展。民俗的稳定性经济基础不变,民俗文化就稳定。不少的民俗传承至今,说明民俗文化的稳定。 例:春节:辞旧迎新 清明节:祭祖 端午节:驱瘟逐疫 中秋节:祭月民俗的变异性造成变化的原因:1.语言和行为 口耳相传的传承手段。田野考察例证:民间故事都有异文。2.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变异 例如:端午节习俗。(核心习俗驱瘟逐疫未变) 江南: 划龙舟、吃粽子、喝搽雄黄酒、带香包。 西北:插杨柳、喝搽雄黄酒、拴五色丝线、带香包。3. 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使民俗产生变异 例:婚礼、丧葬。4.受民族心理的影响使民俗发生变异 例:

12、中秋节:蒙古族不过中秋。原因:第一,不是本民族的节日。第二,汉族的中秋节后来附会上“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内容。n 土家族过年:比除夕提前一天。 原因:传说与一次战争有关,敌人进攻,无法在除夕这天过年,只好提前,从而成俗。(四)民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族性: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地域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使各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 地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五)民俗的原始

13、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主要表现在信仰、崇拜、祭祀、祈攘、禁忌、占卜、巫术等方面,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正是民俗原始性和神秘性的反映。原始性 “上刀山,下火海”、“吞筷条”、“上刀梯” 以及面具舞的表演。四、民俗的发展(1)原始民俗: 商周前远古蒙昧,多巫术占卜、图腾文身和万物有灵。 (2)上古民俗:汉代前重鬼神、卜筮和占验,汉代形成较稳定的汉俗。(3)中古民俗:隋至宋代生活情趣增强,封建文化和市民风俗确立。(4)近代民俗:元至清代都市民俗繁盛,蒙、满、汉俗融合发展。 (5)现代民俗:辛亥革命后废除封建、移风易俗、逐步西化。民俗的变迁(1)民俗变迁的原因: 民俗社会内部发展;不同社会民俗文化

14、的接触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2)民俗变迁的类型:无意识变迁、有意识变迁民俗的变迁(3)民俗变迁的原因:发现和发明带来的民俗文化创新;民俗文化的传播扩散带来的互动、选择、采借和整合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改善带来的社会文化进步民俗文化长期互动、采借、适应带来的民俗文化涵化民俗文化的恢复和重新解释;以强制性手段进行社会革命和制度改良。四、民俗的形成 1、经济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的产生总是受到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民俗的变迁发现和发明带来的民俗文化创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15、改善带来的社会文化进步;2、政治的原因 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民俗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阶级的和政治的影响。剥削阶级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一方面利用落后民俗愚弄人民;另一方面用强制手段,改变原有的民俗,以适合自己的需要,以强制性手段进行社会革命和制度改良。 3、宗教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传承的民俗事象,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 人们认为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无论是有生物,还是无生物,都存在着“灵魂”,并对每一种事物都作人格化的解释。这样就形成了各民族流传至今的丰富多彩的神话。另一方面,他们又采取某种方式,对自然物产生崇拜,并进行祭祖活动。 4、地域的原因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指的就

16、是由于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和形成不同的风俗和习惯。这表现出民俗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适应性和选择性,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民俗。 五、民俗学1、定义即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社会科学。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l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l 社会学与民俗学l 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l 历史学与民俗学l 民族学与民俗学l 民俗学与宗教学中国民俗资料大都出现在如下典籍中(1)历史书。如二十四史、各民族的传记(2)政治书。如有些朝代的十通会要会典(3)地理书。唐元和郡县志宋太平寰宇记清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史方舆纪要等(4)各类地方史志、野史笔记等。中国民俗资料大都出现在如下典籍中(5)随笔。唐艺文

17、类聚初学记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清古今图书集成(6)语言学著作。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7)先秦诸子著作。(8)其他。如诗经楚辞山海经淮南子汉乐府诗、志怪小说、历代话本传奇等。七、民俗学的学科体系1.民俗学原理2.民俗史3.民俗志4.民俗学史5.民俗学方法论6.资料学1.民俗学原理 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或单项问题的研究。2.民俗史 对民俗事项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民俗事象发展史。 3.民俗志 一种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4.民俗学史 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搜

18、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历史。 5.民俗学方法论 关于民俗事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的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方面的理论。 6.资料学 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论述。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七、民俗学学习的意义 尚书大传:“见诸侯,问百年,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毛诗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橘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以戒。”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故正得失,厚人伦,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

19、,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八、民俗的功能 尚书大传:见诸侯,问百年,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故正得失,厚人伦,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民俗的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娱乐功能4、审美功能5、维系功能1、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教化无形而至德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曾这样描述: “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有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

20、就形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 “人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须叟不可离开。” 2、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的约束作用。民俗的规范性 民俗文化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民俗文化这种约定俗成,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强大的约束力量,迫使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行事。例:家族:家规、家教、家法;n 村落:村规、村约;n 婚姻、丧葬、祭祀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n 饮食结构和进餐方式有大体的规范。秩序定生文明 民俗学专

21、家通常把社会规范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是法律,第二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俗。而且认为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 早期英国民俗学家斑尼曾说:“民俗包括民众的心理方面的事物,与工艺上的技术无关。例如,民俗学家所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用犁耕田的仪式;不是渔具的制造,而是渔夫捞鱼时所遵守的禁忌。” 3、娱乐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包括民间歌舞、民间游戏、民间竞技和民间杂艺等内容,又称为游艺民俗。 美就是合理存在的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劳动号子,山歌、情歌,狂欢节)、宣泄(如哭葬、新婚“闹房”,非典期间,谣言的传播)、补偿(如祥

22、林嫂捐门槛,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应者云集,上帝的光辉沐浴着小农受伤的心灵)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4、审美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神像、供品、年画、婚嫁用品等,从某些意义上说,都是以审美功能为主的艺术形式。民俗工艺与民间造物,包括民间建筑、服饰、民间工艺美术、工具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 5、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维系功能 根据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条件,将群体所选择的某一种行为方式予以肯定,成为一种标准的行为模式,统一大家的行动,维系社会生活有规则的

23、进行。 1.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2.发扬优秀民俗传统,吸收其他民族良好习俗,抵制各种陋俗; 3.为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如开展民俗旅游活动, 开发民间工艺、烹饪、服 饰、医药、民间文学等方面的产品等等。九、民俗学的方法:调查方法,研究方法搜集民俗资料的基本方法v 文献学方法 v 田野作业法 “田野工作方法的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人类学者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直接体验三种实践方式获取民族资料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为田野三角。”第二章 信仰民俗一、民俗信仰概念 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民俗信仰又称“民俗精神民俗心理

24、,它涉及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预兆等多方面的内容。“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并不产于中国,而是始于日本。据考证,这个词语是在1897年由日本学者最早使用。 1985年,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大百科事典,对民间信仰(popular religion)作了如下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没有教义、教团组织的,属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庶民信仰;它也被称为民俗宗教、民间宗教、民众宗教或传承信仰(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学者“民间信仰”的几组概念辨析民俗信仰包括三个方面:1.信仰对象 2.信仰媒介 3. 信仰表现方式 (一) 信仰对象1、灵魂(1)人类相信人由肉体和灵魂组成。常时

25、:灵魂附在肉体上;做梦、生病:灵魂暂时离开肉体;人死:灵魂永远离开肉体,变成鬼或鬼魂。(2)灵魂不仅人有,万物都有。(3)万物有灵观念是产生泛神崇拜的基础。一)灵魂崇拜鬼灵崇拜、祖灵祟拜、善神崇拜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因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神,无“相”足以显示,因此不敢随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炉”及“天公座”来象征。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观世音菩

26、萨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在民间信仰中,观音信仰是一种较为普遍信仰的对象。很多地方都有观世音的塑像。寺庙里的千手观音祖先神 祖先崇拜是在鬼魂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鬼魂崇拜的一种。人类把已故祖先加以神化的结果。 祖先神由地位和历史作用决定的祖先神的种类:始祖、氏族祖先、部落祖先、民族祖先、家族祖先 女始祖:汉族的女娲 侗族的沙麻 苗族的央母 满族的佛托妈妈 男始祖:伏羲 盘古 祖先崇拜 家祭生辰、忌日祭時節祭:除夕、春節、元宵、令節:端陽、中秋、重陽墓祭:春節、清明、七月半、祠祭:春秋二祭清明祭祖 二)自然神(1)自

27、然崇拜 对将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当作有生命、有意志而且有威力的对象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自然崇拜1、天体:天神、日神、月神、星神。2、自然现象: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火神。3、无生物神:山神、土地神、水神、石神、海神。4、有生物: 动物:蛇神、蚕神、虫神、马王、牛王 植物:树神、谷神、花神、茶神日神与月神 在华夏文明中,人们多认为太阳神为男性,太阳是男性阳刚之气的象征。月亮更具女性的阴柔之美,所以月亮神一般是女的。敖 包妈 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

28、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妈祖阁(澳门) 石头崇拜 新化的树神崇拜 岁寒三友四君子 汉族的一些姓氏与图腾信仰有关 古夜郎的竹崇拜,仡佬族的葫芦崇拜和彝族的虎崇拜等等,大都是图腾信仰产物。图腾信仰与动植物崇拜的区别: 图腾有血缘关系 图腾崇拜 虎:避邪 鹿鹤同春图 猴:马上封侯、辈辈封侯 鲤鱼:鲤鱼跳龙门、余利四) 生育神 主宰生育诸神的总称,大都起源于史前时代的女神,如女娲、西王母、送子娘娘

29、等,后来兴起男神,如伏羲、张仙。男根的信仰也相当流行,如陶祖、石祖、木祖等。1、婚姻神:媒神女娲、月下老、和合神2、生育神:碧霞元君、催生娘娘、妈祖、送子娘娘伏羲、张仙、保生大帝3、生殖崇拜遗风1)女阴信仰:母山、民间的“打儿窝” 2)男根信仰:公山(石祖)、陶祖、木祖金花娘娘行业神 指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起源于生产的发展。最初的行业神就是生产神,如猎神、渔神;后又出现工匠神鲁班、酒神杜康。这些神有些是该行业的开山鼻祖,有些是某行业的革新能手,有些是对某些行业的发展起过保护作用。 (一)最初的行业神: 生产神,如猎神、渔神、蚕神、畜牧神等 (二)手工业出现后的行业神 三百六十行都有

30、保护神(三)行业神的来历 对行业的发展起过特殊作用的人物、开山鼻祖或革新能手。 陶瓷行业神 商业行业关羽居家神:门神、灶神、床神、井神、厕神保护神:土地神、城隍、驱邪神姜太公、镇鬼神钟馗、伏魔大帝关公、保生大帝吴真人出行神:路神、船神、海神、桥神、车神文化神:功名神文昌帝君、文运神魁星、造字神仓颉吉祥神:福神、禄神、寿星、喜神、财神儒释道诸神民间化孔子、如来佛、观音、地藏、三清 灶神 灶神信仰是从火神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 神 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相传月财神姓赵名公明,又

31、称赵公元帅、赵玄坛,长安(现西安)周至县赵代村人士。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文财神 武财神门神中国门神的演变过程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 1.具象性取代抽象性; 2.人格神取代生物神; 3.祈愿性取代威慑性。望城的“戴公老爷”信仰冼夫人(二)信仰媒介信仰空间 鬼、神、人居住环境演变的三个过程:(一)同界说:人与鬼神杂处 国语楚语:“民神杂揉”、“民神同位”。 (二)两界说:人与鬼神分开论衡解除:“生属长安,死属泰山,死生异处。 (三)三界说人间、阴间,天堂 人神异处,人与鬼神为取得密切联

32、系就必须有沟通人与鬼神的桥梁,需要一种媒介巫觋或萨满。 (二)信仰媒介1、灵媒:一些专事通神的人,中原称巫觋,南方称灵子,北方称萨满。2、巫觋,被认为能通鬼神。3、祭司,是由巫觋发展来的,是高级的巫,即大巫,皆由男性担任。4、术士,即专门巫师。包括山、医、命、卜。 1、术士:地理先生、阴阳先生、风水先生、堪舆师职能:以阴阳五行为指导,选择房基地、坟2、巫医,职能:将巫术与医药疗法结合,为人治病。3、命:相命师、算命先生 职能:根据人的面相、手纹等测算人的命运,或根据生辰八字测定命运,或依据姓名推算人生前途。4、卜:占卜师 职能:用各种占卜工具和方法,占卜吉凶祸福。 (三)信仰表现方式 1、预知

33、:根据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表现,推测人物或事物将要发生的变化,以便探知神的态度,预卜吉凶、命运好坏。 2、祭祀:民众向民间神祇祈求福佑或趋避灾祸一种行为惯制,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 3、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天体兆:日月星辰的突变,气象异样,地震动物兆:喜鹊临门为吉兆,鸡上房、母鸡啼鸣、乌鸦降宅为凶兆植物兆:二树连理、嘉禾生、朱草现主吉,竹子开花兆灾无生物兆:火笑客至,灯花兆喜人体兆:耳鸣、眼跳、打喷嚏梦兆:对梦的解释,称释梦、圆梦。祭祀 祭祀是民众向民间神祇祈求福佑或趋避灾祸一种行为惯制,它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

34、。 祭祀是供奉鬼神、精灵及祖先的各种迷信仪式,是一种通神的活动,是祈神、谢神的基本形式。 彝族毕摩祭祀组照祭祀的道具各类祭祀纸马、纸符四、巫术 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巫术的类型和功能 (一) 招魂巫术。一种是人刚死时,要进行“喊魂”。一种是小孩或成年人生病,认为是丢了魂,必须招魂,病才会好。另一种是祭祖时,招祖先亡灵回来享祭,祭毕再把他送走。(二) 驱疫巫术,又称驱鬼巫术,是一种驱赶魔鬼、瘟疫、灾难的巫术。在生产、建房、修墓、生病中广泛应用。(三) 放蛊巫术,是以某种毒物害人的巫术,具有浓厚的神秘性和危害性。与发明药物有密

35、切关系,一旦中蛊,可采取药物和巫术解蛊。几种常见的巫术 (四) 神判巫术,是假借神意裁决争讼是非曲直的巫术形式。是人类早期的一种习惯法,对研究法律的起源有史料价值。(五) 想药巫术,想药又名爱药,是青年男女用的恋爱巫术。一种以动植物制成,另一种是请巫师念咒语。(六) 辟邪巫术。是利用一定物件来防止鬼神来犯,是比较流行的巫术。最初的辟邪物有的是生产工具、武器,后来才以神灵辟邪,如图腾、门神等,最后发明了专门的辟邪物,如石敢当、吞口。此外,还有节日期间专门辟邪巫术,如五月节插艾蒿、戴艾虎、九月九插茱萸等。 五、禁忌 禁忌,又称“塔布”。这一名称来自于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汉语“禁忌”一

36、词,“禁” 即”禁止”,“忌”即“忌讳”,一般指基于自我心理和情感的抑制、避戒。 就是那些在心理上以为忌讳在语言和行为上规定为不能说或不能做的就是禁忌。禁忌的产生源于原始人对超自然力的恐惧与崇拜。禁忌 所谓禁忌,一般超出了人类“正常”分类规范之外的让人无可适从的或让人敬畏恐惧的“非正常”行为事象。禁忌的对象往往是那些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期望避免的和影响分类的种种事象。神圣、圣洁之物不可随便亵渎,犯禁就有可能带来灾难,遵循就有可能带来幸福;鄙贱、不洁、危险之物不可随便接触,犯禁同样会带来不幸。禁忌 禁忌是由不同的信仰观念和传统习惯约定俗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保守性、功利性和神秘性。

37、因此,我国自古才有了“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说法。禁忌的分类 (1)宗教禁忌(2)生产禁忌(3)语言禁忌(4)生活禁忌清明的禁忌1、时间:前七后八,下午三点钟前;2、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活 动,北方女性不参加娘家清明活动;身体不适和经期妇女一般不参加,如参加要带桃木或玉石;3、扫墓之前最好禁食 ;要着深色素色衣服并衣着整齐; 4、不得嘻笑怒骂 ;不要在墓地照相 ;清明的禁忌5、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 ;6、避开清明结婚或过生日;7、不要在清明日买鞋;扫墓回来,一定要清扫你的鞋子和沐浴;8、不能让坟地的植物长成树木 ;六、迷信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系列的结果

38、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打祸。”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七、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第一, 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第二, 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第三, 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第四, 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第五, 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 (一)突出的功利性民俗信仰的实质是求吉、禳灾,预知、祭祀、巫术,都是为了生存利益。1.秘不外传:母传女、或父传子、或师传徒,传授不公开,活动不公开,外界感觉神秘。2.利用神话,方式多巫术色彩: 招魂术、送魂术、驱疫术、神判、放蛊等包容性1、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39、2、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见佛就拜,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3、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八、民俗信仰存在的原因 巨大的惰性和顽固性 有赖以生存的土壤 满足生存、发展、心理安全的需要 某些部分符合科学规律信仰的功能 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 信仰可以给人安定感 信仰可以让人对群体产生皈依感信仰的作用一、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二、信仰可以使人公正三、信仰可以使人获得永恒的生活四、信仰可以使人坚韧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马克思九、信仰

40、禁忌民俗旅游资源 民间信仰禁忌民俗,渗透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各种行为、仪式、语言、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祝词等手段表现出来。如清明祭祖、节庆上供、婚丧鸣炮、贴窗花、写对联、挂香包、换桃符、送红包、带吉祥物等具有纪念、祝愿、装饰和制造氛围的传统心理行为惯制。信仰民俗旅游资源 民间信仰观念,都有相关的物体、行为、仪式、活动等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如神灵、祭坛、寺庙、神像、朝觐、庙会、祭海、驱傩、扫墓、舞龙、舞狮、鼓乐、花灯和乡村风水景观等,这些直观的行为、形象,都可以成为游客观赏、参与、体验、购买的对象而成为能够产生多种综合效益的旅游产品。信仰民俗旅游资源 民间绝大多数手工艺

41、术制品,如中国结、香包、绣球、唐卡、桃木剑等,都是与民间信仰观念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象征物,包含着深厚的信仰观念内涵,能够深深地吸引旅游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的旅游纪念品。 民间信仰对旅游的发展的影响 1民间信仰中蕴含有许多激发旅游者好奇心的内容,对旅游活动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2民间信仰所形成的物化成分,有许多已成为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重要依凭3民间信仰中许多行为成分如祭祀、岁时节令活动,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功能。4民间信仰中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最便于民俗旅游开发5围绕神灵观念所形成的民间传说、传奇神话、民间故事,充实了某些景观的文化内涵,

42、提高了景观知名度6民间信仰中的禁忌观念,有利于旅游资源和景观的保护7民间信仰深刻地影响着行旅风俗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民间信仰资源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1.破坏性开发严重 2.旅游地的民间信仰仪式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展示出来的,信仰的意义也在故意的安排中改变甚至消失了。 3.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有时会对民间文化造成不自觉的伤害。 民间信仰旅游资源面对的市场 1以农村为主的市场2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市场3资源与市场的地域特性导游如何面对 (1)民间信仰的荒谬性对人的思想具有毒害作用。(2)民间信仰的盲目性对人们的行为有误导作用。(3)某些民间信仰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会影响社会稳定。第三章 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n 物

43、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分类:n 农村农业民俗;n 山村狩猎采集民俗;n 牧村游牧民俗;n 渔村渔业民俗;n 其他工匠民俗;特征(一)地域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条件。(二)季节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受时令节气的制约。(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或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四)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生产实践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一、农业民俗 n 农业生产民俗是伴随古代农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一)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n 农业生产民俗是伴随古代农业经

44、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l)原始农业民俗n 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n “刀耕火种”n 工具为木棒、n 石斧、石锄。n “刀耕火种”:原始时期稻作农业的基本特征,也叫“火耕水耨(nu)”:烧去田里杂草,灌水种稻,草和稻并生,高七八寸,一并割去,再放水灌田,草死稻长。这种稻作技术虽然原始,但却巧妙地运用了水稻不怕水淹的这一特性。它适合于地广人稀,劳力缺乏时使用。 (2)传统农业民俗n 利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形成了以耕、锄、选种、施肥、浇水、轮作复种、间作套种等方法密切配合的农作方式。(3)现代农业民俗 n 以实验科学、工业技术为装备;依靠机械、化肥、农药和水利灌溉等现代技术。演变n 原始的、传统的农业民俗大体包括了生产工具民俗、生产技术过程习俗和相应的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