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国考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一、国民经济核算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生产概念;另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负后的余额,加上
2、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二、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总需求也是意愿量加能够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是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它一方面受到总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供给能力的制约,在不考虑前者的情况下,后者构成了总供给的最大限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即:总需求总供给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进一步可以改为:(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即:储蓄投资差额进出口差额
3、政府收支差额显然,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衡,不仅要保持商品市场均衡,还必须保持货币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四、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利: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
4、格便宜的进口商品;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五、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运用资源的过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有很多,从资源配置上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混合经济体制,其含义就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我们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机制,而是在市场机制起基础
5、性作用的同时,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各有侧重,共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来源六、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过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七、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
6、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1)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为避免和防止大的经济波动起伏,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过快,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2)增加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它一
7、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十六大报告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中,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没有将我国的就业目标定为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充分就业”,而是将就业目标定为“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通货稳定、经济增长、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为实现物价相对稳定,国家必须把财政赤字、通货增长量、总供需差额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努力避免通货膨胀。同时,也要防止以物价持续下跌为特征的通货紧缩。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
8、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价格指数。我国目前采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各种国际往来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平衡。其中重要的是外汇收支差额和偿债率、负债率要适当。这就要求将外汇收支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利用外资时,掌握好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使外债规模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相适应。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
9、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2)法律手段。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行政手段。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
10、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八、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或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它与货币政策一起被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定义: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3具体做法: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政府补贴;降
11、低税率,减少税收。具体过程: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收入成倍增加。4影响:不同的财政政策会影响到总需求中不同的部分,也就是影响不同的经济部门,从而影响到不同的人。例如:增加政府军事购买,有利于军工部门;减少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一般公众;增加转移支付有利于穷人;而投资补贴有利于厂商。(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定义:当社会需求过度,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主动减少总支出,即减少总需求的政策。2具体做法:直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12、从而减少消费需求。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为了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些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它们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环节,称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利率。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利率的动向,间接调节市场利率。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
13、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可控性较强,因为现金由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以调节。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可调整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3.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中间目标。货币供给量的每一层次,都可由中央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就业目标。因此,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很强。(二)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再通过政策中间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4、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上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行,是中央银行富有
15、弹性的微调。而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效果比较猛烈,容易导致经济振荡。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积极推崇和经常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紧缩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1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法,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各种政府债券,就可以缩减货币供应和货币供应潜在的膨胀,这是最重要且经常被利用的一种抑制政策工具。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率,这势必带来信贷紧缩和利率
16、上升,有利于控制信贷的膨胀。3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减少商业银行放款,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4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使用信贷资金的成本,减少借贷,同时利率提高,还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考试大 - 公务员1、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标准从年人均收入786元提高至1196元,这次调整的标准是()。A.2008年度物价指数B.2008年度恩格尔系数C.2008年度生产者价格指数D.2008年度基尼系数2、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3、今年,我国经济工作
17、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而“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以下不属于政府可以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措施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B.增加国债发行规模C.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开支D.增加财政补贴规模4、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5、()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等目标。A.预算政策B.支出政策C.税收政策D.公债政策6、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时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再贷款利率C.公开国债的买卖D.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7、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
18、济的重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8、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A.均衡的货币政策B.紧缩的货币政策C.扩张的货币政策D.松散的货币政策9、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2009年我
19、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196元。这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度物价指数作出的最新调整,并取消了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按照新标准,我国扶贫面将覆盖4007万人。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关系的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经济呈过热的态势,表面上看经济一片繁荣,工作好找,失业率低。通货紧缩时则相反。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关系,当出现滞涨时反而会出现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也高的现象。题干问的也是“一般会导致”,故本题选择C。 3、【答案】A。解析:提高存款利率,会吸引
20、居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提高贷款利率,会增加生产者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因此,提高存贷款利率是收缩需求的措施,不仅不能扩大内需,反而会抑制需求。 4、【答案】B。 5、【答案】C。解析: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税收政策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等目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性质保证了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6、【答案】D。解析: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公开国债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 7、【答
21、案】C。解析:提高利率,储蓄会增加,而降低利率,储蓄则会减少,投资和消费会增加,所以本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很快就可以排除A、B、D三个不正确的选项。 8、【答案】B。解析: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加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状况,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 9、【答案】C。解析:“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扩中”,就是扩大中
22、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安排收入分配格局;“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上方法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1.“手中无网看鱼跳”、“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强调的是( )A. 劳动者的重要性 B. 生产工具的重要性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生产关系的重要性2.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B.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C.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D. 政府放弃宏观调控3.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C.外汇储备 D.货币总量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题中的“手中无网”和“退而结网”都提到了“网”,网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故选B。2. A【解析】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3.D【解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一般适用较多的是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CPI(商品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 、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费、农村人口比重、人口预期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不包括倾向总量,所以答案为D项。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