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面向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开课院系:社会发展学院使用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二、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和基本任务是,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紧紧围绕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线,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
2、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怎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课程内容导言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两大历史任务
3、及其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咯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二、思想启蒙及其意义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
4、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1919949)本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二、“三座大山”的重压1、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3、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三、
5、两个中国之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6、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四、抗日
7、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路线的幻灭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
8、形成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06) 本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二、过度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道珞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业合作
9、化运动的发展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第三节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三、
10、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一、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推进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四、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四、课
11、程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这个规定,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在教学中应当首先明确和始终贯彻的一个基本思想。纲要课程教学以“一条主线”贯彻始终,以“两大历史任务”为一条主线的两个阶段,以“两个了解”作
12、为主要内容,以“两次大选择”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授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两个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创造前提。这两大历史任务实际上是实
13、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历史阶段。 “两个了解”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正确了解国史、国情。 “两次大选择”首先是指从鸦片战争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过程中进行了第一次大选择,第一次大选择包括了“三个选择”,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次大选择是指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选择了改革开放,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实现小康
14、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正确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刻领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是怎样历经艰辛探索,选择了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二)各章具体目标: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
1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课程分为上、中、下三编,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新中国而奋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十章,上、中、下三编各设综述。 1.上编综述:风云变变幻的八十年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掌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正确认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2.第
16、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通过讲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入侵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通过讲授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掌握其意义和经验教训。 4.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通过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失败教训
17、。 5.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和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的斗争,懂得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前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6.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通过讲授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有了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7.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认
18、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掌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论。结合西昌学院实际,在本章中还要结合红军长征的史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8.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野心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9.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通过讲授战后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战略决战的胜利,分析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
19、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 觉性。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0.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通过讲授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通过讲授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12.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20、折发展通过讲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和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成果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13.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作出的又一次重大选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学生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结合西昌学院实际,讲明凉山民族
21、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使学生以切身的实际感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深刻领会“两个大选择”是历史和人民必然的选择,各章重点的确立以课程总体目标为依据。各章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本综述学习重点:了解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了解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本综述学习难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
22、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面,也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出发点。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本章学习重点:了解1840年至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地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本章学习难点: 深切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总结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时,正确认识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在其中的关系。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学习重点: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
23、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本章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虽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他们不可能取得胜利;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但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他们政治上的软弱性,最终导致失败。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章学习重点: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了解辛亥革命失败
24、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本章学习难点: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如何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本综述学习重点: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的背景、内容与特点。本综述学习难点: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学习重点: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本章学习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
25、新道路本章学习重点: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本章学习难点: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解。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学习重点:日本帝国主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逐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与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为,以
26、及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防共、限共、反共、溶共”的方针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为,以及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方针、持久战策略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所实行的策略方针、遵循的原则。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意义与经验。本章学习难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既抗战又反共反人民的两面立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合作的动因、合作方式及其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学习重点: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
27、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从而认识清楚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了解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及其活动,从而认清国民党政权败亡的真正原因。了解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以及在全面内战中彻底击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从而认识清楚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政治主张,从而认识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其历史命运必然要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原因。正确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8、本章学习难点: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本综述学习重点: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而把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带到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和作出的艰苦努力,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了解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
29、斗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本综述学习难点: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道理。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本章学习重点
30、: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本章学习难点: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正确认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章学习重点:了解1956年至1976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探索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及经验教训。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
31、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对外关系、执政党的建设几方面所采取的方针政策。本章学习难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现实意义。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本章学习重点: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掌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认识我国改革
32、开放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理论成果,深刻认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懂得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章学习难点: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
33、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掌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深刻认识“南方谈话”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把握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办法: 1. 首先牢牢把握
3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突出重点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章内容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确立各章重点都为课程总目标服务的教学思想。2. 教学重点的教学要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当多运用历史史料进行论证,用历史事实来说话,但要注意避免历史史料的简单铺陈。3. 处理好教学中的详与略关系:纲要课程理论学时只有32学时,却要讲明1840年到现在160多年的中国历史,是有很大难度的,在有限的课时内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凡是与“两个大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详讲,其余内容则略讲,教学重点选取较为丰富典型的史料进行论述,非重点则少选史料,否则会浪费教学时间。4. 一
35、些与教学重点采用研究式、探讨式、合作式教学方法,教师进行评讲总结。5.针对社会中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对学生的思想的影响,教师以不回避的态度,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占有大量史料,在教学中采用先立后破的方式以理服人,帮助学生进行辨别。6.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借助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为学生创设历史情景,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7.实践课程紧密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六、学时分配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本门课理论教学学时为32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各章内容 课内学时 实践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主要采用具有递进关系的四种
36、实践类型:第一、感知性实践。第二、内化性实践。第三、探索性实践第四、参与性实践。具体实践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统一安排或由教师自主安排。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本编综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1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3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本编综述走向辉煌的五十年 1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总计 32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