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71. 工作历程72. 规划依据73. 规划范围74. 规划期限75. 编制背景76. 指导思想7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原则81. 规划目标81.1 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81.2 为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81.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管制政策81.4 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框架以及基础设施支持82. 规划原则82.1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82.2 支持“山水-生态”城市理念的实施82.3 有利于城市土地盘整与有效开发82.4 有利于城市和区域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82.5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效能发挥82.6
2、加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深化8第三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9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91.1 地理位置91.2 行政区划与人口92. 自然环境条件92.1 自然地理92.2 水资源92.3 土地和矿产资源102.4 气象102.5 自然生态102.6 自然灾害103. 现状建设概况103.1 权属现状103.2 土地适宜性评价103.3 土地利用现状113.4 居住用地现状123.5 工业用地现状123.6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123.7 道路交通现状143.8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15第四章 上层次规划指导181.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81.1 发展目标与定位181.2 城市规模控制1
3、81.3 区域关系182. 相关问题解释182.1 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82.2 关于建设规模与建设时序18第五章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191. 城市发展目标191.1 总体目标191.2 分阶段发展目标191.3 和谐发展控制指标体系192. 城市主要职能203. 产业发展策略203.1 产业发展目标203.2 产业发展策略203.3 产业空间布局20第六章 城市规模控制与管制分区211. 现状人口规模212. 人口规模预测212.1 对城市人口的认定212.2 常住人口规模预测方法222.3 常住人口预测过程222.4 常住人口发展控制规模233.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33.1 现状建设用地
4、规模233.2 建设用地发展控制规模234. 空间管制规划234.1 空间管制的目标234.2 管制空间区划23第七章 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251. 空间结构 “两轴、三带、多中心”251.1 两轴251.2 三带251.3 多中心252. 各功能区定位与发展方向252.1 惠阳新中心功能区252.2 淡水功能区262.3 秋长功能区262.4 秋长西功能区262.5 秋长北功能区262.6 三和功能区262.7 沙田功能区26第八章 综合交通规划281. 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和服务目标281.1 总体目标281.2 发展战略282. 规划原则283. 交通运行效率目标284. 对外交通规
5、划294.1 现状及存在问题294.2 对外交通规划305.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315.1 现状概况315.2 现状主要问题316.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326.1 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326.2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预留轨道交通用地326.3 理顺城市道路等级,加快城市干道系统建设,建构路网骨架326.4 道路建设与用地发展协调326.5 加强停车设施建设326.6 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327.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337.1 发展目标337.2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原则337.3 城市道路功能等级的划分337.4 道路网布局规划337.5 主要交叉口规划348. 地面公共
6、交通规划358.1 干线公交线路规划358.2 常规公交线路布局359. 轨道交通规划369.1 城际线369.2 城市轨道3610.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3610.1 城市停车泊位3610.2 公共加油(气)站3611. 交通管理与需求管理3611.1 交通管理3611.2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36第九章 住房及居住用地规划371. 规划目标371.1 惠阳中心城区住房总体发展目标371.2 惠阳中心城区区2020住房规模372. 住区发展策略382.1 城市住区建设382.2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383. 居住空间规划布局383.1 居住空间布局的原则383.2 居住空间布局指引39第十章 公共
7、配套设施规划411. 文化娱乐设施412. 医疗卫生设施413. 教育设施414. 体育设施规划415.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规划416.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规划417. 商业设施41第十一章 城市密度管制与分区431.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431.1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分级431.2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区划43第十二章 城市更新与村镇建设引导发展策略441. 目标与原则441.1 规划目标441.2 规划原则442. 控制策略443. 重点地段城市更新行动方案443.1 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城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443.2 提高道路密度,缓解交通矛盾453.3 调整原有商业设施布局形态453.4
8、强调城市特色,创造高质量的城市中心环境454. 村镇建设用地建设控制与引导454.1 闲置土地再利用策略454.2 农村非农用地集约化发展策略454.3 客家民居保护45第十三章 城市设计导引461. 目标和原则462. 景观特征462.1 总体景观特征462.2 分区景观特征462.3 片区景观特征463. 景观控制策略463.1 景观控制463.2 高度控制464. 控制要素474.1 景观轴线474.2 视线通廊474.3 景观界面484.4 重要节点484.5 开放空间484.6 人文环境494.7 步行系统49第十四章 文物古迹保护规划501. 资源构成及现状概况501.1 文物保护
9、单位501.2 现状文物古迹情况501.3 现状问题502. 规划原则503. 历史建筑或构筑物保护50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514.1 古迹类514.2 宗教类514.3 文化、纪念类514.4 革命旧址类514.5 民居类51第十五章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521. 规划目标522. 规划原则523. 规划指标524. 规划布局结构525. 公共绿地526. 生产防护绿地537. 附属绿地538. 其他绿地53第十六章 给水工程规划55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551.1 现状概况551.2 水源现状551.3 水厂及配水系统现状551.4 存在问题552. 规划依据553. 规划原则554. 用
10、水量预测555. 水厂及水源556. 管网及水压557. 水资源综合利用56第十七章 污水工程规划57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571.1 现状概况571.2 现状存在问题572. 规划依据573. 规划目标574. 规划原则575. 污水工程规划575.1污水量预测575.2污水处理系统57第十八章 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58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581.1 水系概况581.2 雨水排放系统581.3 现状存在的问题582. 规划依据583. 规划目标584. 规划原则585. 防洪工程规划595.1 防洪标准及设计洪水位595.2 河道整治595.3 城市蓝线及相关规定596. 雨水工程规划5
11、96.1 城市雨水流量计算596.2 雨水排放系统607. 问题汇总及后续工作建议60第十九章 电力工程规划61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611.1 发电厂站概况611.2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概况611.3 电网概况611.4 供电情况611.5 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612. 规划依据613. 规划目标及原则624. 负荷预测624.1 负荷密度法预测624.2 人均指标法校核624.3 用电负荷预测结论625. 电源规划626. 220千伏及以上系统规划627. 110千伏系统规划638. 电力高压走廊规划638.1 高压架空走廊的保留与改造638.2 规划高压架空走廊63第二十章 通信工
12、程规划64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641.1 固定电话网641.2 长途通信网641.3 移动通信网641.4 数据网641.5 微波通信网641.6 广播电视工程641.7 邮政工程641.8 通信管道651.9 存在的问题652. 规划依据653. 规划目标及原则654. 业务量预测654.1 固话业务654.2 移动业务664.3 数据业务664.4 有线电视业务665. 通信设施规划665.1 电信机楼665.2 微波通道665.3 广电设施665.4 邮政局所665.5 通信管道66第二十一章 燃气工程规划67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671.1现状概况671.2存在问题672. 规
13、划依据673. 规划原则674. 用气量预测674.1气化率674.2用气参数及用气指标674.2各类用户用气量指标674.3用气规模685. 输配系统规划685.1气源场站规划685.2输配管网规划68第二十二章 环境保护规划69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691.1 现状概况691.2 现状存在问题692. 规划依据693. 规划目标及原则694. 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对策694.1 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对策694.2 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对策704.3 声环境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对策704.4 固体废弃物目标及污染控制对策705. 环境和生态工程70第二十三章 环境卫生工程721.
14、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721.1 现状概况721.2 现状存在问题722. 规划依据723. 规划目标724. 规划原则725. 环卫工程规划725.1垃圾量预测725.2垃圾处理725.3环卫基础设施73第二十四章 分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741. 控制原则741.1 更新老城区、改善城市环境741.2 加强土地控制、引导组团区发展741.3 对生态敏感区加强控制741.4 基本生态控制区741.5 街坊划分与开强度控制74第二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751. 规划目标752. 人口及规模752.1 近期规划人口规模752.2 近期规划建设的规模753. 主要策略与重点建设项目75第二十六章 实施保障
15、措施761. 管理的目标762. 管理的策略762.1 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762.2 工业园区改造及产业升级762.3 旧城(村)改造及城市化措施762.4 近期建设重点地区确定的原则76附表:分区规划指引一览表第一章 规划背景1. 工作历程2007年8月,惠州市规划建设局正式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和惠阳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合作编制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2007年8月底,项目组开展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2007年911月,多轮次与惠阳区有关部分进行方案讨论、协商与沟通,并提交草案供专家评审。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16、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6)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7)惠州市惠阳区十一五发展计划(8)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3.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惠州市惠阳区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或“本规划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淡水、秋长两个街道办以及沙田镇、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的行政辖区,规划区总面积为332.19平方公里。4.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2007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
17、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5. 编制背景(1)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新兴城市超常规发展,珠三角城镇圈内的城市等级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惠州已经退居珠江东岸的东北一隅,珠江东岸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已达极致。而深圳、东莞等城市以外延拓展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城市发展面临人口、土地、资源、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其中空间资源的紧约束尤为突出。(2)惠州的城市人口密度、财富密度相对都比较低,从区域资源、发展要素的长期协调发展、流动的角度,惠州具备后发优势。惠州尤其是与深圳接壤的惠阳区必然成为珠江东岸都市圈内部梯度转移的首选之地。同时惠州不仅仅是承接珠江东岸都市区
18、产业、人口的转移的城市,惠州也具备了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条件。(3)惠州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惠州不仅是珠江东岸都市圈内部梯度转移的首选之地,以大亚湾开发为重心的惠州沿海发展战略,而且必然会迅速形成跨越式发展的建设高潮。惠阳区是惠州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发展核心。(4)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已经由强化香港深圳东莞广州轴线转向重视香港深圳惠州的东部发展轴线。随着珠江东岸都市圈协调发展向纵深化发展,惠州与深圳应依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构建惠州与深圳的一小时都市圈,促进区域发展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发展优势互补。6. 指导思想(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提升城市定位和职能,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加强惠阳主城区与深圳等其它城市协调发展。(3)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提升全体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4)培育和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环境质量,建设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5)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职能,统一规划、综合协调、突出重点。(6)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需要以及城市规划工作的属性的变化,推动城市规划由技术文件向公共政策转化。由单纯的工程技术转向公共政策,工作重点由单一的对城市建设的引导转向强调对重要资源环境的控制保护。(7)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历史
20、遗留问题,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和投资风险。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原则1. 规划目标1.1 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适应惠阳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要求,统筹城市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切实可行的路径,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和有力抓手。全面构建指引惠阳区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空间框架和政策框架,力争搭建起公开、透明、高效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政策平台。1.2 为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将惠阳区的发展提升到到惠州市发展崛起的战略层面、提升到珠江东岸大都市区深化融合的战略层面,为创建珠江东岸大都市区新型极核城市、宜居的集约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1.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管制政策调控
21、城市空间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明确资源与环境控制保护要素,控制保护资源与环境、划定不可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以资源环境保护作为本次规划修编的基本前提。通过明确空间管制要素、划定空间管制分区,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控制和环境整治,以确保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城市资源环境保护要素列表,划定三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四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制定空间管制政策指引等。1.4 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框架以及基础设施支持在可预见的发展阶段,惠阳区将是惠州市、甚至是珠江东岸大都市
22、区中发展最快的城市地区之一。因此,惠阳区的分区规划不是为常规增长型城市制定的规划,而是一个考虑城市容量型的规划,为惠阳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性的规划大纲。2. 规划原则2.1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应当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要求,要反映出城市的性质、职能和社会经济特征,反映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2.2 支持“山水-生态”城市理念的实施城市用地的布局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确定规划期内生态保护的内容、范围和管制要求。2.3 有利于城市土地盘整与有效开发优先安排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完成或部分完成的用地,妥
23、善处理已经划拨或出让土地的规划安排,主动盘活土地存量,支持已出让土地有效开发,减少开发成本。2.4 有利于城市和区域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不同的用地布局结构将会导致不同的交通模式,城市用地布局应当有利于减少交通需求,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适应未来机动化的趋势。2.5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效能发挥针对部分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提高这些地区的开发强度,同时促进城市新发展区的形成。2.6 加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深化本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战略性地区、问题地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分区和重点地段的发展对策与发展要求,增强规划的目标指
24、向。第三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1.1 地理位置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居东江中下游南岸,地处珠三角经济区,东经1141311437,北纬22472306。东部毗邻惠东县,北部与惠城区接壤,南临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与深圳、东莞交界。1.2 行政区划与人口2003年6月10日惠阳区正式挂牌,辖淡水、沙田、秋长、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澳头、霞涌10个镇及三和开发区(其中澳头、霞涌现实归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管辖)。撤市设区后,全区土地面积1184平方公里(含澳头、霞涌两个办事处)。全区共有22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不含澳头、霞涌2个办事处),惠阳区土地面积994平方公里
25、。本规划区属于惠阳区的中心城区,其范围包括淡水、沙田、秋长以及三和经济开发区。2005年年末规划区常住人口34.4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27万人,外来人口18.18万人。2. 自然环境条件2.1 自然地理(1) 地形区内平原丘陵交错,矮山浅谷广布,山势为东低西高,最高海拔1003.5米,最低为11.0米。境内地势大部分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南、东南、东北三面高,中部和北部低。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和平原。区内主要由白云嶂(海拔1003.5米),铁垆嶂(海拔743米),黄巢嶂(海拔671米)三大山脉延伸的丘陵、盆地和沿河平原所组成,平原丘陵山地面积约占49.7,平原面积约占50.3。其余地势比较平
26、坦,海拔都在300m以下。境内丘陵盆地,山川交错,地形复杂。(2) 地质区内地层除志留系、二叠系外,出露从寒武纪到第四纪所有时代的地层,特别是中生代侏罗纪地层分布较多。其次是石炭系地层,岩性以火山岩夹沉积岩和页岩,粉砂岩夹石灰岩等为主。火山岩主要为燕山三期花岗岩和侏罗纪安山岩。(3) 地貌惠阳区地处南岭中段,地壳活动频繁强烈。造山运动以强烈的断裂作用和广泛的酸性岩浆侵入为特征。断裂构造发育,大小交织,犹如蛛网,具体有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三组,而以北东向组发育规模最大,并对区内层稳定性构成影响。区内构造位于紫惠坳断束西南段,主要构成为海岸山断块和惠阳凹陷。2.2 水资源(1) 水量惠阳区水资源
27、丰富,全区水资源总量为9.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为1.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8.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为2774万立方米。惠阳区河流分属东江支流的西枝江河段及沿海出海河段,拥有大小河流20余条,地表径流约100亿立方米,鱼塘、山塘水库(如黄沙水库、沙田水库、大坑水库、黄洞水库、鸡心石水库等),拥有蓄水工程178个,总容量大约为30万立方米,另外还有大小水库48个。流经惠阳的主要河流有西枝江、淡水河等。西枝江源于河源市紫金县竹坳鸟禽嶂,从东南流经平潭、良井2镇,汇入东江,境内河长24公里,水域面积约969.23平方公里;淡水河自深圳龙岗梧桐山,于惠城区马安镇注入西枝江,流经新圩、淡水、
28、秋长及永湖4镇,境内河长58公里,水域面积约745.9平方公里,淡水河平均径流量2.9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达每9.34立方米1小时。另有横岭水发源于黄巢嶂以东,河长29公里。(2) 水质东江水质:1994年1月3日,东江河监测17个项目,除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全部未检出外,其余项目均有检出,仅枯水期石油类有一样超标,最大值为0.11毫克/升,超标1.2倍。总体良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水质标准。西枝江水质 :水质历来很好。从白盆珠水库出水口到惠州市取水口上的西枝江大石桥断面,全部河段现状水质都较好,除大肠菌群在一些河段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达到类
29、水质标准,绝大多数重金属指标为类标准,水质优良,可以作为饮用水源。淡水河水质:1991年前,淡水河河口段的水质属良好,可以作为饮用水源。1994年,淡水河莲塘面附近的水质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以及地面径流的污染,有8项主要指标超标。淡水河莲塘面处已达不到国家类水标准。由于同样的原因,淡水河出口紫溪口的水质也明显恶化。据监测结果看,也有10项指标超标,紫溪口水质基本能满足饮用水要求。2.3 土地和矿产资源(1) 土地资源 (需图纸分析)2005年,惠阳区耕地总资源为159013亩,占土地总面积24,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21356亩(其中水田78358亩,占耕地总面积49.28,旱地4
30、2998亩,占27.04),临时性耕地面积37657亩。按总人口计,人均耕地0.29亩。当年造林面积17150亩,水产品总产量5736吨。全区总面积1380360.6亩,耕地209334.9亩,园地87041.46亩,林地647088.9亩,交通用地17272.1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90000.47亩,水利设施用地74642.49亩,未利用地54980.25亩。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83123.1亩(以上数据均不含澳头、霞涌办事处面积)。(2) 矿产资源分金属矿、非金属矿和沙石沾土矿三大类,已探明矿床、矿点、矿化点53处。其中钢铁基本原料矿产3处,有色金属矿产22处,燃料矿产10处,冶金辅
31、助燃料矿产1处,特种非金属矿产1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6处,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0处。2.4 气象惠阳区地处广东中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由于全区地处低纬且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020.6小时。同时南临南海,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按国内用气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即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0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则惠阳的夏季从4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长达180余天,10月下旬进入秋季后,除特冷年的1-2月份偶有不连续的2-3月候的短暂冬季外,基本上是春秋相连,长夏无冬。总的来说,惠阳的四季具有春
32、润、夏湿、秋干、冬燥的特点,干湿分明,季风气候特点明显。惠阳各地累年平均年降水量1545.2-1989.4毫米,其中沿海地区雨量较多。惠阳地处欧亚大陆的南缘,北有南岭山脉作屏障,南濒浩瀚的南海,东有莲花山,西有罗浮山阻隔,地理位置决定惠阳基本风向为:4-8月多偏南风,其最多风向频率19;9月至次年3月多偏北风,最多风向是东北偏北,频率37;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频率19。东、西风频率极低。2.5 自然生态按广东省植被区划,惠阳区为华南南亚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人工林和竹林,其中大部分为亚热带针叶林和人工林。据调查统计,现惠阳常见植物有99
33、科、305种以上,其中乔木34科、200种,裸子植物共6科、20种,双子叶植物共81科、247种,单子叶植物3科、24种。区内野生动物共有58种,其中禽类如猫头鹰,鹧鸪,鹌鹑,画眉等24种;兽类如山猪,穿山甲,野兔,田鼠等13种;两栖爬行类如青蛙,石蛤,草龟,南蛇等15种;虫类如蝙蝠,蜘蛛,蚕,蜂等6种。2.6 自然灾害惠阳地处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互相交替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地形、地势的影响,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带来了多种灾害性天气。袭击最多,危害最大的是暴雨洪涝和台风,干旱、低温低雨、霜冻、寒露风等也是较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1) 水灾暴雨在惠阳经常出现。暴雨日数历年平均2-3天,南部沿海达4
34、.5天。除1月份外,年内各月均出现过暴雨,但成灾的暴雨多数出现在4-9月的汛期,这一段时期的暴雨日数占全年的88.7。大暴雨天气在潼湖-惠州-横沥以北地区3-5年一遇,以南地区1-2年一遇,多数是出现在后汛期和台风雨时。(2) 地震惠阳有史以来地震较少,且级数较低。最高级数3级。3. 现状建设概况3.1 权属现状根据目前可调查资料,惠阳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有86.7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已经出让。3.2 土地适宜性评价表3-1:土地适宜性评价统计表 用地类别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比例(%)类坡度25度用地153.0746类坡度25度用地146.2644现状建设用地32.8610总用地332.19100
35、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较多,本次规划侧重于土地开发建设角度,选取高程和坡度两项作为评价依据,按照土地的适宜性不同将区内土地划分为三类。类用地:高程高于80米,坡度小于25%;类用地:高程低于80米,坡度小于25%;现状已经建设地区。依此分析,惠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剩余的建设用地资源尚有将近150平方公里。3.3 土地利用现状2006年,惠阳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32.86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淡水、秋长老城区,以及三和经济开发区。表3-3: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1R居住用地1136.2R原村民居住用地674.8R22
36、中小学用地2C公共设施用地234.7C1行政办公用地C2商业金融用地C3文化娱乐用地C4体育用地C5医疗卫生用地3M工业用地1055.44W仓储用地2.845T对外交通用地18.36S道路广场用地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08G绿地80G1公共绿地G2防护绿地D特殊用地3.99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0E水域及其它用地11E1水域893.3E4林地E7弃置地已批未建4094.7合计规划总用地3.4 居住用地现状规划区现状居住用地1811公顷,其中原村民居住用地674.8公顷,占37。近几年城市型商品房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83万平方米,增长35.3%,其中住宅18.44万平方米;商
37、品房销售额4.11亿元,增长14.3%,其中住宅3.76亿元。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共42个,总建筑面积1641131米方米,总占地面积189822平方米,总套数12037套。目前惠阳已办证的住宅面积668.13万平方米。此外,富可达国际新城,半岛一号,中区华府,中铭豪园二期,锦江国际花园,碧翠园,东方新城一期,尚城世家,新阳城,阳光新都,裕华广场等一大批精品楼盘正在加快建设和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制约房产市场健康发展。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开发商盲目开发,而相关法规相对滞后,致使遗留了许多“问题楼盘”,沉淀了大笔资金,并且因手续不齐全无法办理房产证。这些“问题楼盘”引发了诸多的经济纠纷和产权诉讼
38、,使一些企业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有的企业存在重开发,重赢利,轻服务及管理不善的倾向,导致部分企业无力立足于长期发展运营。经济适用房有待建设。 到目前为止惠阳区还未盘整出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由于商品房价格日益上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还未动工建设,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日益明显。3.5 工业用地现状规划区工业用地1055.4公顷,分布零散,比较集中的有白云组团、秋长西片区以及三和经济技术试验区。现状工业企业门类比较庞杂,以电子、家具为主。3.6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规划区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4.7公顷,主要为临街商业设施用地和教育设施用地。(1)教育设施截至到2005年,全区拥有
39、中小学共160所,其中小学142所(含民办小学20所),初级中学14(含民办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4所,职业文化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1所。中小学在校生共有98060人,其中高中有9956人,初中28163人,小学59941人。有幼儿园57所,在幼儿园75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含升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升学率8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0.9%。年末全区共有县(区)属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5个,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98人。全年专利申请数107件,专利授权数99件。淡水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通过了评估验收,并正式挂牌,成为全市乃至粤东地区首个“省教育强镇”。存在问题主要是学位短缺,据统计,2005年中心区小学最高班额达88人,初中最高班达84人;按“50”班额计算,中心区共缺小学学位4852个,初中学位3635个。而且,中心区的小学在校生正在以每年1000人、初中在校生以每年约1500人的速度递增。(2)文娱体育设施2005年图书馆藏书量13.69万册。全年报纸,杂志定销量410万份。广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丰富了广大市民文化生活。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