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1.80MB ,
资源ID:313357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33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以港版《申报》为中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以港版《申报》为中心.pdf

1、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 以港版 申报 为中心王保平 陈雨人 摘 要: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抗战的全面爆发促使内地电影进入香港传播的活跃期。港版 申报 通过大量内地电影的海报与影讯,在活跃香港抗战文化的同时,促进了内地电影消费中心的南移。在港版 申报 的呈现中,上海“孤岛”商业片与大后方抗战宣传片共同形成了内地电影商业与宣传并存的艺术类型与风格。港版 申报 也分别采取了推广与动员平行的传播策略。内地电影在香港的影响折射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投身抗战的文化景观。关键词:抗战时期 内地电影 港版 申报 电影传播Domestic films in Hong Kong during th

2、e Anti Japanese War:Focusing on the ShunPao in Hong KongWang Baoping Chen YurenAbstract:In the late 1930s,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pro-moted the domestic films to enter the active period of communication in HongKong.The ShunPao in Hong Kong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posters and144 文化研究(

3、第 50 辑)(2022 年秋)王保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雨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本文获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ews reports about domestic films,which had an important impact.Amongthem,the Shanghai“Island”commercial film and the home front anti-Japa-nese war propaganda film represent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and express differ-

4、ent film cultures.Special advertising strategies have also been adopted in theShunPao in Hong Kong.It represents the patriotic picture caused by domesticfilms in Hong Kong at that time.Keywords:The Period of Anti Japanese War;Domestic Films;Shun-Pao in Hong Kong;Film Communication在近现代传媒发展史上,电影作为肇始于西

5、方的现代性产物,自进入中国社会后,就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普通民众文艺审美的提升与观影习惯的养成,均得益于报刊对电影文化的推广。而电影制作观念和生产流程的迭代,以及海量作品的问世,更离不开报刊传播对电影文化的直接影响。相较于“影院放映、口碑营销”的传播方式,报刊“能够给予更为深广与无形的传播时空,并逐步渗透到市民生活与都市文化细枝末端的市民个体”。人们通过报刊定期呈现的电影海报,了解影讯,择影观影,反馈评价,形成持续不断的讨论。相应地,报刊又借助电影文化的传播,提升品位,吸引读者,灌输理念,扩大报刊本身的影响。可以说,以报刊为中心,既形成了普通民众的观影秩序,又赋予了电影作品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6、这是一种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史的特殊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原本云集在上海的大批电影机构与文艺团体,纷纷避走香港,谋求开辟新的市场。而南迁的电影人才与资本,既刺激了香港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内地电影“走向南洋”的步伐。与此同时,在南迁的文化洪流中,以 申报 为代表的一批上海报刊同样“落脚”香港。它们延续着一贯的对电影文化的关注与推广,主导了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如此,申报 在香港掀起一阵内地电影的风潮,对于活跃香港的爱国抗日文艺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学界关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内地电影对外传播的讨论,相对145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

7、传播及影响 胡霁荣:中国早期电影史 1896-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第 91 页。热门。大量研究集中挖掘内地电影在海外市场显示出中国的“银幕形象”。然而,对于其中内地电影开拓海外市场的具体过程,以及一些特殊的区域个案,缺乏相应的关注。香港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内地电影“走向南洋”的“桥头堡”,它对内地电影的呈现与接受,自然对于当时内地电影“海外传播”的整体进程,具有典范性的效应。因此,考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无疑也能对学界的相关讨论,形成一种呼应。一 内地电影进入香港的新契机:港版 申报 的呈现香港自从被英国定位为“国际自由港”,便逐渐成为一处多元电影文化交融竞争的场域。其中,

8、外国电影、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纷纷问世,各领风骚。早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内地电影凭借先发优势,接连推出大批经典作品,一度在香港电影市场风头无两。当时,主要以上海电影公司所推出的 渔光曲 大陆 神女 姊妹花 等作品为代表,引起海内外的轰动。而为了争取良好的传播效果,他们又纷纷“借道”香港,“先行放映”,根据香港电影市场的反应,揣情度势,加以引进,如此,也就直接带动了一批内地优秀电影作品在香港的“落地”。一时间,除了大量出自上海的商业片,还有一些各地的新闻片、风光片、戏曲片,如 武昌起义 远东第五次运动会 浙江潮 春香闹学 天女散花 等,在香港影院接连上映,产生了不俗的影响。进入 20

9、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经济繁荣,电影产业发展迅猛,内地电影与香港本土电影交流日益频繁,香港本土电影开始崛起。当时,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粤语影片 白金龙 并在香港上映。该片映期一个月,观影人次达十万以上,片中插曲风靡香港大街小巷,票房收入超过十万港币,好评如潮。而出于“名利暴涨”的刺激,大批内地电影公146 文化研究(第 50 辑)(2022 年秋)如史博公、林吉安 国统区抗战电影述论(1937-1949),电影艺术 2012 年第 3 期;李一君 烽火年代的中国形象 中国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与国际银幕上的中国抗战(1937-1945),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3

10、期;徐文明、唐丽娟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及影响 以 南洋商报 为中心的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6 年第 4 期;等等。周承人、李以庄:早期香港电影史 1897-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 61 页。赵卫防:香港电影史 1897-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第 38 页。司纷纷“进军”香港,直接带动了香港本土电影公司的发展。香港大观声片有限公司、中华制造声默影片有限公司、南粤影片公司等,接连成立。其中,以黎氏兄弟“民新制造影画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香港电影公司,“在拍摄大量粤语片的同时,把在上海沿用的电影制作方法、拍摄技巧,甚至剧本等等都一并带来,影响了香港电影的拍

11、摄特色”,组成了香港电影市场强劲的本土力量。由此可以说,抗战之前的内地电影在香港已然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存在。而这就为抗战时期新契机的到来做了铺垫。1937 年 7 月,全面抗战爆发,上海文艺界、电影界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而此际,香港由于特殊的国际地位,再加上难得的经济机遇,乘势赶超上海而跃升为战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通道和文化外宣“窗口”。相应地,上海大批商业资本与社会精英,云集香港,谋求开辟新的市场。如此,既推动了香港文化活动的繁荣,也提供了庞大的内地消费群体。与此同时,伴随南迁的文化洪流,1938 年初,上海 申报 也在香港复刊,推出港版申报。延续了一贯的对电影文化的关注,港版 申报 的问世,也

12、就直接为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带来了新契机。具体来说,当时港版 申报 的定位,即以面向香港及南洋华侨为主,积极宣传中国抗战动态。报馆设在香港云咸街 79 号,总负责人是史量才之子史咏赓,总经理是聂光墉,总编辑初为郭步陶,后由经理王显庭兼任,主笔为冯烈山,副刊 自由谈 由林焕平负责。发行范围遍及华南与南洋等地。港版 申报 在发刊词中表示:“本报忍痛牺牲,易地奋斗,务求至公无偏,不为威逼,不受利诱,以期保全多年坚持之报格。”可以说,在香港新闻界,树立了一面爱国抗日的旗帜,颇具影响力与号召力。而且,为了吸引香港读者,港版 申报 除了大量报道抗战新闻,更多方呈现内地的抗战政论与文艺作品,如连载毛泽东的文

13、章 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新阶段,张恨水的小说 游击队 等,深得香港及广大南洋爱国华侨的好评。在这样的条件下,港版 申报 同时关注内地电影的发展状况,甫一问世就从国际宣传的高度提出了内地电影海外传播的现实需求。当时主笔冯烈山就认为:“我们缺乏国际宣传,这是一宗事实”;“宣传最有效的工具147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 丁亚平:中国电影历史图志 1896-2015(下),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第 998 页。宋军:申报的兴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第 197 198 页。马光仁:马光仁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第 191 页。当推每日新闻,照片并电

14、影三种。我们不但忽略了每日新闻,而一向对于照片并电影的运用几乎始终就没有注意到。”为此,港版 申报 开始着力推广内地电影,提升传播力度。1938 年 3 月 29 日,港版 申报 头版首次报道了内地电影新作“登陆”香港的消息 活跃的西线今日在皇后中央放映。其中介绍:“今日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革命纪念日,中央政府为追念先烈建国伟绩与宣传对日抗战意义,特定是日起,在重庆、汉口、成都、长沙、西安、南昌、昆明、贵阳、广州、香港等十大都市,指定最大影剧院十五家,届时特公映中央电影摄影场最新特珍出品 活跃的西线影片。此片内容,纪录西战场(包括平绥同蒲等前线)最近战绩。”紧接着,自1938 年5 月1 日

15、起,在同一类型的电影报道的基础上,港版 申报接连推出千余张电影海报,如此一举掀起了内地电影的传播高潮。据笔者统计,港版 申报 所呈现的电影海报,大致涉及 255 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其中包括内地电影 43 部、香港本土电影 88 部、外国电影124 部。具体在内地电影部分,又分为上海“孤岛”商业片 33 部和大后方抗战宣传片 10 部。详情列表如下:上海“孤岛”商业片大后方抗战宣传片时装片古装片女人(艺华影业公司)情天血泪(新华影业公司)珍珠衫(新华影业公司)雷雨(新华影业公司)日出(新华影业公司)冷月诗魂(新华影业公司)桃源春梦(新华影业公司)马路天使(明星影业公司)茶花女(光明影业公司)

16、少奶奶的扇子(新华影业公司)化身人猿(新华影业公司)女权(明星影业公司)怕老婆(长城画片公司)小玲子(明星影业公司)王氏四侠(光明影业公司)儿女英雄传(新华影业公司)楚霸王(艺华影业公司)木兰从军(新华影业公司)武则天(新华影业公司)桃花扇(新华影业公司)林冲雪夜歼仇记(新华影业公司)台儿庄歼灭战(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特辑(第)四集(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特辑(第)五集(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特辑(第)六集(中国电影制片厂)热血忠魂(中国电影制片厂)八百壮士(中国电影制片厂)反攻大广州(第四路军政治部摄影大队)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中国(中央电影摄影场)华南烽火(中国电影新闻社)14

17、8 文化研究(第 50 辑)(2022 年秋)冯烈山:国际宣传问题,申报(香港版)1938 年 4 月 16 日,第 3 版。活跃的西线今日在皇后中央放映,申报(香港版)1938 年 3 月 29 日,第 4 版。续表上海“孤岛”商业片大后方抗战宣传片时装片古装片女人(艺华影业公司)六十年后上海滩(新华影业公司)凤求凰(艺华影业公司)四千金(明星影业公司)影城记(艺华影业公司)离恨天(新华影业公司)王先生吃饭难(新华影业公司)云裳仙子(新华影业公司)恐怖之夜(明星影业公司)王先生红运高照(林华影片公司)欲魔(新华影业公司)三集化身姑娘(艺华影业公司)单纯从数量上看,在香港电影市场的占比份额中,

18、内地电影因受战火摧残,生产能力有限,不具有优势。外国电影无疑是绝对大宗,香港本土电影也颇为强劲。然而,从影响力上看,反而是内地电影普遍获得好评,时时引起观影轰动。如 抗战特辑 系列,“从第一集到第五集都在本港放映过,而获得了空前的好评”,第六集则“连日在中央戏院放映,观众潮涌,各报佳评纷集,郑重推荐”。同时,中国电影制片厂所摄制的 八百壮士 热血忠魂 等,“在香港及南洋公演的结果,成绩都非常之好”,“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观众的情绪,当观众看到 我军大捷、军民合作、孤军升旗、人被俘 等等不胜其数的场面,那种不可遏制的热情,使全院掌声不停,兴为万状,这种情况,是 非国防片 所没有的,是戏剧技巧所不能造

19、成的”。此外,一些内地电影不仅赢得了口碑,在票房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以致抢占了同一时期外国电影的市场空间。如 木兰从军149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 抗战特辑六集献映招待文化界,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30 日,第 6 版。抗战特辑观众潮涌佳评纷集 今日举行雪耻献金,申报(香港版)1939 年 5 月 9 日,第 5 版。希明:国耻日看雪耻影片,申报(香港版),1939 年5 月10 日,第5 版。当时港英当局施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对于发表抗日主张的新闻表达,皆明令以“”或“”等符号替代,否则将予以取缔。为此,在香港新闻界,这种以“人”代表“日人”“敌人”的操作,一时成为一

20、种不得已的特殊现象。参见萨空了 香港沦陷日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第 51 页。“每日售座成绩至今仍在二千二百以上”,一度使得“米高梅(美国著名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因此积滞多片,不获开映”。可以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抗战时期的内地电影,在香港电影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二 商业片是为主流:时装片与古装片相继风行在数量有限的内地电影中,由于制作单位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上海“孤岛”商业片和大后方抗战宣传片。两种类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首先,来自“建筑在地狱上的天堂”的上海“孤岛”商业片是内地电影在香港传播的主流。这种情形的出现,主要与香港电影市场长期流

21、行的消费习惯直接相关。一直以来,“香港电影在港英当局的 不干预 政策下,在毫无保护的市场残酷磨练下,练就自己养活自己的高强本领。香港电影是真正把观众看作上帝的,票房收益是最为关注的热点,其主流历来是商业电影”。所以,内地电影的商业片历来就贴合香港电影市场的消费口味,易为观众接受。而且,上海“孤岛”电影界虽然处境艰危,但是一直盛行迎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商业片,形成了“中国电影历史上又一次投机性商业电影生产的高峰”。再加上,自全面抗战爆发,香港社会接纳了大批内地移民,直接为上海“孤岛”商业片提供了庞大的观影群体。据统计,自 1937 年至 1941 年,香港的内地移民人数超过了 60 万。港英当局订立

22、新规,凡由外地来港者,要拿出二十元现款以供察看,无钱者不准进来。而内地移民要谋生,也要娱乐。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融入粤语环境,也就只能通过内地电影获得精神安慰。因此,上海“孤岛”商业片自然成为香港电影市场的消费首选。另外,当时港版 申报 为了在香港新闻界独树一帜,也积极凸显自身的“上海特色”。由此,上海“孤岛”商业片也就成150 文化研究(第 50 辑)(2022 年秋)木兰从军交涉解决,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27 日,第 6 版。沪光米高梅起纠纷,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19 日,第 6 版。李以庄、周承人:香港电影与香港社会变迁,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中国

23、电影年鉴社,2005,第 565 页。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第 63 64 页。李宏:香港大事记,人民出版社,1988,第 81 页。李以庄、周承人:香港电影与香港社会变迁,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中国电影年鉴社,2005,第 210 211 页。为其热衷推广的“招牌”作品。而在这 33 部商业片中,有 26 部是立足现实生活或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时装片,7 部是取材于历史人物或典故的古装片。这其中既蕴含着当时流行趋势的转变,也与上海“孤岛”电影生产类型化的趋势直接相关。一开始,在政治紧张的氛围下,上海“孤岛”电影界“不能拍指名道姓的抗日片,而只能在 古

24、装片 名目下,借古喻今,抒发爱国情感和国破之痛”。因此,以张善琨的新华影业公司为首的一批电影公司,纷纷掀起古装片热潮。而且,一些电影公司不仅保证了政治上的安全,更在古装片所带动的票房红利中,尝到了盈利的“甜头”。于是,楚霸王 木兰从军 武则天等影片纷纷诞生,古装片也一度成为风靡南洋的电影类型。不过,类型化生产能掀起观影热潮,也极易诱发审美疲劳、市场饱和、创作枯竭等问题。时间一久,“当 孤岛 电影观众似乎再也不想替 古人 担忧之时,古装片逐渐退出了电影观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时装片”。“王先生”系列影片的走红就是时装片逐渐进入类型化生产的直接写照。重要的是,时装片与古装片的不同不仅体现在数量与趋

25、势上,在艺术风格上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时装片主要以夸张的现实手法与浓烈的情感表达,直击现代都市生活光怪陆离的现象。情天血泪 离恨天 少奶奶的扇子 四千金 欲魔 等爱情片,在大悲大喜的感情跌宕中主要呈现了对恋爱婚姻与家庭伦理的探讨。珍珠衫 冷月诗魂 化身人猿 等恐怖片则以奇妙诡谲的情节、惊险酷炫的特技,极尽感官刺激。王先生吃饭难 等喜剧片,则将小人物的喜怒悲欢化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在滑稽逗乐的背后,引人反思“国难严重时期何人不吃饭难”的问题。题材决定风格,正是由于时装片聚焦当时的都市生活,它们在布景、道具、服装、表演等方面极为贴合现实。而故事情节的虚构、离奇生活的展现,又给予了较为宽裕的

26、主题表达空间,观众也对诙谐消闲的创作颇有宽容度,所以这类时装片虽然紧贴上海“孤岛”的种种社会问题,但它们对于艺术表达的追求反而高于政治寓意的营造。另一方面,古装片虽然没有直陈现实社会的苦辣酸甜,却在超越时空151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 李少白:影史榷略 电影历史及理论续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第 121 页。林黎:建筑在“地狱”上的“天堂”:从电影认识上海本土都市认同的形成 1937-1945,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第 157 页。王先生吃饭难,申报(香港版)1939 年 5 月 25 日,第 1 版。的基础上,将个体悲欢上升到家国兴亡的高度,从而使影片的视野得到了较大

27、的提升,底蕴得到了深层次的挖掘。相较来看,政治寓意的表达更为明显。木兰从军 楚霸王 等战争片,以惨烈的战争场景映衬出当时抗日战争的残酷激烈。影片中花木兰奋勇杀敌的智勇之举,也渲染了一批爱国志士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儿女英雄传 林冲雪夜歼仇记 等武侠片则通过塑造充满斗争精神的十三妹、林冲等乱世英雄,不仅鼓舞了民众的斗争士气,也给传统的“侠义精神”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回应了人们急切的“救世”愿望。那么,这种艺术风格的不同又意味着什么?一般说来,古装片的拍摄要比时装片更为复杂,需要在布景、道具、服装、表演上尽力营造出特定时空的氛围,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影片的风格往往更具有艺术张力。但是

28、,这一时期的电影人认为:“历史电影的困难,它不仅是服装道具的考证以及场面伟大上,更且是在作者的观点上。这之间不会没有制作者的主观,因之也决不能模棱两可。”所以,“对历史电影的制作,我们基本的态度倒不是如何忠于史实的问题,而是如何以现在中国人的立场,来批判接受历史的教训”。也正是基于对立场表达的强调,古装片虽然“叫好又叫座”,但在“批判接受历史的教训”的过程中相对淡化了艺术处理,更多体现了爱国救亡的政治寓意。当时,楚霸王 在香港上映之初,制作者就申明了这一点:“因为要使故事合乎现代潮流,就以项羽和刘邦两个人说,一个主张穷兵黩武,一个主张仁义和平,结果是前者失败而后者胜利,这就是 楚霸王 剧旨”;

29、“穷兵黩武 和 仁义和平 这是针对着现在的中国局势,也针对着现在的世界局势的。仁者昌,霸者亡,这原是不易的至理,我们应该正确的显明的指示出民众的 人是谁,第二,我们必须把 人固定起来,这样,才不至把狂暴残酷的 人,误认为是仁义和平之师,而寄以爱抚的希望,在这种地方,我们唯有以今日的中国人的立场,来强调 剧旨,来警告动摇苟且的落后的民众。”此后,木兰从军 在香港引起轰动,也有电影人总结:“历史电影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渊薮,而只是现实的外衣,在这外衣之中,仍然包藏着客观现实的主干。历史电影的创制者,应该从那些历史题材的发展中,使它跟历史行进的发展法则相联152 文化研究(第 50 辑)(2022 年秋

30、)李之艺:楚霸王,申报(香港版)1939 年 3 月 2 日,第 8 版。李之艺:楚霸王,申报(香港版)1939 年 3 月 2 日,第 8 版。系,透过这历史发展法则的关联,使客观现实的真实,得以体现于历史电影之中。”因此,“历史电影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历史,是历史的再估定,而不是复述历史”。由此可以说,无论是时装片的兴盛,还是古装片的好评,上海“孤岛”商业片在香港的传播,都既表征了当时中国电影人在特殊环境下维持民族电影产业、希冀社会进步的努力,也成为当时商业片深获香港电影市场认可和欢迎的最佳写照。从上海到香港,一部部内地商业片在“营业鼎盛”“万人空巷”“全国轰动”的氛围下,获得了不俗的票房佳

31、绩,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展现了中国电影人的勇气和良心。所以当时文艺批评家萨空了就说:“在交通的关系上讲,现在香港已代替上海来作全国的中心了,所以只要加 人力,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香港。”三 宣传片引起轰动:传达大后方的声音如果说,上海“孤岛”商业片的流行,反映了内地商业片在香港的势头,那么,作为当时大后方影坛的中流砥柱,抗战宣传片在香港传播则凸显了大后方坚持抗战的趋向。具体来看,大后方抗战宣传片虽然在香港上映仅有 10 部,但基本每一部都会引起观影轰动。当时,“香港制片家及戏院一般的意见,以为 国防片不值钱,换言之,即观众不欢迎。但中国制片厂所摄制的 八百壮士热血忠魂 以及

32、抗战特辑 一至五集,在香港及南洋公演的结果,成绩都非常之好”。另外,如 台儿庄歼灭战 抗战中国 华南烽火 等影片,以“抗战实录”“时事片”“实地摄制”为主打标签,通过纪实性拍摄,将抗战前线的激烈场面直观呈现在香港银幕上,“不知使侨居香港,怀念祖国抗战的中华儿女,在银幕下流过多少热泪!”不仅如此,以 热血忠魂 为代表的影片更获得了外国影评的认可。曾有美国电影期刊 综合153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 洁孺:历史影论,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9 日,第 6 版。了了:建立新文化中心,立报(香港版)1938 年 4 月 2 日,第 2 版。史博公、林吉安:国统区抗战电影述论(1

33、937-1945),电影艺术 2012 年第 4 期。希明:国耻日看雪耻影片,申报(香港版)1939 年 5 月 10 日,第 5 版。白云:郑重推荐“抗战特辑第六集”及其它千万民族英雄血写成的史诗,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23 日,第 6 版。娱乐 评价,该片“是一部同情于中国民众的观众所喜欢看的影片充分显出现代中国军人尽忠国家的伟大精神”。在艺术风格上,相较于商业片的艺术叙事追求,抗战宣传片则打破了叙事本体的表达逻辑,呈现出高度的工具属性。不难理解的是,这一点和整个大后方文艺创作的转轨是一致的。自 1920 年代起,叙事本体论就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追求。“讲故事、反映现实、表达情

34、感愿望成为集体无意识的既定叙事法则。现实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方法之间,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的是前者。”但是到了 1930 年代,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难的来临与救亡的紧迫,立时打破了文艺创作的主流追求。知识分子在艺术追求与政治宣传之间,迅速建立起结构性的同一关系。于是,在文艺创作中,“一切是 与抗战有关 的。欢笑和眼泪都 与抗战有关,吃饭、恋爱和住房子也都 与抗战有关。讲到写文章,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那么,这样一种创作倾向同样反映在了大后方的电影界。1938 年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宣言开宗明义:“电影是抗战宣传最犀利的武器,电影是教育群众最便利的工具,要使每一张影片成为抗战到底的有力

35、武器,使它在深入工厂、军队和农村中去,作为训练民众的基本工具。”相应地,在这种大环境下,抗战宣传片由于具备宣传动员的典型功用,再加上制作成本相对低廉,迅速受到重视,成为大后方电影界的创作主流。四 港版 申报 的传播策略:商业推广与观影动员不同的影片,需要使用不同的传播策略。港版 申报 面对上海“孤岛”商业片和大后方抗战宣传片,采取了多样化的传播策略,以扩大内地电影的影响力。其中,对于上海“孤岛”商业片,港版 申报 运用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推广策略。一是类型化电影突出类型化特点。港版 申报 有意识地使用类型化的标签,为商业片明确市场定位,尽最大可能吸引香港观众。如154 文化研究(第 50 辑)(2

36、022 年秋)热血忠魂在美献映,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15 日,第 6 版。虞吉:大后方电影史,重庆出版社,2015,第 60 61 页。姚蓬子:一切都“与抗战有关”,抗战文艺 1938 年第 2 期。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武汉抗战史料,武汉出版社,2007,第 564 页。虞吉:国民政府时期大后方电影艺术创作研究,艺术百家 2010 年第 2 期。儿女英雄传 被定位为“全部古装武侠斗争紧张巨片”,楚霸王 则是“空前绝后古装宫闱历史战争巨片”,林冲雪夜歼仇记 被描述为“古装侠义悲壮英勇忠烈激昂新巨片”,欲魔 更被定位为“自有电影史以来天字第一号空前大悲剧!比 雷雨 更惨十

37、倍!”。二是电影明星是票房的重要保证。港版 申报 广泛借重当红影星,为商业片的票房号召力站台。如包装“古典派艳星张崔红”和“硬派小生王引”,成为 王氏四侠 的主打影星;推出“红遍南北影坛新后陈云裳”和“戏剧泰斗欧阳予倩”,树为 木兰从军 的金字招牌。此外,还有胡蝶、顾兰君、金焰、章志直等各路明星的大名以醒目的字体、加大的字号出现在显眼位置。三是高投入、大场面是影片观感的质量保证。作为电影视觉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的投入和场面也是商业推广中突出强调的元素。在 情天血泪 的海报中,港版 申报 详细介绍了影片制作的精心投入:“极尽人力物力财力摄制空前伟大贡献,两年来最大最成功恋爱悲剧”,“两颗天王

38、星初次会串,袁美云金焰;一年一片心血结晶”,“只看堂堂演员阵容已知非属凡品”。另有 楚霸王 和 武则天 分别被描述为“景色比 木兰从军 更壮丽,场面比 木兰从军 更伟大”,“十倍 貂蝉 之人力物力财力制成,争夺国际市场,在国际地位比 貂蝉 高出十倍!”通过与此前已获得较高口碑的类似作品的比较,更加凸显这两部影片的优秀之处。而对于大后方抗战宣传片,港版 申报 则采取了观影动员的方式,以增加感染力。如在 抗战特辑(第)四集 中,出现了“凡我爱国同胞亟应齐来临场庆祝我陆空军空前大胜利”的口号。10在 抗战特辑(第)六集 中,同样采取了类似的标语:“纪录最近数月来我国抗战之光荣英勇事实,轰轰烈烈,可歌

39、可泣,全港各报称扬,凡属中国人,尤其是我热心155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及影响 10儿女英雄传,申报(香港版)1939 年 2 月 8 日,第 1 版。楚霸王,申报(香港版)1939 年 2 月 13 日,第 1 版。林冲雪夜歼仇记,申报(香港版)1939 年 6 月 20 日,第 1 版。欲魔,申报(香港版)1939 年 6 月 30 日,第 1 版。王氏四侠,申报(香港版)1938 年 12 月 30 日,第 1 版。木兰从军,申报(香港版)1939 年 2 月 25 日,第 1 版。情天血泪,申报(香港版)1939 年 1 月 12 日,第 1 版。楚霸王,申报(香港版)1939

40、 年 4 月 6 日,第 1 版。武则天,申报(香港版)1939 年 4 月 11 日,第 1 版。抗战特辑(第)四集,申报(香港版)1938 年 5 月 5 日,第 1 版。爱国之学界诸君所不能不看者。”还有,在 保卫我们的土地 中,也运用了“凡属中华儿女不可不看”的表达。此外,港版 申报 还积极进行募捐和义演,以票房收入资助前线抗战。如在 抗战特辑(第)六集中,号召将放映收入“全交中国银行电汇献国民政府”。在剧作家欧阳予倩五十寿辰之日,公开义演 木兰从军 桃花扇 小玲子 等,并声称将所得款项“全部交赈联会救赈难民”;还有集中报道放映 台儿庄歼灭战 抗战特辑 等影片以资助救护队回国工作等事迹

41、,借助新闻报道,以提高电影知名度。结 语应该说,通过港版 申报 的多番努力,内地电影在香港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好景不长,1939 年 7 月 7 日,港版 申报 登出海报华南烽火,其中有言:“故乡在望,倍切关怀。”同月 31 日,港版 申报 正式停刊,迁回上海。至此,内地电影在香港传播的活跃期渐渐落幕。1940 年,港英当局强化了新闻管制,一大批国人报刊处境日益艰难。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完全沦陷,内地电影,特别是寓意抗战的电影在香港销声匿迹。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传播代表了当时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主流方向,从中折射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坚持抗战的时代景观。156 文化研究(第 50 辑)(2022 年秋)抗战特辑(第)六集,申报(香港版)1939 年 5 月 10 日,第 1 版。保卫我们的土地,申报(香港版)1939 年 2 月 23 日,第 1 版。抗战特辑(第)六集,申报(香港版)1939 年 5 月 9 日,第 1 版。欧阳予倩五十寿辰戏剧电影义演,申报(香港版)1939 年 5 月 18 日,第 1 版。青年筹赈会影剧筹款,申报(香港版)1939 年 2 月 7 日,第 1 版。华南烽火,申报(香港版)1939 年 7 月 7 日,第 1 版。张晓峰、虞文俊:香江不设防 沦陷前后的香港新闻业及其管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 年第 11 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