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427.50KB ,
资源ID:3130707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307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doc

1、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一、国民经济核算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生产概念;另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负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

2、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二、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总需求也是意愿量加能够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是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它一方面受到总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供给能力的制约,在不考虑前者的情况下,后者构成了总供给的最大限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即:总需求总供给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进一步可以改为:(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即:储蓄投资差额进出口差额政府收支差额

3、显然,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衡,不仅要保持商品市场均衡,还必须保持货币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四、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利: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

4、商品;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五、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运用资源的过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有很多,从资源配置上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混合经济体制,其含义就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我们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机制,而是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5、,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各有侧重,共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六、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过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七、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

6、至导致两极分化。(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1)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为避免和防止大的经济波动起伏,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过快,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2)增加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它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

7、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十六大报告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中,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没有将我国的就业目标定为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充分就业”,而是将就业目标定为“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通货稳定、经济增长、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为实现物价相对稳定,国家必须把财政赤字、通货增长量、总供需差额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努力避免通货膨胀。同时,也要防止以物价持续下跌为特征的通货紧缩。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

8、变化。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价格指数。我国目前采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各种国际往来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平衡。其中重要的是外汇收支差额和偿债率、负债率要适当。这就要求将外汇收支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利用外资时,掌握好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使外债规模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相适应。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

9、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2)法律手段。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行政手段。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

10、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八、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或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它与货币政策一起被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定义: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3具体做法: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政府补贴;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11、。具体过程: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收入成倍增加。4影响:不同的财政政策会影响到总需求中不同的部分,也就是影响不同的经济部门,从而影响到不同的人。例如:增加政府军事购买,有利于军工部门;减少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一般公众;增加转移支付有利于穷人;而投资补贴有利于厂商。(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定义:当社会需求过度,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主动减少总支出,即减少总需求的政策。2具体做法:直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需求

12、。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为了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些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它们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环节,称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利率。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利率的动向,间接调节市场利率。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

13、准备金之和,可控性较强,因为现金由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以调节。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可调整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3.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中间目标。货币供给量的每一层次,都可由中央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就业目标。因此,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很强。(二)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再通过政策中间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法定存款准备

14、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上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行,是中央银行富有弹性的微调。而法

15、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效果比较猛烈,容易导致经济振荡。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积极推崇和经常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紧缩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1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法,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各种政府债券,就可以缩减货币供应和货币供应潜在的膨胀,这是最重要且经常被利用的一种抑制政策工具。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率,这势必带来信贷紧缩和利率上升,有利于控制

16、信贷的膨胀。3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减少商业银行放款,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4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使用信贷资金的成本,减少借贷,同时利率提高,还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1、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标准从年人均收入786元提高至1196元,这次调整的标准是()。A.2008年度物价指数 B.2008年度恩格尔系数 C.2008年度生产者价格指数 D.2008年度基尼系数2、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 .失业率波动不定3、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

17、,而“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以下不属于政府可以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措施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 B.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C.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开支 D.增加财政补贴规模4、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5、()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等目标。A.预算政策 B.支出政策 C.税收政策 D.公债政策6、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时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再贷款利率 C.公开国债的买卖 D.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7、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

18、经济的重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8、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A.均衡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 D.松散的货币政策9、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

19、: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196元。这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度物价指数作出的最新调整,并取消了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按照新标准,我国扶贫面将覆盖4007万人。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关系的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经济呈过热的态势,表面上看经济一片繁荣,工作好找,失业率低。通货紧缩时则相反。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关系,当出现滞涨时反而会出现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也高的现象。题干问的也是“一般会导致”,故本题选择C。 3、【答案】A。解析:提高存

20、款利率,会吸引居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提高贷款利率,会增加生产者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因此,提高存贷款利率是收缩需求的措施,不仅不能扩大内需,反而会抑制需求。 4、【答案】B。 5、【答案】C。解析: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税收政策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等目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性质保证了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6、【答案】D。解析: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公开国债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

21、种。 7、【答案】C。解析:提高利率,储蓄会增加,而降低利率,储蓄则会减少,投资和消费会增加,所以本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很快就可以排除A、B、D三个不正确的选项。 8、【答案】B。解析: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加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状况,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 9、【答案】C。解析:“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扩中

22、”,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安排收入分配格局;“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上方法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热点之科技篇一、基础物理学(一)热力学三定律热、电磁、光等现象和机械运动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系统如不吸收外部热量却对外做功,须消耗内能;不可能造出既不需外界能量又不消耗系统内能的永动机。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不可能把从高温热源中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有用功,总要把一部分传给低温热源。根据这个定律,任何热机的

23、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科学家研究固体、液体、分子和原子的自由能的基础上,能斯特提出,在温度达到绝对零度(-273摄氏度)时,物质系统(分子或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将停止。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但是可以无限趋近。(二)电磁理论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成为描述电磁运动的基本理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二、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通常是指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

24、次的微观世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的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构成物质的最小组成为三种粒子:轻子、夸克、媒介子。作用在物质上的所有的力可归结为三种:引力、强力、统一的电弱力。(传统上将力分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二)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物理学理论,描述物体的高速运动和相关的时空性质。相对论引发了现代物理学革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时空观。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

25、化规律的物理科学。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三、现代宇宙学广义相对论是现代宇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1.多普勒效应物理学是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有力手段。利用光波波长的相对移动量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来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科学家利用多普勒效应证实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大爆炸理论。2.通过电磁波传递宇宙的各种信息,天文学家们可以对宇宙的结构、起源和演化进行研究。比如,利用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可见光传来的天体信息;利用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天体传来的射电波;利用装置着探测天体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丁射线等各种仪器的卫星、高能天文台,接收全部电磁波传来的信息,研究

26、不同类型的天体状况,分析宇宙的结构和它们的演化过程。3.黑洞:所谓“黑洞”,是引力场很强的一种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4.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等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16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后,四种基本力,即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逐一地分化出来。后来,物质形态依次演化为原子、气态物质、各种恒星体系,最后发展成今天的宇宙。四、四大生物工程技术 细胞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材料;核酸同生

27、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生物发展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物工程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四个方面。关键词一: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关键词二: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关键词三: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关键词四: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又称为再生医疗技术,是

28、指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五、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能源是指人类能够获取利用的能量资源。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包括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资源。第二类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资源,主要是核裂变能、核聚变能及地热能资源。第三类是地球和月球、太阳等天体之间有规律的运动所形成的能源,如潮汐能等。按其能否重复产生,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称为可再

29、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为非再生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种。新能源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污染小、储量大。关注新能源技术,是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知识点1.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2.风力机的两个发展方向:大型化风轮直径长达100米;小型化风轮仅有0.8米。 3.丹麦是世界风能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是世界上的“风车大国”。4.2009年9月,中国在青藏高原发现冻土层可燃冰。来能源动态链接 关键词一:节能减排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承诺,争取到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

30、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左右;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关键词二:清洁能源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涉及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新闻有四条,分别是:1.我国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开工建设。2.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等三个核电项目先后开工。3.青海拉西瓦水电站号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电力装机突破了亿千瓦。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六、材料工程材料是人类能用来制作有用物件的物质。新材料技术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

31、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按组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类。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一)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电导率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功能材料,是当代电子信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对光、热、电、磁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杂质可以控制这类材料的电导率。单晶硅是主要的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开发的低电耗的化合物砷化镓

32、很可能成为继硅之后第二种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二)超导材料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这一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零电阻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使超导体电阻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瓷。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体,它通常是指在液氮温(77K)以上超导的材料。因此这里所说的“高温”,仍然远低于冰点0。(三)纳米材料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

33、十亿分之一。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之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100纳米范围之间的材料。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能源材料能源材料往往指那些正在发展的、能支持建立新能源系统满足各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特殊要求的材料。目前比较重要的新能源材料有:()裂变反应堆材料,如铀、钚等核燃料、反应堆

34、结构材料、慢化剂、冷却剂及控制棒材料等。()聚变堆材料:包括热核聚变燃料、第一壁材料、氚增值剂、结构材料等。()高能推进剂:包括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燃料电池材料:如电池电极材料、电解质等。()氢能源材料:主要是固体储氢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超导材料:传统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及在节能、储能方面的应用技术。()太阳能电池材料。()其它新能源材料:如风能、地热、磁流体发电技术中所需的材料。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万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

35、;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七、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一)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数字微波、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1、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无线电信息传输和交换。它安装方便,组网迅速,机动性、灵活性、经济效益均好,是无线通信中有强大生命力的领域。它与光纤通信构成了现代通信技术的两大发展趋势。2、3G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

36、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信息服务。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其中TD-SCDMA标准是由我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3、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37、: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也早已存在,比如商品条形码、RFID等等,都是通过射频技术,通过感应物体上置入的芯片来获知其具体信息。4、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递各种信息。光纤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由两层组成。光纤通信的优点:(1)通信容量大;(2)传输损耗低;(3)经济、轻便;(4)抗干扰能力强;(5)保密性能好(二)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有:(1)字长。位数越多,字长越长,进行数值计算的精度也

38、就越高;(2)容量。我们通常把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单位来计算存储器的容量,取名为字节;把1024个字节称作1K字节。计算机内存储量再上升一个数量级,就以兆(即M,1M1024K)字节计,兆以上的数量级是G(1G1024M);(3)运算速度。1、计算机硬件系统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也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它包括计算机的主机和外部设备。具体由五大功能部件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的软件。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调度、监控和维

39、护等等。系统软件是用户和裸机的接口。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如财务管理、文字处理、情报检索、工程设计、交通指挥、宇航控制、大地测量等领域的专用软件。其中通用化和商品化了的部分被称为软件包。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软件研究,其投资额通常占软硬件投资总额的80以上。1、 人类迄今为止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可归结为几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以下不属于基本力的是()。(单选) A.引力 B.强力 C.弱力 D.热力 2、()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单选) A.量子力学 B.相对论 C.电磁理论 D.原子核物理学 3、关于宇宙的起源,

40、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单选)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黑洞理论 4、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单选)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5、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诱人的新能源。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应用阶段,其原因是()。 A.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尚无定论 B.氢气的制备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 C.氢气的燃烧需要苛刻的环境 D.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 6、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这一特性却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其原因在于()。 A.超导材料比较

41、稀缺,不易普及 B.超导材料过于昂贵,普通人买不起 C.超导并不能节省多少能源 D.超导目前还不能在常温下实现 7、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中的“纳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 B.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方面的性质 C.用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的材料就叫纳米材料 D.纳米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从某种谷物中提取的 8、下列关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Web2.0的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B.3G相对于2G的优势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更快 C.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 D.进入纳米时代,新材料

42、研究成为计算机芯片发展的关键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力,是它们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并安排了宇宙间的秩序。这些力从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2、【答案】A。 【解析】量子力学的产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3、【答案】B。 【解析】大爆炸理论是宇宙起源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4、【答案】B。 【解析】根据上表即可看出,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之一。克隆技术这一过程并没有基因重组,而得到的是重组的细胞,因此它并不属于基因工程。 5、【答案】B。 【解析】氢能如

43、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目前制氢成本太高。因此现今得以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仍然主要是风能、水能和核能等。 6、【答案】D。 【解析】应注意超导体的可实现温度为“超导临界温度”,即绝对零度附近。而在地球上处于绝对零度的条件极难实现,所以这一特征并未得到实际应用。现今广泛应用超导材料的主要是磁悬浮列车。日本看好的EDS(超导磁斥型)系统,就是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空运行。 7、【答案】D。 【解析】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之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有不同于

44、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的功能,也具有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因此ABC显然正确。 8、【答案】C。 【解析】物联网实际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实现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文化长廊一、远古文化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2.良渚文化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年,从1936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

45、,出土了以玉琮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5000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4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3.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距今80005000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C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8000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二、商周文化1.中原文化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最耀眼的是体现礼法制度的青铜器。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国宝。代表中原文化的国之重宝有: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2.楚文化从商周时期到两汉,长江中游的楚地发展出相当发达的一支文明,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