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非遗传承引言湖南省衡阳市台源镇的“稻草龙”,作为一种民俗艺术形式,生成于农耕稻作的文化环境之中,并由当地民众世代沿袭、活态传承,负载着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中娱人、祀神、表演等三重重要的社会功能。2012 年 8 月,衡阳县“九市稻草龙”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尽管在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其主要材料 稻草,取材便捷、成本便宜等优点,使“舞草龙”这一民俗形式很快成为长江以南地域所普遍流行的传统样式之一。但不同地区的舞草龙表演在形态视像、动势力效、空间场图上大相径庭。因此,笔者试图以衡阳九市稻草龙的道具文化、舞龙表演作为此次调研的出发点,辐射其内涵信仰、口传故事、场图路线等问题的探讨,旨在为
2、九市稻草龙的民俗性认识提供些许参考。一、九市稻草龙概况尔雅翼 中曾记载中国古代龙之样貌:“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亦细数了龙在古代人心中的无所不能之态:“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因此,龙在古人心中一直是一种祥瑞、权能的象征。此后数千年以来,龙作为中华民族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影响到建筑、服饰、饮食、仪式、观念、信仰等多个领域,九市稻草龙便是其中极具象征性的文化样式之一。九市稻草龙,起源于清乾隆时期,主要流传于湖南省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九市村,是一种由多人手持撑杆,将短则数米、长则
3、数十米的稻草制成的龙形道具灵活舞动的民俗形式。由于当地以稻作种植为主,所以每逢腊八节、春节以及元宵节等节庆期间,当地民众便会用稻草扎成稻草龙,走村串户,舞草龙来驱虫辟邪,祈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九市稻草龙的传习方式以家族传习和地缘传习两种方式为主。2009 年,九市稻草龙入选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人肖冬太也于 2010 年入选衡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已传承七代。作为承载人民梦想的编织技艺、奇绝的龙舞身姿以及绚烂套路变幻的艺术形式,九市稻草龙凝结着当地民众质朴、真诚的生活态度与精神意志,其中渗透出的欣欣向荣、喜乐富足的精神态度已经深深植根于九市民众的内心
4、,形成了凝聚民众、团结包容的文化内驱力。二、九市稻草龙道具文化(一)道具材质相较于北方传统的纸扎龙、木制龙、板凳龙等,九市稻草龙的舞龙表演和道具文化研究张舒祺郭昱卓袁芳北京舞蹈学院摘要:2012 年 8 月,衡阳县“九市稻草龙”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稻草龙的主要材料稻草取材便捷、成本便宜,使得“舞草龙”很快成为长江以南地区普遍流行的传统民俗。然而,不同地区的舞草龙表演在形态视像、动势力效、空间场图上呈现出大相径庭的特点,显现出独特的文化惯例与传统。因此,笔者聚焦于衡南县“九市稻草龙”这一非遗项目,从其显要的道具文化、舞龙表演两方面出发,辐射九市稻草龙的民间口传故
5、事、表演场图路线以及文化信仰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九市稻草龙的民俗性认识提供些许参见。关键词:九市稻草龙;舞龙表演;道具文化作者简介:张舒祺(1999),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郭昱卓(1999),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袁芳(199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20非遗传承九市稻草龙由于气候及地理位置的关系,使得民众就地取材,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稻草”作为舞龙最主要的编制材料。而稻草自身具备的轻巧与柔韧,使其在形态表征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以木头和竹子制成的木
6、龙、竹子龙在龙身形态上具有层层断开、节节相连的特性,因此舞动时每一节龙身都会随着路线的流动急转变化。而稻草龙由于选用的是长而白的稻草,取其中间的茎,再用楠竹稳固,极大发挥了稻草的韧性,使其兼具粗粝与灵便的特点。同时,九市稻草龙龙头、龙身的重量较之其他材质的舞龙显得更为轻巧,也更容易在表演中展示出绚烂的舞龙技艺。(二)编制技法随着制作稻草龙传承人不断精益求精,编织技法已然成为九市稻草龙的标志性名片。其主要是通过不同大小、长短、粗细的稻草和麻绳,以交叉、重叠、交织的方式连接并整齐地排列,形成栩栩如生的造型样态。九市稻草龙主要由稻草龙(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珠两部分组成。据传承人口述,首先,龙头的部
7、分是用竹篾扎成形,然后再用彩色的纸糊在外层,下颚缀 7 捋稻草。龙头长约 55cm、高约 45cm。其次,龙身和龙尾部位先用 1cm 篾片围成竹圈,再用麻绳与稻草相绞。一束约 10 根,一圈 7 束,并把尾部剪去。接着用钢丝粗的麻绳将龙圈连接起来,在以彩色小纸片贴在龙圈交界处,每隔 25cm 附上木条。一节龙常为十八圈,其中龙头和龙尾多四圈,每节龙需连接竹棍。最后,把龙头和龙尾装好,抽出竹棍,用棕绳依次穿过十余节龙圈,用木棍支撑每节接合处,棕绳索为龙胫,木棍为龙脚。而龙珠,常为 30cm,用红绸裹住并安在铁形叉上。形成颜色鲜明又灵活轻便的龙珠道具。九市稻草龙的编织技艺在传承人的代代相传中,不仅
8、为稻草龙得以传承提供了物质性的保障,也成为当地非遗项目与民间传统中独有的文化名片,为外界所熟知与青睐。(三)图腾形象除去材质及编制技法的独特性之外,九市稻草龙的制作也力图通过精细的刻画实现龙形象的传神。在传承人的口述中,九市稻草龙的制作最重要、精细的部分便是对于龙头和龙尾的制作,一般要请技艺精良的纸扎艺人制作。其中,在龙头的制作部分,以眼睛和嘴巴两部分最为重要,龙的形象生动与否都取决于对于眼睛及嘴巴描绘与剪裁的好坏。同时,稻草龙以镭射纸作龙鳞,剪成扇形,一般用黄色的纸,并在上部贴一小块红色的纸,鲜色的鳞用订书机钉到龙身上部,白色的鳞钉到龙腹部,用五彩镭射纸做好龙翅。在这精细的制作技艺中,使稻草
9、龙静时如龙卧深山、蓄势待发;动时气势澎湃、飞腾万里长空。衡阳县民众正是以这种象形的方式,让巨龙盘旋腾挪、上下飞腾,承载着人们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祈求五谷丰收,祝愿生活幸福和谐的美好愿景。在当地人们的传统信仰中,“龙”是神物,因此,最后以焚烧稻草龙的方式,让巨龙带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飞向天际,这不仅是对神龙的虔诚信仰,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这无疑也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的闭环和循环,衡阳九市的民众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扎草龙、舞草龙、烧草龙,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内心也在参与舞动与仪式的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三、九市稻草龙的舞龙表演(一)仪式流程九市稻草龙一般在特定的岁时节日中进行表演。每年
10、腊月初八之后,九市村就会开始召集当地的村民,用上好的稻草手工编织稻草龙。从春节一直舞到元宵节,最后以稻草龙拿到稻田焚烧作为整个仪式的结束。九市稻草龙的仪式流程主要体现为“请灯出灯(又称开神门)进村 进屋 送灯”五部分,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请灯。通常在农历初一时进行。届时会由舞龙者中德高望重的前辈带领众人集体进行“请神龙”的祭拜仪式,人们会在龙王庙或田间放置香案、酒、五谷、牲畜等祭品,然后燃放鞭炮、烧钱纸,将龙头置于盘中、线香祭拜后再取下来,将其与其他部分龙体进行组装,完成请灯仪式。其次是出灯,乐队先行开路,彩灯紧随其后,舞龙队作为纵队主体排列其后鱼贯而出。接着是进村。进村前,先鸣三声,寓意龙队
11、进村。随后绕场一周,龙队表演,舞毕,其余形式再舞。然后是进屋。往往谁家鞭炮响亮,便舞龙至此,欢庆红火。进屋后,需先拜四方,再拜二十四节令,而后再进行舞龙。舞龙后,主人会准备红包,但龙队需展示技艺才可得到。如若主人要求龙队继续表演,龙队则有求必应。最后是送灯。通常在元宵节时进行,这段时间往往也是九市稻草龙一年来最隆重、欢腾的一天。这天,人们齐聚一堂,各种民俗表演纷纷出动,热闹至极。表演结束之后,人们会敲锣打鼓送巨龙,并以焚烧稻草龙的方式,期望神龙飞升,带着美好的生活愿景,飞向天际。21非遗传承(二)舞龙表演舞龙仪式由舞龙表演与其他相关民俗共同构成。舞龙表演贯穿其中,使具有严格秩序的舞龙仪式并未与
12、日常生活完全分开,而是在无秩序中实现短暂的精神狂欢,现实世俗与神灵世界达成了短暂的共融。在舞龙表演方面,九市稻草龙有着严格的表演程式和丰富的舞蹈套路,但舞蹈套路一般没有固定的次序,是以多人手持龙具跑路线来完成。舞龙表演的程式规定,舞蹈套路需在龙身逆时针转一周后,以滚龙为连接再随之进行。常规的滚龙套路,是舞龙者由正步、大八字步准备,龙头者,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跟上,同时手握龙杆,从右斜下划半圆至右斜上,再至左斜后下,到左斜上,整体呈现出“”字(横 8 字)。而其他龙节随着龙头的舞动,依次划“”线路。除此之外,滚龙动作还有不同的变化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便体现为龙头的转身拧动划 8 字。在此基础上,还
13、分为原地和行进两种方式,表演时龙头随龙珠而动,以龙珠为号,在舞龙戏珠的过程中上下翻滚,形成层峦翻转、灵活多变、飞旋腾跃的巨龙形象.(三)队形场图舞龙表演中的舞龙套路,是以跑路线的方式进行,突出的是不同的队形场图。在九市稻草龙中有 11 种场图队形最为常用,如单梅花、双梅花、九州黄河、大开门、太极图、双龙抱柱、喜跳龙门、卷白菜心、走犁壁、内四门、外四门。其中,“双龙抱柱”以珠引龙,龙头带领着前四节,龙尾带领着后四节,形成平行两排的队形,做滚龙套路。“大开门”以珠引龙带至右台前,龙头退四步,面向 2 节,成“拱门状”。龙尾带领,从后往前依次穿过拱门,直至龙头穿过,做滚龙动作。“九州黄河”以珠引龙,
14、左转身,由台左前至台左后,按照左后、左中、左前、中后、中心、中前、右后、右中、右前的顺序,绕 9 次,右转,贴侧边后至前,做滚龙。“喜跳龙门”是逆时针绕一周至台左侧。龙珠不动,其余每隔两个人在龙身下穿过,直至穿完,最后做滚龙。“卷白菜心”台中逆向转三圈半,绕出时再三圈半,绕场一周,并做滚龙动作。“走犁壁”是从左侧经过台前,右转,横穿中线,再走 S 线下场。上述种种场图队形不仅在形式调度层面极具视觉效果,其名称亦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通俗易懂,具有吉祥寓意。沿着道具文化、舞龙仪式、表演套路的脉络,不难发现九市稻草龙不仅渗透着中华传统“圆”文化和逆时针行进的时空观念,同时在岁时节令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民俗
15、场域中,更感受到“圆”与“龙”两大文化符号交汇后的复杂关系。“圆”在向心与离心的双向作用力中突出圆形式“中心”的主导力,人们在圆形式的观赏与体验中获得集体的文化认同;而九市稻草龙中“龙”图腾的表现形式以耕种和收获时难以脱离的稻草为媒介,将民众的生活与期盼、现实与理想以及当下与未来的种种指向融汇一体,使衡阳九市稻草龙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与地域特色。结语通过对九市稻草龙舞龙表演和道具文化的调研研究,不难发现在众多基础动作与套路动作中民众对于“圆”形式潜意识的运用与偏爱,无论是身体自身旋拧、俯仰形成的向心与离心动势,还是套路动作、队形调度中流动的立圆、八字圆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传统“圆”形式
16、根性意识的留存,渗透着人们沟通自然万物、联结天地宇宙、包罗万象、循环往复、团结族群的集体意识;而在表演仪式中,表演者与观赏者共同构建的民俗仪式“场”为民众在“龙”图腾的神学信仰实现上提供了意识对象化的现实存证,使“龙”文化中最具民族气脉的精神内核在这一现实存证中获得了强烈的释放。而以稻草为媒介的九市稻草龙,更是通过最朴素的介质幻化为“龙”的传统形象,因为存在于田间的稻草不仅随处可见,更是民众劳作生活的根脉。参考文献:1于平,王梦琪.中华龙舞的仪式功能与意象渊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06):20-32.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