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24.50KB ,
资源ID:3120193      下载积分: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201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doc

1、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参考)绪论什么是昆虫(描述其整体形态结构即特征)昆虫体躯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眼口器前胸中胸后胸外生殖器尾须单眼复眼前足中足前翅后足后翅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节:头、胸、腹;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由9-11节组成,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有转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一、昆虫的头部昆虫虫体最前端的第一体段是昆虫的头部,主要构造包括头壳、口器、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时还有2-3个单眼。昆虫头部的附器及个附器的类型: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

2、间的一对触角窝内,由梗节、鞭节、柄节、触角窝组成,是主要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能感受分子的微小刺激。主要的类型有:刚毛状(蜻蜓、蝉)、丝状(蟋蟀、竹蝗)、念珠状(白蚁)、锯齿状(叩头虫、芫菁)、羽毛状(毒蛾)、栉齿状(甲虫、蛾类雌虫)、肘状(蜜蜂、蚂蚁)、锤状(郭公虫、瓢虫)、环毛状(雄蚊)、具芒状(蝇类)、球杆状(蝶类)、鳃片状(金龟子) 。眼:分为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基本够造相同。复眼由好多的小眼集合成,小眼由集光器和感受器两部分组成。单眼可以分辨光线的强弱,不能看清物体的形状,复眼可以分辨近距离的物体,能看清物体的形状。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种。有是复眼有时分为上下

3、两群。口器:是昆虫的取食部分,主要有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刮吸式、嚼吸式、舐吸式、锉吸式。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在演化上最为原始,各部分构造比较完整(蝗虫、白蚁)虹吸式口器:上鄂退化,下颚和外鄂叶十分发达,变成螺旋卷曲的喙。(蝶、蛾类的成虫)刺吸式口器:主要构造极度延伸,呈针状,适于穿刺,吸取动植物的组织液,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蚊、蝉、蝽)刮吸式口器:刮破寄主组织,然后吸允流出来的血液(牛虻)嚼吸式口器:具有强大的上颚,可以咀嚼固体食物,又有适于吸允花蜜的构造(蜜蜂)舐吸式口器:吸取暴露在外的液体食物或微粒固体物质(蝇类)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头式:下

4、口式(螽斯)、前口式(步行虫)、后口式(蝉)。二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为前胸、中胸、后胸,每个胸节有一对附肢,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常各具一对翅,呈为前翅和后翅。每一胸节都由背板、腹板、侧板(两块)组成。前翅在中胸上,后翅在后胸上。昆虫胸部的附肢及附器的类型1、足 是胸部的附肢,生在胸部侧下方的基节窝内,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跗节中垫及爪垫具有感觉器。主要类型:步行足(步甲、瓢虫)、跳跃足(蝗虫、蟋蟀后足)、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的前足)、游泳足(龙虱后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等。2、翅 昆虫

5、的翅是由胸部背板向两侧延伸成的背侧叶或气管鳃演化而来。翅具有四个区:腋区、轭区、臀前区、臀区。具有三个角为肩角、顶角、臀角,有两个褶为臀褶和轭褶。翅多为膜质,具有很多起骨架作用的翅脉,翅脉有纵脉和横脉之分。翅的类型:复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缨翅、鳞翅、毛翅、膜翅等。3、假想脉序图4、翅连锁昆虫在飞行时,前后翅借特殊的构造相互连接,以保持飞行动作的一致,这种连接构造称为翅连锁器。具有如下5种常见的翅连锁方式。P18翅轭型:前翅后缘基部的指状突挟持后翅前缘。如蝙蝠蛾。翅褶型:后翅前缘的耳状卷褶钩挂于前翅的卷褶上。如同翅目昆虫。翅钩型:后翅前缘中部的钩列下挂于前翅后缘的卷褶上。如膜翅目昆虫。翅缰

6、型:后翅基部1-3根长刚毛(翅缰)钩挂前翅腹面Cu脉上的短刚毛列或鳞毛上(翅缰钩=安缰器)。如多数蛾类。翅贴型(翅抱型):后翅肩区扩大贴附于前翅后缘下。如枯叶蛾、天蚕蛾及蝶类。三昆虫的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l-8节两侧常各具有气门一对。产卵器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及其作用1底膜 2皮细胞层 3表皮层 (1)内表皮:最厚,质地柔软而有延展性(2)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3)上表皮:最薄,结构最复杂,一般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3层,体色: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三种。体长: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和

7、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其功能1体腔即血腔: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各器官浸泡在血液中。昆虫胸部或腹部的横切面:两层膈膜将整个体腔分为三个血窦:(1)膈膜:背膈膜、腹膈膜(2)血窦:背血窦(心脏和大动脉)、围脏窦(消化、排泄、生殖器官)、腹血窦(中枢神经系统)第二章 昆虫生物学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单体生殖:孤雌生殖和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参考)双体生殖:两性生殖和雌雄异体的异体受精。(参考)两性生殖:需经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

8、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称为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单胚生殖:多胚生殖: 是一个成熟得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成体生殖:幼体生殖:昆虫处于幼虫时,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就进行生殖的现象。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第二节 昆虫的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突破卵壳而出的过程。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变态类型及其代表科(重点)P53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不同的虫态。不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

9、成虫3个发育阶段,幼期翅在体外发育,无蛹期。渐变态:成虫、幼虫在体型上很相似,生活习性相近,生境与食物相同,但幼虫的翅未长成,性器官不成熟,其幼虫成为若虫。(直翅目、螳螂目、革翅目、等翅目、纺足目、半翅目、大部分同翅目等)半变态: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有明显的分化现象,幼虫称稚虫。(蜻蜓目等)过渐变态: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类和雄性介壳虫等)增节变态:幼期和成熟期之间除了个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别外,腹部的体节数随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表变态:幼体与成虫之间除了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

10、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别。原变态:从幼期转变为成虫期需要经过1个亚成虫期。幼虫期蜕皮:昆虫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 次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幼虫,依此类推。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化蛹: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活动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虫态的过程,又叫化蛹。蛹的类型: 离蛹:也称裸蛹,触角、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可以活动,附肢离开身体

11、。 被蛹:附肢和翅由黏液贴于蛹体表面,外包一层坚硬透明的蛹壳,附肢不能自由活动。 围蛹:也是离蛹,只是化蛹时,末龄幼虫的表皮没有脱去,形成较硬的外壳,包住离蛹。如蝇类的蛹。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龄若虫的皮化为成虫的过程。补充营养: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成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成熟,需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成虫为完成性成熟而进行的取食活动称补充营养。恢复营养:昆虫产完一次卵以后为了下一次产卵的取食活动。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它外部形态的差异,即第二性征。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

12、的现象。(如“社会性昆虫”)第五节 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世代:昆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 止称为一个世代。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年生活史:昆虫在1年中生活史,又称生活年史。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的现象。 世代交替:多化性昆虫1年中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等有明显差异,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发生的现象。 休眠和滞育(异同比较)1.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利用休眠,可控制天敌昆虫的释放。2.滞育:由遗传性决定,并受光周期、温度、湿度、营养等共同作用,以及体内激素调控;一旦进入滞

13、育,即使给予适宜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才能解除滞育。第六节 昆虫的习性和行为P55昆虫的习性和行为有哪些,如何利用其进行害虫防治? +1、反射行为2、本能于趋性(趋光,趋温,趋湿,趋化)趋性:昆虫对外界某种刺激表现出趋向或躲避的行为。3、生活节律(日出性,夜出性)4、社会性行为(群集性)5、食性第三章 昆虫分类学1、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形式。2、各目的特征(以下为与林业有关的主要目区别参考特征)1直翅目:后足善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覆,雄鸣雌具产

14、卵器具体:头部复眼发达,单眼一般23个 触角常为丝状,由多节组成 口器为咀嚼式,下口式 前胸大,呈马鞍状 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呈扇状折叠于前翅下。2等翅目:筑巢白蚁等翅目,四翅相同角念珠,工蚁、兵蚁繁殖蚁,婚飞脱翅土木栖具体:体软,头部骨化,呈圆形、卵圆形、或近方形,前口式 复眼有或无,单眼1对或无 触角念珠状,由930节组成。 口器咀嚼式,兵蚁上颚一般特发达或呈畸形 胸部较小,但分节明显 有翅型有2对翅,膜质,长形,前后翅的大小、形状、脉序都很相似,翅基部有一脱落缝,翅脱落后仅留下翅鳞。3同翅目:前翅同质同翅目,喙出头下近前足,叶蝉飞虱蚜和蚧,常害农林和果蔬具体:头部向

15、后弯,为后口式 复眼多发达,单眼23个或无 触角刚毛状或长丝状 口器刺吸式,但喙基部由头的后方或前足基节之间伸出 前胸小,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息时翅作屋脊状覆于背上。4半翅目:体色多样 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 刺吸式口器,下唇延长形成分节的喙,从头部前端伸出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仅露出小盾片,后胸侧板靠近中足基节处有一个臭腺孔 翅2对,前翅基半部硬化革质,端半部透明膜质,后翅全为膜质5鞘翅目:装甲护体鞘翅目,触角多变单眼无,前胸发达小盾露,幼虫寡足或无足具体:体壁坚硬如覆坚甲 头部发达,前口式或下口式,象甲亚目前头延伸成喙 复眼发达,一般无单眼触角多样 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前胸多

16、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 前翅坚硬,角质化6鳞翅目:虹吸口器鳞翅目,同翅膜质鳞片覆,蝶舞两间蛾扑火具体:体躯和翅面有鳞片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退化 触角多样,蝶类球杆状,蛾类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 口器虹吸式或退化 翅的连锁方式有翅缰、翅轭、翅抱型7膜翅目:后翅钩列膜翅目,蜂蚁细腰并胸腹,捕食寄生或授粉,害叶幼虫为多足。具体:头部横形或球形,大而灵活 复眼发达,单眼3个或无 触角丝状或膝状 口器咀嚼式,蜜蜂总科嚼吸式前胸小,后胸常与腹部第1节愈合为并胸腹节 有翅2对,膜质,翅脉少8双翅目:复眼大,占据头部的大部分触角具芒状或其它 刺吸式口器或舐吸式口器 仅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翅脉简单,后翅特化为平衡

17、棒 跗5节,爪间常有爪间突,爪下有爪垫,具伪产卵器9缨翅目:体微小,白、黄褐、黑或红色,头下口式 复眼发达,单眼23个,无翅型无复眼 触角69节,常生有各种形状的感觉器锉吸式口器 翅脉退化、翅狭长、膜质,翅脉具长毛,为缨翅 足短,趾节12节,其端部有能伸缩的的泡,爪退化。3、主要阶元:界、门、纲、目、科、属4、标本的制作与保存(参考)(1)插针:按昆虫体大小选用适当的昆虫针,昆虫针插的部位因种类而异,一般都插在中胸背板的中央偏右,以保持标本稳定,又不致破坏中央的特征,鞘翅目(甲虫)插在右鞘翅基部约l/4处,不能插在小盾片上,腹面位于中后足之间;半翅目(蝽)小盾片很大,插在小盾片上偏右的位置;双

18、翅目(蝇类)体多毛,常用毛来分类,插在中胸偏右;直翅目(蝗虫)前胸背板向卮延伸盖在中胸背板上,针应插在中胸背面的右侧。鳞翅目需要展翅,插在中胸背板中央。(2)整姿:蝽、甲虫、蝗虫等昆虫针插以后,尽量保持活虫姿态。需将触角和足进行整姿,使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左右。 (3)展翅:蝶蛾类昆虫需要展翅。按昆虫的大小选取昆虫针、按针插部位要求插入虫体,将虫体腹部向下插入展翅板的槽内,使展翅板的两边靠紧身体,用昆虫针将翅拨开平铺在展翅板上。蜻蜒类要以后翅的两前缘成一直线为准;蝶蛾类以两前翅后缘成直线并与身体成垂直;蝇类和蜂类以前翅顶角与头顶在一直线上,然后再拨后翅使左右对称。最后用玻璃片压住或用光滑

19、纸条把前后翅压住,用大头针固定,放在干燥通风处干燥。(4)装标签:使用三级台的方法整理针插昆虫和标签的位置。第1级高26mm,用来定标本的高度。用双插法和粘制小昆虫标本时,纸三角、软木片和卡纸等都用这级高度。第2级高14 mm,是插采集标签的高度。第3级高7 mm,为定名标签。(5)标本的保存:制成的昆虫标本要放在阴凉干燥处,放在有防虫药品的标本盒,分类收藏在标本柜里。5、双名法即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名。定名人置于种名之后。书写学名时,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命名者的姓或姓的缩写中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印刷时属名种名要斜体,命名者要正体。 例:菜粉蝶

20、 Pieris rapae L.属名 种名 定名人姓氏6、目与科的特征(参考)半翅目:蝽科、缘蝽科、猎蝽科、红蝽科、长蝽科1、总体特征:喙管通常34节,触角45节,多为丝状。复眼发达;单眼2个。少数无单眼。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发达,通常呈三角形,前翅基部加厚革质,革质部又常分为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膜质部分称为膜片。2、分科依据:触角节数(4-5节,少3节),喙的节数(3-4节)蝽科:体中-大型,触角多5节,少数4节,喙4节,单眼一对。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上有多数纵脉,从一基横脉上伸出。跗节3节。缘蝽科:体狭长,两侧缘平行。触角4节,喙4节,中胸小盾片小,前翅膜区上从一基横脉

21、上分出多条分叉的脉。跗节4节。猎蝽科:体中型,触角4节,喙3节基部弯曲。膜片基部有2个翅室,伸出两条纵脉,均肉食性,捕食害虫。红蝽科:体长椭圆状,中至大型,多为红色或黑色。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前翅常有圆斑,膜片纵脉多于5条或呈网状,基部23翅室,趾节3节。植食性。长蝽科:体小至中形,体狭长。触角4节,着生在头部侧下方。喙4节,有单眼。前翅革质区无楔片,膜质区仅具45条简单的纵脉。足跗节3节。大多数种类植食性。等翅目:白蚁与蚂蚁的区别一、白蚁属等翅目昆虫,有翅成虫的前后翅几乎等长,翅长远远超过身体;蚂蚁属高等膜翅目昆虫,它的有翅成虫前翅大于后翅。二、白蚁的工蚁、兵蚁多为淡白色有翅成虫多为褐

22、色或黑褐色,腰为桶状即粗腰;蚂蚁多为棕色、褐色和黑色,腰为哑铃形即细腰。三、白蚁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卵到成虫经幼蚁或若蚁,无蛹期;蚂蚁属完全变态,由卵到成虫经幼虫期和蛹期。四、白蚁(除有翅成虫)畏光活动和取食时有蚁路或蚁被掩护;蚂蚁不畏光,除少数种类外,活 动一般不筑路。五、白蚁主要取食木材和含纤维素的物质(吃素),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不贮粮;蚂蚁食性很广, 吃荤,有贮粮习性。六、白蚁成虫在分飞落地、脱翅后雌雄才能配对交配繁殖,且长期居住在一起,经常交配;蚂蚁 在飞行中交配,交配后雌雄即分离,且雄蚁不再起作用。鳞翅目:蛾、蝶的区别;凤蝶、蛱蝶、眼蝶、粉蝶和弄蝶的特征。蝶类:色彩鲜艳,多美丽,白天

23、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背上,触角球杆状,连锁器为翅抱型蛾类:色多暗淡,夜间活动,静止时双翅平置于体背,呈屋脊状,少数四翅平铺,触角形状多异,连锁器多为翅缰型,少数翅抱型、翅轭型(1)凤蝶科:翅三角形,后翅外缘呈波状或有一燕尾状突起。前翅R脉分5支,在中室下与A脉基部问有一小横脉相连,后翅A脉仅1条,肩部有1钩状小脉。(2)蛱蝶科:翅面有各种鲜艳的色斑。雌、雄蝶前足都很退化,雄蝶跗节1节,雌蝶跗节45节。翅色鲜明,前翅R脉分5支,A脉1条。后翅A脉2条。(3)眼蝶科:翅上多眼状斑,反面更明显。翅基有粗壮脉。(4)粉蝶科:多中型,翅面多为白、黄、橙等色,A脉1条,后翅A脉2条。(5)弄蝶科:触角末端

24、尖出,弯成小钩。前、后翅的翅脉各自分离无共柄现象,由翅基部或中室分出,翅面上常具白斑或黄斑。双翅目:蝇科和虻科的区别虻科:体粗壮,中至大形,头部大,后方平截或凹陷。复眼大,占据头的大部分,雄虫为接眼,雌虫为离眼。触角第3节最大、角状、由38个亚节组成。口器适于刺吸。平衡棒显著。腹部阔扁,多毛,可见腹板6节。蝇科:小至中形,灰黑色,头部大,能活动。复眼发达,通常为离眼,少数种类雄虫为接眼。触角芒羽状。喙肉质,可伸缩。胸部背面常具有黑色纵条,下侧片及翅侧片的鬃不排成行列。翅大,腋瓣发达,M1+2脉末端上弯,靠近R4+5。腹部有毛,气门在第28节背板上。直翅目:蝗亚目、螽蟖亚目与蝼蛄亚目的区别1、总

25、体特征:体中大型,头下口式,单眼2-3个,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臀区发达,或翅短小或无翅,后足多跳跃足。植食性,少数肉食性。2、直翅目分亚目:依据:触角长度、节数、跗节几节、足的类型A、蝗亚目:触角短于体长,少于30节;跗节3节;后足跳跃足;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以后足磨擦前翅而发音;产卵器锥状,粗短;尾须短。B、螽斯亚目:触角长于体长,多于30节;跗节4节(螽斯)或3节(蟋蟀);后足跳跃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以左右翅磨擦而发音;产卵器矛状或针状、刀状或剑状;尾须短(螽斯)或长(蟋蟀)。C、蝼蛄亚目:触角短于体长,多于30节;足跗节2-3节;前足开掘足;听器位于前足

26、胫节基部,不发达;以左右翅磨擦而发音;产卵器退化,不外露;尾须长。第四章 昆虫生态学害虫:当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超出了某种允许的阈值水平而引起经济损害的时候。 种群: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群落:占有一定空间,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几个或多个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在一特定的区域的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信息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环境因素 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气候因素,或称为无机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降水、光、风、土壤、地形、人为活动影响等。非密度制约因子;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有机因素,主要包括昆虫的食物和天敌。密度制约因

27、子第二节非生物因素与昆虫的关系温度、湿度、降雨、光、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一、 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昆虫是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其有效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加强酶和激素的活性,从而加快昆虫体内生化反应的速度,表现在发育速度的加快。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可将温度划分为5个温区:致死高温区:45-60 亚致死高温区:40-45 适温区:8-40 亚致死低温区:-10-8 致死低温区:-40-10适温区又可分为以下3个温区。高适温区 温度约为3040。最适温区 一般为2030。寿命适中,繁殖力最大。低适温区 一般为820。此温区的下限,称为最低有效温度,只有高于这一温度,昆虫才开

28、始发育,故称为发育始点(发育起点)温度。1 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得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能是一个常数,积累的总热能以发育历期与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的乘积表示,称为积温常数即:K=D*T K-积温常数 D-发育历期 T-发育温度 昆虫在发育起点(c)以上的温度才开始发育即: K=D(T-C) K-有效积温常数 单位:日度。当测的害虫某一虫期或龄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后,就可根据当地常年的平均气温,结合近期天气预报,利用积温预报式,发生对害虫下一虫态或龄期出现时间的预报。2 发育起

29、点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因为: K=D(T-C); V=1/D (V-发育速率) 所以:T=KV+C 多组T、V值 用最小二乘法可求 K C *多级人工变温法 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期例:如7月10日深点食螨瓢虫产卵盛期,7月中旬气象预报平均温度为28 ,预测其1龄幼虫的盛期。(K=58.06日度 C=15.46 ) 解:已知 K=D(T-C) D=K/(T-C)=4.6 即5天。 故7月15日是1龄幼虫的盛期 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的代数 如果某地对该种昆虫一年内可提供的有效积温K1小于K,这种昆虫就不能在该地分布。 代数D=K1/K(代)。利用有效积温保存天敌和确定释放天敌适

30、期例:玉米螟赤眼蜂全代的发育始点为5 ,完成一代需求的有效积温为235日度,选择低温保存温度在5 以下。 又如5月20日预测到6月2日(即13天后)是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适期,求在何种温度下繁蜂,可不误在6月2日适期放蜂 K=D(T-C) 235=13X(T-5) T=21.5 3 低温致死效应和昆虫的耐寒性过冷却现象:昆虫的体液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这种现象叫过冷却现象。 昆虫的体温持续下降,当体温降到 0以下时,体液不结冰,但当体温降到一定低温(如-12 )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热量,此时体温复升,这一温度称为过冷却点。但体温只能升到接近0 处,而后又慢慢下降。4 光对昆虫

31、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可见波长范围在250一700m之间,对紫外光敏感,而对红外光不可见。光强度的影响:日出性昆虫、夜出性昆虫、昼夜活动性昆虫、弱光性昆虫。5 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风:影响昆虫传播、扩散;可使昆虫致死。另外造成树木折断枯死造成次期性害虫大发生。土壤因子:据估计,大致有95%的昆虫种类与土壤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第三节 生物因素与昆虫:食物和天敌1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1.1昆虫食性的分化1.1.1 按食物的性质 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1.1.2 按取食范围的广狭区分 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2 昆虫的天敌1)捕食性天敌螳螂、蜻蜓、猎蝽、瓢虫、步甲、虎甲及直翅目、双翅目、膜

32、翅目、脉翅目昆虫。2)寄生性天敌:按寄主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蛹寄生、成虫寄生或跨期寄生。按寄生习性分为:单寄生、复寄生、重寄生。3)病原微生物:细菌(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BT)真菌(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昆虫感染以上三种病原后的病状区别(参考)细菌致死:虫体内组织液化,虫体表面体色发暗,液化的组织挑破后有恶臭。病毒致死:虫体内组织液化,液化的体液无恶臭,体色变淡,死前会倒挂在枝条上。真菌致死:虫体里充满菌尸,吸收虫尸内的水分,导致虫体僵硬、干缩。4)捕食性鸟类和其他有益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蜘蛛、捕食螨。第四节 森林昆虫种群及其动

33、态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2.种群的统计特征1)统计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比、年龄组配、繁殖率、滞育率等2)密度: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生物种群个体的数量。第五节 昆虫群落生态学优势种: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 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 态系统的结

34、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这说明群落中的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性。第五章 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和方法第一节害虫管理的理念应用害虫管理的原理提出如何管理害虫?害虫综合治理: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使用生物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的目的。第二节 害虫管理的原理及技术方法一、森林害虫种群数量调节的基本原理1、生物潜能 2、反馈和负反馈机制 3、生态对策K对策:采用发育慢、高竞争力、生殖开

35、始迟,体型大、数量稳定和寿命长的策略。R对策: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的对策。二、害虫种群数量调节的技术方法(一)森林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 对内检疫(国内检疫)和对外检疫(国际检疫)。 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其中昆虫11种、病原微生物6种,线虫1种,植物1种,并自2005年3月1日开始生效.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昆虫(11种

36、):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突圆蚧、杨干象、苹果蠹蛾、双钩异翅长蠹、蔗扁蛾、枣大球蚧、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美国白蛾(二)林业技术 运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大量发生繁衍的条件,或直接消灭、减少虫源,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1、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2、加强经营管理:造林前对土壤昆虫、立地等的调查;营造混交林,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创造复杂的生态条件;适地适树,树种的合理配置;采取封山育林、合理抚育,及时修枝、间伐,组织透光伐、卫生伐等,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清除林内杂草、灌木、粗糙树皮,冬耕深翻;合理施肥灌溉。3、合理采伐、运输、储藏(三)生物防治方法 广义:利用生物或

37、其代谢产物(激素或提取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防治植物病害、杂草、其他有害动物、害虫等。 (四)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1、捕杀 2、阻隔 4、高温处理 3、诱杀:潜所诱杀、食物诱杀、灯光诱杀、性息素诱杀、颜色诱杀5、放射性元素处理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同位素、各种射线处理害虫,微波杀虫,紫外线灭菌等方法。(五)化学防治农药:优点:应用广、见效快、较经济缺点:昆虫的抗药性 害虫再增猖獗 农药残留1、农药的分类 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 按成分和来源分:无机杀虫剂,包括砷酸钙、

38、砷酸铝、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按作用方式分:触杀剂(辛硫磷、氰戊菊酯)、胃毒剂(砷酸钙、砷酸铝)、熏蒸剂(氯化苦、磷化铝、溴甲烷)、内吸剂(乐果、久效磷)、拒食剂(拒食胺)、忌避剂(香苯油)、引诱剂(性引诱剂)等。2、剂型 粉剂 可湿性粉剂 乳油、浓乳剂、乳膏 颗粒剂 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水剂 3、农药的使用方法喷粉法 喷雾法 超低容量喷雾和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量在5000ml以下,雾滴直径在100微米以下;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量在7500015000ml以下,雾滴直径在100150微米以下。烟雾法。适合于树高、

39、林密、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气温逆增和风速影响大。早晚易出现气温逆增现象,林内风速为0.3-1.0m/s适合放烟。熏蒸法。溴甲烷、磷化铝。拌种法。土壤处理。毒饵法。种苗浸渍法。毒环法。4、农药的合理使用 正确选用农药;合理混用农药;交替轮换农药;严格掌握用药量,控制药剂浓度、用药次数等;适时施药;喷药均匀周到,保证施药质量;注意保护天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异同(参考)生物防治优点:1)害虫不会对天敌产生抗性;2)不杀伤天敌,不破坏自然平衡;3)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4)可长期有效控制害虫。缺点:1)天敌与害虫之间存在天敌跟随现象,对害虫的控制较缓慢;2)生物制剂的生产不如化学农药那样工

40、厂化生产,质量也不那么稳定;3)生物制剂的施用受天气条件限制,效果不如化学农药稳定;4)生物防治不能防止害虫造成部分损害。化学防治优点:1)见效快;2)生产工业化;3)质量稳定;4)使用方便。缺点:1)农药残留造成环境污染;2)杀伤天敌,造成害虫的再增猖獗以及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害虫易产生抗药性。第五章 各论部分(形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主要防治方法)(仅以参考,自行删增)一、松突圆蚧1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略呈宽梨形,淡黄色,体前端最宽,腹部第24腹节侧缘稍突出,疣状触角具刚毛1根,口器发达,体背于口器前在近体缘处有一个圆突,胸气门2对,臀板较宽。雄成虫体长约0.78mm,触角1

41、0节,各节散生数根细毛,单眼2对,胸足3对,前翅展约1cm。后翅棒状、棒端刚毛1根,腹部末端较尾器稍弯曲。雌介壳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直径约2mm,白色或浅灰黄色,被蜕皮壳3个。雌介壳长椭圆形,前端稍宽、后端略狭、尾端略平,浅褐色,白色蜕皮壳1个、位于介壳前端中央。若虫:初孵若虫椭圆形,长0.20.3mm,浅黄色。单眼1对,触角4节、端节最长、口器发达、足3对、臀叶2对,中臀叶子发达、间生有长、短刚毛各1对。2生物学特性松突圆蚧在福建福清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越冬种群中以2龄若虫为主,林间全年自然雌性比为2.051,第1代雌成虫的产卵量与其解剖的胚胎数目没有显著差异,可利用

42、其胚胎数目对第1代种群的增长进行预测。47月是全年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时期。3. 主要防治方法(1)营林技术措施: 在该蚧虫危害的松林应适当进行修枝间伐,保持冠高比为2:5,侧枝保留6轮以上,以降低虫口密度,增强树势。修剪下的带蚧枝条要集中销毁。(2)生物防治: 在疫情发生区,采用林间繁殖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蜂,并在林间人工释放就地繁育的种蜂,并加强对当地天敌的保护和促进,实现可持续控制该蚧的目标。(3)化学防治: 采用50%杀扑磷、25%喹硫磷药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使用松脂柴油乳剂可在1011月进行飞机喷洒或在45月地面喷洒。二、松墨天牛1形态特征成虫:橙黄色到赤褐色。

43、触角棕栗色,雄虫触角第1、2节全部和第3节基部具有稀疏的灰白色绒毛,雌虫触角除末端2、3节外,其余各节大部分灰白色,只末端一小环为深色。雄虫触角超过体长一倍多,雌虫触角约超出1/3。前胸宽大于长,侧刺突较大;小盾片密被橙黄色绒毛。鞘翅具5条纵纹,由方形或长方形的黑色及灰白色绒毛斑点相间组成。腹面及足杂有灰白色绒毛。卵:长约4mm,乳白色,略呈镰刀形。幼虫:乳白色,扁圆筒形,头部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状横纹。蛹:体长2026mm,乳白色,圆筒形。2生物学特性松墨天牛在福建闽西北一年发生1代,主要以高龄幼虫在木质部的蛀道中越冬,少数在树皮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继续取食,4月上

44、旬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化蛹,4月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成虫开始咬刻槽产卵,6月中旬幼虫出现,7月上、中旬是卵孵化盛期10月下旬或11月初幼虫陆续越冬。3主要防治方法(1)加强营林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防止食叶害虫危害,并进行间伐,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全面清理林间枯立木,并及时砍伐处理,采伐木应及时运出林间,伐倒木及时进行剥皮处理。(2)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应用飞机或高压喷雾器喷洒杀螟松、马拉硫磷、敌敌畏等农药毒杀成虫。(3)在林间堆放饵木诱杀成虫产卵,或利用天牛引诱剂诱杀成虫。(4)利用斯氏线虫防治,或选用斑头陡盾茧蜂防治天牛幼虫。三、马尾松毛虫1形态特征成虫:体色变化较大。体长20-30mm

45、,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翅面有3-5条向外弓的深棕色横线,中间有一白色圆点,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后翅呈三角形,无斑纹,暗褐色。卵:椭圆形,初产粉红色,近孵化时紫褐色。幼虫:胸部2、3节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两带之间丛生黄毛。自3龄起腹部1-6节背面两侧,各生有一束黑色的刚毛及片状毛束;体背显银白、金黄或黑褐等色。 蛹:纺锤形,棕色或栗色,腹未端臀棘细长,顶端卷曲。茧长椭圆形,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茧外表附着幼虫体上脱下的毒毛。 2.生物学特性2.1生活史 福建一年发生23代,闽西北以2代为主,偶尔发生3代;沿海地区一般3代。在

46、闽西北以45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树皮缝里、地被物中、石块下越冬,但在闽南无明显的越冬现象。一般松毛虫幼虫第一代出现于5月份,第二代在7月份,第三代在9月份。2.2生活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喜飞向生长良好的松林,飞行距离可达1900m,夜间1923时和黎明45时飞翔活动频繁。卵聚产于针叶上,每块数十至七八百粒,一般为三四百粒。树冠中、下部卵块多,卵的死亡率为20%。幼虫:58龄,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半天后多群集树梢取食针叶一侧成缺刻,受害叶枯黄卷曲。这种枯叶丛是调查幼虫的好标记。龄幼虫能咬断针叶。1、2龄幼虫受惊吐丝下坠,并可随风飘散到其它树。3龄起取食整个针叶,受惊时弹跳坠落。13龄幼虫死亡率75%以上,4龄起虫口趋于稳定。昼夜排粪70粒左右。老熟幼虫食量占总食量的70%-80%,食料缺乏引起幼虫爬迁。老熟幼虫在树冠上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在两广越冬代幼虫多在地面结茧。3.发生规律3.1温度最适温度为28,产卵量高。越冬期间能耐-7低温,越冬代气温达10开始取食。春季气温骤降使大量幼虫死亡。3.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