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7 ,大小:1.88MB ,
资源ID:311892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18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pdf

1、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1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压力容器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本规程 由质检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 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 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 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2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1.1 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

2、检 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I、II类压力容 器及蒸汽锅炉、热水锅炉、锅炉安装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 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引用标准:(1)GB150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2.1 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取得资

3、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2.22.3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T4730.1-2005的要求并定 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4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 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 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3.检测方法:3.1 各种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在选用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图纸及技术 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GB150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如果选择两种或多种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时,则每种方法

4、的检测结果都 应合格,才能算合格,否则应进行返修处理。3.2 压力容器壁厚小于等于38mm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33.3 压力容器壁厚大于38mm(或小于等于38mm,但大于20mm且 使用材料搞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时,其对接接头如采用 射线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如采用超声检测,则每条 焊缝还应附加局部射线检测。无法进行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时,应采用其 他检测方法进行附加局部无损检测。附加局部检测应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 部位,附加局部检测的比例为本规程原无损检测比例的20%o3.4 对有无损检测

5、要求的角接接头、T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 检测时,应做100%表面检测。3.5 铁磁性材料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4.检测时机的选择:4.1 对于不同焊接材料的焊接,由于其可焊性的差异,焊接接头结构 的不同,存在的淬硬性也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焊接材料的焊接接头应选 择不同的检测时机,以确保检测的可靠性。4.2 对焊接接头的检测应在焊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 少应在焊后24小时后进行检测。4.3 对于检验热处理工艺性能时应安排在热处理后进行。4.4 对于封头的检测应在冲压成型后进行,否则无效。5.检测表面的验收5.1 凡是进行无损检测的工件,必须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无

6、损 检测。5.2 进行检测的工件表面,除应符合标准要求以外,其表面不得存在:裂纹、气孔、弧坑、咬边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焊接接头两侧的飞溅 和熔渣,必须清除。5.3 对于进行超声波或表面探伤检查的部件除满足上条规定以外,所 有影响检测的锈蚀、防护层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标 准要求。5.4 对于上述要求不合格的须加以修整,合格后才能进行检测,否则,探伤人员有权拒绝检 测工作。6.检测档案管理与规章制度6.1 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技术,没有资格的人员不能独立 进行检测工作。6.2 认真填写记录报告,严格执行标准规定,不得弄虚作假。6.3 做好档案的保存工作,并根据要求所有

7、的检测档案报告及检测底 片保存不少于七年。7.安全防护管理7.1 无损检测工作由于其一般工作于现场,其检测过程中与电接触,其射线检测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渗透检测所使用药品为可燃性和具有毒 性介质的存在,因此必须注意安全防护管理。7.2 对于射线检测,其工作场地,及防护措施符合GB4792的规定。7.3 对于操作过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及厂内辐射安全的管理 规定。射线检测设备操作规程见附录4第三章 无损检测质控程序2.1本程序由无损探伤室负责实施及控制,并与其他部门配合执行。2.2 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目的在于有效的服务于生产,并有助 于质保体系运转,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对无损

8、检测程序进行 质量控制,为焊接工艺的制订与校对,产品焊接结构的内在质量状况提供 准确依据。2.3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组织检测人员对材料及焊接接头的检验结果 进行评审,并负责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2.3.1 相关部门负责按检测评审结果对检测产品进行处置。2.4工作过 程2.4.1 无损检测系统控制一览表(表1)2.4.2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图(图1)2.4.3 质检部根据生产任务情况,技术图样要求、产品及材料工件的原 始参数、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转到本程序。2.4.3.1 本程序负责人在接受任务委托后,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着手任务 的研究及准备工作。5243.2质检部负责组织检验员对材料及焊接产品的外观质

9、量验收确认 合格后,出具无损检测委托单转到本程序。2.4.4 检测准备2.4.4.1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组织无损检测工艺的制订,审核并保证其 正确实施。2.4.4.2 检测工艺的编制人员必须是由国家认证合格的并具备相应II级 或以上资格的人员,其通用工艺规程必须经厂级技术负责人批准才能实施 执行。2.4.43 建立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资格档案和检测设备的购置、维护 档案记录,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检修。2.4.5检 测表面的复查2.4.5.1本 程序接到无损检测委托单后,由本程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检 测人员进行表面复查。2.4.S.2检 测表面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文件及检测技术条件的要 求,且

10、不影响对检测结果的评定,否则检测人员拒收并通知有关部门。2.4.6检 测的实施2.4.6.1全 过程应执行检测工艺并认真填写检测原始纪录,绘制检测位 置简图。2.462注意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操作,防止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注 意检测器材的安全保管,防止使用过程的污染及防火。2.4.7检测结果的评审2.4.7.1无损检测责任师组织具有相应I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测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审。2.4.7.2进行评审的检测结果必须是符合JB/T4730.1-4730.5-2005标准 或其他相关标准要求。2.473对评审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进行产品的扩充检测后,填写 焊接不合格检测处置单和检测缺陷传递单,传

11、递到质检部,由质检部与生 产车间协商进行返修处置,并做好检测评审纪录。2.4.8扩检与复检2.4.8.1 对局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若在检测部位出现超 标缺陷时。则应实行不少于该条焊接接头长度10%的,且不小于250mm 的补充局部检测;如仍不合格,则应对该条焊接接头全部检测。2.4.8.2 对返修部位的复检根据附录E执行。2.4.9检测报告的填写、审核与签发2.491经检测评审合格后,并开具无损检测合格通知单,通知车间进 行下序工作。并进行检测报告的填写,报告人员根据评审纪录和检测纪录 认真填写。2A9.2填写好的报告经审核人审核签字后。最后由无损检测责任师进 行核定签字。2.4.

12、93在报告的审核及核定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则重新进行检测结果 的评审复验。2.494核定合格后的报告,一式三份,一份留存入档,两份由质检部 存入产品档案及提交用户。2.4.10检测档案内容:a:无损检测委托单b:焊接不合格检测处置单C:无损检测合格通知单d:无损检测报告e:无损检测工艺卡 f:底片6第二章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及工艺范围1.1 本工艺具体规定了射线检测对象、方法、人员资格、设备、检测 技术及验收标准的基本要求。1.2 本工艺根据JB/T4730.2-2005的要求及我公司具体情况制订,适合 用于2-50mm的钢制压力设备A、B类对焊接缝及钢管的对接焊缝射线检 测,并符合固规

13、及GB150蒸规热规的要求。1.2.1本工艺实施过程中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必须遵照产品设计图样 的技术要求规定。122对特殊检测工件以及本工艺范围外的检测,必须 制订相应的工艺措施,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1.2.3射线检测专用工艺及具体产品工艺卡为本工艺具体补充,其规定 更明确,作为检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2.人员要求2.1 检测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 监督管理规则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技术等级 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2.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1.0,从事评片的 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3.安全防护3.1 在

14、检测的实施工作中,应遵循时间、距离及屏蔽的三大防护方法,全过程控制射线防护的安全,并符合GB18871、GB1635和GB18465的规 定。3.2 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 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计量仪。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 料4.1.1设备的选用:根据工件材料密度、形状、厚度尺寸选择。为保障 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选择的透照规范尽量在选择使用的X光机额定电 压的80%内。4.2胶片:根据JB/T4730.2-2005要求,一般选用T3型胶片,我公司基本选用柯达胶片,也可选用相同类型胶片。4.2.1无论选用任何类型胶片,但

15、其暗室处理的配方必须与所用胶片配 套。4.3增感屏: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均为0.03mm。74.3.1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贴紧。4.3.2 增感屏的表面应保持光滑清洁,无污染损伤,变形。4.4 观片灯4.4.1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的有关规定。4.4.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4.5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4.5.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o4.5.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验方法可参照JB/T4730.2-2005 附录B的规定进行,黑度片应每隔两年校验一次。4.6 像质计4.6.1 底片影像质量

16、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 符合JB/T7902的规定,JB/T7902中未包含的丝径、线号等内容,应符合 HB7684的有关规定。4.6.2 像质计的材料、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 围应符合JB/T4730.2-2005表2的规定。5.检测表面制备5.5.1 检测表面制备见总则第5条的规定6.检测时机6.1 检测时机见见总则第4条的规定7.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7.1 透照布置7.1.1 透照方式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 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 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典型的透照方式见下图1图17.

17、1.2 透照方向透照时射线束中心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 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7.1.3 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进行控制。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 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应符合表1的规定87.1.4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时应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a)T(壁厚)W8mmb)g(焊缝宽度)WD。/4。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7.1.5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次数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

18、斜透照方式 椭圆成像时,当T/DW0.12时相隔90透照2次。当T/D 0.12时相隔120 或60透照3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或60透照3次。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 透照一次。鉴于透照一次不能实现焊缝全长的100%检测,此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并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 求。7.2 射线能量7.2.1 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 保证适当的曝光量。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 用超过规定的X射线管电压。但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7.3 射线源至

19、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7.3.1 由于本公司产品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为AB级,所选用的射线源至 工件表面的距离AB级射线检测技术:?NlOd2b2/37.3.2 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7.11.2和7.11.3的要求,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7.3.3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7.11.2和7.11.3的要求,?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7.4 曝光量7.4.1 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15mA2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7.5 曝光曲线7.5.1

20、 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作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 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97.5.2 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以及底 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7.5.3 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 分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7.6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7.6.1 本公司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762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 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铅字标记,一般铅字

21、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按检测工艺的 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 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 散射防护符合要求.7.7 像质计的使用7.7.1 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 度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 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7.7.2 像质计放置原则a)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 胶片侧.双壁双影透照规

22、定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b)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c)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方法 时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 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应识别像质计丝号,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 片灵敏度符合要求.d)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 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7.7.3 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 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23、:a)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 隔地放置3个像质计.b)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7.7.4 小径管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附录F(规范性附录)规定的专用(等经金属丝)像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7.7.5 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 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7.8 标记107.8.1 透照部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组成。标记一般由适当尺 寸的铅(或其他适宜的重金属)制数字.拼音字母和符合等构

24、成。7.8.2 识别标记一般包括:产品编号.对接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 照日期。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应有扩大检 测标记。具体标识方法见附录C。7.8.3 定位标记一般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 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 表示。搭接标记是 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合“t”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 方法表示。7.8.4 标记一般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外的部位,所有标记 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7.9 胶片处理7.9.1 本公司采用手工冲洗方式处理。7.9.2 胶片处理一般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25、进行。7.10 评片要求7.10.1 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 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7.10.2 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 的暗适应时一般为5minlO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 不少于30so7.10.3 评片时,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W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 应不低于30cd/m2.b)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 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10cd/m2。7.10.4 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5mm宽的区 域。7.11 底片

26、质量7.11.1 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7.11.2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应符合下列规定:AB级:2.0W DW4.0;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 允许降至1.5;7.11.3 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时应符合JB/T4730.2-2005表5的规定;双 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时应符合表6的规定;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 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时应符合JB/T4730.2-2005表7的规定。7.11.4 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象识别的水迹、划痕、斑 纹等伪缺陷影像。8.钢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

27、检测质量分级8.1 范围:本条适用于厚度为2mm-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 体不锈钢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8.2 缺陷类型11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 陷和圆形缺陷共五类。8.3 质量分级依据根据对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可分为I、II、III、W级。8.4 质量分级的规定钢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应见底片评片 工艺(附录D)9.检测报告9.1 检测过程中应做好原始记录,包括日期、编号、检测位置、工件 名称、规格尺寸、透照方式及参数并绘出位置简图。9.2 底片评定合格后,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

28、和底片至少要保存七 年。第四章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超声检测人员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范围、方法和质量分级等。1.2 本规程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对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 用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检测。2.引用标准和规程2.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2 GB150-2011压力容器2.3 JB/T4730.1-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4 JB/T7913-1995超声波检测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2.5 JB/T9214-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2.6 JB/T10061-1

29、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2.7 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2.8 JB/T10063-1999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3.检测人员应符合本规程中总则的有关规定4.检测设备本公司现使用的是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的CTS-2020 一台设备。4.1 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 伤仪应具备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任意 相邻12dB误差在l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ldB。水平线性误差不 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

30、于5%其余指标应符合力/丁10061的规定。4.2 探头12(1)晶片有效面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 边不大25mm.(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主方向不 应有明显的双峰。4.3 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4.3.1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 10dBo4.3.2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4.3.3 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 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 不大于15mm。4.3.4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

31、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o4.3.5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 试。4.4 试块4.4.1 标准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 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力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4.4.2 标准试块尺寸精度应符合JB/T4730.3-2005的要求,且其他制造 要求应符合JB/T10063和JB/T7913的规定。4.4.3 现场检测时,允许采用其它形式的等校对比试块,其反射体的形 状、尺寸和数量应符合JB/T4730.3-2005的规定。5.检测的一般方法5.1 检测准备5.1.1 承压设备

32、超声检测的检测时机及抽检率的选择等应按相关法规、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5.1.2所确定检测面应保证检查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对于钢 板和锻件应检查道整个工件;而对熔接焊则应检查到整条焊缝。5.1.3 检查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 物者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5.2 检测覆盖率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o5.3 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去150mm/S。当采用自 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5.4 扫查灵敏度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o5.5 耦合剂采用机油、浆糊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33、。6.校准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头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 轴线,以获取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136.1 仪器校准在仪器开始使用前,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测定,在使 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1的规定。6.2 探头校准新探头使用前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 辨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并满足 其要求。6.3 仪器和探头系统的测定和复核6.3.1 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测定a)使用仪器一斜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 离,调节或复核

34、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b)使用仪器一直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 和分辨力,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6.3.2 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遇到下列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b)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c)连续工作4h以上时;d)工作结束时。6.3.3 检测结束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a)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 线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 部位进行复检。b)应对扫描灵敏度进行复核。校核点不应小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 点下降2dB,

35、则应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如上升2dB,则应对所有 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7.承压设备用钢板超声检测7.1 本条适用于板厚6mm-2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承压设备用 板材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奥氏体钢板、银及银合金板以及双向不锈钢 板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条执行。7.2 探头选用探头选用应按表1的规定执行。表1探头选用147.3 标准试块7.3.1 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小于或等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 JB/T473023-2005图1所示的CBI标准试块。7.3.2 用单直探头检测板厚大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表2及JB/T4730.3-2005图2CBII标准试块的

36、规定,试块厚度应与被检钢板厚度相近。7.4检测灵敏度7.4.1 板厚小于或等于20mm时,用CB I试块将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 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检测灵敏度。7.4.2 板厚大于20mm时,应将CBII试块5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 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检测灵敏度。表2 CBII标准试块7.4.3板厚不小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完好部位 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7.4.2的要求相一致.7.5 检测方 法7.5.1检测面可选钢板的任一轧制表面进行检测,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要 求时,也可选钢15板的上下两轧制平面分别进行检测.7.5.2扫

37、查方式图1图1探头扫查示意图b)a探头沿垂直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 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内应作100%扫查,扫查示意图如图1.b根据合同.技术协议或图样的要求,也可进行其它形式的扫查.7.6 缺陷的测定与记录7.6.1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作为缺陷:a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满刻度的50%,即F1N50%者.b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l)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等于50%,即(B1)V1OO%,而 F1/B1N50%者.c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

38、的50%,即(B1)3N/T,m=2n=按式(1)计算:a=(Bn-Bm)-6/2(m-n)T?(1)式中:a-衰减系数,dB/m(单程)(Bn-Bm)-两次衰减器的读数之差,dB:T工件检测厚度,mmN一单直探头近场区长度,mmM,n一底波反射次数.8.6.3 衰减系数(T23N)按式(2)计算a=(Bl-B2)-6/2T?(2)式中:(B1-B2)dB:其余符号意义同式(l)o8.6.4 工件上三处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即为该工件的衰减系数。8.7 缺陷当量的确定8.7.1 被检缺陷空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采用AVG 曲线及计算法确定缺陷当量。对于3倍近场区内的缺陷,可采用单直探头

39、 或双晶直探头的距离一波幅曲线来确定缺陷当量。也可采用其它等效方法 来确定。8.7.2 计算缺陷当量时,当材质衰减系数超过4dB/m,应考虑修正。8.8 缺陷记录8.8.1 记录当量直径超过64mm的单个缺陷的波幅和位置。8.8.2 密集区缺陷:记录密集区缺陷中最大当量缺陷的位置和分布。饼 形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64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其它锻件应记录 大于或等于力3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缺陷密集区面积以50mm350mm的方块作为最小量度单位,其边界可由6dB法决定,应按表 7要求记录底波降低量。8.9 缺陷等级评定8.9.1 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见表68.9.2 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

40、见表78.9.3 密集区缺陷等级评定见表8198.9.4 表6、表7和表8的等级应作为独立的等级分别使用8.9.5 如果工件的材质衰减对检测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应重新进行热处 理896如果被检测人员判定为危害性缺陷时,锻件的质量等级为V级.897锻件修补后,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评定。9.钢制承压设备对 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9.1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本条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400mm全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以及螺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也可按本 条的规定进行。本条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对接焊接接头,外径小于 159mm的钢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内径小于或等于

41、200mm的管座角焊缝,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对接焊接接头 的超声检测。表6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 mm表7由缺陷引起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 dB注:本表仅使用与声程大于一倍近场区的缺陷表8密集区缺陷的等级评定9.2 试块9.2.1 试块制作应符合4.1.4.4条的规定9.2.2 采用的标准试块为CSK-I A.CSK-IIIA.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 JB/T4730.3-2005标图14和图16的规定.9.2.3 CSK-I A.和CSK-IIIA试块适用壁厚范围为6-120mm焊接接头,在 满足灵敏度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等效试块.9.2.4 检测曲面工件

42、时,如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W为探 头接触面宽度,环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应采用与 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反射孔的位置可20参照标准试块确定.试块宽度b 一般应满足:b22 人 S/D0?(3)式中:D0试块宽度,mm;入声程,mm;声源有效直径,mm;9.3 检测准备9.3.1 检测面a)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 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5mm,最大为10mm.b)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 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W6.3 口 m,一般应进行打磨.(1)采

43、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式中:P=2KT?(4)或 P=2Ttan?(5)P-跨距,mmT母材厚度,mmK探头K值 B探头折射角(。)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相邻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果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 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9.3.2 探头K值斜探头的K值选取可参照表9的规定,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K 值探头.表9 推荐应用的斜探头K值9.3.3 母材的检验对于C级检测,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先用直探头检测,以 便检测是否有影响斜探检测

44、结果的分层或其它种类缺陷存在,该项检测仅 作记录,不属于对母材的验收检测.母材检测的规程要点如下:a)检测方法:接触式脉冲反射法,采用频率2-5MHZ的直探头,晶片直径 10-25mm:b)检测灵敏度:将无缺陷处第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刻度的100%:21c)凡缺陷信号幅度超过荧光屏满刻度20%的部位,应再工件表面作出 标记,并予以记录.9.4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绘制9.4.1距离一波幅曲线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试块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族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与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I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n区,判废线及其以上区为ni区.如图2所示.如果距离一波

45、幅曲线绘制在荧光屏上,则在检测范围内不低于 荧光屏满刻度的20%.9.4.2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a)壁厚为8-120mm的焊接接头,其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按表10规定.b)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c)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W2/4时,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 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上进行.d)工件的表面耦合剂损失和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否则应按 JB/T4730.3-2005标准附录F(规 范性附录)的规定进行传输损失补偿。在 一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失差小于或等于2dB时可不进行补偿。e)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波幅,dB距离,mm图2表10

46、 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灵敏度(CSKIIIA)表11管座角焊缝直探头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灵敏度9.5检测方法9.5.1 平板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a)为检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 锯齿扫查,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接接头截面,且应作10-15的 左右转动。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纵向缺陷的检测要求见JB/T4730.3-2005第5.1.2条的 规定。b)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横向缺陷的检测要求见JB/T4730.3-2005第5.1.2条的规定。图3 锯齿型扫查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见图4。c)为观察缺陷动态波型和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

47、确定缺陷的位置、方 向和形状、9.5.2 曲面工件(直径小于或等于500mm)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a检测面为曲面时,可尽量按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于 受几何形状限制,无法检测的部位应予以记录。b纵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与检测面曲率半径之差应小于10%.根据工件的曲率和材料厚度选择探头K值,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 制,确保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接接头。探头接触面修磨后,应注意探头入射点和K值的变化,并用曲率试块 作实际测定。(3)应注意到荧光屏指示的缺陷深度或水平距离与缺陷实际的径向埋 藏深度或水平距离弧长的差异,必要时进行修正。c环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应为检测面曲率半径的

48、0.9-1.5倍.23图4四种基本扫查方法9.5.3 管座角焊缝的检测a)一般原则在选择检测面和探头时应考虑到各种类型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 可能垂直于该焊接接头结构的主要缺陷。b)检测方式根据结构形式,管座焊缝的检测有如下五种检测方式,可选择其中一种 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测.检测方式的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测.检 测方式的选择应由合同双方商定,并考虑主要检测对象几何条件的限制.(图3.图4)在接管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图3位置1.(2)在容器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图4位置1.在容器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图3位置4。(3)在接管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图4位置2.在接管内壁采用斜探头

49、检测,见图3位置3和图4位置3.在容器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图3位置2.c)管座角焊缝以直探头检测为主,必要时应增加斜探头检测的内容。探头频率.尺寸及扫查方式应按4.3条的规定执行,直探头的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按表11 的规定,图5插入式管座角焊缝 图6安放式管座角焊缝9.5.4 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a)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厚度为6mm50mm的锅炉、压力容器全溶化焊T型焊接 接头的超声检测。其他用途的全溶化焊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也可参 照本条的规定进行。b)基本原则在选择检测面的和探头时应考虑到检测各类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 尽可能垂直于该类焊接接头结构的主要缺陷。c)检测方式根据焊接接头

50、结构形式,T型焊接接头的检测有如下三种检测方式,可选择其中一种24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测。检测方式选择应由合同双方商定,并应考 虑主要检测对象和几何条件的限制。1)用斜探头从翼板外侧用直射法进行探测,见图7位置1、图5位置 1和图9位置1。2)用斜探头在腹板一侧用直射法或一次反射法进行探测,见图7位 置2和位置4、图8位置2和位置4、图9位置2和位置4。3)用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在翼板外侧沿焊接接头探测,或者用斜探 头(推荐使用K1探头)在翼板外侧沿焊接接头探测,见图7位置3、图8 位置3和图9位置3。位置3包括直探头和斜探头两种扫查。4)25a)图7 T型焊接接头(型式I)b)位置2腹板图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