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旅游业发展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理念更新的关键时期。为了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我省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省“缤纷四季,精彩吉林”整体形象,建设“生态吉林”,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意见,以及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
2、求,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吉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与规划评估(一)旅游资源特点与优势“十一五”期间,我省完成了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总结了我省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1、旅游资源特点(1)自然景观类型多、品位高,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深厚长白山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宛如一部解秘大自然的百科全书。“中国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雾淞冰雪节”、“长白山国际旅游节”等已驰名海内外。向海等自然保护区湿地、草原等景观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历史上吉林省是高句丽人、契丹人、女真人等繁衍生息的地方,曾建立了夫余国、高句丽国、渤
3、海国、辽王朝、金王朝等,并与中原汉族地区有过密切文化往来和冲突,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国土沦丧历史和遗迹,会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工业与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2)吉林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可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域:东部森林与民俗文化、边境旅游区,中部城市生态与冰雪旅游区,西部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区。在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上形成了五大旅游地系统:长吉城市人文与冰雪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集白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与湿地旅游地系统。2、旅游资源优势旅游气候在5-9月的体感舒适度与海滨城市大连近似
4、,优于大连以南沿海城市及华北、华中、华南内陆一般地区。开展冰雪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在冰雪旅游季节的体感舒适度优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从滑雪旅游的适宜性指标考虑,条件优于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雾凇是吉林省特有的冰雪资源。与国内同类旅游资源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为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边境旅游资源。 (二) 吉林省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1、完成“十一五”旅游发展计划“十一五”期间,至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预估为80.98万人次,年均增长20%左
5、右;旅游外汇收入3.04亿美元,年均增长25%左右;接待国内旅游者6465.31万人次,年均增长20%左右,国内旅游收入705.1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725.86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至2009年底,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50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0.67%和28.81%,分别完成“十一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24.66%和118.3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06%,比“十五”末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翻一番的目标,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68.0
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4%;旅游外汇收入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8%;接待国内旅游者5433.03万人次,增长20.82%;国内旅游收入564.1亿元人民币,增长29.35%,居民出游率达到201%。同时,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饭店、餐饮、文化、体育、信息、物流、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房地产发展和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发展生态旅游破解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难题长白山观光与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向海等湿地生态旅游,通化集安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延边、白山等边境、跨境旅游等,为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区提供新的产业
7、选择与增长点。3、旅游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备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航空:至2009年底,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已开通境内外航线89条,启动了与台湾省的直航班机。延吉机场、长白山机场增开了至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旅游热点城市航班。铁路:增开了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公里,省会长春至各地市州和所有出省主通道逐步实现了高速化,连接公路干线与各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景区公路基本建成,极大改善了吉林旅游可进入的条件。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新增旅游星级饭店35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7.6%;新增旅行社215家,比
8、“十五”期末增加68.2%;上档次的旅游餐馆、购物及娱乐场所不断涌现。4、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1)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额达230亿元。大投资带来大变化,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2)长白山已成为特色鲜明、游客云集的旅游热点;松花湖、查干湖、向海等重点旅游景区接待务件明显改善;长春、吉林、延吉等城市面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旅游景点不断涌现,旅游功能明显增强。同时,国家先后安排我省旅游大量专项资金,促进和加快了我省一批重要景区和
9、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3)优秀旅游城市与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长春、吉林、蛟河、桦甸、集安、敦化、延吉),比“十一五”期末多3个(长春、吉林、集安、蛟河)。2009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共29家,比“十一五”期末多11家,其中工业示范点13家,农业6家,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年多5家和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8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4)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了特色旅游乡镇的评选与建设。2009年有5个乡镇被国家旅游局和建设部联合评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乡镇。表1 “十一五”期末与2006-2009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年份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入
10、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 国内旅游收入(万人次)(亿元人民币)(人次)(万美元)(万人次) (亿元人民币)20052887.99 229.26 373249 11952.67 2850.67 219.34 20063236.24 275.40 434875 14424.29 3192.75 264.00 20073757.95 350.16 543602 17931.42 3703.59 336.51 20084558.65 450.80 617303 21144.14 4496.92 436.10 20095501.08 580.69 680528 24293.65 5433.03 5
11、64.10 表2 吉林省“十一五”期末与2009年星级饭店发展情况年份总计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200519842785946200923173767984表3 吉林省“十一五”期末与2009年旅行社发展情况年份总计国际社国内社出境社20053155026515200953024506表4 吉林省“十一五”期末与2009年A级旅游景区发展情况年份总计5A4A3A2A1A200567111141420091102163341185、旅游人力资源培养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省旅游院校总计22所;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院校)15所;中等旅游职业学校7所(含开设旅游系、旅游
12、专业的院校);“吉林省旅游行业岗位技能培训定点单位”16家。全省旅游培训师资队伍873人;导游资格面试考官179人;全省旅游院校在校学生7363人;截止2009年底,全省导游员总计9763人。全省旅游行业参加各类培训人员总计11349人次。(三)旅游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成绩,获得的主要经验是:1、准确定位,树立形象“十一五”期间,我省对旅游产业、旅游形象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是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是旅游产业定位。2006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尽快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显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
13、的决心和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广大人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二是旅游形象定位,“缤纷四季,精彩吉林”的旅游形象得到进一步确立。2、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我省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而生态旅游资源最具特色、亮度和竞争力,打造“生态吉林”品牌,对我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我省遵循旅游发展规律,认其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目前吉林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已经形成,旅游业已步入了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4、把握机遇、适时造势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实施与逐步落实。积极进行了吉林“
14、八景”的评选,使吉林省旅游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赴台旅游开始起步并获得迅速发展。成绩和经验给我们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外树形象、内练真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把握机遇、善于谋势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敢闯新路、善解难题是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四)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时期认真研究和解决。1、旅游管理体制存在不顺现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2、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入境旅游发展缓慢,
15、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如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产品缺乏,旅游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大。3、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尚未转变为产品优势,知名度相对较低。4、部分地区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旅游交通设施和方式有待改善。5、旅游企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现状,缺乏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有影响的旅游集团公司,整体素质不高。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环境与形势分析(一)世界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宏观环境与形势1、中国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一是国民经济转型加速,产业优势更加凸显;二是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三是旅游成为大众消费,
16、发展势头强劲;四是低碳经济推动产业变革,发展方式更加科学;五是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发展后劲强劲;六是政策支持加强,技术变革深化,发展条件更加有利;七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广阔。八是金融危机倒逼机制将促进旅游企业创新经营方式,世界经济的温和回升使入境旅游有望保持低速而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互相渗透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机遇。“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将使旅游市场发展动力强劲,需求进一步放大,资本来源充分,要素配置齐全,发展方式更加科学,旅游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黄金期。2、旅游业发展处于矛盾凸显期一是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与
17、旅游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二是旅游法制环境尚需营造,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亟待提高;三是发展方式粗放,发展的协调性不够好;四是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产品开发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配套程度较低;五是体制机制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六是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高素质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严重并存。这些矛盾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在旅游业中的体现,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综合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来统筹全局、重新规划,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3、旅游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18、一是发展方式转型,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调节”转变,加强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产业改革和发展,更加注重走内涵式、集约化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二是主体市场转变,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以国内市场需求为重点,更加注重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产业要素要升级,更加注重科技和管理服务创新,更多地依靠知识、资本和现代技术推进旅游业发展。有序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引导旅游投资流向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注重产业融合,提高经济效益。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和广度,注入科技文化元素,推进产品形态升级。四是管理体制转型,从政府管制主导向政府引导和监督服务的职能转化,提升
19、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创新变革加快,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要加强要素的科技和文化含量,提升产业素质;要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吉林省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与形势1、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将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尤其是2009年12月公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意见的不断落实与政策措施的实施。2、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东北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我省中国图们江区域
20、合作长吉图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都将为我省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凭借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4、“十一五”以来,全国和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健全,旅游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5、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6、国家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的政策,对我省进一步发挥自然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供了条件。7、上海世博会、东北亚国际区域合作等为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 (三)困难和挑战。1、
21、我省入境旅游品牌及精品线路匮乏,接待人数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形成入境旅游“盆地”现象。2、我省与周边省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区域未能充分的对接和互动,区域合作实现途径较少。3、区域外部交通虽然改善明显,但是部分景区之间交通、景区内部交通仍然存在不足。4、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滞后,严重制约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5、我省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吉林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
22、质量,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生态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之中,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快速发展,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优秀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的
23、贡献。(二)基本原则1、改革开放,创新机制。坚持改革开放,破除合同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一方面,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建立新的旅游市场经济秩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另一方面,旅游开发要以旅游的供需关系和市场导向为核心。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重视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旅游开发必须面向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市场,拓展市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优势旅游资源,通过策划、设计、加工、组合、包装成多元化、
24、多功能的有卖点的旅游产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办旅游的原则,建立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接轨的多元化、开放型的投资机制和市场规则。2、以人为本,有序发展着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促进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3、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注重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持低碳经济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
25、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推动地区发展、城市发展、景区发展、企业发展。引导一部分地区、城镇、景区、企业较快地发展起来,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达到全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上,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地方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内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造出一批吸引力强、品位高、特色浓的旅游精品。5、区域协同,统筹兼顾强调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的区域竞争力,增强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宏观管理上必须坚持按区域管理的原则,克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弊端,协调部门关系,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职权分割的制约,把旅游
26、业开发的重点从孤立的个体景点建设,推进到区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来,着眼于区域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整体优势的发挥,着眼于形成区域特色上互补、经济上互惠、经营上互助的旅游产品群,并把景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社区环境整治等有机结合,使其协调。同时各重点旅游区要形成本区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我省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6、科教兴旅,和谐发展科教兴旅一是推进科普和教育旅游方式,二是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旅游业是依靠公众参与而发展的产业,旅游者了解旅游资源的知识内涵、掌握旅游知识与技能、环境保护与公德意识和旅游审美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普及和教育过程。吉林省的旅游资源知识属性强,实施科教兴旅,既能充分发挥科普的主体和接
27、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又使科普这种公益事业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商业行为。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大发展,旅游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公众的“科教兴旅”意识。旅游产业各要素要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旅游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建立和完善旅游网站。同时要发展旅游软科学,提高我省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总体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吉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更好发挥旅游业对于保持国民经济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功能。(四)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潜力的生
28、态观光旅游、冰雪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历史遗迹、工业农业、电影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旅游、边境风光和节庆会展旅游。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省品牌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吉林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对外整体形象;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旅游发展走上质量效益型增长之路;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东北亚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发展指标(1)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5%左右,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0%以上。(2)境外旅游
29、者数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到2015年,境外旅游者达到16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10年达到7.25亿美元。(3)国内旅游者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左右,到2015年达到216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7%左右,达到14189万人次,省内旅游人数所占比例在40%左右,达到5676万人次。(4)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其中,旅游新增直接就业10万人,旅游新增间接就业30万人,旅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达到4.0%。形成由旅游院校、成人教育、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国外进修等构成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表5 200
30、9年全省旅游统计指标与2010-2015年计划表项目单位2009同比%2010同比%2011同比%2015同比%旅游总人数万人次5501.0820.676546.2919.007664.0117.0714352.4017.00旅游总收入亿元580.6928.81725.8625.00907.3225.002215.1525.00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5433.0320.826465.3119.007570.8817.1014189.5217.02国内旅游收入亿元564.1029.35705.1325.00882.8825.212166.2125.16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68.0510.2480.98
31、19.0093.1315.00162.8815.00外汇收入亿美元2.4315.083.0425.103.6219.087.2519.00注:1、外汇比率09年按1美元=6.83元人民币计算;10年按1美元=6.83元人民币计算;11年至15年按1美元=6.75元人民币计算。2、201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预计每年按17%的速度递增,旅游总收入预计每年按25%的速度递增,从2010年全省旅游业发展计划目标看,201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435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215.15亿元。(五)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我省旅游业的最根本发展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从宏观、长远和空间的视角,协调人口增
32、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是我省倡导低碳经济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省的具体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贯彻。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省具有一定奇特度的旅游资源多在东西两翼,而这些地区多是经济落后地区,旅游业应作为这些地区的特色经济来发展,从而达到吸引资金,扩大开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之目的。(六)发展战略1、精品名牌战略通过一批精品品牌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等来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2、集约经营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与联合,积极组建大型旅游
33、集团,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搞好旅游要素的综合开发,加强对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3、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优先做好规划工作,慎重、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七)战略举措1、提升生态旅游吉林省是生态资源大省,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大系统,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生态优势,大力
34、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吉林整个旅游业素质和效益,提升吉林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使吉林省主要生态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强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充分利用吉林省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积极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区,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打造5-8个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强化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3、促进入境旅游要把日韩、东南亚、港澳台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进一步提升长春机场国际航空港的地位,新开通若干条国际航班,增加国际包机业务;加强长白山在港澳台地区的宣传力度下。把松花江-鸭绿江旅游线打造成国家旅游黄金线路,吸引入境游客。联合辽宁、黑
35、龙江、内蒙古自治区,主推哈大-满洲里旅游精品线路。将长春-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综合旅游线作为吉林省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四、吉林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吉林省旅游业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1、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放宽经营准入,简化审批手续,支持旅游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经营方式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构建真正市场化导向的旅游市场运行主体。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2、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
36、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将工作重点放到运营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鼓励地方进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建设一批试点地区,探讨旅游发展综合改革、专项改革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新路子。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大外资经营领域,促进人才、科技等产业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不断篮筐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争取在局部区域和特定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把握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以建设中国与上合组织、东盟
37、、东北亚等国际旅游合作区为重点,由近及远,形成入境、出境旅游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1、总体思路与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完善我省旅游产业体系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是: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为主导,继续发挥观光旅游产品优势,加快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拓展旅游要素体系,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国内与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体系。2、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要依托我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化开发,在文化内涵挖掘、大环境营造、精细化建设、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多下功夫,打造一批观光旅游精品。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
38、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解说、标识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重点旅游区建设,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都市风貌、乡村风情等各类旅游融合发展,吸引铁青少年和境外旅游者。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进一步刀菜城市休闲度假,规划发展高尔夫旅游、大型主题公园。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户外运动、温泉养生、森林康体、民俗体验、修学考察等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支持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为目标,支持商务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商务考察、会议
39、、展览、奖励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为此,应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整体形象塑造为基础,以精品、品牌为龙头,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处理好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的对应关系:(1)加强产品包装和行销,在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新的品牌。以长白山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打品牌,以冰雪娱乐、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电影文化、民族文化、跨境旅游为特色旅游品牌,构建我省旅游品牌系列。(2)在巩固和提升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努力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3)加强三大类产品的优化组合,搞好综合产品体系建设,发展“观光+度假”,“观光+专项”,“度假+专项”等组合性产品,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40、(4)以主导产品开发为龙头,整合相关支撑产品,配套开发辅助性产品,形成若干具有国内与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3、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重点(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观光。充分开发我省丰富的自然观光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以下产品:l 山地观光产品:长白山,龙岗火山,伊通火山。l 河川观光产品: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鸭绿江,图们江。l 森林观光产品:长白山,净月潭,拉法山,五女峰,通化白鸡腰,柳河三仙峡,辉南三角龙湾,延吉帽儿山,松原宁江等森林公园。l 草原观光产品:西部草原l 湿地观光产品:向海,莫莫格l 自然秘境观光产品:吉林雾凇,仙峰岭森林雾凇,集安市沿江雾凇,长白山天池怪兽,乾安大布苏狼牙坝泥林,前郭
41、王爷府后山土林,白山市长白山迷宫,吉林拉法山花岗岩洞穴,通化市大安,鸭园溶洞,磐石官马溶洞,双阳吊水壶溶洞等洞穴。都市观光。以长春、吉林、延吉、通化、白城、四平等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中心地为主,充分利用各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其他资源,深刻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努力美化城市景观形成购物步行街、城市夜景及各类都市观光设施。史迹观光l 古代史迹:高句丽怀古游,辽金古迹访游,古人类遗迹游,边境史迹教育游,古代狩猎活动展现,长白山封禅活动再现等产品。l 近现代史迹:伪满国耻遗迹游,抗日爱国遗迹游,解放战争纪念游,军事旅游。民族、民俗观光l 重点开发朝鲜族、满族、蒙古族民俗文化,关东民俗。l 产品开发层次:民俗
42、博物馆,民俗风情园,民族自然村,民俗节庆等。l 改变现有民俗博物馆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互动性弱的状况。规划建立民艺博览城,民俗食品博览城。在客源充足稳定的长春、吉林、延吉、白城、松原、四平等城市建立民俗风情园。发展民族纯正、民族风情原汁原味、投入较小的民族自然村旅游。结合节庆产品开发,开发“关东立春”、朝鲜族岁首节等民俗节庆产品。边境、跨境观光图们江边境、跨境观光旅游产品:l 重点开发防川“一眼瞰三国”游,图们江出海游,图们江乘船观光游,图们江漂流等边境风情观光旅游。l 在珲春、图们等口岸开展边、外境购物旅游。l 跨境旅游:强化东北亚“小金三角”珲春罗津先锋克拉斯基诺旅游,“大金三角”延吉
43、清津海参崴旅游。开发多国旅游环线珲春扎卢比诺新泻境港束草,“东亚三大名山(长白山、金岗山、富士山)游”和“环日本海四大名港(海参威、清津、釜山、秋田)游”,形成从小至大,从内到外的产品格局。鸭绿江边境、跨境观光旅游产品:l 在集安云峰水库、白山龙山湖、长白县塔山公园、长白山南坡等地开发中朝边境风光游。l 在鸭绿江集安、临江、长白等部分河段开展鸭绿江漂流。适时开发临江集安丹东鸭绿江乘船游。l 在长白县的鸭绿江公路大桥、集安的鸭绿江铁路大桥、云峰水库大坝的中朝哨所等口岸开展国境旅游。l 开展长白县到惠山、集安到平壤等城市的出境游。(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城市/环城游憩带加强城市形象塑造。长春市要突出
44、“汽车城、影视都、吉林省旅游服务中心地”的特色,吉林市要强化“雾凇之乡、北国江城”的形象,延吉市应围绕“朝鲜歌舞之乡”的主题进行建设。营建和改造城市综合旅游功能区与环城游憩带。在主要旅游中心城市长春、吉林、延吉等大中城市的一定地段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旅游商店、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开设旅游步行街,形成综合旅游功能区。环城游憩带主要的旅游景观建设和旅游目的地类型应包括旅游度假区和主题公园。结合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开发修学旅游、博物馆旅游、体育赛事和体育观战游、健身旅游和保健旅游产品。生态休闲度假区(基地)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现代休闲度假要求,应充分利用我省独具特色的长白山地、湖泊、林地、温泉、草原等度假
45、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地,形成多样化的度假旅游产品。“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开发以下产品:l 山地度假产品:建设长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基地。l 湿地、湖泊、水库度假产品:长春净月潭、吉林松花湖、向海、莫莫格、前郭查干湖等,白山市青山湖、龙山湖,通化市云峰水库,辽源市杨木水库,四平市二龙山水库等。l 温泉度假产品:疗养型如抚松仙人桥温泉、临江珍珠门温泉,观光型如长白温泉群。l 草原度假产品:前郭蒙古艾里草原、白城市查干浩特。l 乡村度假产品: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大城市周围)、优美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或独特的地方文化、典型的“生态”农业地区。(3)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冰雪旅游。我省
46、冰雪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开发:l 冰雪节庆产品:长春市、吉林市、长白山区为重点承办城市及地区。l 冰雪生活体验产品:野外踏雪,林海雪原生活体验,顶风冒雪过大年,雪地生存大考验等。l 冰雪运动产品:传统冰雪运动产品应依托滑雪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等场地开发雪地跑马、雪地摩托、雪地足球、雪地风筝比赛等产品。新型冰雪运动产品可开发攀冰,雪地狩猎,雪地摩托车、汽车拉力赛,雪地滑翔,雪地定向运动。l 冰雪文艺:冰上芭蕾、花样滑冰、冰雪摄影、冰雪狂欢巡游等活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特色民俗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
47、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包括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和农家旅游,具有丰富的“三农”经济和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绿色家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绿色家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密切的关联和特殊的促进作用。将乡村旅游发展全面融入到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围绕“绿色家园”品牌形象,以创建旅游强县、建设旅游型乡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为重点,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休闲“后花园”建设。要面向市场,按照“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要求大张旗鼓地宣传乡村旅游,努力营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吉林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开发乡村观光休闲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乡村文化互动游等系列产品,展示吉林独具魅力的古村古镇和乡村风情,重点培育稻乡、渔乡、酒乡、侯鸟之乡、温泉之乡、砚台之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